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产品
搜索文档
三展联动 澳门“内引外联”促成项目签约超140项
央视新闻· 2025-10-26 14:21
展会概况 - 澳门年度三大指标性展会于10月25日闭幕,包括第二届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博览会、第三十届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以及澳门国际品牌连锁加盟展2025 [1] - 展会为期四天,横跨3个展馆共设19个展区,总展览面积近3万平方米 [1] - 吸引全球1100余家参展商 [1] 展会成果与主题 - 展会发挥澳门平台作用,促成项目签约超140项 [1] - 三大展会主题分别为"立足发展新格局开创合作新机遇"、"招商全球商聚澳门"以及"品牌无界商机共享" [1] 展示领域 - 展会集中呈现机器人、大健康、农产、新能源等领域的前沿产品与服务 [1]
诚通证券研究所李宗光、钟山:激活消费潜能 构筑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中国证券报· 2025-10-23 06:17
文章核心观点 - 提振消费是2025年的重点任务,是关乎经济安全、产业升级与民生福祉的长期战略选择,旨在推动经济向以内需特别是消费为主要动力的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型 [1][2] 消费的战略定位与转型必要性 - 消费是经济增长最基础、最稳定的压舱石,需求更具内生性和稳定性,能为经济中长期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2] - 加快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外延式增长,转向以内需特别是消费为主要动力的内涵式发展模式,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战略选择 [2] - 经济转型将增强中国经济的自主性、稳定性和韧性,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 消费结构升级趋势 - 居民消费正经历从"量"的满足向"质"的飞跃、从实物型向服务型、从基础型向发展型转变的结构性升级 [2] - 升级体现为对高品质商品和绿色、智能、健康类产品需求的扩张,以及文化、旅游、教育、医疗等服务消费比重的快速上升 [2] - 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倒逼供给侧加快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要素资源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集中 [3] 中国消费市场潜力分析 - 中国15岁-64岁劳动力人口基数超9亿人,巨大的人口规模优势意味着微小的消费升级都会产生巨大的总量效应 [5] - 当前中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约为四成,低于同期主要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5] - 2024年中国居民人均消费中服务消费占比为46.1%,低于日本(57.7%)和美国(68.5%)的水平 [6] - 中国居民服务消费中文化娱乐占比仅为3.2%,低于日本的9.9%和美国的10%;金融保险占比也较日本(2.9%)和美国(8.1%)存在差距 [6] - 中国在多数耐用消费品领域,如多数电子产品、家电拥有量等方面,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 [6] 释放消费潜力的系统性路径 - 需通过收入"夯基"、环境"清障"、供给"升级"、设施"铺路"多措并举,构建供需双侧发力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7] - 促进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包括稳定和扩大就业、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 [8][9] - 营造安全友好的消费环境,消除"敢消费"顾虑,健全现代市场监管框架,创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 [9] - 以创新适配升级需求,创造"愿消费"的供给,包括创新服务消费供给、推动实物消费价值重构、培育新消费场景与业态 [9] - 完善基础设施与政策支持,优化"便消费"场域,通过基建投资为消费创造良好环境,形成"基建促消费"良性循环 [10]
第56届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在江西樟树开幕
中国经济网· 2025-10-17 15:42
