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印度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印度制造业反思:错失十年黄金机遇,能否逆袭仍存疑!
搜狐财经· 2025-07-27 20:44
印度制造业发展现状 - 印度经济学家指出印度错失了20年内取代中国全球制造业地位的机会 过去十年"印度制造"仍停留在口号阶段 [1] - 印度未能抓住美西方产业转移的机遇 越南 墨西哥等国抢走了部分机会 [2] 基础设施短板 - 物流 电力 港口等基建水平与中国存在显著差距 道路状况差 港口效率低 电力供应不稳定制约企业发展 [1] - 中国凭借高铁网络 高效港口和稳定电力供应成为"世界工厂" 印度基建需大幅提升才能具备竞争力 [1] 供应链与产业集群问题 - 苹果将部分iPhone生产线迁至印度 但供应链不完整和关键零部件进口依赖导致生产成本和时间成本增加 [1] - 缺乏中国长三角 珠三角式的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集群 制造业配套能力不足 [1] 政策执行障碍 - 2014年推出"印度制造"计划通过减税和简化审批吸引外资 但官僚体系复杂 中央与地方政策冲突 审批效率低下阻碍投资 [2] - 2022年印度GDP增长达8.7% 但政策执行不力仍是主要障碍 [2] 劳动力与教育瓶颈 - 年轻劳动力人口庞大但高技能工人短缺 职业教育普及度不足 [2] - 中国每年培养数百万STEM毕业生 印度在实用技能培训方面明显落后 [2] 环保制约因素 - 能源结构依赖煤炭导致工厂碳排放高 难以满足西方企业环保要求 [2] - 环保问题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新障碍 影响"去中国化"进程中的外资吸引力 [2]
莫迪突然清醒了,发现美国人根本靠不住,立马为中国献上3份大礼
搜狐财经· 2025-07-26 17:52
莫迪突然清醒了!这几年印度频繁亲近西方国家,尤其是和美国走的很近!印度当初想的是借助美国的扶持,让印度大力发展制造业,结果呢?美国根本不 是真心扶持印度,而是在利用印度!莫迪现在是彻底看清了美国的真面目,所以印度最近对华态度很是柔和!接连为中国献上3份大礼。 今年5月份,特朗普在白宫会见印度外长苏杰生时,当众嘲讽:印度对美出口的钢铁比中国还多,关税就该翻倍!这句看似玩笑的话,却揭开了印度"亲美战 略"的残酷真相。 自2014年莫迪上台以来,印度累计向美国示好投入超过300亿美元,包括购买36架F-35战机、签署220亿美元能源大单,但换来的却是美国对印度的高额关 税。 怎么说呢?莫迪曾将筹码押注西方,尤其期待美国助力"印度制造"。现实却给了沉重三击: 第一击:关税大棒砸碎"盟友"幻梦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在2025年7月露出獠牙。印度钢铝产品面临30%惩罚性关税,直接威胁20亿美元出口额和十万工人饭碗。更让新德里寒心的是,尽 管印度按美国要求限制中资、配合"供应链去中国化",却未换来任何豁免。美国市场对印度紧闭大门。 第二击:技术承诺沦为空头支票 印度最渴求的F某类型战斗机发动机技术转让,被美国以防止技术 ...
