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化学回收
icon
搜索文档
普利特,大涨80.8%!
DT新材料· 2025-11-03 22:17
【DT新材料】 获悉,10月27日, 普利特 发布2025年三季度业绩报告 ,报告期公司 营业收入为67.9亿元,同比上升18.3% ; 归母净利润为3.25 亿元,同比上升55.4% ; 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23亿元,同比上升68.3% 。 其中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27.0亿元,同比上升35.7%;归母净利润为1.18亿元,同比上升80.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19亿元,同比上升 92.8%。 公司业务板块主要分为三大方向:改性材料业务、ICT材料业务和新能源业务,其中,新能源业务以锂电池作为基本盘,将钠离子电池和固态电池作为 公司未来重点的战略发展方向。 改性材料业务方面, 公司在改性材料领域布局全球生产网络,于上海青浦、金山、浙江嘉兴、重庆铜梁、湖北武汉、广东佛山、天津滨海,及海外 美国南卡州、泰国春武里、墨西哥蒙特雷等地,设12个新材料生产基地(含 3 个在建)。 当前该业务年产能50万吨,在建项目包括:年产能40万吨的普利特华南总部及研发生产基地、2 025年四季度投产的安徽马鞍山 5 万吨工厂、2026 年初投产的天津滨海15万吨工厂。未来年产能预计超100万吨。 ICT 材料业务方面已形成 ...
PureCycle启动全球扩建计划
中国化工报· 2025-09-24 10:57
公司核心动态 - 公司宣布启动一项20亿美元的全球扩建计划,目标在2030年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建设多座工厂以提升聚丙烯回收产能 [1] - 公司技术源自宝洁公司授权,采用超临界丁烷溶剂体系将使用后的聚丙烯提纯至接近原生材料水平,突破传统物理回收的纯度限制 [1] - 公司位于俄亥俄州的首座商业化工厂今年一季度运行率接近90%,营业收入为140万美元,标志着技术完成从实验室到商业化应用的关键突破 [1] - 扩建计划具体包括在泰国罗勇、比利时安特卫普和美国佐治亚州新建3座工厂,总投资额20亿美元,预计2027至2029年陆续投产 [1] - 泰国与比利时工厂年产能均为6万吨,佐治亚州工厂年产能为14万吨,公司计划在2030年前将全球总产能提升至每年45万吨,预计年税前利润约为6亿美元 [1] - 公司此前已在美国俄亥俄州实现商业化生产,并获得3亿美元的融资 [1] 行业背景与趋势 - 尽管行业面临挑战,如Brightmark印第安纳州裂解工厂破产、Braskem退出荷兰回收业务,但公司仍基于对长期政策与市场的判断推进扩建 [2] - 2030年前后欧洲将实施更严格的回收材料含量法规,预计将持续推动回收聚合物的需求增长 [2] - 化学回收规模化已成趋势,贝恩咨询公司报告指出企业需提前布局以占据价值链关键位置 [2] - 伊士曼化学等企业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解聚领域加大投入,进一步印证化学回收正成为行业共识 [2]
反击欧盟塑料规定!石化巨头,暂停8.4亿欧洲投资
DT新材料· 2025-09-19 00:14
