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机械化
icon
搜索文档
我国粮食主产区秋粮陆续成熟 即将迎来大面积收获
央视新闻· 2025-09-28 09:31
今年,贵州重点支持14个县试点建设涵盖主要粮油作物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在镇远县,当地主推山地丘陵适用农机具,水稻机械化率提高到66.7%,助力 单产提升2%左右。 山东6000多万亩秋粮长势良好,陆续成熟。武城县石官屯村这个家庭农场里,新型四行玉米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摘穗、输送、秸秆粉碎还田等全流程作 业。 截至目前,各地已投入1000多万台套各类农机具参加"三秋"作业,预计再过几天,全国秋粮将迎来大面积收获。 (总台央视记者 王凯博 张琪 宋建春 吉林台 贵州台) 我国秋粮作物品种多,从南到北范围广。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西南地区秋粮收获近六成,长江中下游收获过两成,东北、黄淮海主产区开始 零星收获。 今年吉林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以上,当地主推了20个水稻优质主导品种。这几天,永昌县万昌镇早熟新品种水稻迎来收获,由于采用了绿色集成增 产技术,实现了产量增加、品质提升。 永吉县万昌镇新力村种粮大户 于成喜:种了300多公顷有机水稻、200多公顷绿色水稻,今年长势喜人,籽粒都特别饱满,一亩地能多打100多斤粮食。 (责任编辑:张紫祎) ...
古今智慧守护“中国饭碗” 从农具变迁看我国农业发展
环球网· 2025-09-23 14:33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金秋时节,神州大地稻黍金黄、瓜果飘香,呈现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丰收盛景。丰收里满载幸福,丰收里寄托着希望。今天(23日)是农历秋分,我国迎来第 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的主题是"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从古至今农事活动中使用的农具,承载着农耕文明的记忆与匠心。跟随记者走进中国农业 博物馆,探寻古老农具背后沉淀的智慧。 总台央视记者 张琪: 走进中国农业博物馆的中国传统农具陈列馆,400多平方米的展厅按照耕、种、管、收四个环节,陈列着150多件套中国古代农具,凝 结着我国农民世世代代的巧思。 眼前这个设计了弯曲部件的犁叫曲辕犁,发明于唐代,一直沿用至今,制作材料有木材和铁。曲辕犁轻巧柔便,利于回旋,特别适宜江南地区水田面积小、 地形复杂等特点。 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 胡泽学: 这个犁评,就相当于汽车挂挡,要犁浅,就把刻度往高提,犁镵离地面就高了,犁的时候就浅了。如果要犁深,就把犁评 的刻度往低调。 总台央视记者 张琪: 这个像"小推车"一样的农具,叫耧车,它发明于西汉时代,是古代的播种机。 与现代的高效播种机类似,耧车能将开沟、下种、覆土三道工序一气呵成,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 在古代,没有水 ...
石榴正红映天山丨“机械帮我干活,我就在地头打架子鼓”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23 12:07
0:00 责编:张靖雯、卢思宇 "我们种地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闲下来了,我就在地头打架子鼓。"从"面朝黄土背朝 天",到"指尖管理万亩田",新疆昌吉州的村民张宏远有了空闲,又能追逐自己的音乐梦想了。 (总台记者 佘浩东 宋春瑶 张斌 丁肇东) ...
济宁农机总动力突破1087万千瓦
齐鲁晚报网· 2025-09-22 22:55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紧紧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目标要求,强化农业科技力量支撑,大 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农业机械化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发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刘凯平 9月19日下午,济宁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农业机械现代化发展情况。 济宁是农业大市,也是农机强市,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济宁市农业机械化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先后创建为全国首批"平安农机"示范市、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全省首批"两全两 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市,先后获得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全省"万人下乡·稳粮保供"农技服务大行 动表现突出集体、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团体优胜奖等荣誉称号,截至2024年底,全市农机总 动力达到1087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3.0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为济 宁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践行"大农业观",树立"大农机"理念,规范高效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报 废更新补贴政策,精心组织重要农时农机化生产,加强农机安全监理,扎实推进农机安全生产各项工 作,全面提升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效能,切实增强农机 ...