莫迪政府大祸将至,被逼到墙角的印度,这才想起中俄印大联合
搜狐财经· 2025-07-21 10:45
能源安全与石油依赖 - 印度90%的石油依赖进口,国际油价每上涨10美元会导致印度GDP减少1.2% [2] - 俄罗斯乌拉尔原油较布伦特原油每桶便宜15美元,印度炼油厂设备为俄油量身定制,更换供应商需20亿美元改造费用 [2] - 印度原油进口国数量从27个增加到40个,但俄罗斯原油占比从30%上升至35%,多元化策略收效甚微 [2] - 俄罗斯2025年与中国签署新石油协议,年供油量增加300万吨,可能挤压印度供应 [2] 经济表现与外交策略 - 2025年第一季度印度GDP增速跌至十年新低4.1%,部分源于能源危机和外交博弈 [3] - 2024年印度对美出口额暴跌18%,中俄贸易额突破2448亿美元,中印贸易额逆势增长9.7% [5] - 印度70%的关键零部件依赖中国供应,包括手机芯片、工业设备和43%的医疗设备 [6] 制造业与贸易政策 - 美国要求2025年起印度出口商品60%零部件为"美国制造",否则加征50%关税,印度制造业能力不足 [5] - 印度批准230亿美元外资禁令禁止中企参与国防和能源领域,同时寻求中国放宽对印企投资审查 [6] 地缘政治与多边合作 - 印度在上合组织指责中国"扩张主义"后两天,又暗示重启中俄印三边机制 [6] - 印度防长和外长2024年6月先后访华,就"不攻击对方领土"等达成一致 [7] - 俄罗斯副外长提议重启1988年中俄印三边合作机制,中国回应称符合三国利益 [7] 历史行为与当前策略 - 2022年印度曾从俄罗斯购买1300万桶原油转售欧洲赚取差价 [9] - 印度打出"战略自主"牌试图平衡美俄关系,但效果存疑 [9][10]
撞墙后要回头?“印度顶级智库:赶紧放宽中企投资限制”
搜狐财经· 2025-07-19 19:07
【文/观察者网 齐倩】7月18日,路透社援引消息称,印度政府顶级智库"印度转型国家研究所"(NITI Aayog)已提议放宽针对中企投资的额外审查规则,称这些规则导致了一些重大交易的延迟。 近年来,印度政府不断针对在印中企增设投资和经营壁垒。目前,所有中企在印度的投资都需要获得印 度内政部和外交部的所谓"安全许可"。数据显示,印度上一财年的净外国直接投资(FDI)跌至创纪录 的低点,仅为3.53亿美元,仅为截至2021年3月止年度(439亿美元)的不到1%。 三名印度政府消息人士称,据NITI Aayog提议,中企可以持有印度公司至多24%股份,无需任何审批。 路透社首次报道了这一提议,称该提议是推动印度外国直接投资计划的一部分。消息人士称,目前,印 度贸易部的工业部门、财政部、外交部以及莫迪的办公室正在研究如何吸引外国投资。 报道还提到,虽然并非NITI Aayog的所有建议都会被政府采纳,不过该提议正值印度和中国寻求修复双 边紧张关系之际。其中两名消息人士表示,任何放宽规则的决定可能需要数月时间,并将由政治领导人 做出。他们补充说,印度的工业部门支持放宽规则,但其他政府机构尚未给出最终意见。 自2020年 ...
莫迪喊价:中国关税减两成!印度制造十年跌4%,越南笑了
搜狐财经· 2025-07-13 22:00
印度制造业现状 - 莫迪政府2014年提出"印度制造"计划 目标是将制造业占GDP比重提升至25% 但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该比重从18 3%降至14 7% 十年间下降3 6个百分点 [3] - 印度制造业表现落后于越南 2024年越南制造业占GDP比重达15 2% 高于印度的14 7% 越南手机出口量已超越印度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制造国 [3] - 外资企业在印度面临严重官僚主义障碍 富士康2022年计划投资10亿美元建半导体工厂 但审批流程卡壳14个月 最终撤资 [4] 外资企业在印遭遇 - 印度政府强制要求外资企业转让控股权 纬创2020年被要求将手机厂51%股权交给本地企业 和硕被迫与塔塔集团合资 [6] - 供应链问题导致产能严重受限 富士康印度iPhone工厂2023年产能从计划1亿部腰斩至5000万部 [6] - 多家跨国企业退出印度市场 福特2021年亏损20亿美元后关闭两家工厂 通用汽车2017年退出时称"在印度卖车比在撒哈拉卖羽绒服还难" [6] 印度制造业结构性问题 - 印度制造业严重依赖中国供应链 手机产业70%零部件需从中国进口 电动车电池90%依赖宁德时代和比亚迪 [7] - 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德里工业园2024年夏季日均停电4小时 孟买港清关需15天 远超上海港的2小时 [7] - 海关存在"隐形关税"问题 德国汽车配件商2023年进口设备被征收300%关税 最终将工厂迁至泰国 [7] 产业政策与竞争力 - 印度政策连续性差 半导体补贴政策2019年50% 2021年降至30% 2023年又暂停 导致本土芯片企业倒闭 [11] - 劳动力素质制约发展 印度文盲率28% 技术岗位应聘者中80%不会使用CAD软件 [11] - 与中国相比缺乏产业深耕 中国2018-2025年半导体自给率从15%提升至40% 而印度连28纳米芯片都无法自主生产 [10][11] 供应链脆弱性 - 对中国供应链依赖导致生产波动 2024年中国收紧手机零部件出口后 小米印度工厂停工两周 三星产能下降40% [7] - 关键材料受制于人 2024年中国稀土出口限制导致塔塔集团电动车电机生产线濒临停工 [8] - 美国企业趁机抬价 印度进口美国芯片价格比中国高出30% [8]
印度稀土储量全球第3,为啥还被中国“卡脖子”?这1致命短板太扎心!
