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胶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靶向蛋白质降解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人口老龄化与慢性病增长驱动前沿疗法需求爆发,中国靶向蛋白质降解技术崛起[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09 09:24
行业概述 - 靶向蛋白质降解技术通过劫持细胞内源性降解机制特异性降解目标蛋白质,为治疗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等提供新策略 [2] - 该技术可靶向传统小分子抑制剂难以作用的“不可成药”蛋白并实现蛋白功能的彻底消除,有望解决难成药问题 [2] - 技术可解决靶点口袋突变带来的耐药性问题,为耐药患者带来希望 [3]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靶向蛋白质降解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02亿元,同比增长112.50% [1][8] - 市场增长主要驱动力为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增加带来的新型药物需求攀升 [1][8] 技术路径与发展阶段 - 技术主要分为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和溶酶体系统两大类,其中PROTAC和分子胶是当前发展最成熟的两个方向 [3] - 行业发展历经早期探索、技术突破、临床转化产业化加速,至2024年进入高速发展与全球竞争阶段,临床管线达35个,其中5个进入II期临床 [4] - LYTAC/AUTAC等新技术仍处于临床前概念验证阶段,尚无临床管线 [3]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上游包括E3泛素连接酶配体、靶蛋白配体等原材料及各类精密生产设备 [5] - 产业链中游为研发生产环节,下游应用于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病等领域 [5] 重点企业分析 - 海创药业自主搭建PROTAC技术平台,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316.71万元,同比增长11899.08%;研发投入为5696.72万元,同比下降35.21% [10] - 恒瑞医药采取“fast-follow+创新”策略,其AR PROTAC针对前列腺癌的I期临床显示客观缓解率达65%,2024年营业收入为279.85亿元,同比增长22.63%;研发投入为82.28亿元,同比增长33.79% [10] 竞争格局 - 行业竞争格局呈现技术路径分化特征,PROTAC领域由海创药业、开拓药业主导,分子胶领域以诺诚健华、标新生物为代表 [8] - 海创药业、恒瑞医药等通过自主研发与跨国合作构建技术壁垒,药明康德等CRO/CDMO提供临床前支持 [14] 未来发展趋势 - 技术将持续创新,通过AI优化分子设计及递送系统,突破PROTAC、分子胶、LYTAC/AUTAC等核心技术瓶颈 [12] - 应用领域将从肿瘤治疗逐渐拓展至神经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病及罕见病治疗,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 [13] - 产业生态重构,国际合作深化,中国正从“技术输入”转向“全球创新合作”,有望在“不可成药”靶点开发中占据核心地位 [14]
苑东生物:目前公司在研项目80余个,涵盖小分子新药、生物药及改良型新药管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19:29
公司创新战略与定位 - 公司定位为以研发创新驱动的高新技术生物医药企业,通过持续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在化学原料药、高端化学药及生物药领域构建起完整的产业布局 [1] - 公司正处于加速创新转型期,积极跟踪全球前沿科技,通过战略投资、外部引进、合作开发等多元开放的方式加快创新转型速度 [1] 研发项目储备与进展 - 公司在研项目总数超过80个,其中创新药项目占比达到24.4%,涵盖小分子新药、生物药及改良型新药管线,形成多元化创新布局 [1] - 小分子新药优格列汀片已取得III期单药临床试验报告并达到预期目标,EP-0108胶囊、EP-0146片及EP-0186片均获得临床试验许可 [1] - 生物药领域麻醉镇痛产品EP-9001A单抗完成Ib期临床,ADC创新药YLSH003已提交IND并获得临床批件 [1] - 改良型新药水合氯醛口服溶液、氨酚羟考酮缓释片等项目已申报生产,多款特色改良型新药进入临床阶段 [1] 外部合作与投资布局 - 公司通过增资将间接持有上海超阳的股权比例由30.68%提升至51.48%,实现对上海超阳的控股 [1] - 此次战略控股将充实公司在分子胶、PROTAC(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和DAC(分子胶-抗体偶联药物)等前沿技术领域的管线布局 [1] - 此前公司已通过受让上海超阳原股东股权将间接持股比例由11.36%提升至30.68%,持续看好其创新药管线及团队发展 [1] 行业发展趋势 - 我国医药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1]
创新药企中报解读:上半年84家公司净利同比增超94% 大分子药物和新技术处于爆发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1 23:09
行业整体业绩表现 - 国内84家创新药上市公司上半年合计营收1859.23亿元,同比增长7.26%,归母净利润216.57亿元,同比大幅提升94.72% [1] - 头部企业业绩突出,恒瑞医药创新药收入占比超六成,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明星药企同比扭亏 [1] - 净利润超10亿元的创新药企业共10家,其中9家净利润呈现增长态势 [3] 企业差异化增长路径 - 百济神州上半年营收175.18亿元,同比增长46.03%,归母净利润4.50亿元(同比扭亏),海外市场核心产品泽布替尼在美国销售额89.58亿元(+51.7%)、欧洲销售额19.18亿元(+81.4%) [4] - 信达生物上半年营收59.53亿元(+50.6%),净利润12.13亿元(同比扭亏),增长主要依赖国内肿瘤产品及授权收入 [4] - 复星医药创新药收入同比增长14.26%,抵消传统制药业务收入下降5.29%的影响 [3] 创新药业务驱动因素 - 恒瑞医药创新药销售及许可收入达95.61亿元,占总营收超六成,驱动公司营收增长15.88%、净利润增长29.67% [3] - 行业进入大分子药和新技术爆发期,中国在工程红利方面优势突出,截至8月底对外许可总金额超847亿美元,全年有望突破千亿美元 [1][6] 行业趋势与战略方向 - 企业需从"Fast-follow"转向"First-in-Class"或"Best-in-Class"研发模式以获取国际认可和溢价 [2] - 下一个BD热点可能出现在小核酸药物、分子胶等领域,取决于突破性重磅药物的出现 [6] - 国内政策支持创新药放量加速,有望推动板块整体扭亏为盈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