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水牛
icon
搜索文档
A股:港股上涨3.5%,和往年有所不同,节后要用盆接牛市
搜狐财经· 2025-10-04 01:25
市场整体表现 - 恒生指数突破27000点大关,恒生科技指数单日上涨3.54% [1] - 外资多头基金8月流入中国股市规模达10亿美元,而2024年全年曾流出170亿美元 [3] - 全球基金对中国股市仍"低配1.3个百分点",存在巨大补仓空间 [3] - A股国庆后5个交易日上涨概率达60%,牛市年份该概率升至66.67% [8] - 恒生科技指数节后上涨概率高达72.86%,且在牛市中涨幅比恒生指数高出2.49%至5.18% [8] 科技与半导体行业 - 中芯国际单日股价暴涨12.7%,华虹半导体上涨7.12% [1][5] - 阿里巴巴年内涨幅达125%,腾讯股价创四年半新高 [3] - 摩根大通将阿里巴巴目标价大幅上调至240港元 [3] - 阿里云收入连续8个季度加速增长,腾讯的混元3D模型精度提升3倍,研发投入同比激增119% [3] - 美光科技宣布存储产品涨价20%,三星计划第四季度DRAM价格上调15% [5] - 摩根士丹利预测HBM市场规模四年内将激增17倍 [5] - 中芯国际动态市盈率约35倍,低于台积电的42倍 [5] 有色金属与资源板块 - 伦敦铜价突破10500美元/吨,黄金价格冲上3895美元/盎司的历史新高 [6] - 缅甸锡矿出口管制持续,国内铜矿库存降至五年低位 [6] - 港股力勤资源、灵宝黄金跟涨,A股的洛阳钼业、华友钴业节后预计高开 [6] 资金流向与机构观点 - 私募排排网调查显示65.38%的私募选择重仓或满仓过节,仅5.77%的机构轻仓 [8] - 节前主力资金净流出346亿元,但北向资金逆向净买入28亿元,重点加仓半导体和新能源 [8] - 历史经验表明节前流出资金通常在节后回流,2024年国庆后首日回流186亿元 [8] - 南向资金连续增持腾讯,持股占比达11.03% [10] - 高盛、富达国际等机构明确"超配中国科技股" [10] - 摩根士丹利将MSCI新兴市场指数目标上调,其中中国资产贡献超60%的上涨空间 [10] 板块轮动与驱动因素 - 美联储10月降息概率飙升至100%,12月再降概率达88%,全球流动性闸门打开 [3] - 7-8月AI算力、创新药先涨,9月新能源、存储芯片跟进,10月有色资源爆发,呈现典型牛市"主线轮动" [10] - 消费、高β和成长板块在港股假期上涨概率达80% [10] - 计算机、美容护理、环保等行业节后涨幅中位数居前 [10]
机构研究周报:布局全球水牛,AI第二波行情或开启
Wind万得· 2025-08-18 06:34
央行货币政策 - 央行连续四个季度将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货币政策重要考量 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3] - 东吴证券解读"反内卷"价格治理目标:短期治理价格战 中期去产能 长期推动PPI回升[3] - 华泰证券预计下半年政策重心转向结构性工具支持科技创新 消费 小微企业等领域 降准降息空间有限[3] 全球股市展望 - 中金公司预判美国将长期处于财政主导与货币配合阶段 美元流动性充裕或致趋势性贬值 利好新兴市场尤其是港股[5] - 中信证券建议聚焦有色 通信 创新药 游戏 军工五大产业趋势行业 认为其估值较微盘股更合理[6] - 华泰柏瑞基金指出A股有望重回盈利驱动轨道 新质生产力关注度或外溢至顺周期板块[7] 行业投资机会 - 景顺长城基金认为创新药进入三重元年:2025年收入放量元年 2026年盈利元年 长期估值提振元年[12] - 天风证券指出AI板块经历3-5月调整后 筹码沉淀充分且算力周期持续 或开启第二波行情[13] - 招商基金分析黄金短期震荡但中长期配置价值提升 因美元信用体系面临结构性挑战[14] 大类资产表现 - 创业板指年内涨幅达18.33% 近一月涨幅15.35%领跑A股主要指数[9] - 恒生指数年内上涨25.97% 表现优于标普500(9.66%)和纳斯达克(11.97%)[9] - COMEX黄金年内涨幅28.07% ICE布油下跌10.38% 美元指数贬值9.47%[10] 行业估值动态 - 通信(30.73%) 有色金属(36.77%) 电子(19.48%)位列年内涨幅前三行业[17] - 计算机(97.55%) 国防军工(84.31%) 钢铁(87.71%)处于历史估值分位高位[17][18] - 银行(-3.19%) 食品饮料(-6.11%) 煤炭(-7.88%)年内表现垫底[18][19] 债券市场观点 - 富国基金判断债市短期维持箱体震荡 需关注反内卷政策对需求端刺激效果[20] - 博时基金认为短端利率仍有较大下行空间 经济基本面未根本改变[22] - 摩根士丹利基金提示机构进入季节性持盈保泰窗口期 信用长久期或现止盈机会[21] 配置策略建议 - 国联民生证券建议科技主线作为中期配置重点 港股红利板块具长期价值[24] - 中信证券持续推荐有色 通信等五大强产业趋势行业 警惕微盘股+银行结构风险[6] - 中金公司看好弱美元周期下新兴市场机会 人民币升值预期强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