搜狐财经· 2025-07-13 10:26
印度关键矿产依赖中国现状 - 印度稀土储量全球第三(超900万吨)但缺乏开采和加工能力 导致实际使用依赖中国[6] - 中国控制全球70%以上稀土加工能力 在镓锗等关键原材料领域占据全球主导供应地位[8] - 印度电动汽车等行业快速发展导致稀土需求激增 但电机材料仍需中国提纯稀土支撑[10] 印度制造业的结构性困境 - "印度制造"战略推进电子/汽车/新能源产业时 发现80%-90%原材料供应链依赖中国[8] - 本土矿产无法转化为工业产能 类似"有黄金矿但无开采冶炼能力"的比喻场景[6][8] - 产业政策与资源现实脱节 战略自主目标受制于中国在关键矿产领域的绝对优势[10][13] 地缘博弈中的产业逻辑 - 印度试图通过金砖多边机制施压中国 而非直接双边谈判解决供应链问题[12] - 中印边境摩擦未影响产业互补本质 但合作进展受制于印度"不低头"的外交姿态[15] - 全球产业链深度整合背景下 绝对自主难以实现 需调整博弈策略[17]
“偷师”中国的印度,能偷出个印度制造吗?
36氪· 2025-07-11 19:52
中国企业印度市场受挫案例 - 保变电气以1.37亿元人民币转让印度子公司90%股权,完全退出印度市场[1] - 保变电气印度工厂运营6年累计亏损超1亿元,最终低价出售[2] - 交易可能导致特高压变压器技术被印度获取[2] 中国特高压技术优势 - 保变电气掌握1000千伏以上特高压变压器核心技术,参与中国90%特高压工程[4] - 拥有绝缘材料、高压绕组等上百项专利[4] - 特高压变压器需±0.03mm精度的多层纸包铜线,中国已实现自动化生产[14][16] 印度工业化瓶颈 - 印度耐火砖杂质多寿命短,比中国产品寿命短一半以上[9] - 印度无法生产50H120高等级硅钢,电工钢铁损达1.8-2.2W/kg,落后中国一代[12] - 工业体系不完整导致技术难以产业化,如高炉需配套耐火材料、控制系统等[9][10] 中印技术合作案例 - 中冶赛迪为塔塔钢铁建造5873立方米高炉,采用中国顶燃式热风炉等技术[7] - 项目使印度钢铁产能提升至1.54亿吨/年,达中国产能15%[7] - 合作半年后印度对中国钢铁征收12%临时关税[9] 中国产业出海策略 - 建议关键设备出口和重大项目投资需谨慎评估[29] - 采取"抱团出海"模式,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33] - 已在埃塞俄比亚、泰国、老挝等地建立成功试点园区[33] 全球制造业格局变化 - 2015年后全球工业产能过剩,制造业PMI普遍下行[23] - AI与自动化兴起削弱劳动力成本优势[25] - 未来竞争焦点转向系统整合能力而非廉价生产[34]
印度首家晶圆厂,动工
半导体芯闻· 2025-07-10 18:33
半导体芯片工厂建设 - 印度首家半导体芯片制造厂由塔塔电子与台湾力晶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PSMC)合作建设,位于古吉拉特邦多莱拉,预计2026年12月开始生产 [1] - 该工厂将生产14纳米、28纳米、40纳米、55纳米和65纳米半导体芯片,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汽车和工业领域 [6][7] - 塔塔电子在阿萨姆邦贾吉路建设价值2700亿卢比的OSAT工厂,预计2025年中期投入运营,创造2.7万个就业岗位 [9] 半导体芯片的重要性 - 半导体芯片是电子产品的大脑,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广泛应用于电脑、汽车、医疗设备等领域 [2] - 智能洗衣机和汽车安全带警报等功能都依赖半导体芯片实现 [2] 对印度的积极影响 - 