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补贴政策

搜索文档
热点思考 | 六问美国政府“关门”(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10-09 00:05
文章核心观点 - 本次美国政府停摆的核心矛盾是两党围绕是否延长《平价医疗法案》的医疗保险税收抵免政策产生争执[1][8] - 市场预计此次停摆时长或达15天以上,概率为67%[1][9] - 历史数据显示政府停摆对GDP、就业的实质影响有限,对大类资产的长期影响也相对可控[4][5][6] 政府停摆原因与预期 - 民主党主张延长奥巴马《平价医疗法案》的医疗保险税收抵免,并撤销《美丽大法案》中对联邦医疗补助的削减条款[1][8] - 共和党主张先通过临时预算拨款恢复政府运作,再对保险补贴进行谈判,反对政策捆绑[1][8] - 截至10月6日,众议院已通过临时拨款法案,但参议院多次投票均未达到60票要求,最新投票结果为54票反对、44票赞成[9] 停摆期间政府运作状态 - 非必要政府活动停止运作,相关雇员进入无薪行政休假,但涉及生命财产、国家安全的必要活动继续运转[2][12] - 联邦统计与数据发布暂停,受影响机构包括美国经济分析局(GDP、PCE数据)、人口普查局(零售、地产数据)和劳工统计局(非农就业、失业率、CPI数据)[2][12][14] -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暂停IPO及部分ETF上市排队,但美联储、FDIC等独立资助机构正常运作[14] 历史停摆情况统计 - 1980年以来美国政府共发生11次停摆,平均持续时长8.6天,最长34天(2018-2019年),最短1天[3][16] - 10月是停摆高发期,1977年以来美国政府仅有3次在10月1日前及时通过全年预算,新财年通常使用临时拨款法案过渡[3][16] - 停摆多由两类争端触发:财政政策争端(如1981年里根政府)和政治博弈争端(如2013年奥巴马政府)[3][21][22] 对GDP的影响 - 政府停摆对全年GDP影响较低,停摆一个月的影响仅约0.02个百分点[4][24] - 2019年停摆34天对当年GDP造成约30亿美元的永久损失,占GDP的0.02%[4][24] - 影响机制主要是联邦雇员停薪与政府采购推迟,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估计每停摆一周造成约150亿美元损失[24] 对就业的影响 - 停摆对非农就业往往无实质影响,因《政府雇员公平待遇法案》要求复工后补发工资[29] - 但可能小幅临时抬升失业率,2019年34天停摆导致失业率上升0.1个百分点至4.0%,当月临时性失业人数上升17.5万至93.7万[5][30] - 复工后失业率通常回落,2019年2月失业率回落0.2个百分点至3.8%,临时性失业人数减少22.5万[30] 对大类资产的影响 - 美股并不必然下跌,标普500在政府关门期间平均涨幅2.91%,胜率75%[6][35] - 美债出现温和避险买盘,10年期美债收益率平均下跌2.25个基点,胜率75%;2年期美债平均下跌8个基点,胜率100%[6][36] - 美元偏弱但幅度不大,平均下跌0.30%;黄金平均上涨1.07%,但胜率仅50%[6][36]
六问美国政府关门:\大财政\系列之二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08 20:51
事件背景与原因 - 2025年9月30日因临时财政拨款未通过美国政府时隔近7年再次停摆[2] - 停摆核心矛盾是两党关于是否延长《平价医疗法案》的医疗保险税收抵免政策存在争执[2] - 市场预测停摆时长15天以上的平均概率达67%[3] 历史情况与运作影响 - 1980年以来美国政府共发生11次停摆平均持续时长8.6天最短1天最长34天10月为高发期[5] - 停摆期间非必要政府活动停止联邦统计数据如非农就业、CPI、零售等暂停发布[4] - 依法例外的活动如军事、执法、社保、医保等继续运作但停摆期间不发薪酬复工后补发[17] 经济影响 - 政府停摆对GDP冲击较弱停摆一个月仅影响GDP约0.02个百分点2019年停摆34天造成永久损失约30亿美元[6] - 对非农就业无实质影响但可能小幅临时抬升失业率0.1个百分点复工后回落如2019年停摆导致失业率先升0.1点后降0.2点[7] 市场影响 - 美股在政府关门期间并不必然下跌标普500平均涨幅2.91%胜率75%[8] - 美债出现温和避险交易10年期平均下跌2.25BP胜率75%2年期平均下跌8BP胜率100%[8] - 美元偏弱平均下跌0.30%黄金小幅上涨平均涨幅1.07%但胜率不高[8]
“大财政”系列之二:六问美国政府“关门”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08 18:43
事件背景与原因 - 2025年9月30日,因临时财政拨款法案未能及时通过,美国政府时隔近7年再次停摆[1] - 停摆核心矛盾是两党在医保补贴政策上存在争执:民主党主张延长《平价医疗法案》的税收抵免并撤销医疗补助削减条款,共和党反对捆绑议题[1] - 市场预测本次停摆时长或达15天以上的概率为67%[2] 历史模式与特征 - 自1980年以来,美国政府共发生11次停摆,平均持续时长为8.6天,最长34天,最短1天[4] - 10月是新财年开始月份,因预算常未按时通过而使用临时拨款,导致其成为停摆高发期,停摆概率达71%[4] - 历史停摆多由财政政策争端(如赤字扩张争议)或政治博弈(如医保、移民政策捆绑)触发[4] 经济影响评估 - 政府停摆对GDP影响微弱:停摆一个月仅造成约0.02个百分点的永久GDP损失,例如2019年34天停摆导致30亿美元永久损失,占当年GDP的0.02%[5] - 对就业市场影响有限:非农就业数据通常无实质影响,但失业率可能因临时失业统计而小幅上升0.1个百分点,复工后回落[6] - 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估计,2025年停摆每周可能造成150亿美元经济损失[28] 市场表现规律 - 美股在政府停摆期间表现稳健:标普500指数在5天及以上停摆中平均上涨2.91%,胜率达75%[7] - 美债呈现避险交易特征:10年期美债收益率平均下跌2.25个基点,2年期美债收益率平均下跌8个基点,胜率分别为75%和100%[7] - 美元指数偏弱,平均跌幅0.30%;黄金平均上涨1.07%,但胜率仅50%[7] 运作与数据影响 - 停摆期间非必要政府活动停止,但军事、执法、社保等必要职能继续运作[3] - 关键经济数据发布暂停,包括人口普查局的零售、地产数据,劳工统计局的非农就业、CPI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