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

搜索文档
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踔厉奋发新征程 | 沃土良田助丰产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7-28 08:00
粮食生产数据 - 2025年全国夏粮单产375.6公斤/亩,比上年增加0.1公斤/亩 [1] - 截至去年底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 [1] 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 - 江苏省宜兴市胜禾家庭农场小麦亩产突破410公斤,比2022年增加40公斤 [4] - 机械化收割效率提升,5100亩小麦田6天完成收割,每亩用工成本下降50% [4] - 农场配备智能拖拉机7台、收割机2台等设备,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5] 农业生产效率提升 - 土地平整后大型农机可集中连片作业,边角浪费几乎为零 [4] - 智能灌溉系统实现精准供水,省时省力 [8] - 无人机巡田监测长势,田间管理更科学精准 [8] 资源利用效率 - 水肥一体化系统使亩均年用水量减少25%,肥料利用率提升68% [10] - 植保无人机打药效率更高,800多亩稻田少用农药55公斤 [11] 高标准农田管护机制 - 河南省博爱县实施"一长两员"制度,400多名管护人员保障水利设施 [12][13] - 河南省夏邑县采用"一长五员"机制,机井房配备二维码便于问题上报 [16] - 四川省都江堰市利用无人机巡护25.68万亩高标准农田,实时上传数据 [17]
广西象州县:双抢遇风雨 农机 “给力” 纾困保丰收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25 19:48
农业机械化应用 - 三和米业育秧车间实现机械化操作,十几秒可生产一个机插秧水稻秧盘,确保晚稻育秧不受天气影响[1] - 三和米业烘干车间保持每天240吨烘干量,24小时不间断生产以应对多变天气[1] - 象州县建成9个粮食烘干中心,拥有39台烘干机,每批次烘干能力达852吨,同比增长100%[2] - 2024年新建4个烘干中心新增每批次388吨烘干能力,社会化烘干服务覆盖1万多亩[2] 企业运营情况 - 三和米业从4月份开始持续进行早稻、中稻、晚稻的育秧和插秧工作[1] - 粒粒香合作社自16号开镰后已烘干260吨生谷,机器24小时连轴转仍供不应求[2] - 鸿运科技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已接收300多吨湿谷,每晚加班烘干保障粮食安全入仓[2] - 象州县9个粮食烘干中心累计烘干湿谷2700多吨[2] 农户受益情况 - 昌球生态农业合作社600亩水田通过统一采购种子、育秧、插秧节省管理精力[1] - 农户适应直接售卖生谷模式,今年卖粮农户数量较前两年明显增加[2] - 寺村谭村村民8亩优质谷通过收割机直接运输至烘干中心,省去晒谷环节[1] 行业发展成效 - 象州县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涵盖育插秧、大型收割机到智能烘干机全流程[2] - 农业机械化在特殊天气下确保粮食稳产增产,实现节本增效[2] - 区域性水稻中心与烘干中心联动,提升整体生产效率[1][2]
工程机械行业|农机空间广阔,正底部复苏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2025-07-25 14:05
行业规模与市场格局 - 全球农业机械市场规模呈现温和增长趋势 亚太地区占比全球第一 其中中国2018-2022年CAGR达7% 比全球快1.5pcts [2] - 2023年中国农机市场空间达5857亿元 同比增长4% 农业机械总动力11.37亿千瓦 同比增3% [2] - 亚太地区因人口基数大和农业经济潜力主导全球市场 而欧美以设备迭代需求为主 [2] 机械化率现状与驱动因素 - 中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从2000年31%提升至2023年74% 但播种和收割环节分别比耕种低25pcts和20pcts [3][5] - 经济作物机械化率显著低于粮食作物 2023年油菜和马铃薯机械化率分别为66%和53% [3][7] - 农村劳动力短缺和成本上升加速机器替人 农民工成本增加而粮价稳定形成替代动力 [7][8][11] - 粮食对外依存度从2008年8%升至2024年22% 机械化提升是增产和保障安全的关键 [12] 政策与补贴影响 - 2004-2014年中央农机补贴从0.8亿元飙升至238亿元 直接拉动行业需求 [13] - 2024年国家统筹3000亿元超长期国债支持设备以旧换新 包含农机升级 [17] - 国四排放标准切换导致短期需求前移 但2023-2024年调整后影响逐步消退 [14] 价格周期与出口表现 - 农机销量与粮价显著正相关 粮价上涨直接提升农民购置能力 [15][16][18] - 2025Q1农机出口金额同比增38% 大拖(>75kw)占比提升至16% 出口均价持续增长 [19][22][24] - 国际粮价企稳叠加国内企业竞争力增强 推动出口恢复高增长 [19][20]
早稻丰收在望、秋粮长势良好 今年的粮食有保障
央视新闻· 2025-07-20 09:40