大会概况 - 第56届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于10月16日在江西樟树市开幕,参会参展医药企业千余家,包含40余家全国医药百强企业 [1] - 大会主题为“传承精华提质创新”,包含开幕式、商务会展、药材交易等八项活动,展示近千种全产业链展品 [1] - 大会规划设置中药饮片、医药百强、中医诊疗体验、药都新品首发直播等12个特色展区 [1] 创新与产业对接 - 首次设立医药创新药品批文转让展区,定位为“成果+资本+市场”一站式对接,为批文持有方与生产企业搭建桥梁 [1] - 大会开幕现场举办江西省医药产业招商引资推介会,涵盖医疗器械、医药化工等领域的10个项目完成现场签约 [1] 区域产业发展 - 樟树市实施“中国药都”振兴工程,推动中医药产业从“传统加工”向“现代智造”升级 [1] - 该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余万亩,现有医药企业502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获评四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1]
九芝堂跌2.08%,成交额1.35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375.10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7 14:39
股价与资金表现 - 10月17日公司股价盘中下跌2.08%,报收9.91元/股,成交金额1.35亿元,换手率1.95%,总市值84.82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375.10万元,其中特大单净卖出705.25万元,大单净卖出669.85万元 [1] - 公司股价年内累计上涨29.32%,但近期表现疲软,近20日下跌6.60%,近60日下跌16.79% [1] - 公司今年以来3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在7月10日,龙虎榜净卖出4855.16万元 [1] 公司基本概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中成药、生物药品及心脑血管疾病类药物的研制、生产和销售,并从事药品批发零售业务 [2]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处方药50.27%,OTC产品46.11%,其他业务占比3.62% [2]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中药Ⅱ-中药Ⅲ,涉及概念板块包括医药电商、中药、干细胞、创新药等 [2] 财务与股东情况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65亿元,同比下降24.71%,归母净利润1.44亿元,同比下降29.71%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5.05万户,较上期增加25.14%,人均流通股13739股,较上期减少20.09% [2] - 公司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3.64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9.35亿元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前海开源稳健增长三年混合基金新进成为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199.60万股 [3]
2025中国药都·樟树第56届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开幕
中国新闻网· 2025-10-17 02:11
活动概况 - 第56届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在江西樟树岐黄小镇会展中心开幕,活动涵盖开幕式、商务会展、学术交流等八大板块 [1] - 本届药交会主题为“传承精华提质创新”,会展面积达2万平方米,设置了全国道地药材、中药饮片等12个特色展区 [2] - 40余家全国医药百强企业及千余家医药企业参会参展,集中展示中药材、中成药、制药装备等近千种全产业链展品 [2] 活动亮点与特色 - 现场举办了樟帮传统炮制技艺展、中医药膳文化展、中医诊疗体验展等一系列文化活动 [2] - 中医诊疗体验展现场演示针灸、艾灸、推拿、拔罐等传统疗法,并引入AI面诊仪、中医体质分析仪等数字化工具,展现“传统中医+现代科技”融合 [2] - 首次设立医药创新药品批文转让展区,以“成果+资本+市场”一站式对接为特色,为批文持有方与生产企业搭建桥梁 [4] 行业意义与区域发展 - 樟树药交会被视为全国中医药行业盛会,是展示成果、促进交流合作、推动传承创新的重要平台 [4] - 樟树市大力实施“中国药都”振兴工程,推动中医药产业从“传统加工”向“现代智造”升级 [4] - 目前樟树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余万亩,现有医药企业502家,其中医药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 [4]
“厦门帮”求生记
虎嗅· 2025-10-10 21:58
