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失衡

搜索文档
洪灏深圳私享会
2025-06-26 22:0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涵盖金融投资、房地产、半导体、消费、医疗、科技、能源等;公司包括宁德时代、理想汽车、海天酱油、希音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市场回顾与风险** - **市场暴跌与赎回压力**:今年上半年全球市场经历严重非理性下跌,上证指数约3400点,恒生指数约24000点,历史性暴跌时易发生赎回,赎回压力会导致投资组合进一步暴跌,且常先从表现最好的持仓开始[2] - **投资考量因素**:做投资不仅要看绝对回报,还要看承担的风险和投资人的持有感受,应关注投资经理规避风险的能力[3] - **地缘政治影响**:中东局势紧张,伊朗与以色列利益冲突不可调和,美国可能介入,会干扰下半年投资布局[3][4] 2. **下半年投资布局关键因素** - **美国经济衰退判断**:判断美国经济是否衰退是关键决策因素,若衰退可按衰退模式操作;若不衰退,需考虑下半年出现类似上半年4月一次性暴跌的概率[9][10] - **流动性条件**:流动性条件是短期市场运行方向的决定性因素,全球流动性呈3 - 4年周期变化,当前流动性修复到历史均值水平且未来有望改善,若美国不衰退可逢低买入[15][18] - **情绪和仓位**:需关注交易对手盘的情绪和仓位情况[12] - **估值因素**:估值不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但需确保不过分离谱,当前估值处于历史高位,主要受科技股影响,科技板块因AI技术革命可能改变盈利前景[13][14] 3. **不同市场和资产分析** - **美国市场**:美国经济数据硬数据尚可,软数据较差,制造业收缩但服务业占比高,经济处于长期均值水平,目前不适合做衰退判断;半导体周期与经济周期模型节奏一致,基本面和经济周期不支持做空[34][36] - **中国市场**:中国经济受房地产下行拖累表现疲软,不同行业两极分化,面临通缩压力,主要因私人部门负债去杠杆缓慢,若公共部门不主动承担私人部门债务,通缩压力将持续,中国国债收益率可能创新低甚至为负;A股需满足房地产价格稳住、地方政府债务负担缓解、央行主动过度宽松三个条件才有机会[24][32][91] - **香港市场**:港股今年受益于全球资本从美元资产流出,IPO融资金额全球最大,基础货币扩张,流动性改善,恒生指数有望下半年继续上涨;香港房地产因人口流入、资金流入、利率低等因素今年房价可能反弹,但不适合炒房[50][51][79] - **美元与汇率**:美元地位发生逆转,资金从美元资产流出,美元可能贬值至80多;汇率由资本跨境流动决定,人民币有升值潜力,稳定币的发展将改善流动性条件[26][27][62] - **大宗商品**:黄金是安全资产,将继续上涨但涨幅可能放缓,金银比处于历史高点,白银可能跑赢黄金;铜、铝、锌等金属价格对流动性条件变化敏感,接下来大概率上涨;原油价格在无意外情况下维持在55 - 75美元区间,主要受地缘政治影响[40][42][82] - **比特币**:比特币具有不确定性,因美国监管宽松等因素有继续上涨空间,其价格难以准确预估,故事性炒作使其有发展空间[86][87] 4. **投资建议总结** - **基准情形与风险应对**:把不衰退作为基准情形,战争作为风险情形,战争不确定性不作为投资主要依据,若战争爆发可考虑买黄金、比特币、能源等[53] - **资产配置排序**:黄金、港股、美股、A股的配置排序中,港股有机会,美股不建议做空大概率会涨,黄金继续上涨但涨幅可能放缓,白银会创新高但持仓感受不佳;A股需满足特定条件才有机会[67][70][91] - **行业潜力**:港股中消费、医疗、科技行业有潜力,恒生科技指数有望继续上涨;高股息股票值得看好[71][7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稳定币相关**:香港对加密货币稳定币放宽,稳定币解决跨境支付问题,发行主体多元化将改善社会流动性条件,大概率为美元或国际流通货币[59][61] 2. **美股制度影响**:美股指数化和401K制度导致暴涨暴跌现象,指数化使资金向大市值公司转移,401K让投资者定投指数,市场下跌时加速度明显[68][69] 3. **美债问题**:美国总债务37万亿美元,约占GDP的125%,短期债务可借新还旧,政府借债最终可能导致通胀甚至恶性通胀,或采取债务违约等方式化解债务[74][75] 4. **私募投资**:量化对冲表现较好,指增在中国相对容易,主动管理虽式微但应给予尊重,可尝试投资有过往历史业绩的主动性管理产品[89][90]
加拿大央行行长麦克勒姆:在G7的鼓励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意在全球失衡问题上承担更多工作。
快讯· 2025-05-23 03:02
加拿大央行行长麦克勒姆:在G7的鼓励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意在全球失衡问题上承担更多工作。 ...
