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流通数字化
搜索文档
建发致新:公司现有的研发经费主要投资于医疗器械流通数字化方向
证券日报网· 2025-09-26 21:17
公司业务模式 - 公司在手术机器人产品方面主要执行分销活动,不从事研发和制造 [1] - 公司没有医疗脑机接口和人形机器人这方面研发费用投入的记录 [1] 公司研发投入方向 - 公司现有的研发经费主要投资于医疗器械流通数字化方向 [1] - 研发投入具体包括业务系统、数据平台和SPD信息系统等方面 [1]
建发致新:公司现有的研发经费主要投资医疗器械流通数字化方向,包括业务系统和SPD信息系统等方面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6 17:25
公司业务模式 - 公司在手术机器人产品方面主要执行分销活动,不从事研发和制造 [2] - 公司没有医疗脑机接口和人形机器人相关的研发费用投入记录 [2] 研发投入方向 - 公司现有的研发经费主要投资于医疗器械流通数字化方向 [2] - 具体研发方向包括业务系统、数据平台和SPD信息系统等方面 [2]
建发致新:目前没有医疗脑机接口和人形机器人这方面研发费用投入的记录
格隆汇· 2025-09-26 17:01
业务模式 - 公司在手术机器人产品方面仅执行分销活动 不从事研发和制造[1] - 无医疗脑机接口和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研发费用投入记录[1] 研发投入方向 - 现有研发经费主要投向医疗器械流通数字化领域[1] - 具体投资方向包括业务系统 数据平台和SPD信息系统等数字化基础设施[1]
建发致新(301584.SZ):目前没有医疗脑机接口和人形机器人这方面研发费用投入的记录
格隆汇· 2025-09-26 17:01
业务模式 - 公司在手术机器人产品方面仅执行分销活动 不从事研发和制造 [1] - 无医疗脑机接口和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研发费用投入记录 [1] 研发投入方向 - 现有研发经费主要投向医疗器械流通数字化领域 [1] - 重点投资业务系统 数据平台和SPD信息系统等数字化基础设施 [1]
建发致新:深耕医疗器械流通领域 多元布局筑牢“护城河”
中国证券报· 2025-09-26 09:01
上市表现与市值 - 公司于9月25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收盘股价36.56元/股 当日涨幅418.58% 总市值154亿元 [1] 业务定位与核心战略 - 公司是全国性高值医疗器械流通商 专注于医疗器械流通业务 产品覆盖血管介入类、外科器械、体外诊断(IVD)及医疗设备等多个品类 [1] - 公司坚持以专业化为基石 全国一体化为关键支撑 数字化为重要驱动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 [1] 业务模式与网络覆盖 - 公司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直销及分销业务 并为终端医院提供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SPD)服务 [1] - 直销业务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超过3300家终端医疗机构 提供上万种规格型号产品 分销业务建立辐射全国的网络 [1] 发展历程与市场地位 - 公司成立于2010年 以血管介入类产品为切入点 深耕该赛道 成长为血管介入器械流通行业龙头企业 [2] - 2023年公司在血管介入器械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16.47% [2]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8.82亿元、154.43亿元、179.23亿元 [2] - 同期血管介入器械收入分别为75.83亿元、92.05亿元、99.67亿元 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63.90%、59.72%、55.73% [2] 产品多元化布局 - 公司秉持多元化布局理念 将血管介入领域的成功经验延伸至IVD、外科、眼科等多个医疗器械细分领域 [4] - 创新医疗器械分销是增长较快业务 公司助力创新医疗器械实现商业化 [4] 供应链合作与一体化管理 - 公司构建"全国一体化医疗器械流通枢纽" 与微创医疗、美敦力、泰尔茂等众多生产厂商及全国3300余家重点医院深度合作 [5] - 全国垂直一体化管理是公司独特优势 通过自研核心业务系统实现资金、信息、物流和工作流程的统一管理 [5] 医院服务与SPD业务 - 公司为终端医院提供SPD服务 基于智信链智慧医用耗材管理软件开展业务 已签约60家医院 其中三级医院近30家 医疗耗材管理规模超100亿元 [6] - 公司面临个性化定制挑战 通过一体化管理和专业化创新提升服务质量 目标是成为中国医院高品质SPD服务首选 [6] 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 - 公司注重信息化管理 构建医疗器械产品数字化供应链管理体系 形成以医疗供应链操作云平台为核心的多工具数字化生态环境 [7] - 