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系统改革

搜索文档
全国第七家农商联合银行即将组建
36氪· 2025-08-04 10:42
值得一提的是,组建后的贵州农商联合银行也将成为继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山西农商联合银行、广西农商联合银行、四川农商联合银行、江苏农商联合银 行、江西农商联合银行之后,全国的第七家农商行联合银行。 此外,吉林省也获批筹建吉林农商银行,全国各地的农信改革依然在火热进行中。 第七家农商联合银行 和过去六个省的农商联合银行筹建进程一样,贵州农商联合银行成立后,原贵州省联社的业务、资产,以及债权债务等权利义务均由贵州农商联合银行承 接。 官网显示,贵州农信由省联社及所辖84家农商银行(农信联社)组成,营业网点2293个,员工2.8万名,存款突破9229亿元,贷款突破7095亿元,已成为 省内业务规模最大、服务覆盖最广、从业人员最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 贵州省农村信用社 | 关于我们 | 成员机构 | 人才招聘 | 下载中心 | | & 客服热线: 96688 | | | --- | --- | --- | --- | --- | --- | --- | --- | | 智慧生活 企业服务 | 个人服务 | | 信用卡 | 便民服务 | 电子银行 | 请输入搜索关键字 | 0 | |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农信公告 | ...
贵州农信改革重要动向!筹建农商联合银行,这些股东将入股
券商中国· 2025-07-31 21:58
贵州农商联合银行筹建 - 贵州省联社通过组建贵州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议案 授权筹建工作小组开展相关工作 新银行成立后将承接原省联社全部权利义务 [1][3] - 改革工作由贵州省委金融办牵头 省财政厅 贵州金控集团 省联社共同参与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已明确推进该事项 [1] - 筹建流程包括清产核资 资产评估 原股金处置等环节 经营成果处置方案需经社员大会决议通过 [3] 贵州农信经营数据 - 贵州农信由省联社及84家农商行组成 拥有2293个网点 2.8万名员工 存款规模9229亿元 贷款规模7095亿元 [4] - 2024年3月资产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 达10704.5亿元 为省内规模最大 覆盖最广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4] 改革模式与参与方 - 采用"联合银行"模式 保持两级法人地位不变 通过增资和申请新牌照提升服务能力 [2][8] - 贵州金控集团和黔晟国资将参与改革 前者在注资入股 不良处置方面提供支持 后者协助注册资本金和金融业务合作 [5][6][7] - 联合资信报告指出"上参下"模式由省级机构参股农信机构 重点优化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水平 [9][10] 全国农信系统改革动态 - 吉林农商行获监管批复筹建 将使用346亿元专项债补充资本 改革后预计股本达400亿元 [11][12] - 2025年已有河南 江苏 江西 内蒙古等地农商联合银行揭牌开业 新疆计划年内完成全区统一法人农商行组建 [13][14][15] - 广东联社2024年报显示 2025年将推动改制组建农商联合银行工作 [16]
股本预计400亿元 吉林农商行要来了
经济观察报· 2025-07-29 19:12
吉林省农信系统改革进展 - 吉林省农信系统改革迎来重要进展,通过发行260亿元专项债券和调整已使用的86亿元专项债券,共计346亿元由吉林金控集团入股新组建的吉林农商行 [2][5] - 改革完成后吉林农商行股本预计达到400亿元,将成为健康良好的银行 [1][10] - 本次专项债期限10年,票面利率1.76%,是2025年全国首笔中小银行专项债 [6] 吉林农商行组建方案 - 吉林省拟组建省级农商行并采用"统一法人"模式,合并吸收区域内其他农商行和农信社 [5][12][14] - 吉林金控集团将作为专项债偿还主体,还款来源为吉林农商行股权分红和股权转让收入 [6] - 吉林金控集团资产总额达7600亿元,注册资本152.81亿元,吉林省财政厅持股96.40% [5] 吉林农信系统现状 - 吉林省农信系统下辖52家法人机构,包括39家农商行和13家农信社,营业网点1624个,员工2.7万人 [10] - 截至2023年12月末,全系统资产总额10072.4亿元,负债总额9535.9亿元,存贷款市场份额分别为23.3%和22.3%,居全省银行业首位 [10] - 各项存款余额7903.1亿元(较年初增长8.2%),贷款余额4972.9亿元(较年初增长3.6%) [10] 全国农信系统改革动态 - 2025年已有河南、江苏、江西、内蒙古四地省级农商行落地,注册资本分别为292.47亿元、77亿元、580亿元 [10] - 浙江、山西、河南、辽宁、海南、广西、四川等地已完成农信系统改革 [11] - 新疆、贵州、广东等地农信系统改革正在推进中 [11] 改革模式分析 - 省级农商行改革主要采取统一法人和联合银行两种模式 [13] - 统一法人模式适用于资产规模小、法人数量少的省份,能形成规模效应并集中处置风险 [13][14] - 联合银行模式保持两级法人地位不变,是多数省份的选择 [13][14]
农信系统“上参下”,江西有了进展!
