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一个新厨邦

搜索文档
营收净利双降中炬高新“再造新厨邦”受挫
新浪财经· 2025-09-03 06:3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1.32亿元 同比减少18.58% [1] - 归母净利润2.57亿元 同比下滑 [1] - 调味品业务占总营收98% 为核心业务 [1] 调味品业务细分表现 - 酱油营收12.98亿元 同比下滑16.68% [1] - 鸡精鸡粉营收2.55亿元 同比下滑21.98% [1] - 食用油营收1.09亿元 同比下滑 [1] - 收入下滑主因公司主动优化供货策略 实施经销商去库存措施 [1] 渠道与区域表现 - 经销商总数达2799家 净增加245家 [2] - 多个区域市场营收出现不同幅度下滑 [2] 行业竞争格局 - 调味品市场马太效应明显 呈现强者恒强局面 [2] - 产品创新相对滞后 未及时满足健康及多元口味需求 [2] - 同业企业持续加强研发与产品创新 [2] 战略目标与管理层变动 - 2024年提出"再造一个新厨邦"目标 计划2026年实现美味鲜公司营收突破100亿元 [2] - 2025年7月董事会换届 黎汝雄出任新任董事长 [2] - 新任董事长具备资深华润系背景 曾任职华润微电子/华润啤酒/华润创业 [2] - 公司未对既定战略目标进行调整 [2] 潜在发展路径 - 公司对并购活动表现出兴趣 [3] - 并购可帮助补齐短板/拓展品类/增强市场竞争力 [3] - 需综合考量营收利润表现及市场估值水平 [3] - 存在整合风险 需谨慎选择标的并确保战略协同 [3]
营收净利双降 中炬高新“再造新厨邦”受挫
北京商报· 2025-09-03 00:4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1.32亿元同比减少18.58% 归母净利润2.57亿元同比减少26.56% [1] - 核心子公司美味鲜调味品业务营收全面下滑 酱油营收12.98亿元同比降16.68% 鸡精鸡粉营收2.55亿元同比降21.98% 食用油营收1.09亿元同比降49.39% 其他产品营收3.31亿元同比降3.23% [3] - 美味鲜公司上半年营收20.98亿元同比降17.92% 净利润2.47亿元同比降36.83% 距离2026年百亿营收目标差距显著 [5] 业务运营 - 调味品业务占公司总营收98% 公司主动优化供货策略 对头部经销商实施去库存以重塑价格体系 [3] - 经销商总数达2799家 净增245家 但东部区域营收降28.64% 南部降16.29% 中西部降16.12% 北部降9.64% [3] - 行业收入规模增长放缓 市场处于高度竞争状态 呈现强者恒强马太效应 [4] 战略与管理 - 2024年提出"再造新厨邦"三年目标 计划2026年美味鲜营收突破100亿元利润15亿元 [1][5] - 2025年7月董事会换届 黎汝雄接任董事长 新管理团队具华润系背景 含多位华润相关企业经验高管 [6] - 公司将完成至少一起产业并购作为2024年目标 寻求补齐短板或空白品类 [7] 行业挑战 - 产品创新进度相对滞后 未及时满足健康化、多元化消费需求 [4] - 竞争对手持续加大研发、生产及营销投入 挤压公司市场份额 [4] - 并购需综合考量营收利润表现、市值管理、新品布局及渠道建设等因素 [7]
上半年营收利润双降,中炬高新新帅迎考
北京商报· 2025-09-02 20:3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1.32亿元,同比减少18.58% [1] - 归母净利润2.57亿元,同比减少26.56% [1] - 核心子公司美味鲜公司营收20.98亿元,同比减少17.92% [5] - 美味鲜公司净利润2.47亿元,同比大幅减少36.83% [5] 调味品业务表现 - 调味品业务占公司总营收约98% [3] - 酱油品类营收12.98亿元,同比下滑16.68% [3] - 鸡精鸡粉营收2.55亿元,同比下滑21.98% [3] - 食用油营收1.09亿元,同比大幅下滑49.39% [3] - 其他产品营收3.31亿元,同比下滑3.23% [3] 区域市场表现 - 东部区域营收同比下滑28.64% [3] - 南部区域营收同比下滑16.29% [3] - 中西部区域营收同比下滑16.12% [3] - 