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企业转型
搜索文档
北大医药继续“去北大化” 子公司痛失第一大客户,进一步向医药制造转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16:38
业务合作终止影响 - 全资子公司北医医药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业务合作于2025年5月终止 导致其主营业务自2024年6月起基本中止且未找到同类型替代业务 [1][2] - 国际医院为北大医药第一大客户 2024年实际采购金额达11.23亿元 占公司药品流通收入78.15% [1][3] - 合作终止导致2024年6月至年末销售收入减少约6亿元(占最近一期审计营收29.13%) 净利润减少4000万元(占归母净利润28.99%) [2] 财务影响评估 - 自2026年起年度营业收入或减少10.27亿元 净利润减少约6869万元 分别占最近一期审计指标的近50% [2] - 药品流通业务2024年营收贡献14.37亿元(占总营收69.75%) 营业利润1.94亿元(占比35.05%) [3] - 北医医药面临关停并转风险 公司正探索转型方向但存在不确定性 [2] 业务结构特征 - 药品流通业务依赖北医医药与武汉叶开泰两家子公司 其中北医医药作为国际医院唯一服务提供商签订三年合同(年金额12亿元) [3] - 药品制造业务2024年收入6.23亿元(占总营收30%) 毛利率57.47%显著高于流通业务的13.48% [4] - 制药业务以仿制药为主 多款产品纳入集采(包括注射用美罗培南等) 导致2024年制药毛利率同比下降11.23个百分点 [5] 战略转型举措 - 公司以生产制造中心为基础组建生产制造子公司 旨在强化仿制药生产优势并实现资源集中配置 [1][3] - 资源向医药制造业务倾斜 通过子公司架构优化生产环节效率 [3]
大手笔收购关联方股权,中国医药引监管关注
贝壳财经· 2025-05-15 18:29
收购计划概述 - 公司拟以现金3 02亿元收购新兴集团持有的金穗科技100%股权[1] - 金穗科技股东权益评估价值3 02亿元较归母净资产增值1 16亿元增值率62 72%[1] - 收购方与出售方为同一控制下的关联方交易构成关联交易[1] 金穗科技业务与财务表现 - 主营业务为电商运营服务涵盖个人健康消费产品及大健康品类合作品牌包括飞利浦、欧姆龙等[2] - 2021-2024H1营业收入分别为17 47亿元、15 08亿元、10 18亿元、5 11亿元整体下降近40%[2] - 同期净利润4613 06万元、4818 81万元、5215 79万元、2135 74万元2024年前11月净利润4148 99万元[2] - 截至2025年3月末尚有2 05亿元借款本金未归还新兴集团[2] 公司自身财务与业务状况 - 2024年营业收入341 48亿元同比下降12 04%净利润5 35亿元同比下降48 91%[3] - 医药工业板块收入29 99亿元同比下降10 10%但营业利润率提升至8 27%[4] - 2024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 75亿元信用减值损失1 87亿元合计减少利润总额3 62亿元[5] 历史收购问题 - 2018年收购辽宁公司60%股权形成商誉2 26亿元2024年全资控股后计提商誉减值1 28亿元[4][5] - 河南通用70%股权收购后因业绩补偿纠纷提起诉讼涉及金额1 39亿元[5] 收购战略意图 - 公司称收购将加强电商平台建设、产品管线拓宽及营销创新助力向医药健康企业转型[1] - 视为完善产业链布局的重要举措旨在整合资源提升竞争力[6] 监管与市场质疑 - 交易公告次日收到上交所监管工作函[1] - 市场关注估值差异合理性及未偿还借款对财务安排的影响公司未回应采访问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