券商中国· 2025-07-29 07:28
江西农商联合银行"上参下"投资进展 - 江西玉山农商行拟于8月中旬召开股东会审议江西农商联合银行收购存量股权的议案[1] - 多家省内农商行将推进增资扩股为江西农商联合银行下一步入股铺路[7] - 江西农商联合银行由江西省联社改制组建于2024年4月挂牌开业管理85家下辖农商行[3] - 该行董事长王东升曾表示将通过自上而下的资本股权为纽带理顺行业管理体制[4] - 截至2025年3月末全辖农商银行资产总额达1.4万亿元存贷款规模超2.1万亿元[8] 其他省份"上参下"模式实践 - 广西农商联合银行2023年初挂牌后首批参股11家市县农合机构[11] - 广西农商联合银行2023年9月认购北海农信联社5000万股2024年6月受让来宾农商行9.6%股权[12] - 四川农商联合银行2024年底出资41.36亿元参与10家市(州)级农商行定向募股[14] - 四川农信系统形成"省投市、市投县"的股权治理结构[15] - 山西农商联合银行2023年底至2024年6月陆续入股7家县级农商行[17] 全国农信系统改革动态 - 2024年2月河南农商行开业4月江苏、江西、内蒙古农商联合银行相继揭牌[20] - 新疆获批组建全区统一法人农商银行力争2025年内挂牌[21] - 吉林完成260亿元专项债发行拟组建省级农商行并统一法人[22] - 湖北首次提出组建"湖北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贵州连续两年明确推进农商联合银行组建[24] - 陕西上报改革方案广东2025年将推动改制组建农商联合银行甘肃切换为统一法人模式[25][26][27] 南昌农商行特殊情况 - 南昌农商行2023年脱离江西省联社系统管理权移交南昌市政府[9] - 该行2023年完成两轮增资扩股总股本增至33.72亿股南昌市国有单位合计持股近38%[10]
股本预计400亿元 吉林农商行要来了
经济观察网· 2025-07-28 21:39
吉林农信系统改革进展 - 吉林省发行260亿元中小银行专项债用于农信系统改革 期限10年 票面利率1.76% 为2025年全国首笔中小银行专项债[2][3][4] - 专项债资金通过吉林金控集团入股新组建的吉林农商行 总注资规模346亿元(含86亿元存量专项债调整)[3] - 改革采用统一法人模式 新设省级农商行合并区域内机构 预计完成后吉林农商行股本达400亿元[2][3][5][7] 吉林农商行组建方案 - 新组建的吉林农商行将整合全省52家农信机构(39家农商行+13家农信社) 现有资产总额10072.4亿元 负债总额9535.9亿元[5] - 截至2023年末 全系统存款余额7903.1亿元(较年初增597.6亿元+8.2%) 贷款余额4972.9亿元(较年初增174.5亿元+3.6%) 存贷款市场份额均超22%居全省首位[5] - 吉林金控集团作为专项债偿还主体 以股权分红和转让收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 债券获联合资信AAA评级[4] 全国农信改革趋势 - 2025年以来已有河南(注册资本292.47亿元)、江苏(77亿元)、江西、内蒙古(580亿元)四家省级农商行落地[5] - 全国已成立9家省级农商行 包括浙江(2022年4月)、山西、河南、辽宁(2023年)、海南、广西、四川(2024年)等[6] - 新疆、贵州、广东等地农信改革持续推进 主要采用统一法人或联合银行两种模式[6][7]
注资346亿!又一省级农商银行启动
中国经营报· 2025-07-19 15:30
吉林省农信系统改革进展 - 吉林省拟发行260亿元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 用于支持吉林农商银行资本补充项目 发行利率预估2 1% 期限10年 [1] - 调整2021年发行的86亿元中小银行专项债债券用途 两项合计346亿元资金通过吉林金控注资新组建的吉林农商银行 [1] - 改革采取统一法人模式 预计吉林农商银行股本达400亿元 吉林金控将依法参与治理并计划于2027年逐步市场化退出股权 [2] 改革资金运作机制 - 346亿元资金由吉林省财政厅划至吉林金控 后者入股吉林农商银行 项目预期收益来自股权分红及股权转让收入 [2] - 吉林金控将督促吉林农商银行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 提升服务质效 严防各类风险 支持其补充资本 [2] 吉林金控角色 - 吉林金控成立于2015年2月 