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病

搜索文档
关税事件后,如何抓住贸易摩擦背后的经济必然?
混沌学园· 2025-06-20 14:51
贸易摩擦与经济失衡 - 美国突然推出"对等关税"法案,对中国加征税率飙升至125% [1] - 贸易摩擦是全球经济失衡40年的必然爆发 [2] - 从4月关税战到6月伦敦磋商,全球市场经历剧烈震荡 [3] 宏观经济逻辑 - 宏观分析与微观思维存在本质差异,国家负债高时财政紧缩可能引发恶性循环 [8][9] - 宏观分析三大关键词:内生性(美国逆差源于内需过剩)、一般均衡(因素相互关联)、思想统治世界(政策底层是思想博弈) [12][13][14][15][16][17] - 凯恩斯主义"挖坑填坑"策略在投资拉动型经济中有效,如挖掘机产量曾是国债收益率领先指标 [10] 美元霸权与产业空心化 - 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使美国获得"无成本创造购买力"特权,累计贸易逆差达数十万亿美元 [21][22] - 美国制造业占GDP比重从1970年24%降至2024年10%,金融地产业占比飙升 [23] - 美元特权导致"荷兰病"效应,制造业空心化威胁霸权根基 [23][26] 中国经济策略 - 中国作为顺差国可通过"凯恩斯式挖坑"(如基建投资)快速提振需求,测算显示划转10万亿国企资产至社保可使5.6亿低收入者年收入增3000元 [29][30] - 中国应对经济失衡的三策:上策(消费转型)、中策(投资拉动)、下策(被动去产能),预计今年以中策为主 [31][32][33][34][49] 创业与投资机会 - AI技术革命是长期必然趋势,不与AI挂钩的创业项目前景有限 [39] - 需区分国家债务与企业债务,中国内债属于"数字游戏"无需恐慌 [40] - 传统领域如基建、地产仍是需求创造核心抓手,政策催化下可能孕育新机会 [43] 历史规律与技术革命 - 美元超发导致黄金价格从35美元/盎司飙升至3000美元 [24] - 过去30年美国工资总额占GDP比重持续下降,企业利润占比上升,催生特朗普"蓝领基本盘" [25] - AI时代产能革命正在改写宏观经济底层逻辑 [48]
李稻葵:人民币国际化不是奥运会争金牌,不能搞弯道超车
搜狐财经· 2025-05-13 15:26
人民币国际化概念 - 货币国际化指主权国家货币在全球经济活动中作为交易中介或储备资产被广泛使用的程度 [1] - 衡量标准不仅包括国际贸易结算 更关键是在金融交易领域的应用 全球外汇交易量每5个交易日即相当于全年国际贸易量 [1][3] - 金融交易规模远超实体经济 全球金融交易每7天规模达110万亿美元 相当于全球GDP总量 [3][4] 人民币国际化的益处 - 提升企业交易便利性 消除汇率波动风险 未来人民币定价的大宗商品将优化供应链效率 [4] - 降低融资成本 国际投资者参与债券市场可压降企业发债利率 个人房贷利率也可能随银行吸储成本下降而降低 [5][6] - 国家层面获得铸币税收益 美元现钞长期滞留境外使美国获得无本获利 国际货币地位还能降低国债融资成本 [8] - 增强危机应对能力 2008年美联储直接印钞购买AIG等破产公司股权 通过货币特权稳定金融系统 [8][9] 潜在风险与挑战 - "美国病"风险:货币国际化可能诱发财政纪律松弛 导致赤字扩大和通胀压力 削弱经济发展动力 [10][11] - 冲击现有体系:人民币国际化可能抬升美国融资成本 引发国际货币体系重构的连锁反应 [13] - 需配套改革:必须同步强化金融监管 避免因货币特权放松经济改革 需保持资本流动有序开放 [13] 实施路径建议 - 通过国债置换地方债务 吸引国际投资者以美元兑换人民币认购 形成双向流动机制 [13] - 采取渐进策略 避免对现有体系造成剧烈冲击 2007年提出的跨境资本流动逐步开放方案仍具参考价值 [13] - 需系统规划 2013年《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研究》指出需平衡利弊 协调推进货币改革与实体经济发展 [13]
深度理解美国关税战的逻辑和影响
中银国际· 2025-05-07 17:00
