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牌照

搜索文档
知名券商资管 “撤回”公募牌照申请!
中国基金报· 2025-08-08 00:27
广发资管撤回公募牌照申请 - 广发资管退出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审批名单,此前共有6家券商资管递交申请 [2] - 2023年仅有招商资管和兴证资管获批公募牌照,此后行业审批呈现收紧态势 [2][3] - 截至2025年8月,光大资管、安信资管(现国证资管)和国金资管仍在排队申请 [3] 公募牌照审批动态 - 2022年5月证监会新规允许券商实现"一参一控一牌",推动至少6家券商资管申请公募牌照 [3] - 广发资管于2023年1月递交申请材料,但最终未获批 [3] - 审批流程显示光大资管、安信资管和国金资管分别于2023年6月、7月和10月提交材料 [4] 广发资管业务调整 - 广发证券已持有广发基金54.53%股权和易方达基金22.65%股权,满足"一参一控"要求 [5] - 2025年起广发资管分批将10只参公大集合产品管理人变更为广发基金,涉及规模325.39亿元 [5][6] - 产品转移集中在2025年5月,包括广发乾元价值增长混合等5只基金,另有3只于7月提交变更申请 [5][6] 参公大集合产品转型 - 行业过渡期截至2025年底,券商资管优先将大集合产品移交同一集团旗下基金公司 [5] - 广发资管旗下参公产品中货币型规模占比超九成(304.43亿元/325.39亿元) [6]
倒计时!37家券商这类产品,加速退出历史舞台
券商中国· 2025-06-30 10:55
券商参公大集合产品改造进展 - 券商参公大集合产品改造进入收官阶段,多家券商加快处置节奏,主流路径为将管理人变更为公募基金公司并注册为公募基金 [2] - 国证资管拟将旗下3只参公大集合产品转移至安信基金管理,另1只转为私募资管计划 [4] - 中金公司延长2只产品存续期至2025年11月30日,并计划将管理人变更为中金基金 [6] 行业现状与规模 - 目前37家券商存续150余只参公大集合产品,截至一季度末规模达3549亿元,其中11只货币型产品规模超百亿元 [3][12] - 中信证券资管、海通资管、光大证券资管和广发证券资管等机构仍有超10只产品未完成改造 [13] 改造路径与牌照影响 - 参公大集合产品改造方式包括:获取公募牌照、变更管理人至持牌公募基金、转为私募产品或清盘 [10] - 公募牌照是关键,目前仅10余家券商获得牌照,2024年无新增获批,4家券商资管子公司仍在审批中 [10][11] - 部分券商因牌照获取放缓,选择将产品转移至股东旗下公募基金或清盘,如广发证券资管将产品移交广发基金,中信证券资管移交华夏基金 [11] 监管动态与市场反应 - 监管部门今年未大规模批准产品延期至2025年末,部分产品仅延期5个月,显示监管推动改造收官的决心 [15] - 产品移交公募机构后,原团队面临管理规模及收入损失,部分机构因利益分配和牌照因素改造积极性不高 [14]
参公大集合改造加速 公募牌照成业务转型关键
证券时报· 2025-06-30 01:55
券商参公大集合产品处置加速 - 多家券商密集发布旗下参公大集合产品处置计划,将管理人变更为公募基金公司并注册为公募基金成为主流路径 [1] - 国证资管拟将旗下3只参公大集合产品转移至安信基金管理,1只转为私募资管产品 [2] - 中金公司延长旗下2只大集合产品存续截止日,并计划将管理人变更为中金基金 [1][3] 处置方式与牌照情况 - 参公大集合产品改造方式包括:管理人取得公募牌照、变更为公募基金机构、转为私募产品或清盘 [4] - 目前仅10余家券商获得公募牌照,2024年无新增获批 [4][6] - 国证资管2023年7月申请公募牌照,2024年3月获证监会反馈但尚未获批 [3] 行业规模与改造进展 - 全行业37家券商存续150余只参公大集合产品,截至一季度末规模达3549亿元 [7] - 11只规模超百亿元产品均为货币型 [7] - 中信证券资管等机构仍有超10只产品未改造完毕 [7] 过渡期安排与趋势 - 资管新规配套法规要求参公大集合产品向公募改造,给出过渡期安排 [4] - 监管部门今年未大规模批准产品延期至2025年末,部分产品仅延期5个月 [8] - 中金安心回报大集合多次调整存续截止日,最新延至2025年11月30日 [8]
兴证资管换帅!刘宇出任董事长
券商中国· 2025-05-22 21:03
人事变动 - 兴证资管董事长孙国雄到龄退居二线转任业务巡视员,由原兴证投资执行董事兼总裁刘宇接任董事长职务 [1][2] - 刘宇具有丰富的金融行业从业经历,曾任山东汇德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上海证券交易所财务部副总监、西藏金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等职 [2] - 2022年8月公司引入郭贤珺任副总裁分管公募投资业务,郑方镳主持权益投资和研究工作 [2] - 2022年11月永赢基金固收老将徐翔接任总经理,但于2024年9月因个人原因离任 [3] - 2024年3月原副总经理杨华正式升任总经理,郑方镳被任命为副总经理 [3] 管理团队建设 - 公司近几年积极引进外部人才,搭建专业管理团队,包括公募投资、权益投资等领域 [2][3] - 现任总经理杨华具有北京大学数学系背景,历任兴业银行、兴业信托等机构投资管理职务 [3] - 副总经理郑方镳为清华大学工学学士、厦门大学管理学博士,曾任兴业证券化工首席分析师 [3] 业务发展 - 公司管理规模突破千亿元大关,2024年末达1009.95亿元,较上年增长20% [5] - 2023年11月获批公募基金管理资格,成为行业第14家持牌券商资管 [4] - 2024年3月发行首只公募基金"兴证资管国企红利优选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采取红利+量化策略,但规模不足2亿元 [5] - 公司深化"固收+"策略,夯实固收产品基本盘,做大ABS管理规模 [5] 公司背景 - 兴证资管为兴业证券全资子公司,前身为2000年设立的资产管理部,2014年独立为子公司,注册资本8亿元 [4] - 公司表示将坚持长期价值导向,推进公私募产品系统化建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