早稻收获情况 - 全国早稻收获已过六成 进度快于上年 丰收在望 [1] - 广东省1307万亩早稻收获已过九成 28个县市区推广合理密植试点 增产效果明显 [1] - 湖南祁阳市早稻种植面积达38.5万亩 创建60个双季稻单产提升示范片 预计单产增10%至亩均500公斤以上 [1] -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11.88万亩早稻成熟 通过提升机械化水平、普及种植技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措施保障稳产增产 [1] - 江西南昌推广高效农机具和新技术 实现全程机械化无缝衔接 采用大钵体毯壮苗长秧龄技术 6000多亩早稻和晚稻收割插秧同步推进 效率显著高于人工 [1] 水稻单产提升行动 - 农业农村部启动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 主产省份统筹资金支持关键措施落实 [2] - 目前水稻综合机械化率已超88% 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2] 秋粮生产情况 - 全国秋粮作物长势总体正常偏好 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3/4 [3] - 全国秋粮面积预计比上年稳中有增 高产作物玉米增加较多 [3] - 山东高唐县为10万亩玉米田配套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精准滴灌 浇水时间从7-8天缩短至3-4天 [3] - 黑龙江北大荒军川农场采用农用飞机喷施作业 添加叶面肥增强作物抗逆性 促进灌浆结实 [3] - 河南滑县种粮大户利用微喷灌、滴灌等节水方式应对干旱高温 选择清晨或傍晚灌溉避免玉米灼伤 [3][4] 农业技术支持 - 农业农村部组织包省包片工作组和科技小分队 深入田间指导水肥调控、化控防倒、"一喷多促"等措施落实 促进苗情转化和均衡增产 [4]
黑龙江省:培育高素质农民,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
证券时报网· 2025-07-10 21:51
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 -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制定《2025年黑龙江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旨在提升农民技术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素养,培育粮食安全守护者、产业发展带头人和乡村振兴主力军 [1] - 2025年计划分层次、分区域、分类别、分模块开展常规培育22182人、专题培育5350人 [2] - 重点支持实施粮油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提升工程、新产业新业态带头人培育工程、文明乡风建设素质素养提升工程 [2] 粮油和农产品产能提升 - 以水稻、大豆、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为主要实施范围,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应用开展培育 [2] - 聚焦玉米、大豆等作物单产提升,开展全产业链技术或单项关键技术培训,在适宜地区普及水肥一体化技术 [2] - 围绕畜牧、水产、蔬菜、水果、食用菌等开展重要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能力提升培育,重点面向养殖大县开展肉牛、奶牛、生猪等养殖培训 [2] 农业机械化发展 - 聚焦主要粮油作物耕种管收机械化作业环节,培养高素质农机手、农业生产无人机飞手 [3] - 重点围绕机械化措施促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重点环节以及机收减损等开展农机手技能提升培训 [3] - 通过竞争性立项安排26个县(市、区)开展农机手技能提升专题培训班 [3] 乡村新产业发展 - 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需求,培养"农业+"新产业带头人 [4] - 重点关注返乡大学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领域群体,培养青年带头人 [4] - 2025年安排11个县(市、区)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字化技能应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 [4]
2994.8亿斤!2025年夏粮“成绩单”出炉
新华社· 2025-07-10 19:30
夏粮产量 - 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2994.8亿斤,其中小麦产量2763.2亿斤,实现稳产丰收 [1] - 2025年夏粮虽略有减产,但减产幅度很小,总体保持稳定 [3] - 2024年夏粮产量在2023年2923亿斤基础上增产72.5亿斤,2025年成绩单是在高基数基础上取得 [4] 政策支持 - 国家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 [5] - 启动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有效保证种粮农民积极性 [5] - 全国夏粮播种面积达3.99亿亩,保持基本稳定 [5] 耕地质量提升 - 各地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产能一般能提高10%左右 [6] - 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建成各类田间灌排渠道1000多万公里 [6] - 农田抗灾减灾能力明显提升,为粮食连续多年丰产增产提供重要支撑 [6] 科技创新 -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中国农业科学院培育广适、高产小麦新品种如"普冰03""中麦578"等 [7] - 夏收全国投入联合收割机80多万台,单机日均收获面积达80亩,效率比5年前提高30%以上 [7] - 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三大主粮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 [7] 行业意义 - 夏粮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四分之一左右,对全年粮食生产至关重要 [7] - 小麦是城乡居民主要口粮品种,重要性不言而喻 [7] - 夏粮稳产丰收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基础,为应对国际形势和经济回升提供支撑 [7]