北部区域营收同比下滑9.64% [3] - 经销商总数达2799家,上半年净增加245家 [3] 战略目标与挑战 - 2024年提出"再造新厨邦"目标,计划2026年美味鲜公司营收突破100亿元,利润达15亿元 [1][5] - 当前业绩与目标存在显著差距 [5] - 行业收入规模增长放缓,市场处于高度竞争状态 [4] - 公司主动优化供货策略,实施经销商去库存措施以重塑价格体系 [3] 管理层变动 - 2025年7月董事会换届,黎汝雄出任新任董事长 [5] - 新管理层团队具有华润系背景,包括余向阳、林颖、陈代坚等成员 [6] - 黎汝雄曾主导华润啤酒并购金威啤酒、华润创业收购太平洋咖啡等重大交易 [6] 行业竞争格局 - 调味品市场马太效应加剧,呈现强者恒强局面 [4] - 产品创新相对滞后,未能及时满足健康化、多元化消费需求 [4] - 竞争对手在研发、生产和营销方面持续加大投入 [4] 并购战略规划 - 公司多次公开寻求与调味品主业相关的并购标的 [7] - 2024年财报将"完成至少一起产业并购"列为年度目标之一 [7] - 并购可快速补齐短板品类,但需谨慎选择标的并确保战略协同 [8]
中炬高新净利再降股价累跌77% 余健华年薪268万百亿营收被指画饼
长江商报· 2025-06-03 06:38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1亿元同比下降26% 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比下降24% [2][5]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55.19亿元同比增长7.39% 归母净利润8.93亿元同比下降47.37% [8] - 2024年美味鲜子公司营业收入50.75亿元同比仅增长2.9% 2025年一季度营收10.82亿元同比下降25.94% [3][13] - 经营现金流净额1.18亿元同比下降70.75% [6] - 非经常性损益从2023年11.73亿元降至2024年2.22亿元 [8][9] 行业竞争格局 - 海天味业2024年营收269.01亿元同比增长9.53% 归母净利润63.44亿元同比增长12.75% [8] - 千禾味业2024年归母净利润5.14亿元同比下降3.07%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增长3.67% [6][8] - 调味品行业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13] 战略规划与执行 - 提出"三年再造新厨邦"目标 计划2026年美味鲜营收达100亿元营业利润15亿元 [2][13] - 营销管理模式由总部统筹调整为事业部管控 因节奏过快导致过渡期不协调 [9][10] - 2024年完成厨邦公司20%股权无偿受让 实现100%控股 [7] 股价表现 - 股价从2020年9月高点83.38元/股跌至2025年5月18.67元/股 累计跌幅77% [2][10] 公司治理问题 - 董事会换届二度延期 原定2025年3月届满仍未完成 [12] - 宝能系与火炬系控制权争夺持续 2023年罢免4名宝能系董事引发新诉讼 [11][12] - 董事长余健华2024年薪酬268万元同比增长36.39% [4]
中炬高新接待75家机构调研,包括淡水泉投资、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嘉实基金等
金融界· 2025-04-14 19:06
公司发展历程与财务表现 - 上市30年总营收突破55亿元 总资产突破80亿元 净资产突破55亿元[3] - 累计股权融资4.976亿元 累计现金分红24.14亿元 派现融资比达485%[3] - 2024年经营性净现金流创近五年来次高 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3] 行业竞争格局与公司定位 - 调味品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 消费分级明显 行业整合及数字化转型深化[3] - 公司坚持中档以上产品细分和品牌定位 拥有厨邦中高端基础调味品国民品牌[3] - 拥有超29亿元大单品1个 超5亿元大单品2个 超1亿元单品2个[3] 核心竞争力构建 - 