埃克森美孚暂停欧洲化学回收投资 - 埃克森美孚暂停在欧洲的1亿欧元(约8.4亿元)化学回收投资 [2] - 暂停原因是欧洲塑料规定过于严格且欧盟审批流程繁琐 [2] 现有项目与产能 - 公司在荷兰鹿特丹和安特卫普现有两个化学回收项目 年处理80,000公吨塑料垃圾 [3] 欧盟政策与监管问题 - 欧盟法规被指歧视现有石化工厂的回收方式 更青睐独立技术和设施 [4] - 公司强调若法规不变 将不会恢复年回收8万吨废塑料的项目 [5] - 欧盟要求企业通过《企业可持续性尽职调查指令》(CSDDD)检查供应链中强迫劳动或环境破坏问题 [5] 技术与企业立场 - 埃克森美孚采用Exxtend化学回收技术 [8] - 公司已在美国本土开展类似化学回收项目 [5] - 荷兰项目被公司视为少数具有竞争力的投资选项 进口关税并非主要障碍 [5] 行业支持与欧盟回应 - 芬兰雀巢及欧盟众多行业团体支持埃克森美孚对欧盟机制的批评 [6] - 欧盟环境部门官员回应称正在制定以科学为基础的清晰框架以妥善处理化学回收产业 [6]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NYSE:EMN) FY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9-11 04:22
**公司:伊士曼化学公司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NYSE:EMN)** [1] **核心观点与论据** **当前业务状况与季度展望** * 消费者和客户信心因经济和贸易环境而持续承压 订单可见性仅为几周 远低于正常环境下约六周的水平 客户采购模式转变为更频繁地购买更小批量[2] * 汽车终端市场表现优于预期 第三季度表现与上半年相似 耐用品市场滞后于预期 建筑与施工市场在低水平上保持稳定[3] * 化学中间体利润率可能略低于预期 公司正采取成本行动以抵消需求和利润差的影响[3][4] * 预计第三季度每股收益将略低于约1.25美元 第四季度预计将略低于第三季度的预期[4][5] * 公司正加倍努力确保成本行动不仅能完全抵消通胀 还能带来7500万美元的净收益 并采取短期行动以抵消需求减少的影响[6] * 公司已将重点转向现金流 目标是今年实现10亿美元的经营现金流[6][13] **终端市场动态** * 耐用品销售与建筑和施工以及现房销售有很强的关联性 房屋买卖带来的装修和升级(如小家电)驱动需求[8] * 法院关于关税的裁决增加了不确定性 导致供应链优化和库存管理决策的变化[9] * 在创新驱动增长的战略下 公司在特种材料领域的销量和产品组合增长优于同行 例如通过从PET到共聚酯再到Tritan Renew的产品升级[10] * 公司选择在化学中间体领域放弃部分低价值应用的产量 例如关闭新加坡工厂和剥离德克萨斯城工厂[11] **现金流与成本管理** * 公司仍专注于实现10亿美元的经营现金流目标 并采取一切必要行动[13] * 库存正常化和资产利用率降低的行动预计在2025年底基本完成 库存天数(DIO)预计从年中的约105天降至接近90天[14] * 库存行动在2025年下半年带来7500万至1亿美元的影响 在2026年环境下 预计至少能带来5000万美元的改善(若需求处于下半年水平) 若需求处于上半年水平 改善可能接近1亿美元[14] * 公司正在实施另外7500万至1亿美元的成本行动(超出通胀部分) 重点在运营纪律、第三方采购、间接材料、MRO以及优化承包商合作伙伴关系[15] * 公司利用其全球ERP系统平台 将其转化为高效流程[16] **2026年展望与细分市场** * 在成本节约和库存正常化的背景下 预计先进材料业务将实现同比增长 得益于甲醇分解投资和耐用品增长[19] * 包装领域势头加速 该业务也将从利用率和固定成本行动中获益 该部门可能接近2024年的EBIT水平[20] * 添加剂与功能产品业务在稳定终端市场(约占三分之二)背景下 预计将保持稳定并实现同比增长[20] * 化学中间体业务70%暴露于北美 受天然气和NGLs影响 公司拥有全球较低的成本地位 关税澄清和全球产能退出可能最终稳定并改善定价 利润率应从略低的起点开始改善[21] * 纤维业务在2025年约40%的影响与纺织品业务相关 受贸易和关税影响 预计约2000万美元 