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技术推广
icon
搜索文档
全国秋粮收获过九成 各地多举措筑牢丰收基础
中国经济网· 2025-11-04 09:20
全国秋粮收获与冬小麦播种总体进度 - 截至10月30日,全国秋粮收获已过九成 [1] - 分区域看,东北、西北地区秋粮收获进入扫尾阶段,黄淮海、西南地区过九成,长江中下游地区八成半,华南地区过五成 [1] - 全国冬小麦播种进度不一,西北地区接近尾声,黄淮海地区过两成,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一成半左右,冬油菜播种七成半 [1] 东北地区秋粮生产情况 - 东北地区秋粮面积和产量占全国近四成,收获接近尾声,有望再获丰收 [2] - 黑龙江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超过2.28亿亩,居全国第一,水稻、大豆、玉米单产有望创历史新高 [2] - 在北大荒集团普阳农场高产示范地块,水稻亩产达到1833.8斤,在五大连池市,大豆新品种“东生89”亩产达到386.35公斤 [2] - 辽宁省通过推广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高产地块平均亩产达770公斤 [3] - 吉林省秋粮种植面积超9300万亩,榆树市通过秸秆还田加深翻及大垄双行播种模式,亩产平均增产150斤,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5000万亩以上,推广高产优质品种3574万亩,新增23% [3] 黄淮海区域冬小麦播种应对措施 - 黄淮海区域是我国重要冬小麦主产区,受持续阴雨天气影响,河南水稻收割推迟,冬小麦播种窗口被压缩 [4] - 河南省新乡原阳县推广“无人机小麦撒播”技术,在水稻收割前10天到15天进行小麦撒播,以抢回农时 [4] - 滑县使用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可实现精准播种、同步施肥,该县180多万亩冬小麦播种工作正有序推进 [4][5] - 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农技人员指导农户科学调整播种深度和密度,并推广适期晚播品种等关键技术 [5] 陕西省应对恶劣天气的秋收秋播保障 - 陕西省遭遇罕见秋雨连阴天气,秋收秋播面临巨大挑战,采用履带收割机进行抢收 [6][7] - 蒲城县甜水井供销社粮食烘干厂的烘干机24小时运转,确保玉米品质 [9] - 供销农资集团搭建“厂家直发+仓库配送”机制,储备充足尿素、二铵及小麦专用复合肥,43台配送车辆全天候配送,并对肥料进行三重检测 [9] - 陕西最大的化肥生产基地日产尿素突破4200吨,生产线24小时运转,确保不断供、不涨价 [10]
省级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班陆续开班
辽宁日报· 2025-09-15 09:08
此轮培训将聚焦种植业生产、农机行业实际和农技推广需求,分行业、分层次、分区域开展,并邀 请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省植保植检总站等相关领域专家,为学员讲授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 术、优质水稻栽培与稻蟹综合种养技术等实用课程。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省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还面临诸多短板,未来将继续聚焦农 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鼓励受训农技人员回归主业,不断强化能力提升,强化推广手段创新,助力农 业产业化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打通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基层农技人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日,我省省级基层农技 人员培训班在省内多地陆续开班,来自沈阳、丹东、葫芦岛10个市的55个县(市、区)555名基层农技 推广人员接受系统培训,旨在促进农业技术水平和农技推广服务效能提升。 ...
睢宁综合发力让更多农民种出高产田
新华日报· 2025-06-26 07:34
小麦高产表现 - 睢宁县凌城镇胜利村种粮大户陈宏尚的小麦亩产达806.2公斤,刷新江苏稻茬小麦亩产纪录 [1] - 其他种植大户的稻茬小麦亩产分别为774.31公斤、771.18公斤和725.05公斤 [1] - 全县111万亩小麦总产预计达51.3万吨,较去年增加1.11万吨 [1] - 田河村种植的徐麦2100品种实测亩产672.01公斤 [2] 高产驱动因素 - 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全县153.44万亩耕地中已建成130.22万亩高标准农田,覆盖率83.5% [1] - 2024年计划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46万亩,同步推进灌区续建改造 [1] - 高产田主要种植"徐麦185"和"徐麦2100"等品种,亩产量潜力在600公斤以上 [2] - 全县小麦主体品种覆盖率达98.5%以上 [2] 农业技术推广 - 睢宁佳禾农业公司已有多品种通过国家及省级审定 [2] - 每年从周边引进新品种进行种植筛选,推荐高产高抗优质品种给农民 [2] - 推广成熟高效的种植方法,如拔节肥施用提升抗倒伏能力 [2] - 建立专家指导机制,通过微信群和农技耘平台提供实时技术咨询 [3] - 每个镇有示范片,每个村有责任农技员,组织专家团队解决生产问题 [3] 农业机械应用 - "布谷鸟"耕播机实现精准排种,播种深浅一致,出苗整齐 [3] - 使用该机械每亩比其他地块多收100多斤,综合增收150元/亩 [3] - 该机械可一次性完成翻地、灭茬、开沟、施肥、播种等数道工序 [4] 未来发展重点 - 农业农村部筹划在睢宁建设黄淮地区粮食生产技术集成创新高地 [5] - 重点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模式的集成创新与熟化 [5] - 农民散田是接下来单产提升的重点领域 [5]
茶香里的匠心!林伟秋荣获 “全国先进工作者” 称号
南方农村报· 2025-05-06 22:35
人物荣誉与背景 - 林伟秋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4] - 林伟秋是饶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高级技师 [3] - 林伟秋先后荣获"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广东最美科技工作者"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29][30][31] 职业经历与贡献 - 1997年从华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毕业后回到饶平开展基层茶叶农技推广工作 [7][8] - 创新推行"科技特派员+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带动100多户贫困户发展茶叶种植,实现户均年增收1.2万元 [20][21] - 足迹遍布全县14个产茶镇、200多个行政村,每年超200天的下乡奔波,累计行程超5万公里 [24][25] 技术推广与创新 - 自编《单丛茶加工技术及制作原理》《饶平县茶树防寒抗冻保护技术措施》等培训教材 [10][11] - 创新采用"集中培训+田间指导+微信咨询"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年均开展技术指导360余次,解答群众咨询超8000人次 [25][26] - 主持、参与完成10多项科技项目,获得各级奖项21项,其中省农技推广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31][32] 社会影响与未来计划 - 被农民亲切地称为"田间地头的科技110" [27] - 计划带头攻关农业技术难题,主动承担传帮带职责,培育更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 [37][38] - 为饶平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