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差风险

搜索文档
华源晨会精粹20250812-20250812
华源证券· 2025-08-12 22:03
非银金融行业分析 - 六大上市保险集团平均净投资收益率从2020年的4.7%下降至2024年的3.6%,负债久期长于资产久期导致利率下行压力[2] - 压力测试显示太保和国寿在利率下行50bp情景下净资产分别下降7%和13.6%,风险可控[8] - 2024年新保单负债成本显著下降:国寿/太保降至2.4-2.5%(同比降50bp),新华下降94bp至2.98%[9] - 存量保单成本拐点临近,预计2028年后高成本保单现金流将结束,新华通过提升权益仓位对冲利率风险[10] 农林牧渔行业动态 - 生猪产业政策转向高质量发展,重点控制能繁母猪产能、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德康农牧因"平台+生态"模式被推荐[12][13] - 当前猪价13.72元/kg(环比-0.02元/kg),仔猪报价517元/头(环比-10元/头),政策或进一步托市[12] - 白羽鸡行业面临"高产能弱消费"矛盾,益生股份(种源龙头)和圣农发展(全产业链)被重点关注[14][16] - 宠物板块线上销售增速放缓,乖宝旗下弗列加特品牌同比增长100.5%,关税影响有限[18] 机械/建材建筑行业趋势 - 新藏铁路启动建设(总投资950亿元),新疆水泥企业天山股份(中建材旗下)和青松建化(市占19%)将受益[22] - 高端电子布需求激增:Low-CTE电子布受AI终端(如iPhone17)驱动,宏和科技、中材科技加速布局供应链[23] - 水泥价格同比降42.5元/吨至339.7元/吨,光伏玻璃价格环比回升0.2元/平[24] 新消费领域公司表现 - 华利集团25H1营收126.61亿元(同比+10.36%),销量1.15亿双(同比+6.14%),拟每10股派现10元[26] - 客户结构调整推动ASP提升,Nike/Adidas等合作深化,越南、印尼新厂产能爬坡中[27] 交通运输行业重点 - 中原高速25H1通行费收入21.93亿元(同比+2.23%),Q2货车流量波动致收入承压[31][32] - 中远海特2025-2026年将新增65艘船舶(运力+61%),汽车船队预计扩张至30艘,半潜船业务毛利率领先[34][36] - 纸浆船业务2024年营收44.08亿元(同比+1680%),受益于中国制造业出海[35]
华源证券:寿险公司的利差风险或可控 维持保险行业“看好”评级
智通财经· 2025-08-12 16:01
行业评级与核心观点 - 维持保险行业"看好"评级 基于利率下行情境下净资产敏感性可控、新保单负债成本下降及存量保单成本拐点预期 [1] - 在极端情境(10年期国债利率下行50bp至1.68%)下 优质寿险公司净资产敏感性已较为可控 [1] - 监管调低预定利率使24年新保单负债打平成本显著下行 28年后存量保单负债成本将现拐点 [1] 利率影响机制分析 - 传统险受资产/负债端久期缺口影响 分红险受CSM缓冲机制保护直至利率击穿盈利底线 [1] - 所有险种40年后采用4.5%终极折现率 若长端利率极低将大幅下调该率并提高准备金 [1] 公司差异化表现 - 太保和国寿在利率下行50bp压力测试下 净资产降幅分别为7%和13.6% 平安敏感性亦可控 [2] - 新华通过提升权益仓位(24年达显著对冲效果)应对高负债成本 太保/国寿负债成本已降至2.4-2.5% [3][4] 负债成本动态变化 - 24年新保单打平成本:国寿/太保同比降50bp至2.4-2.5% 新华降94bp至2.98% [3] - 预定利率持续下调:传统险从3.5%→2.5% 分红险从2.5%→2.0% 25年8月后将再迎下调 [3] - 存量保单成本2.2%-3% 28年高成本(3-3.5%)增额终寿缴费期结束后将现拐点 [4]
净资产对利率的敏感性分析和保单负债成本测算:寿险公司的利差风险或可控
华源证券· 2025-08-12 15:09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看好(维持)[4] 核心观点 - 低利率环境下寿险公司利差风险可控 六大上市保险集团平均净投资收益率从20年47%降至24年36% 但通过净资产敏感性分析和负债成本测算显示实际风险有限[4] - 长端利率影响净资产的三条路径:传统险通过资产负债久期缺口 VFA分红险通过CSM吸收机制 所有险种受40年后45%终极折现率约束[13][14] - 24年新保单负债成本显著下降 国寿/太保同比下降50bp至24-25% 新华下降94bp至298% 25年8月后预定利率将再下调[36][37] 净资产敏感性分析 - 利率下降50bp压力测试:太保净资产下降7% 国寿下降136% 平安10bp下降21% 新华下降334% 太平25bp下降106%[16][18][22][28][33] - 敏感性差异原因:太保固收久期拉长至114年 新华37%资产采用摊余成本计量 平安万能险保证利率较高[21][29][34] 负债成本测算 - 新单打平成本:24年国寿243% 太保260% 平安242% 新华298% 较21年重疾险主导时期有所上升但监管调降后改善明显[38] - 存量保单成本:24年末国寿244% 太保221% 新华301% 预计28年后高成本增额终寿缴费结束将现拐点 新华通过提升权益仓位至1885%对冲利率风险[39][40][44] 重点公司推荐 - 推荐资产负债久期匹配的中国人寿 中国平安 中国太保 以及权益收益突出的新华保险[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