从坎土曼到现代农机 看新疆大地农业画卷焕然一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22 20:56
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手握坎土曼挥汗如雨,到无人农机昼夜不息,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到"指尖管理万亩田"的从容,新疆大地的农 业画卷焕然一新。 截至2024年底,新疆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90%,新技术、新农机,正在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夯实新疆的产业根基。光影里的新疆,我们一起走 进天山脚下的万里沃野,见证传统农耕到现代农业的巨变。 昌吉州玛纳斯县玛纳斯镇二工村村民 张宏远:以前特别喜欢音乐,就在十五六岁的时候自己买了一把吉他。但是那个时候,你抱个吉他,它就叫不务正 业。作为一个农民,要天天在地里面干活,想办法养活家里面人。 这是我们以前干活的工具。最经典的,坎土曼,只有新疆有。收棉花我们最早的时候,四川大部队、河南大部队、甘肃大部队都来疆采棉花。天一亮六七点 就到地里面,中午都是顶着35℃以上的烈日,全是人力。1985年、1986年的时候开始有小四轮拖拉机,当时一天最多播种30亩地。到后来的散花机,采棉机 采出来以后堆到大斗子里面,拖拉机拉到这个轧花厂。 再后来"下蛋机"就出来了。这个机械采完以后直接在后面打成"蛋"。300多亩地,一个采棉机两天就给你干完。现在这个棉花已经成了现代化 ...
“粮袋子”“果盘子”持续“上新” 机械化+良种良技助力绘就金秋好“丰”景
央视网· 2025-09-18 11:49
央视网消息:眼下,在新疆喀什,90余万亩春播玉米进入集中收获期。一起去看看丰收的场面。 这两天,在喀什疏附县辽园镇种粮大户闫豪的玉米地里,农机手驾驶玉米收割机忙碌作业,玉米脱粒、装车一气呵成。得益于条田平整、 滴灌技术推广及机械化作业,玉米收割效率大幅提升,单产也显著提高。 今年,疏附县积极引导农户科学选种、适时播种,推广抗逆性强、产量高的优质玉米品种;种植过程中,农业部门全程提供技术保障,确 保种植户增产增收。同时,提前调配好农业机械,做好服务保障,确保颗粒归仓。 河南濮阳:3万多亩红薯陆续收获 最近,在河南濮阳清丰县,三万多亩红薯陆续进入收获期。近年来,当地通过打造红薯品牌、延伸红薯产业链等方式助力农户增收。 在清丰县阳邵镇前寒泗滨村的红薯种植基地,红薯收获机正在田垄间穿梭,工人们紧随其后,将刚挖出的红薯整理分拣,一个个细长匀 称、色泽鲜亮的红薯被熟练地装入专用箱中,再运送至大货车上,发往全国各地的商超和批发市场。 今年,喀什地区种植春播玉米达92.95万亩,预计9月下旬全部收割完成。 从栽种到收获,红薯生产涵盖割藤、机收、分拣、装箱、运输等多道工序,不仅带动了本地红薯产业化发展,也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务工机 ...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从“植棉禁区”到“天下棉仓” 数字棉田织就新“丰景”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13:51
今年78岁的陈学庚,是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扎根边疆基层一线,连续从事农机 研究和推广工作已有58年。如今,陈学庚下田的习惯,已经保持了半个多世纪。"不跟着到地里走,就 研制不出好农机。"陈学庚说。 中新社新疆石河子9月12日电 题:从"植棉禁区"到"天下棉仓" 数字棉田织就新"丰景" 作者 王莹 田敏娜 天山脚下,金秋白浪。9月,新疆进入棉花采收季。在这个棉花生长收获的关键节点,陈学庚时常需要 飞往几千公里外的河北、山东等地,对他指导的棉田进行技术把关,但他的工作重心始终在新疆的棉田 里。 "'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这不只是一句赞誉。"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毛旭 告诉中新社记者,中国棉花产量占全球近四分之一,国内90%以上的棉花产自新疆。目前,新疆棉花产 业的机械化、数字化技术也正在走向海外,尤其是气候条件相似的中亚地区,2024年新疆棉花种植技术 在乌兹别克斯坦应用示范并落地。 望着即将丰收的棉田,陈学庚依然忙碌其中。那是他耕耘了半个多世纪的"银海",也是新疆农业现代化 进程的缩影。他说,未来,优质新疆棉不仅要有更高产量、更优品质,还要构建良种、良法、良机协同 的集 ...