公司应用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管理 通过原码解析技术实现一物一码管理 解决传统流通中的"一物多码"问题 [7] 募集资金用途 - 上市募集资金用于信息化系统升级建设(拟投入1.40亿元)、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服务(拟投入1.04亿元)及补充流动资金(拟投入2.40亿元) [8] - 通过募投项目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提升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能力 强化产业链服务属性 目标是成为中国领先的医疗器械流通服务商 [8]
建发致新:深耕医疗器械流通领域多元布局筑牢“护城河”
中国证券报· 2025-09-26 06:16
公司上市与市场表现 - 建发致新于9月25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收盘价为36.56元/股,当日涨幅达418.58%,总市值约为154亿元 [1] 业务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国性的高值医疗器械流通商,业务涵盖医疗器械直销、分销及为终端医院提供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SPD)等服务 [1] - 公司为全国31个省区市超过3300家终端医疗机构提供上万种规格型号的直销服务,并建立了辐射全国的分销网络 [1] - 公司是血管介入器械流通行业的龙头企业,2023年在血管介入器械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16.47% [2]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118.8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79.23亿元 [2] - 血管介入器械收入从2022年的75.8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9.67亿元,但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从2022年的63.90%下降至2024年的55.73% [2] 产品与业务多元化战略 - 公司以血管介入类产品为起点,已将业务拓展至外科器械、体外诊断(IVD)、医疗设备、外科、眼科等多个医疗器械细分领域 [1][3] - 创新医疗器械的分销是公司增长较快的业务,公司致力于陪伴创新企业成长并助力其实现商业化 [3] 运营模式与核心优势 - 公司构建了“全国一体化医疗器械流通枢纽”,实行全国垂直一体化管理,与微创医疗、美敦力等众多生产厂商及全国3300余家重点医院深度合作 [3][4] - 全国垂直一体化管理的优势得益于公司自研的核心业务系统,实现了资金、信息、物流和工作流程的统一管理 [4] 数字化与信息化能力 - 公司将信息化管理作为立足市场的独门利器,构建了医疗器械产品数字化供应链管理体系 [6] - 公司形成了以“医疗供应链操作云平台”为核心,多个信息化管理工具为支撑的数字化生态环境 [6] - 公司率先应用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管理,通过原码解析技术实现一物一码管理,解决了“一物多码”问题 [6] 医院服务与SPD业务 - 公司为终端医院提供SPD服务,基于自研的智信链智慧医用耗材管理软件,已签约60家医院的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服务,其中三级医院近30家,医疗耗材管理规模超100亿元 [4] 未来发展战略与资金用途 - 公司未来将坚持以专业化、全国一体化和数字化为驱动力,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医疗器械流通服务商及医院高品质SPD服务的首选 [1][5][7] - 本次上市募集资金将用于信息化系统升级建设项目(拟投入1.40亿元)、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服务项目(拟投入1.04亿元)和补充流动资金(拟投入2.40亿元) [7]
上市首日涨逾400%!建发致新登陆创业板
中国证券报· 2025-09-25 22:13
上市概况与市场表现 - 公司于9月25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首日股价收盘报36.56元/股,较发行价上涨418.58%,总市值达到约154亿元 [2]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国性的高值医疗器械流通商,业务从专攻血管介入类产品扩展至外科器械、体外诊断(IVD)、医疗设备等多个品类 [2] - 公司成立于2010年,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直销及分销业务,并为终端医院提供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SPD)等服务 [3] - 在直销业务中,公司为全国31个省(区、市)超过3300家终端医疗机构提供上万种规格型号的直销服务 [3] - 在分销业务中,公司以血管介入类产品为切入点,与超过100家国内外知名高值医疗器械生产厂商保持长期稳定合作 [3] - 公司是血管介入器械流通行业龙头,2023年在该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6.47% [3] 财务业绩与收入构成 - 公司2022年、2023年、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8.82亿元、154.43亿元和179.23亿元,呈现持续增长 [4] - 血管介入器械是公司核心收入来源,2022年至2024年该业务收入分别为75.83亿元、92.05亿元及99.6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从63.90%降至55.73%,显示业务多元化趋势 [4] 发展战略与未来展望 - 公司未来战略是巩固发展高值医疗器械业务,在保证血管介入类核心产品增长的同时,扩大在IVD、外科、口腔、眼科等领域的销售规模 [5] - 公司秉持多元化布局理念,将血管介入领域的成功经验延伸至其他医疗器械细分领域 [4] - 创新医疗器械的分销是公司增长较快的业务,公司致力于陪伴创新企业成长并助力其实现商业化 [4] 运营模式与核心优势 - 公司构建了“全国一体化医疗器械流通枢纽”,其最独特之处在于全国垂直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6][7] - 垂直一体化管理得益于公司自研的核心业务系统,实现了资金、信息、物流、工作流程的统一管理,提升了盈利能力和管理精度 [7] - 公司积极推动信息化管理应用,并为终端医院提供SPD服务,目前已签约60家医院的SPD服务,其中三级医院近30家,医疗耗材管理规模超100亿元 [8] 技术与数字化建设 - 信息化管理是公司的核心优势,公司运用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构建了医疗器械产品数字化供应链管理体系 [11] - 公司形成了以“医疗供应链操作云平台”为核心的多个信息化管理工具,其控股子公司共拥有50余项已登记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11] - 公司率先应用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管理,通过原码解析技术实现一物一码管理,解决了“一物多码”问题 [11] - 公司计划深挖实时、动态、准确的交易数据价值,探索数据价值转化的合规业务方向 [12] - 本次上市募集资金将用于信息化系统升级建设项目(拟投入1.40亿元)、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服务项目(拟投入1.04亿元)和补充流动资金(拟投入2.40亿元) [12]
建发致新上市:新起点承载新梦想,聚力谱写发展新华章
证券时报网· 2025-09-25 10:59
公司上市与财务表现 - 建发致新于9月25日在创业板上市 成为全国性医疗器械流通头部企业[1] - 2024年营业收入179.23亿元 同比增长16.06% 净利润2.74亿元[1][2]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22.81% 处于快速增长通道[1][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8.29亿元 同比增长12.18% 归母净利润1.37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42.34%[2] 业务发展与增长驱动 - 主营业务为医疗器械直销分销及医院SPD服务[2] - 2023-2024年业务布局全国主要市场后 IVD业务一季度同比上升[3] - SPD管理数量增加带动服务收入增长[3] - 以高值介入类产品为主 该细分市场规模排名医疗器械行业第二[5] 行业市场前景 -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2020年7648亿元增长至2024年10638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8.6%[4] -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 增速远超全球水平[4] - 未来市场仍将保持良好增长态势[4] 竞争优势与创新模式 - 通过信息技术、物联网和大数据应用打造现代化流通服务[5][6] - 构建"全国一体化医疗器械流通枢纽" 提供渠道、仓储物流、信息及资金综合管理服务[5] - SPD服务帮助医院实现耗材一体化统筹管理 提升采购计划准确性和流通效率[7] - 有效简化流通环节 提高管理效能 推动行业向精细化、可追溯化发展[6] 战略规划与资金运用 - IPO募资主要用于信息化系统升级、SPD服务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7] - 未来将重点挖掘公立医院SPD服务机会 开拓直销配送及集中运营服务[7] - 持续开展SPD管理系统自主开发与迭代升级[7] - 完善信息系统 提升数据分析和精益化管理能力[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