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自由化
搜索文档
一个闽商,如何在美国的飞地上“称王”?
36氪· 2025-10-22 15:42
公司核心业务与市场地位 - 联泰集团创始人陈守仁在塞班岛及关岛地区拥有广泛业务布局,被称为"塞班王",其影响力被类比为韩国三星财团[6] - 陈氏控股有限公司掌控密克罗尼西亚地区经济生活,业务覆盖渔业、医疗保健、亚太航空、酒店、旅游及媒体等[6] - 集团旗下海天地悦旅2019年在港交所上市募资约2.7亿元,专注关岛和塞班旅游酒店业务,2017年在塞班岛市场份额达20%-30%[3][6] - 联泰渔业板块拥有超过100艘延绳钓渔船,是太平洋最大绳钓船队及地区最大远洋渔业运营商之一[25] - 房地产业务遍及北上苏杭和深圳、东莞等城市,开发联泰第一城、国泰观邸等多个项目[26] - 零售板块与斯凯奇合资成立斯凯奇中国有限公司,双方各占50%股份,中国区营收占斯凯奇全球超15%[27][29] 历史发展机遇与战略转型 - 1965年陈守仁在香港创办联泰船务贸易公司,1972年移居关岛经营船务、贸易、房地产和影片发行业务[7][8] - 80年代抓住全球纺织业转移机遇,利用塞班岛免配额优势建立岛上第一家制衣厂,年产服装200多万打[16][17] - 90年代塞班服装行业全盛时期岛上约有100多家代工企业,年产值最高超10亿美元,提供3万多个就业岗位[19] - 2005年WTO取消纺织品配额后,集团重心从塞班转回香港,1984年已在福建泉州开办联泰制衣厂响应改革开放[20][21][24] - 2007年与斯凯奇成立合资公司开拓中国市场,2023年上半年斯凯奇全球销售额44亿美元,目标2026年冲击100亿美元[27][29] 区域经济与产业背景 - 塞班岛面积不到120平方公里,仅为上海浦东面积的1/10,现人口约4-5万人[4] - 二战后塞班岛由美国管理,在劳工法规和移民政策方面拥有自主权,为产业转移提供重要机会[11] - 1960年代美国纺织品行业就业人数从约300万骤降至150万,年均破产数量超500家[13][14] - 1974-1994年《全球纺织品协议》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实施配额限制,塞班岛因免配额优势成为服装代工中心[15] -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全球服装制造中心转向珠三角和江浙地区,塞班岛最后11家工厂在2008-2019年间全部关闭[21][23][24]
中国经济“三季报”释放哪些积极信号?四季度政策如何精准发力?一文解读
央视网· 2025-10-21 15:55
宏观经济表现 -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其中一季度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三季度放缓至4.8% [1] - 季度数据符合预期趋势,与外部环境恶化及政策出台节奏相关,在一揽子逆周期政策作用下实现基本平稳 [1] - 经济表现达到年初制定的5%左右的增长目标,中国经济在今年交出了不错的答卷 [1] 外贸表现 - 尽管面临新一轮贸易战压力,外贸数据超出预期,延续季度增长趋势,9月单月增长8.0% [1] - 中国出口竞争力展现出超乎想象的弹性和韧性,在非美市场出现持续扩张 [2] - 扩张的核心因素源于在创新和规模化生产基础上形成的超级竞争力,以及通过开放对冲封闭的措施在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中拓展新市场 [2] 四季度政策展望 - 四季度政策重心在于发挥好政策额度和政策工具的既定效能 [2] - 政策将针对经济疲软的关键点进行定向加力 [2] - 货币政策将发力以进一步提升市场流动性 [2]
越南“跪了”!美国阴谋得逞,40%特殊关税瞄准中国,中方回应亮了
搜狐财经· 2025-07-06 10:43
美越贸易协议核心内容 - 美国将对越南输美商品征收20%关税,对经越南转口至美国的商品征收40%关税,越南则对美国商品实行零关税[1] - 20%的关税税率较4月宣布的46%有所降低,但仍是最惠国税率的两倍[2] - 40%的特殊关税针对"原料来自中国、贴牌在越南"的转口商品,美国贸易顾问称越南对美出口中三分之一为中国产品"借道转运"[2] 对越南的影响 - 服装和电气机械设备等主要出口商品将面临更高关税,鞋类产品已征收20%关税基础上再加征将提高美国消费者成本[3] - 对美国农产品零关税将挤压越南本土农业市场,美国农产品在规模和技术上具有优势[3] - 需加强产品原产地核查,现有产业链面临调整压力,可能导致部分中国企业外流[3][6] 对中国的影响 - 中国对越南出口的机器、零部件等产品需求可能减少,越南企业或寻求替代来源[6] - 在越设厂中国企业面临40%转口关税,运营成本大幅上升,需重新评估投资布局[6] - 部分企业可能将产能撤回国内或转移至其他国家,产生高额搬迁和新市场开拓成本[6] 全球贸易格局影响 - 与越南经济结构相似、对美出口依赖较大的国家担心美国施加类似贸易手段[9] - 协议可能成为美国与其他国家贸易谈判范例,推动在协议中加入针对中国条款[9] - 将经贸问题政治化的做法遭部分国家批评,认为不利于全球贸易自由化和经济稳定[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