另外约2000万美元与下游利用率影响相关 天然气成本转嫁合同带来1000万至2000万美元的逆风[35] * 预计2026年醋酸丝束业务受去库存的影响将减少 亚洲新增产能已被市场完全吸收[36] * 目标是在2026年及以后将纤维业务稳定在3亿美元以上的EBIT水平[37] **甲醇分解项目** * 项目按计划实现2025年增量EBITDA 7500万美元的目标 第一季度已实现2500万美元(去除启动相关成本) 另外2500万美元的成本效益将在全年实现[24] * 实现5000万美元成本效益的目标进展顺利[24] * 收入增长因环境挑战而放缓 但公司仍在赢得客户 推进产品试验和规格认证 为新产品发布做准备[25] * 在包装领域势头增强 因为机械回收产品存在降解、变色(发灰或变黄)问题 影响品牌价值和适用性 化学回收能纯化到与化石燃料产品无差异的水平 且在某些应用中机械回收会失败导致浪费和良率问题 市场对高质量透明再生料出现溢价[27][28] * 公司正在研究如何解除金斯波特第一套甲醇分解设施的瓶颈 未来可能增加约30%的产能[30] * 关于第二套设施(德克萨斯)和美国能源部拨款 公司主张获得3000万至3500万美元合同义务的全额报销 目前已获得约2500万美元[31] * 公司正在研究替代厂址 并寻求资本支出介于能源部拨款水平和金斯波特水平之间的解决方案[33] **其他重要内容** **贸易与关税影响** * PET进口被从关税豁免清单中移除 公司主张这一结果 认为有利于发展区域化和专注于回收的经济 与国内生产和回收内容竞争[29] * 关税问题增加了不确定性 公司需要更多的确定性才能向前发展[29] **纤维业务细节** * 纺织品业务受到贸易和关税以及4月2日事件的影响 预计全年影响超过2000万美元[35] * 纤维素流和乙酰流整体的利用率影响 约有2000万美元流入下游纤维业务[35] * 2024年天然气成本下降的益处转变为2025年天然气成本上升的逆风 带来1000万至2000万美元的影响[35] * Aventa等增长项目势头增强[36]
欧盟需明确生物石脑油、热解油监管法规   
中国化工报· 2025-07-15 10:33
欧盟生物基塑料和热解油监管不确定性 - 欧盟对生物石脑油和热解油的监管不明确抑制了石化行业需求并阻碍投资导致价格因终端用途不同出现分化 [2] - 监管不确定性导致2024至2025年化工行业对生物石脑油和热解油的采购兴趣下降新项目和基础设施融资困难 [2] - 质量平衡核算规则差异显著影响生物石脑油和热解油的潜在盈利能力监管不明确使投资回报率难以预测 [2] 关键法规进展与分歧 - 《包装与包装废弃物法规》(PPWR)可能允许生物基材料计入食品接触材料的回收目标但需评估技术发展和环境表现 [3] - 《废弃物框架指令》导致热解油法律定位不明确因其仅是再生塑料制造的中间环节未被明确归类为回收操作 [3] - 《报废车辆法规》(ELVR)修订草案提议允许生物基塑料计入回收目标但具体规则仍需评估 [3] - 欧盟理事会与欧洲议会对回收含量目标设定存在分歧前者主张分阶段目标后者建议更高目标并允许生物基和化学回收材料纳入 [4] 质量平衡核算规则的影响 - 质量平衡核算的认可是化学回收计入回收含量阈值的关键前提不同提案将改变再生聚合物产出分配影响产业链盈利能力和地区竞争力 [4] - 欧盟技术咨询委员会(TAC)推迟原定2024年3月对《一次性塑料指令》(SUPD)下质量平衡核算规则的决定讨论持续至2024年底 [4] - 欧盟委员会拟将核算方法扩展至所有回收技术包括化学回收该法案虽仅适用于SUPD但可能成为其他立法的先例 [5] 市场动态与未来展望 - 欧洲生物石脑油价格因原料来源和是否共加工出现分化预计未来分化将更明显 [5] - 法规明确是热解油和生物石脑油需求及投资的关键驱动因素早明确监管可加速市场规模化发展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