是吉林省重点打造的地方国有金融资本运营平台 注册资本152 81亿元 吉林省财政厅持股96 40% [3] - 资产总额7600亿元 通过入股吉林农商银行参与农信系统改革 [3] 农信系统改革背景与措施 - 吉林省政府2025年年初明确提到深化金融改革 防范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4] - 吉林农信系统5月底启动全省特殊资产规范管理与集中推介 首批34个优质特殊资产项目总价值24 71亿元 [4] - 改革路径包括省级财政平台注资 引入战略投资者 发行债券补充资本 成立清收专项小组处理不良资产 构建一体化风险预警系统 [4] 吉林农信系统现状 - 吉林农信全系统下辖52家法人机构 机构网点近1700个 员工2 6万人 [5] - 截至2023年12月末 全系统资产总额1 01万亿元 负债总额9535 9亿元 存款余额7903 1亿元 贷款余额4972 9亿元 [5][6]
4.8万亿农信大变革!这一省拟组建农商联合银行
中国经营报· 2025-06-12 22:35
人事调整与改革进展 - 刘鹏获批担任广东省农信联社理事、副理事长、主任 [1] - 广东省农信联社总资产达4.8万亿元,各项存款3.75万亿元 [3] - 广东省农信联社积极推动改制组建农商联合银行工作 [1][2] 省联社改革背景与目标 - 2017年广东启动农信改革,目标为全面组建农商银行并化解风险 [2] - 2024年广东金融监管局要求巩固"1+7"市场体系,加快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 [2] - 改革通过省级平台统筹资产配置,为中小农商银行提供资本补充路径 [3] 改革模式与优势 - 农商联合银行可申请理财子公司、金融科技子公司等牌照,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3] - 联合银行模式提升主体信用质量,优化股权结构与权责体系 [3] - 省级平台通过统一法人或多级法人体系,强化协调与治理能力 [3] 金融服务与风控提升 - 改革需通过提升"三农"、小微及区域经济金融服务质效来检验成果 [4] - 省级农商银行可整合小型法人机构,集中配置资源提升抗风险能力 [5] - 省级平台通过统一产品研发和技术支持,强化基层市场服务深度 [5] 未来工作方向 - 省级农商银行需以科技与风控为支撑,坚守"支农支小"定位 [6] - 推动风控体系从"点状防御"向"系统预警"转变 [5] - 构建"强省级平台+深耕县域市场"的功能互补格局 [5]
农信改革提速!内蒙古农商银行挂牌开业 又一省级银行登场
贝壳财经· 2025-06-07 22:03
内蒙古农商银行成立 - 内蒙古农商银行于2025年5月17日正式挂牌开业,比监管要求的6个月筹建期提前3个多月完成 [1][6] - 公司注册资本580.17亿元人民币,截至2024年底内蒙古农信系统资产规模达8833亿元 [2] - 由原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和93家旗县级法人农信机构及26家区内村镇银行新设合并组建 [9] 公司架构与股权 - 总行内设23个职能部门、3个区域审计中心,下辖14家盟市中心支行、103家旗县级支行和2192个营业网点,员工超3万人 [9] - 股东以国有及地方资本为主:内蒙古农村金融学会持股19%、内蒙古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持股12.93%、鄂尔多斯市财政局持股12.41%、内蒙古财政厅持股12.06% [10] 管理层背景 - 董事长刘丰(1972年生)曾任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交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高管,2020年起历任内蒙古银行行长、党委书记兼董事长 [12][13] - 行长邢爱泽(1968年生)2024年6月提名为企业正职人选,后任内蒙古自治区联社党委副书记、主任 [14] 改革背景与行业趋势 - 2023年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采取统一法人模式改革方案,2025年3月获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筹建批复 [5][6] - 