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三大支柱

搜索文档
父亲节特辑:哪些金融产品,适合给父母做养老规划?
银行螺丝钉· 2025-06-15 13:36
养老三大支柱 - 第一支柱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大部分人群,满足退休后基础生活需求 [5] - 第二支柱为企业年金,由企业和员工共同出资,目前仅在经济发达地区和效益好的行业部分企业存在 [6][7] - 第三支柱为个人养老金,由个人自主投资,是拉开养老待遇差距的关键 [8] 养老金融产品类型 - 养老基金:包括个人养老金账户内的养老FOF基金和指数基金,适合高收入人群享受税收优惠 [11][12] - 高分红基金:如红利指数基金,长期持有可获得稳定分红,但需在低估阶段投资 [32][33][37] - 定期现金流组合:如月薪宝投顾组合,可灵活选择按周/按月发放约6%的现金流,自带低买高卖策略 [47][50][56] - 养老年金险:合同约定固定领取金额,无波动风险,适合追求确定现金流的人群 [62][66][75] 养老FOF基金分类 - 目标日期FOF:采用「100-年龄」股债配置逻辑,名称含2040、2050等年份标识 [16][18] - 目标风险FOF:保持固定股债比例(如80:20、70:30等),名称含"稳健"、"平衡"等字样 [19][21] 个人养老金指数基金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纳入85只指数基金,覆盖沪深300、中证500等16个主流指数 [22][23] - Y份额费率优惠,如中证500指数基金Y份额代码022921,市盈率24.47,市净率1.82 [24][29] 养老规划方案 - 已退休人群:优先配置月薪宝组合获取即时现金流,养老年金险因年龄限制可选产品少 [77][79] - 未退休人群:可组合配置养老年金险(基础现金流)和月薪宝(弹性收益),比例根据风险偏好调整 [81][86] 市场数据参考 - 红利指数估值:中证红利市盈率9.99,股息率4.94%,近十年市盈率分位数41.38% [40][43] - 月薪宝组合穿透后股票资产占比40%,熊市现金流来自债基,牛市来自股票止盈 [56][57]
母亲节特辑:哪些金融产品,适合给父母做养老规划?
银行螺丝钉· 2025-05-10 21:36
养老三大支柱 - 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大部分人群,满足退休后基础需求 [4] - 第二支柱为企业年金,由企业和员工共同出资,目前仅在经济发达地区和效益好的行业小范围普及 [5][6] - 第三支柱为个人养老金,由个人自主投资,是拉开养老待遇差距的关键 [7] 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 养老基金 - 个人养老金账户可投资养老FOF基金和指数基金,资金享受税前扣除优惠(领取时按3%税率纳税)[10][13] - 养老FOF基金分为目标日期型(如2040、2050,股债比例随年龄调整)和目标风险型(固定股债比例如80:20、50:50)[14][16][18] - 纳入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指数基金共85只,覆盖16个主流股票指数(如沪深300、中证500等),Y份额费率优惠 [20][22][24] 高分红基金 - 红利类指数基金以高股息率为特点,分红随上市公司盈利增长而提升 [25][26] - 需在指数低估阶段投资,分红非强制且波动较大 [29][31] 定期现金流组合(月薪宝) - 按周/月发放约6%年化现金流(周0.12%/月0.5%),底层配置40%股票+60%债券 [35][40] - 自动执行再平衡策略(偏离40%股债比例时调整),熊市现金流来自债基,牛市来自股票止盈 [47][49] - 可灵活开关现金流功能,关闭时作为股债均衡组合长期增值 [42][43] 养老年金险 - 无波动风险,收益写入合同,60岁后固定领取(如30岁女性年交10万连交10年,60岁起年领10.66万)[55][56][58] - 现金流金额确定但无法享受市场上涨收益,适合风险厌恶型投资者 [61] 养老规划方案 - 已退休人群:优先配置月薪宝组合获取即时现金流,养老年金险因投保限制适用性低 [64][66] - 未退休人群:可组合配置养老年金险(基础现金流)和月薪宝(弹性收益),如50:50比例分配 [66][67][69]
每日钉一下(企业年金是啥,要参与吗?)
银行螺丝钉· 2025-04-19 20:32
美元债券投资 - 市场对美债关注度提高 提供限时免费课程讲解美元债券基金投资 [2] - 课程内容涵盖美元债券类资产投资方式 当前投资价值分析及风险探讨 [5] 养老体系三大支柱 - 第一支柱为社保养老保险 覆盖广泛 [6] - 第二支柱为企业年金 由员工和企业共同投入 资金委托保险公司或基金公司管理 投资风格稳健 [7] - 企业年金补贴比例是关键 个人出资1元企业补贴3元的高比例方案具有吸引力 [8] - 第三支柱为个人自主养老投资 包括个人养老金账户 商业养老理财及保险产品 通过长期资产增值补充养老需求 [6][8] 企业年金现状 - 企业年金普及率低 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效益好的企业 [8] - 部分企业设置服务年限门槛 员工需在职满一定年限才能获得全额年金 [7] - 无企业年金群体需依赖第三支柱投资弥补养老缺口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