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险高质量发展
搜索文档
非银金融行业跟踪周报:保险Q3业绩高基数下仍高增长,市场成交量维持高位-20251019
东吴证券· 2025-10-19 20:22
行业投资评级 - 非银金融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保险行业第三季度业绩在高基数背景下仍实现高增长,监管政策推动健康险高质量发展 [5] - 证券行业交易量同比提升,政策环境友好,估值具备吸引力 [5] - 非银金融行业平均估值处于低位,具有安全边际,攻守兼备,行业推荐排序为保险 > 证券 > 其他多元金融 [5][47] 非银行金融子行业近期表现 - 最近5个交易日(2025年10月13日-10月17日),仅保险板块跑赢沪深300指数,保险行业上涨3.73%,证券行业下跌3.01%,多元金融行业下跌3.12%,非银金融整体下跌1.09%,沪深300指数下跌2.22% [5][10] - 2025年初以来(截至10月17日),保险行业表现最好,上涨11.15%,多元金融行业上涨9.43%,券商行业上涨5.59%,非银金融整体上涨7.60%,但均跑输沪深300指数(上涨14.72%)[11][14] 证券行业观点 - 截至10月17日,10月日均股基交易额为27,366亿元,较上年10月上涨22.33%,较上月下降0.88% [5][15] - 截至10月16日,两融余额24,572亿元,同比提升54.09%,较年初增长31.78% [5][15] - 截至10月17日,10月IPO发行5家,募集资金101.07亿元 [5][15] - 证监会修订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内容涉及完善董事、高管监管制度,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等 [5][17][20] - 2025年10月17日证券行业(未包含东方财富)2025E平均PB估值为1.3倍 [5][20] 保险行业观点 - 新华保险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为300亿元至341亿元,预计同比增长45%至65%;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约152-193亿元,同比增长58%-101% [5][22] - 中国财险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0%-60%至375-428亿元;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约130-183亿元,同比增长57%-122% [5][22] - 上市险企股票+权益基金规模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2025年上半年增速分别为:中国平安75.9%、中国人寿35.7%、中国人保32.1%、中国太保25.4%、新华保险22.6% [22][23] - 上市险企股票投资中FVTPL占比高,股价浮盈直接计入当期利润,2025年上半年占比分别为:新华保险81%、中国人寿77%、中国太保66%、中国人保54%、中国平安35% [22][25] - 金监总局印发《关于推动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商业医疗险、长护险与失能险、疾病保险等细分领域发展,并支持浮动收益型健康保险 [5][26] - 2025年1-8月健康险总保费7,598亿元,同比增长2.4%,占人身险保费比重约20% [28][29] - 2025年10月17日保险板块估值0.60-0.94倍2025E P/EV,处于历史低位 [5][30] 多元金融行业观点 - 信托行业2024年末信托资产规模29.56万亿元,同比增长23.58%;2024年信托行业利润总额231亿元,同比降幅45.5% [5][32] - 期货行业2025年9月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量7.70亿手,同比下降3.03%,成交额71.50万亿元,同比增长33.16% [5][37] - 期货行业2025年8月实现营业收入38.61亿元,同比增长33.37%,净利润12.34亿元,同比增长138.68% [5][40] - 以风险管理业务为代表的创新型业务是期货行业未来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2025年8月期货风险管理公司业务收入112.80亿元,净利润1.62亿元 [41] 行业排序及重点公司推荐 - 行业推荐排序为保险 > 证券 > 其他多元金融 [47] - 重点推荐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人保、中信证券、同花顺、九方智投控股等 [5][47]
拓宽产品形态和功能 健康险迎发展重要机遇期
金融时报· 2025-10-15 10:22
政策核心与行业背景 -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推动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深化健康险改革、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行业监管、优化发展环境,以更好满足多元化健康保障需求 [1] - 行业面临产品形态单一、经营能力不足、专业机构发展不及预期等问题,其中产品同质化尤为突出,2024年健康险市场保费收入前五的险企市场份额高达62%,产品重合度超过70% [1] - “价格战”成为部分险企争夺市场的主要手段,导致行业利润率持续承压 [1] 分红型健康险的回归 - 《意见》支持监管评级良好的保险公司开展分红型长期健康保险业务,标志着时隔22年后该产品类型将再度回归市场 [2] - 分红型健康险的回归被视为保险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延伸,有助于通过浮动收益提升产品吸引力,激发市场增长潜力 [2][3] - 在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持续下调的背景下,分红型健康险契合了发展浮动收益型保险的趋势,并满足消费者对“返还型”或“储蓄型”产品的需求 [3] - 监管部门支持开发分红型长期健康保险产品,有助于改变当前市场短期产品居多、难以提供持续保障的状况,引导产品回归保障本源 [3] - 方正证券研报预测,监管评级良好的头部保险公司将持续创新推出分红型重疾险,推动健康险保费增长 [3] 个人账户式长期医疗保险 - 《意见》首次提及“支持开展个人账户式长期医疗保险业务”,该产品更强调“个人账户”的资金积累作用,用以支付医保报销后的自付和自费部分 [5] - 上海、南京等地已探索使用医保个人账户结余资金购买商业健康险,上海“医保个账专区”已新增27款产品,提供风险保障超3571亿元 [5] - 与主要依靠保障范围和性价比的现有产品不同,个人账户式长期医疗保险业务将主要依靠高性价比的附加服务,如健康管理服务和创新药品、器械等 [6] - 《商业健康保险药品目录》有望于今年完成部分初稿,并推进药品入院及直赔快赔系统对接,为中高端医疗险和医保个账医疗险的发展提供可能 [6] 健康管理与产业协同 - 《意见》明确要推动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融合发展,构建“事前预防、事中管理、事后保障”相结合的新型健康服务保障体系 [7][13] - 中国精算师协会数据显示,参与健康管理服务的客户其重大疾病发生率平均降低18%,住院理赔成本下降22%,健康管理成为险企控制赔付支出、优化经营效益的关键抓手 [7] - 消费者需求推动转型,83%的保险客户愿意为包含健康管理服务的产品支付10%至30%的溢价,76%的潜在客户将健康管理服务纳入投保决策核心考量因素 [7] - 头部险企已率先布局,如中国人保集团搭建“医、药、康、护、健、险”大健康生态体系,中国太保发布“352大健康服务蓝图”,中国平安推动“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战略 [8] - 健康保险在业务结构中占比提升,将有利于险企进一步降低利差损风险,提升死差、费差利源贡献,增强盈利能力 [8] 产品体系与监管框架 - 《意见》对商业医疗保险、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疾病保险四大类险种进行重点规划 [2][12][13] - 商业医疗保险被定调为“积极发展”,包括构建全覆盖、多层次的产品体系,将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纳入保障范围,并鼓励长期医疗险根据风险类别定价 [4][12] - 总体要求是到2030年,形成满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多样化需求的多层次健康保险市场格局,健康保险监管制度体系更加健全 [11] - 监管方面将强化健康保险专项统计和监管评价制度,细化独立核算财务规则,并严厉打击恶性竞争、套取费用、销售误导等违法违规行为 [17]
内险股集体走高 分红型健康险时隔22年重新回归 有助提升保险产品吸引力
智通财经· 2025-10-10 10:59
股价表现 - 内险股集体走高,新华保险涨3.11%报48.46港元,中国太保涨3.02%报31.4港元,中国人寿涨3.02%报22.52港元,中国平安涨1.03%报54.05港元 [1] 政策驱动 -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推动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健康保险未来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阶段性目标 [1] - 政策支持监管评级良好的保险公司开展分红型长期健康保险业务,标志着分红型健康险时隔22年后再度回归市场 [1] 行业影响与机遇 - 分红型健康险的回归有助于在预定利率连续下调的背景下提升产品吸引力,进一步激发健康险市场增长潜力 [1] - 健康险高质量发展意见发布,通过丰富产品供给、提升"产品+服务"的吸引力,有望带动各类健康险种新一轮发展机遇 [1] - 险企利差损风险有望进一步降低,利好行业盈利能力和估值水平提升 [1]
港股异动 | 内险股集体走高 分红型健康险时隔22年重新回归 有助提升保险产品吸引力
智通财经网· 2025-10-10 10:58
内险股市场表现 - 内险股集体走高,新华保险(01336)涨3.11%报48.46港元,中国太保(02601)涨3.02%报31.4港元,中国人寿(02628)涨3.02%报22.52港元,中国平安(02318)涨1.03%报54.05港元 [1] 行业政策动态 -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推动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健康保险未来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阶段性目标 [1] - 政策支持监管评级良好的保险公司开展分红型长期健康保险业务,标志着分红型健康险时隔22年后再度回归市场 [1] 政策影响分析 - 分红型健康险的回归将有助于提升产品吸引力,进一步激发健康险市场增长潜力 [1] - 健康险高质量发展意见有望丰富产品供给、提升"产品+服务"的吸引力,带动各类健康险种新一轮发展机遇 [1] - 险企利差损风险有望进一步降低,利好行业盈利能力和估值水平提升 [1]
推动健康险高质量发展,分红型健康险产品将回归市场
东吴证券· 2025-09-30 22:01
报告投资评级 - 行业维持“增持”评级 [1] 报告核心观点 - 政策支持将推动健康险产品创新升级,实现保险与健康产业合作共赢 [1] - 分红型健康险产品回归市场有望提升产品吸引力,激发市场增长潜力 [1] - 行业负债端与资产端均有改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具备较大向上空间 [1] 健康险市场现状与政策导向 - 2025年1-8月健康险总保费为7598亿元,同比增长2.4%,占人身险保费比重约20% [1][6] - 政策目标是到2030年形成满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需求的多层次健康保险市场格局 [5] - 《意见》支持浮动收益型健康保险发展,允许监管评级良好的公司开展分红型长期健康险业务 [1][5] 产品创新与产业协同 - 政策引导将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纳入保险保障范围,并鼓励开发惠及带病群体、罕见病群体的产品 [5] - 支持保险与药械企业建立合作,探索按疗效付费等创新药械多元化支付方式 [1][5] - 促进健康保险与医疗、医药深度融合,提升创新药械可支付性和可及性 [1][5] 行业基本面与估值 - 市场储蓄需求旺盛,监管引导和险企转型有望推动负债成本下降,缓解利差损压力 [1] -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回落至1.86%左右,未来经济复苏若带动长端利率上行,将缓解险企新增固收投资收益率压力 [1] - 截至2025年9月30日,保险板块估值范围为2025年预测0.57-0.86倍PEV、1.02-2.19倍PB,处于历史低位 [1] - 当前公募基金对保险股持仓仍然欠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