机收划算,这笔账“老把式”算得清楚(秋收进行时)
人民日报· 2025-09-12 06:21
农业机械化推广成效 - 水稻收割机作业效率显著提升 每亩地收割脱粒仅需15-30分钟 相比传统人工方式节省超过95%的时间[2][3][4] - 机械化作业成本优势明显 机收每亩费用100元 较人工收割节约83%成本(人工收割需3人/天 成本600元/亩)[3] - 农机手通过租赁方式开展服务 年服务面积200余亩 扣除油费后净收益达1万元[4] 技术培训与操作优化 - 政府组织免费农机操作培训 培训周期达半个月 有效提升机手操作熟练度[4] - 农机手通过技术改进降低机损率 谷粒掉落从每亩100斤减少至80斤 降幅达20%[4] - 针对丘陵地形开发专用操作方案 包括路线规划与自制铁板辅助设备 实现45度斜坡作业[4] 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 - 县级政府建设高标准农田 打造全程机械化示范点 机械化率从70%提升至85%[5] -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持续落实 村级单位成立农机合作社 配备2台收割机开展规模化服务[5] - 土地流转促进规模化种植 种粮大户经营面积达30-60亩 为机械化作业创造实施条件[4][5] 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 - 机械化推动秸秆还田利用 收割同步完成秸秆粉碎还田 实现肥料化利用[3] - 劳动力解放效果显著 外出务工人员通过土地流转保障耕地利用率 解决撂荒问题[4] - 农机租赁商业模式得到验证 年租金7000元设备通过跨区作业实现盈利[4]
丘陵山区开来收豆“神器”
人民日报· 2025-09-12 06:21
秋日,甘肃省通渭县,山坳间的一块块蚕豆田里泛起豆香,来自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地方农机化 技术推广站等单位的专家聚集在这里,观摩蚕豆机械化收获效果。只见一台履带式蚕豆联合收割机灵活 爬坡,前面拨禾轮飞快运转,没多久,干净完整的蚕豆籽粒堆满了粮箱。 全链条协同发力,农机产品研产推用持续提速。南京农机化所科技管理处处长常春介绍,聚焦农业装 备"补短板",研究所组织了国内90多家科教单位、制造企业、推广机构,持续推进丘陵农机研发与产业 化重大任务实施,聚焦实用动力底盘、高效栽种作业机具、低损高质收获装备等6个研究大类60余种机 具,成功研发并推广了新能源稻麦收获机、大豆低损收获机、油菜毯状苗移栽机、胡萝卜联合收获机等 10余种面向丘陵山区小型专用农机。目前,这些"田间利器"已在10余个省(区、市)推广应用,累计推 广面积超过20万亩。 针对一些农机新产品鉴定检测难、进度慢等问题,去年底农业农村部等5部门印发通知提出,在部分先 导区和试点省份开展鉴定机制创新,加快先进适用短板创新机具研发制造、熟化定型和推广应用。今年 以来,针对自走式油茶果采收机、大蒜分瓣机、辣椒除柄机等多种农机设备,新制修订的15项农业机械 推广 ...
国内科研院所加快研发推广专用小型收获机械 丘陵山区开来收豆“神器”
人民日报· 2025-09-12 06:19
行业技术发展 - 南京农机化所研发团队成功开发适用于丘陵山区的履带式蚕豆联合收割机 每小时收获效率达6-7亩 每亩节约成本约300元[1] - 收割机采用仿形割台和宽轨距底盘设计 适应不同籽粒大小豆类收获和坡地作业 独创负压清选及全风力输送技术显著提升籽粒品相[2] - 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一机多用 更换零部件后可兼收水稻和小麦等粮食作物 已在甘肃河北青海重庆新疆等地开展大规模示范[2] 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 - 农业农村部联合工信部财政部等部门启动丘陵农机农业机器人智能农机研发专项 建设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3] - 分区域分作物打造400个农机创新产品熟化应用试验场 持续解决无机可用和无好机用难题[3] - 国内90多家科教单位制造企业推广机构协同推进丘陵农机研发与产业化 聚焦6大类60余种机具[4] 产品创新与应用推广 - 成功研发推广新能源稻麦收获机大豆低损收获机油菜毯状苗移栽机胡萝卜联合收获机等10余种小型专用农机[4] - 新型农机已在10余个省区市推广应用 累计推广面积超过20万亩[4] - 纯电动甘蓝联合智能收运一体机采用全自主研发国产零部件 集成智能控制系统 具备自主采收和路径规划功能 预计2026年上半年大规模示范[3] 制度优化与标准建设 - 农业农村部等5部门在部分先导区和试点省份开展鉴定机制创新 加快短板创新机具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4] - 新制修订15项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 覆盖自走式油茶果采收机大蒜分瓣机辣椒除柄机等多种设备 支持优机优补和有进有出机制[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