Workflow
金融市场国际化
icon
搜索文档
人民银行:熊猫债券发行主体不断丰富,累计发行规模突破万亿元
北京商报· 2025-10-16 20:21
金融市场开放举措 - 中国人民银行推动金融市场发行交易、登记结算、税收、评级、风险处置等各项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 [1] - 会同相关部门建立统一的债券市场开放框架,统筹推进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统一对外开放 [1] - 遵循"两头在外"原则对标国际通行规则标准,推进自贸离岸债市场发展 [1] 债券市场国际化进展 - 中国债券在全球三大债券指数的权重逐步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 [1] - 持续推动人民币债券成为全球市场广泛认可的合格担保品 [1] - 优化熊猫债券制度安排,熊猫债券发行主体不断丰富,累计发行规模突破万亿元 [1] 黄金市场开放 - 在香港设立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交割库 [1] - 上线香港交割的黄金交易合约 [1]
“互换通”运行机制持续优化 进一步提升互换通市场活力
证券日报· 2025-09-26 23:37
运行机制优化措施 - 建立报价商动态调整机制并扩充报价商队伍 [1] - 完善每日净限额动态评估机制并将自2025年10月13日起提高每日净限额至450亿元 [1] 优化措施的市场影响 - 更多元化的金融机构提供连续有竞争力的报价 可有效平抑单一机构报价偏差并提升定价效率与公平性 [1] - 提高每日净限额直接满足境外投资者日益增长的人民币利率风险对冲需求 [1] - 额度的提升扩大境外投资者参与空间并有助于增强市场流动性 [2] - 优化措施释放坚定不移推进金融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积极信号 长期有助于吸引更大规模国际资金入市 [1] 互换通发展现状与历史优化 - 互换通于2023年5月15日正式上线 初期先行开通北向互换通 [2] - 截至2025年8月底 已有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82家境外投资者累计达成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1.5万余笔 名义本金8.15万亿元 [2] - 2024年5月推出以国际货币市场结算日为支付周期的利率互换合约 历史起息合约及合约压缩功能 [2] - 2025年6月北向互换通延长产品合约期限至30年 填补超长期限利率管理工具空白 [2] - 2025年9月22日北向互换通下增加以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 丰富风险管理工具 [2] 互换通的功能与地位 - 互换通已成为境外机构投资者管理人民币利率风险的重要渠道 [2] - 互换通是连接境外内人民币衍生品市场的桥梁 此次优化进一步强化其效率与市场影响力 [1] - 互换通机制优化便利境外机构管理人民币利率风险并提升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意愿 [2] 未来展望 - 互换通在拓展产品范围 持续优化机制与流程 加强风险防控与监管合作等领域仍大有可为 [3]
“债券通”高效运行七周年 债市开放酝酿新举措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15:28
债券通七周年成果 - "债券通"运行七年来成绩斐然 成为促进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的重要渠道 [1] - "北向通"日均交易量年均增速达63% 占境外投资者交易中国债券的60% [2] - "互换通"启动一年吸引61家境外机构 累计交易4300多笔 名义本金2.2万亿元人民币 [2] - 2023年国际投资者通过"债券通"交易内地债券超15万亿元人民币 占比约三分之二 [2] - 境外投资者连续9个月增持在岸债券 持债规模达4.22万亿元人民币 [2] - "债券通"机制运行效率、便利化机制和国际化程度大幅提升 [3] 债券市场开放新举措 - 人民银行将启动境外机构使用"债券通"北向债券缴纳"互换通"保证金业务 [5] - 人民银行研究推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措施 包括深化互联互通机制、完善风险对冲工具、降低投资成本 [5] - 香港交易所筹备10年期国债期货 为国际投资者提供利率风险管理工具 [6] - 香港证监会希望扩大财政部在香港发债规模 完善离岸人民币国债市场 [7] 未来发展展望 - "债券通"与"互换通"相辅相成 推动中国债券交易策略与全球接轨 [3] - 人民银行将与财政部研究完善面向境外投资者的免税政策安排 [1][5] - 期待国债期货和银行间债券回购等开放措施落地 促进内地与香港市场融合 [7]
财经聚焦|迈向更高能级!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加速建设
新华网· 2025-07-31 09:25
上海自贸区离岸债券发行与离岸金融发展 - 上海自贸区成功发行5亿元离岸债券,支持境外主体国际市场发债融资[2] - 离岸债券发行拓展离岸人民币资金池,推动上海成为离岸人民币资产聚集地[2] - 临港新片区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实现跨境收支6.48亿元,结算流程从2-3个工作日压缩至秒级[2] - 2025年一季度临港新片区离岸转手买卖规模81.53亿美元,同比增长56.67%[3] 金融市场与基础设施建设 - 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科创成长层,32家未盈利科创板企业纳入[6] - 上海黄金交易所启用香港国际板指定仓库,上线离岸人民币黄金交易合约[6] - 上海期货交易所发布国际化业务规则,为引入境外参与者奠定基础[6] -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开通国际信用证业务,新增6家外资直参行[7] - 2025年上半年上海跨境人民币收支总额16.2万亿元,同比增长15%,占全国46.5%[7] 外资机构加速布局 - QDII新批额度30.8亿美元,星展、汇丰、渣打等外资银行获额度支持全球资产配置[8][10] - 友邦人寿、荷兰全球人寿获批筹建保险资管公司[10] - 汇丰银行参与分行从5家扩展至20家,渣打银行参与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10] - 上海持牌金融机构中外资占比约三分之一[10]
霍华德·马克斯:建议深化投资类别开放,优化外资产品准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8 18:38
中国经济结构性优势 - 中国经济面临一个挑战即转向高质量增长模式需要定义"高质量增长模式"[1] - 高质量增长依赖两个转型即绿色转型和数字化转型中国已取得显著进展[1] - 实现质与量飞跃需要三策协同即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政策配合[1] - 长期看好中国经济四个基本面包括高素质劳动力庞大中产阶级市场一流基础设施和占全球30%的制造业供应链[1] 金融市场国际化建议 - 建议深化投资资产类别开放通过境内外资产和业务联动促进外资企业长期发展[2] - 当前外资机构引入产品架构和发行地单一审查标准仅适配部分公募基金产品[2] - 建议优化外资产品准入机制根据产品性质和市场需求灵活调整审查标准[2] - 优化准入可拓展外资机构展业能力创造更利好营商环境吸引优质外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