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业印度
icon
搜索文档
美国失去“施压筹码”,印度面临出口困难,美印关系“跌至低点”
环球时报· 2025-08-28 08:23
贸易政策影响 - 美国对印度输美产品加征50%关税正式生效 为美国对所有亚洲国家征收的最高关税 [1] - 关税措施旨在惩罚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 颠覆美国数十年来与印度建立更紧密关系的努力 [1] - 关税在双方5轮谈判失败后生效 双方官员将谈判破裂归因于政治误判和沟通缺乏 [3] 美印双边关系动态 - 特朗普近四周至少4次尝试与莫迪通电话均遭拒绝 德媒称莫迪对高额关税及"死亡经济体"言论不满 [1][2] - 印度国内反应分化 执政党称关税不足为惧 反对党批评为外交失败并将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受创 [3] - 特朗普声称促成印巴停火5小时 印度官员表示莫迪对此非常愤怒 认为停火体现印度军力而非美方斡旋 [2][6] 能源贸易格局 - 印度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决定基于政治考量而非经济逻辑 路透社测算显示失去美国市场的经济损失远超购买俄油收益 [4] - 印度石油产业界认为技术层面可替代俄油 但强调"国家第一 商业靠后"原则 拒绝向美国压力低头 [5] 地缘战略调整 - 美印在应对中国问题上存在分歧 印度担忧美中达成贸易协议令其陷入困境 转向寻求与中国共存 [6] - 印度可能改变过度亲美倾向 通过加强与中国 俄罗斯合作及参与金砖国家 上合组织等多边机制提升战略地位 [7] - 莫迪将出席上合组织峰会 美媒认为此举体现中印关系升温 可能破坏美国培养印度制衡中国的努力 [5] 行业经济影响 - 50%关税税率足以终止大部分贸易 对印度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构成重大挑战 [3][4] - 印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美国为最大经济体 双方贸易关系破裂引发市场关注 [3] 潜在解决方案 - 美印或借9月联合国大会场合会晤解决分歧 "四方安全对话"峰会亦提供面对面磋商机会 [7] - 尽管存在和解机会 但外媒认为两国迅速恢复亲密关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信任重建困难 [7]
牛人很多,为啥都不愿回印度?
虎嗅APP· 2025-08-04 22:05
印度裔人才全球影响力 - 截至2024年共有14位印度裔CEO掌舵《财富》世界500强企业 涵盖科技 金融 零售 奢侈品等多个领域 [7] - 2024年印度裔占硅谷工程师的三分之一 高科技公司CEO的10% H-1B签证持有者的72.3% [8] - 美国约600家独角兽企业中有72家为印度裔创办 美国高校STEM学科有2.2万名印度裔学者 [8] - 印度裔人才在欧洲同样表现突出 如领导香奈儿 诺华集团 拔佳集团 联合利华等企业 [9] 印度本土人才流失现状 - 全球8%的顶尖AI研究人员来自印度 留在印度国内的仅有1% [11] - 印度作为全球最大移民医生来源国 约有7万名印度培训的医生在美英等发达国家执业 [11] - 2023年印度海外工人汇款占GDP的3.3% 但印度承担了高昂的培训成本 [11] - 存在"伪回流"现象 海归人才多为跨国公司服务而非进行本土创新 [12] 莫迪政府人才回流政策 - 推出"印度制造" "数字印度" "创业印度"等计划吸引科技人才参与创新经济 [13] - 实施"国家量子使命" "半导体使命" "人工智能使命"等科学任务加大前沿科技投入 [13] - 推动海外公民身份(OCI)计划 提供免签入境 投资便利 税收优惠等支持政策 [13] - 设立VAIBHAV奖学金计划 "重返印度奖学金项目"等吸引海外专家回国 [14] 人才回流初步成效 - 约20%的印度独角兽企业和许多初创企业的联合创始人曾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 [17] - PhonePe等由海归创立的公司已跻身印度顶级金融科技公司之列 [17] - 部分领域如弦理论研究水平已仅次于美国 得益于海外培训人员的传承 [17] - 临床微生物学等领域已能进行世界级研究 吸引部分学者放弃"美国梦"回国 [17] 印度面临的人才竞争挑战 - 需投资科研基础设施 改善监管环境 激励公私合作 为科学家创造回国途径 [19] - 需建立单一窗口简化侨民定居手续 设立专门人才发现办公室接触潜在人才 [19] - 需将科研视为国家优先事项而非奢侈品 从政策层面持续支持人才回流 [19] - 可借鉴1991年汽车行业成功转型经验 通过吸引海外人才推动产业升级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