三大核心优势:全国性厨邦品牌影响力 产品迭代创新能力 全方位立体化营销网络[3] - 研发支出1.64亿元 同比减少1354万元 通过架构调整和外部合作优化研发效率[8] - 打造柔性生产线 推出减盐30%产品 由谢霆锋代言 推进全品类减盐工作[11] 2025年战略目标 - 完成至少1起产业化并购 补足短板或空白领域[3] - 实现不低于同行的营收增速 内生增长目标高个位数[5] - 完成三项基础能力建设:精细营销 持续创新 精益运营[3] 营销体系变革进展 - 全国推行客户分级管理 价格修复成效显著 新零售管理呈现增长势头[4] - 食品工业代工业务增强经销商粘性 餐饮业务价格管控模式逐步成型[4] - 存在改革节奏过快问题 二批市场价格管控需加强 事业部作战模式未完全形成[5] 渠道建设策略 - 经销商数量增加并向县级市场下沉 客户规模仍较小需时间建设[9] - 实施三价管理(出厂价/终端进店价/零售价) 规范价格标准建立错位竞争基础[9] - 2025年重点建设四大渠道:华南市场价格体系修复 KA渠道调整 新零售电商拓展 餐饮渠道开发[11][12] 业务发展情况 - 餐饮业务通过经销商专业队伍建设提高终端配送能力 部分地区已建立完整发展体系[6] - 食用油品类虽毛利率低但属于品牌延伸 基于后厨一站式需求布局 追求利润最大化[7] - 使用东北非转基因大豆 当前关税摩擦未造成重大影响 将根据形势调整库存策略[10] 人力资源与激励机制 - 建立与业绩挂钩的市场化激励机制 薪酬体系对标市场水平[11] - 通过培训体系 职业发展通道 文化宣贯等多方式提升员工归属感[11] - 确保考核机制有效性 激发个人潜能与价值创造[11]
净利腰斩的中炬高新,牵手谢霆锋再造一个新厨邦?
观察者网· 2025-04-14 17:08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55.19亿元 同比增长7.39%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7.37%至8.93亿元[3] - 扣非净利润6.71亿元 同比增长27.97% 主要得益于精细化管理和降本增效举措[3] - 核心子公司美味鲜营收首次突破50亿大关 达50.75亿元 同比增长2.89% 净利润大幅增长29.48%至7.75亿元[3] - 美味鲜毛利率提升5.13个百分点至37.32% 受益于原材料采购单价下降和降本增效[3] 业务板块分析 - 调味品业务收入50.75亿元 占母公司总营收的91.95%[1] - 酱油品类收入29.82亿元 同比下降1.5% 占美味鲜收入约2/3[4] - 房地产开发和机械零部件两大副业分别实现营收0.97亿元和0.30亿元 同比下降37.10%和30.64%[6] - 电商渠道收入达1.34亿元 同比增长37.07%[7] 战略发展举措 - 提出"再造一个新厨邦"三年战略目标 到2026年美味鲜营业收入目标100亿元 营业利润目标15亿元[6] - 加快处置约1600亩未开发土地以回笼资金 聚焦调味品主业[6] - 构建全谱系产品矩阵 包括有机系列、经典系列、减盐系列和实惠系列[7] - 成立海外事业部 推动品牌进入东南亚、中亚、南美洲等市场[7] - 积极寻求并购扩张 深入调研多家潜在目标企业 涵盖复调和基础调味料领域[8] 市场竞争力 - 公司酱油产品陷入"以价换量"局面 销售量增加但收入下降[4][5] - 2023年中国酱油市场规模1004亿元 公司市占率仅3.02% 远低于海天味业的近13%[5] - 研发费用1.65亿元 同比减少8.76% 而海天味业研发费用由7.15亿元增至8.40亿元 同比增长17.35%[5] - 近5年美味鲜营收复合增速仅0.5% 净利润复合增速为-4.67%[4] 品牌与营销 - 厨邦品牌更换沿用多年的"晒足180天"传播策略 主打"鲜锋"概念和减盐产品[1] - 签约谢霆锋为品牌代言人 向健康饮食方向靠拢[1][3] - 实施多品牌多品类战略 厨邦定位高端 美味鲜定位中低端[5] 公司治理 - 宝能系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 中山润田持股比例下降至4.48%[6][7] - 股权结构更加清晰 公司治理格局趋于稳定[7] - 前10大股东中3位减持3位增持 中山润田减持1487万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