报告核心观点 -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在经济学上站不住脚,其长期贸易逆差主因是美元,该政策虽为应对美元弊端的出路,但会使美国面临变相债务危机;我国经济韧性远超美国,应优化收入分配或刺激投资扩大内需,维护经济稳定以在中美博弈中取得有利地位 [2]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 - 2025年4月2日美国宣布对57个国家和地区加征“对等关税”,向我国加征34%,欧盟20%,日本24%,越南46%,莱索托50% [3] - “对等关税”税率为美国对某国贸易逆差与从该国进口总金额之比,推出时税率打五折 [4] - 美国认为贸易逆差源于别国关税或非关税壁垒,试图以此压缩总体贸易逆差,但该解释在经济学上不成立,贸易逆差取决于国内供需平衡 [5][6] - 美国提升进口关税能压缩贸易逆差,但大幅提升国内所得税税率也可,且我国并非美国庞大贸易逆差主要成因 [7] 美元是美国贸易逆差的主要成因 - 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成主要储备货币,美国获征“铸币税”权力,薅全球羊毛 [9][10] - 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后发行量无约束,美国“铸币税”增加,内需提升,从顺差国变为逆差国,形成“双赤字” [10][11] - 因美元是主要储备货币,美国可避免国际收支危机,形成以其为主要逆差方的“全球失衡”局面 [13] 美元带给美国之弊 - 美元导致美国产业空心化,制造业占GDP比重从1970年的23%降至2024年的10%,患上“荷兰病” [17] - 美元使美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社会撕裂,全球化红利集中于资本家和金融家,蓝领工人受损,出现“占领华尔街”运动和“特朗普现象” [21][22] 美国的对策与“对等关税” - 美国“上策”是放弃美元霸权,推行共同富裕,如重拾“凯恩斯计划”、实施“全民基本收入”计划,但难以实现 [25][27] - 美国只能开全球化倒车,推出“对等关税”让美国与各国脱钩,重回孤立状态,缓和国内问题 [28] “对等关税”政策的后果 - 政策出台后,美元走弱、美债收益率上扬,全球资金撤离美国,美元资产不再被信赖 [29][30][33] - 美国压缩贸易逆差会减少外国储蓄流入,使增长模式难以为继,面临变相债务危机,美债价格可能跳水 [35] - “对等关税”截断美元外循环,美债价格下跌,即便美联储买债也会使通胀上升、债券价格下跌,外国可能抛售美债 [38] - 美国可缩减内需平衡经济,但会使财政支出收缩、民众生活水平下降,难以被接受 [39] 我国的应对之策 - 美国逆全球化给我国带来挑战和机遇,我国可优化收入分配或刺激投资扩大内需,对冲外需冲击 [40] - 中美博弈中我国经济韧性强,应维护国内经济稳定,实现5%的GDP增长目标,避免助长美方强硬态度 [41] - 外需压力可促使我国优化收入分配、实现消费转型,顶住压力扩大内需可贡献全球经济、提升国际经贸地位 [42]
苹果若在美采购,台湾产的芯片卖给谁?
半导体芯闻· 2025-03-10 18:23
台积电赴美投资影响分析 - 台积电扩大对美投资引发外界担忧可能变成"美"积电 前立委郭正亮指出若苹果直接在美国采购芯片 台湾厂多出的产能将面临订单流失问题 认为"百分之百会吃到台湾厂订单"[1] - 郭正亮质疑台积电赴美投资程序违法 未经过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公开讨论 也未通过投审会审批 经济部长和行政院长均表示不知情 违反公司法及经济部法规要求[1] - 和硕董事长童子贤对台积电赴美投资持正面态度 认为"掏空台湾"说法过于夸张 但担忧台湾对"硅盾"的迷恋会加深经济"荷兰病"[1] 台积电全球战略布局 - 童子贤强调台积电不能"孤芳自赏" 需融入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生态 虽然表现优异但需要与其他环节协作 不能像"古墓派"独自生存[2] - 台中市长卢秀燕确认中科二期4个厂建设计划不受美国投资影响 行政院长卓荣泰明确表示将继续推进 这些新厂将采用2纳米以下先进制程[4] 台积电美国工厂争议 - 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面临员工集体诉讼 涉及近30名原告指控种族歧视等不当行为 公司回应称修正案内容"耸人听闻、捏造故事" 与法律诉求无关[6][7] - 台积电强调为3000人亚利桑那团队感到自豪 致力于提供安全包容的工作环境 但要求保密诉讼细节 认为部分投诉违反人力资源惯例和保密协议[6][7] 半导体行业动态 - 全球半导体行业正经历重大投资 标题显示"10万亿投向半导体" 但未提供具体细节[9] - 行业出现市值波动 芯片巨头市值大跌 同时关注HBM技术突破和RISC-V架构发展前景[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