减少对外国芯片供应的依赖,增强供应链稳定性,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曾出现芯片短缺问题 [3] - 推动"印度制造"和"数字印度"计划,使印度从芯片使用者转变为生产者 [3] - 创造超过2万个直接和间接就业机会,为工程师、技术人员等提供工作岗位 [3] - 使印度跻身全球芯片制造业主要参与者行列,与台湾和韩国等地区竞争 [4] - 本地化生产可能降低芯片价格,从而使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汽车等产品更便宜 [5] 塔塔电子的准备工作 - 派出200多名员工前往台湾力积电接受世界一流的芯片制造技术培训 [9] - 古吉拉特邦政府配套建设了1500个住宅单元、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支持项目 [9] 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 - 台湾在全球芯片制造产能中占比60%,台积电生产全球近一半的半导体芯片 [10]
消电大涨,富士康新动作,耐人寻味!
搜狐财经· 2025-07-04 03:27
消费电子板块大涨 - 工业富联市值4623亿涨停 蓝思科技市值1203亿大涨11.4% 鹏鼎控股、东山精密等千亿级消费电子股集体上涨[1] - 富士康撤回数百名中国工程师离开印度iPhone工厂 可能影响印度组装线效率[2] - 苹果在印度仅完成iPhone最终组装 复杂组件预装配仍在中国完成[2] 印度制造业困境 - 印度工人工资低但营商环境差 电力供应不稳定 夏季高温达50度影响生产[3] - 苹果手机在印度市场份额仅小幅提升 仍被Vivo/OPPO/小米等国产品牌主导[3] - 市场预期富士康可能回归中国布局 因中印美三方均对印度生产存在顾虑[3][4] 板块表现 - 光伏和海洋板块竞价分歧 创新药持续加速 PCB/消费电子/元件板块大涨[6] - PCB板块自4月9日关税战以来震荡走强 被视为大科技板块中的龙头[7] - 创新药板块呈现主升浪特征 新老龙头交替上涨[7] 个股交易 - 光伏和海洋板块高开低走套牢短线资金 科技股赚钱效应集中但操作难度高[8] - 玉马科技单日获利16% 某创业板重仓股收获20%涨停且存在连板预期[10][11][13]
印媒:印度国防部将启动一项全面审查,排查军队装备中的中国产零部件
观察者网· 2025-07-03 15:12
印度国防供应链审查 - 印度国防部启动全面军事采购审查 旨在排查武装部队装备中的中国产零部件并评估国防供应链脆弱性 尽管现行规定已禁止使用中国零部件 但部分企业仍可能通过第三国转运采购中国制造的关键部件 特别是无人机和反无人机系统领域[1] - 印度陆军设计局副局长重申从供应商中消除中国产零部件的目标 强调减少对中国依赖是解决安全风险的关键优先事项[1] - 印度国防部计划任命外部机构核查国产化率 梳理供应链依赖关系 评估成本结构和技术转让过程 同时调查私营企业是否存在低估开发成本导致后期价格虚高的情况[3] 印度制造业激励计划现状 - 印度政府决定终止230亿美元的生产关联激励计划(PLI) 该计划推出仅四年 原意是吸引企业离开中国 目标是到2025年将制造业占比提高到25%[4] - 约750家公司签署了PLI计划 包括苹果供应商富士康和信实工业 但截至2024年10月仅完成37%的生产目标(1519.3亿美元) 政府仅发放了17.3亿美元激励资金 不到分配资金的8%[5] - 许多参与企业未能启动生产 完成目标的企业也面临政府补贴支付缓慢的问题 该计划不会扩展到14个试点行业之外 生产截止日期也不会延长[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