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国际化

搜索文档
“债券通”高效运行七周年 债市开放酝酿新举措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15:28
债券通七周年成果 - "债券通"运行七年来成绩斐然 成为促进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的重要渠道 [1] - "北向通"日均交易量年均增速达63% 占境外投资者交易中国债券的60% [2] - "互换通"启动一年吸引61家境外机构 累计交易4300多笔 名义本金2.2万亿元人民币 [2] - 2023年国际投资者通过"债券通"交易内地债券超15万亿元人民币 占比约三分之二 [2] - 境外投资者连续9个月增持在岸债券 持债规模达4.22万亿元人民币 [2] - "债券通"机制运行效率、便利化机制和国际化程度大幅提升 [3] 债券市场开放新举措 - 人民银行将启动境外机构使用"债券通"北向债券缴纳"互换通"保证金业务 [5] - 人民银行研究推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措施 包括深化互联互通机制、完善风险对冲工具、降低投资成本 [5] - 香港交易所筹备10年期国债期货 为国际投资者提供利率风险管理工具 [6] - 香港证监会希望扩大财政部在香港发债规模 完善离岸人民币国债市场 [7] 未来发展展望 - "债券通"与"互换通"相辅相成 推动中国债券交易策略与全球接轨 [3] - 人民银行将与财政部研究完善面向境外投资者的免税政策安排 [1][5] - 期待国债期货和银行间债券回购等开放措施落地 促进内地与香港市场融合 [7]
财经聚焦|迈向更高能级!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加速建设
新华网· 2025-07-31 09:25
上海自贸区离岸债券发行与离岸金融发展 - 上海自贸区成功发行5亿元离岸债券,支持境外主体国际市场发债融资[2] - 离岸债券发行拓展离岸人民币资金池,推动上海成为离岸人民币资产聚集地[2] - 临港新片区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实现跨境收支6.48亿元,结算流程从2-3个工作日压缩至秒级[2] - 2025年一季度临港新片区离岸转手买卖规模81.53亿美元,同比增长56.67%[3] 金融市场与基础设施建设 - 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科创成长层,32家未盈利科创板企业纳入[6] - 上海黄金交易所启用香港国际板指定仓库,上线离岸人民币黄金交易合约[6] - 上海期货交易所发布国际化业务规则,为引入境外参与者奠定基础[6] -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开通国际信用证业务,新增6家外资直参行[7] - 2025年上半年上海跨境人民币收支总额16.2万亿元,同比增长15%,占全国46.5%[7] 外资机构加速布局 - QDII新批额度30.8亿美元,星展、汇丰、渣打等外资银行获额度支持全球资产配置[8][10] - 友邦人寿、荷兰全球人寿获批筹建保险资管公司[10] - 汇丰银行参与分行从5家扩展至20家,渣打银行参与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10] - 上海持牌金融机构中外资占比约三分之一[10]
霍华德·马克斯:建议深化投资类别开放,优化外资产品准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8 18:38
中国经济结构性优势 - 中国经济面临一个挑战即转向高质量增长模式需要定义"高质量增长模式"[1] - 高质量增长依赖两个转型即绿色转型和数字化转型中国已取得显著进展[1] - 实现质与量飞跃需要三策协同即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政策配合[1] - 长期看好中国经济四个基本面包括高素质劳动力庞大中产阶级市场一流基础设施和占全球30%的制造业供应链[1] 金融市场国际化建议 - 建议深化投资资产类别开放通过境内外资产和业务联动促进外资企业长期发展[2] - 当前外资机构引入产品架构和发行地单一审查标准仅适配部分公募基金产品[2] - 建议优化外资产品准入机制根据产品性质和市场需求灵活调整审查标准[2] - 优化准入可拓展外资机构展业能力创造更利好营商环境吸引优质外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