儋州上演智慧农机“武林大会”
海南日报· 2025-07-04 09:38
热带农业机械化发展 - 海南金鹿农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凤梨采收机效率高,一台可替代七八个采摘工人 [2] - 智能割胶机可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精准割胶不伤树皮,2023年计划推广3万台 [3] - 遥控割草机适用于丘陵山地除草作业,具备避障功能避免损伤橡胶树 [3] 热带作物生产机械设备 - 振动链式木薯收获机通过振动土壤实现木薯根茎脱离 [3] - 自动下种的多功能甘蔗中耕培土机提升种植效率 [3] - 海南已研发电动割胶刀、胡椒初加工机械、凤梨移栽机等设备 [4] 行业活动与政策支持 - 全国热带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装配培训班在儋州举行,多省农业人员参与观摩 [2] - 海南省农业机械鉴定推广站将支持热带作物全过程机械化应用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4] - 海南以天然橡胶、凤梨、木薯等作物为突破口加强机械化研发推广 [2]
孜然有了专门采收机(记录中国) 试验结果显示,效率比传统人工提升近百倍
人民日报· 2025-07-02 05:54
孜然产业现状 - 孜然作为烤串主要佐料备受食客喜爱[1] - 新疆、甘肃等主产区正值孜然集中收获期 成熟孜然呈现金黄色[2] - 孜然植株矮小仅15至30厘米高 传统依赖人工采收导致劳动强度大[3] 传统采收痛点 - 人工采收需整株拔苗 效率低且成本高[3] - 采收易受天气影响 制约产业规模扩张[3] - 农户尝试改装小麦收割机 但损失率较高[4] 机械化突破 - 新疆中收研制国内首台孜然采收机 完成试车实验[4] - 设备配备低割收割台和静液压驱动 适应不同种植条件[4] - 采用柔性输送装置 果实损失率控制在2.5%以下[4] - 单日作业量达100亩 效率较人工提升近百倍[4] 技术细节 - 采收机国产化率超过90%[4] - 已完成300多亩测试 达到量产条件[4] - 当前适配大田平播模式 套种模式采收机正在研发[5]
踔厉奋发新征程丨高科技农机驰骋希望田野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30 07:27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 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6] - 全国农机保有量超2亿台(套) 三大主粮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乡村农机从业人员近5000万人 [6] - 国产农机产品涵盖32大类72小类4000多种 满足国内90%以上市场需求 [6][16] 无人农场技术应用 - 全国已有超1000个"无人农场"投入运营 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无人精准作业 [7][8] - 无人插秧机效率达6-7亩/小时 300亩稻田2台机器3天内可完成 较人工效率提升50倍 [7][9] - 植保无人机作业效率60-90亩/小时 为人工10倍 施肥打药成本降低40% [9] 智能化农机技术突破 - 北斗导航+传感器技术实现农机厘米级定位精度 秧苗间距控制误差小于2厘米 [10] - 智能收割机自动统计作业面积并生成路径 农户可通过APP实时监控作业轨迹 [11][12] - 多维传感器棚架实时采集10余项气象数据 支持手机APP远程控制环境参数 [12] 国产农机产业升级 - 浙江星莱和公司实现年产5万台插秧机+15万台发动机 日产能达100台高速插秧机 [13] - 丘陵山地拖拉机关键零部件自主化率95% 转弯半径缩小30%适应复杂地形 [16] - 2024年中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达2271家 头部企业进入全球第一方阵 [15] 农机出口市场拓展 - 2024年前2个月浙江省农机出口同比增长33.7% 75%生产企业涉及出口业务 [17] - 国产插秧机打破国外垄断 价格较进口机型下降40% 功能扩展至旋耕/撒肥等 [14] - 中国一拖自主研发丘陵山地拖拉机 整机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6]
河南:夏播基本结束,秋粮面积稳定在7600万亩以上
快讯· 2025-06-21 07:38
夏播进度 - 截至6月20日累计夏播面积8821万亩,占预计面积的98% [1] - 除部分晚播大豆、杂粮和倒茬蔬菜外全省夏播基本结束 [1] - 小麦收获期较往年提前3至5天为秋粮早播赢得时间 [1] 秋粮种植 - 全省秋粮种植面积稳定在7600万亩以上 [1] - 夏播工作从5月28日展开与常年进度总体相当 [1] 农业机械化 - 全省投入播种机械85万台 [1] - 单粒精密播种机械8.7万台,新增1.9万台 [1] - 加装北斗辅助驾驶系统拖拉机4.03万台,新增5000台以上 [1] 播种技术 - 单粒精量播种、玉米合理密植技术大面积推广 [1] - 滴灌微喷等水肥一体化技术提升播种质量与效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