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功能性酸奶
icon
搜索文档
网红酸奶Blueglass“自降身价” 部分产品断崖降价
南方都市报· 2025-11-18 16:45
价格策略重大调整 - 核心产品价格从49元大幅下调至22.9元,跌幅超过50% [1] - 部分产品在第三方外卖平台标价低至22.9元至23.9元,相当于原价的4.3折至4.5折 [1] - 采用“线上低价、线下坚挺”的双轨定价策略,既试图吸引价格敏感用户,又维持高端形象 [4] 公司融资与资本状况 - 母公司北京悦活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自2021年完成B轮融资后,再未获得新资本进驻 [4] - 在2023年现制酸奶赛道受资本青睐时,公司融资悄无声息 [4] 行业竞争与商业模式挑战 - 现制酸奶市场陷入高端化混战,产品同质化严重 [6] - 高价酸奶商业模式存在瓶颈,原料成本占比远低于营销与租金 [6] - 公司主打的功能性酸奶概念(如胶原蛋白、益生菌)因缺乏权威认证屡遭质疑 [6] - 消费者对酸奶健康溢价的信任度正在瓦解,复购率难以维持 [6] 营销争议与监管处罚 - 2024年因使用擦边色情文案进行产品推广,被上海市监局罚款45万元 [7] - 2021年因虚假宣传产品具有“抗氧化”、“对抗炎症”等医疗功效被处罚6万元 [7] - 连续广告导向问题受罚,反映品牌对流量密码的过度依赖 [7] 门店策略与运营成本 - 门店多选址于星巴克和lululemon旁,意图精准捕获25-35岁女性用户 [8] - 尝试与lululemon开设店中店以强化品牌调性,但导致运营成本高企 [8] - 场景绑定策略未解决产品核心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10] 品牌信任与产品价值危机 - 公司健康叙事遭遇信任危机,行业长期存在配方不透明、糖分超标等问题 [10] - 消费者从“为概念买单”转向“为价值付费”,对价格更加敏感,追求性价比 [10] - 品牌的高价需要更多支撑,仅靠降价和流量炒作无法建立护城河 [10]
网红酸奶Blueglass“自降身价”,部分产品断崖降价
南方都市报· 2025-11-18 16:24
价格策略重大调整 - 核心产品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部分产品在外卖平台售价低至22.9元,较线下原价49元跌幅超过50%,相当于原价的4.3折至4.5折 [1] - 公司采取“线上低价、线下坚挺”的双轨定价策略,既想通过降价吸引价格敏感型用户,又试图维持高端品牌形象 [4] - 部分标价49元的产品虽未直接降价,但通过叠加外卖平台优惠释放促销信号 [1] 公司发展困境与资本退潮 - 母公司北京悦活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在2020年完成A轮融资、2021年完成B轮融资后,再未获得新的资本进驻 [4] - 在2023年现制酸奶赛道备受资本青睐时,公司却悄无声息,未能获得新一轮融资 [4] - 高价酸奶商业模式存在天然瓶颈,原料成本占比远低于营销与租金,难以支撑长期“奢侈品化”定位 [5] 市场竞争与产品挑战 - 现制酸奶市场陷入高端化混战,产品同质化严重,从茉酸奶、乐纯到各类区域性品牌竞争激烈 [6] - 公司主打的“功能性酸奶”概念,如“胶原蛋白”、“益生菌”等,因缺乏权威认证屡遭消费者质疑 [6] - 行业长期存在配方不透明、糖分超标等问题,公司从未公开其“高端原料”的具体成本构成 [11] 营销争议与监管处罚 - 2024年因推广产品时使用擦边色情文案,例如“18周岁以下我不卖”、“恶搞男友我不卖”等语句,被上海市监局罚款45万元 [7] - 2021年曾因虚假宣传产品具有“抗氧化”、“对抗炎症”等医疗功效,被处罚6万元 [7] - 连续两次因广告导向问题受罚,反映出品牌对流量密码的过度依赖 [7] 品牌定位与运营策略 - 门店选址策略讲究,多家门店开在星巴克和lululemon旁,意图精准捕获25-35岁女性用户 [8] - 尝试与lululemon开出“店中店”,例如上海徐家汇门店直接开在港汇商场的lululemon店内,但这种“场景绑定”策略导致运营成本高企 [8] - 消费者已从“为概念买单”转向“为价值付费”,公司面临“为何要花50元买一杯酸奶”的核心质疑 [11]
2025年中国酸奶行业市场政策、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低糖、低脂、高钙、富含益生菌等功能性产品更受消费者青睐[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17 09:34
酸奶行业概述 - 酸奶是以牛奶为原料经发酵制成的乳制品,分为酸乳、风味酸乳、发酵乳和风味发酵乳四类,原料必须为生牛(羊)乳或乳粉 [2] - 2024年酸奶需求量降至728.4万吨(同比-6.55%),市场规模降至998.74亿元(同比-9.02%),消费者偏好转向低糖、低脂、高钙、富含益生菌等功能性产品 [1][13] 政策环境 - 国家密集出台政策支持奶业振兴,包括《"十四五"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方案》《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等,重点涉及奶源基地建设、产业链补链强链、乳制品标准完善等领域 [4][6] - 内蒙古被定位为全国乳业核心区,政策支持开展奶牛育种联合攻关、建设乳业交易中心 [6] 产业链分析 上游 - 奶源供应稳定,2023年牛奶产量4196.7万吨(+6.74%),2024年小幅降至4079.0万吨 [9] 下游 - 线下渠道仍占主导,但线上销售占比提升至15.8%,电商平台通过物流配送和直播营销加速渗透 [11] 竞争格局 - 市场呈"两超领先,多强并存"格局:伊利(2024营收1158亿元,毛利率33.88%)、蒙牛(2024营收886.7亿元,毛利率39.57%)为龙头,光明、三元等区域品牌差异化竞争 [15][18][20] - 伊利通过安慕希常温益生菌酸奶(市场份额+1.4pct)和畅轻低温新品(市场份额+1.3pct)巩固优势 [18] 发展趋势 - 功能性酸奶需求增长,无添加/有机产品、植物基酸奶(年增速超30%)将成为新增长点 [22] - 产品创新加速:特色口味(如香料搭配)、多元原料(羊奶/牦牛奶)、跨界形态(酸奶冰淇淋等)持续涌现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