深度理解美国关税战的逻辑和影响
中银国际· 2025-05-07 17:00
报告核心观点 -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在经济学上站不住脚,其长期贸易逆差主因是美元,该政策虽为应对美元弊端的出路,但会使美国面临变相债务危机;我国经济韧性远超美国,应优化收入分配或刺激投资扩大内需,维护经济稳定以在中美博弈中取得有利地位 [2]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 - 2025年4月2日美国宣布对57个国家和地区加征“对等关税”,向我国加征34%,欧盟20%,日本24%,越南46%,莱索托50% [3] - “对等关税”税率为美国对某国贸易逆差与从该国进口总金额之比,推出时税率打五折 [4] - 美国认为贸易逆差源于别国关税或非关税壁垒,试图以此压缩总体贸易逆差,但该解释在经济学上不成立,贸易逆差取决于国内供需平衡 [5][6] - 美国提升进口关税能压缩贸易逆差,但大幅提升国内所得税税率也可,且我国并非美国庞大贸易逆差主要成因 [7] 美元是美国贸易逆差的主要成因 - 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成主要储备货币,美国获征“铸币税”权力,薅全球羊毛 [9][10] - 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后发行量无约束,美国“铸币税”增加,内需提升,从顺差国变为逆差国,形成“双赤字” [10][11] - 因美元是主要储备货币,美国可避免国际收支危机,形成以其为主要逆差方的“全球失衡”局面 [13] 美元带给美国之弊 - 美元导致美国产业空心化,制造业占GDP比重从1970年的23%降至2024年的10%,患上“荷兰病” [17] - 美元使美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社会撕裂,全球化红利集中于资本家和金融家,蓝领工人受损,出现“占领华尔街”运动和“特朗普现象” [21][22] 美国的对策与“对等关税” - 美国“上策”是放弃美元霸权,推行共同富裕,如重拾“凯恩斯计划”、实施“全民基本收入”计划,但难以实现 [25][27] - 美国只能开全球化倒车,推出“对等关税”让美国与各国脱钩,重回孤立状态,缓和国内问题 [28] “对等关税”政策的后果 - 政策出台后,美元走弱、美债收益率上扬,全球资金撤离美国,美元资产不再被信赖 [29][30][33] - 美国压缩贸易逆差会减少外国储蓄流入,使增长模式难以为继,面临变相债务危机,美债价格可能跳水 [35] - “对等关税”截断美元外循环,美债价格下跌,即便美联储买债也会使通胀上升、债券价格下跌,外国可能抛售美债 [38] - 美国可缩减内需平衡经济,但会使财政支出收缩、民众生活水平下降,难以被接受 [39] 我国的应对之策 - 美国逆全球化给我国带来挑战和机遇,我国可优化收入分配或刺激投资扩大内需,对冲外需冲击 [40] - 中美博弈中我国经济韧性强,应维护国内经济稳定,实现5%的GDP增长目标,避免助长美方强硬态度 [41] - 外需压力可促使我国优化收入分配、实现消费转型,顶住压力扩大内需可贡献全球经济、提升国际经贸地位 [42]
达利欧最新发声:今天的很多现象,与上世纪三十年代惊人相似
聪明投资者· 2025-04-09 12:11
"系统性的秩序崩溃,一生只遇一次。但历史上,它从未缺席。" "我确实同意'不制造东西是个大问题',但问题是,我们是否具备制造能力?" 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4月7日在LinkedIn上发布了一篇文章,谈及关税问题。 他表示,我们当前正目睹一场典型的货币、政治与地缘政治秩序的崩溃。这种类型的系统崩溃大约一生 只会发生一次,但历史上每当存在类似不可持续的条件时,它们就会发生。 美东时间4月8日,瑞·达利欧接受CNBC访谈,在15分钟的对话中,再次强调了自己的观点。而面对三位 王牌主持人的犀利提问,达利欧也有一说一。 他没有给出热词,也没有唱衰,更像一位老练的机械师,打开系统,审视结构,拆解压力,试图回答一 个本质的问题:我们还能维持现有的运行方式吗? 在这场访谈中,达利欧用他一贯的思考框架,提供了目前谈论关税的本质背景:存在的三大秩序正在瓦 解,而人类历史上的五种重要力量也始终在作用着,"关税其实是在应对全球失衡的问题"。 他承认,完全同意"不制造东西是个大问题",也认同制造业回流的目标,"但是,我们是否具备制造能 力?这是一个更深的结构性问题。" 达利欧的人间清醒在于,他把美国人口结构剖出来看,并认为可行性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