全国已有浙江、山西、辽宁等省份完成省联社改革,多地农信机构资产超万亿元 [16] - 2025年河南农商银行、江苏农村商业联合银行、江西农商联合银行相继开业 [17] 改革模式分析 - 主要改革路径包括联合银行模式(分"下参上"和"上参下")、统一法人模式、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和金融服务公司模式 [18] - 省级农商联合银行模式成为主流,可理顺股权关系、增强资本实力(注册资本达数十亿至上百亿)、申请更多业务资质 [19][20]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一省一策"推进农信社改革,连续四年关注改革化险 [21]
又一省级农商行,开业
中国基金报· 2025-05-27 22:02
公司概况 - 内蒙古农商银行于5月27日正式挂牌开业 成为内蒙古规模最大的地方法人银行 [1] - 公司注册资本达580 17亿元 由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93家农信法人机构及26家区内村镇银行合并组建 [4] - 截至2024年末 内蒙古农信系统资产规模达8833亿元 [4] 改革模式 - 采取"整体性改革"模式 将120家涉改机构新设合并为统一法人 创全国首例 [2][4] - 改革历时仅约两个月 创全国农信改革速度最快纪录 [2][3] - 股权结构分散 前五大股东合计持股比例64 18% 最大股东内蒙古自治区农村金融学会持股19 01% [5] 组织架构 - 总行设23个职能部门 3个区域审计中心 [5] - 下辖14家盟市中心支行 103家旗县级支行 2192个营业网点 [5] - 员工规模超3万人 [5] 战略定位 - 坚守"金融为民"市场定位 强调普惠金融服务 [2] - 提出将合规文化贯穿经营全过程 [2] - 目标打造"简单金融"服务模式 [2]
120家机构“一个不少”,内蒙古农商行改革模式创全国首例
华夏时报· 2025-05-24 17:19
内蒙古农商行成立 - 内蒙古农商行正式成立,注册资本580.17亿元,法定代表人为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丰 [2] - 改革涉及120家法人机构、6.7万户股东及近9000亿元资产规模,采取一次性新设合并为统一法人的模式 [2][3] - 前五大股东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农村金融学会(19.01%)、内蒙古金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12.93%)、鄂尔多斯市财政局(12.41%)、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12.07%)、内蒙古电力集团(7.76%)[3] 改革模式特点 - 改革模式为全国首例,将农信机构和村镇银行整体纳入统一法人体系 [3][4] -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直接持股12.07%,间接持股8.05% [4] - 改革有助于提升风险抵御能力,破解"小而弱"的发展困局,但需应对不良资产处置和公司治理融合的双重挑战 [4][5] 不良资产清收处置 - 内蒙古农信系统存在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不良资产处置成效不佳等问题,部分机构少计不良贷款41.12亿元,准备金缺口31.95亿元 [6] - 刘丰提出清收工作需兼顾总行直接清收与机构主责清收效率,并采取具体措施如跨机构清收、打击逃废债务行为 [6][7] - 改革强调不能将旧问题带入新机构,需通过3-5年努力使经营指标进入全国省级农信机构中游序列 [7][10] 资本补充与政府支持 - 资本补充能力匮乏是农信系统改革化险的主要难题,盈利能力下滑限制了利润转增资本的空间 [9] -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分两批发行262亿元专项债券,为34家农合机构补充资本,并安排财政预算注入新银行资本金 [9] - 截至2024年末,内蒙古农信系统资产总额8833亿元,存款余额7435亿元(增长6.2%),贷款余额4379亿元(实际增长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