厦门帮现象与行业影响 - 厦门帮指扎根厦门、深耕美妆洗护大健康赛道的企业群体,擅长批量化产出素材、集中打爆高毛利单品,并通过高预算投流打造可复制的白牌爆款,部分白牌月GMV超过1亿[1] - 温博士、VC、三资堂、eLL等白牌曾在美妆月榜力压海外大牌,名列前茅,背后均有厦门帮运作[1] - 在美妆行业不断内卷的背景下,国产美妆巨头和新兴品牌均尝试学习厦门帮的直播电商玩法,自2024年起大量美妆公司前往厦门与海尼集团、跑红集团、纯朴科技等代表企业交流,尝试“品牌白牌化”[2] 传统打法面临的挑战与失效原因 - 厦门帮最辉煌时期在2024年初,直播电商平台当年2月美妆TOP10中,温博士、娇润泉、VC、造物者四大白牌冲入榜单,其中温博士2024年1月至2月总销售额近5亿,VC销售额近3.5亿[9] - 随着平台自然流红利消失,付费流量占比大幅提升,2024年大盘付费流量占比超过90%,投流ROI不断下滑,品牌投流费率拉至70%以上[10] - 平台监管趋严,考核重点转向GMV,更倾向于与珀莱雅、韩束、自然堂等优质老牌国货美妆合作,对白牌态度谨慎,并严厉打击“伪KOC”和“虚假素材”[11][12] - 美妆行业常见加价倍率在10倍左右,而厦门帮白牌倍率高达20倍,定价三五十元的产品成本可能低至1到2元,导致产品质量存疑,引发大量投诉和差评[11] - C端消费者辨别力上升,对白牌信任度下滑,购买前会去小红书等平台查询口碑,而白牌在小红书往往缺乏讨论或出现大量避雷帖[14][15] - 白牌生命周期被压缩,爆品往往运营不到一个月便失去空间,2024年以来各平台美妆电商榜单TOP20中已少见白牌身影,月GMV大幅下滑[16] 转型方向一:品牌服务与代运营 - 为增强资金积累,大量厦门帮头部公司开展针对老品牌的电商代运营服务,例如海尼集团与广药集团白云山合作,为其在护肤、口腔、洗护等多领域打造新品,累积销售额达到百亿量级[19][20][22] - 中型工作室如扶光文化向品牌服务转型,服务客户包括妙可蓝多、华熙生物、HBN等,主攻美妆、大健康和食品领域合作[23][25] - 服务模式并非单纯素材生产,而是与品牌联合选品、开品、测品,找出有爆点且可可视化转化的产品,并通过“素材调优”能力强化内容锚点[27] - 例如扶光文化帮助妙可蓝多奶酪棒挖掘出补钙、促进长高等卖点,并通过特定场景拍摄强化转化,最终在6个月内于单一线上平台销售额突破6000万,超过去年全年水平[28] 转型方向二:品牌化战略升级 - 以海尼、跑红为代表的头部集团大力推进白牌品牌化运作,头部五家公司均聘请品牌咨询顾问,并大规模减少投手岗位,招聘品牌总监和研发人才[5][33] - 海尼集团已与旗下王牌品牌温博士“分家”,旨在自上而下高度集权,坚定推进品牌化[5] - 人才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头部公司密集招聘品牌营销端、研发端人才,海尼集团创始人甚至开出500万年薪和分红招聘CMO[35][39] - 产品端开启品质升级,从依赖广州代工厂转向深入供应链研究,跑红集团投资自有工厂,海尼集团在广州打造六层研发中心发力自研产品[40][41] - 营销侧减少暴力投流,发力明星代言人、全渠道种草和线下渠道,例如海尼主推品牌BUV签约黄子韬、陈梦等明星,并与央广网合作,同时切入男士护理新赛道[42] - 进行全面的合规化调整,包括内容监管和税务等方面,确保正规化运营[43] 转型的困难与决心 - 白牌品牌化转型比创立新品牌更困难,涉及扭转因前期口碑危机造成的用户刻板印象和信任缺失[45] - 转型需要忍受一年以上甚至数年的“看不见明确回报的投入”,这与过往“挣快钱”的ROI模式完全不同,导致内部出现反对声音[46] - 头部公司老板对品牌化有全貌认知,学习能力强,展现出极强的耐心和战略定力,愿意花费数百万聘请品牌战略咨询顾问帮扶转型[47]
因违法违规行为,金城医药董事长拟被罚150万元、禁入市场4年
齐鲁晚报· 2025-10-10 12:32
公司核心事件 - 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赵叶青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收到证监会重新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1] - 赵叶青、王震、刘峰被认定构成操纵证券市场违法行为,拟被处以总额300万元人民币罚款,其中赵叶青个人承担150万元[3] - 赵叶青被采取4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王震被采取3年市场禁入措施,期间不得担任任何上市公司董监高职务[3] - 此次拟处罚金额较2025年3月的原告知书大幅降低,原告知书拟没收违法所得约1543.91万元并处约4631.74万元罚款,赵叶青原拟承担罚没款合计约3087.83万元,新告知书仅罚款150万元[4] - 公司公告称此次处罚所涉主体为赵叶青个人,与公司日常经营无关,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正常[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于2011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现有员工超过3900人,在全球拥有30多家参控股公司[8]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医药中间体、原料药、药物制剂、大健康产品、合成生物学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以及医药中间体、原料药的CMO/CDMO服务[8] - 公司是全球知名的头孢类侧链中间体、生物发酵原料药谷胱甘肽、腺苷蛋氨酸产研基地,也是国内知名的抗感染和女性健康药物生产商[8]
白云山9月30日获融资买入2235.80万元,融资余额10.13亿元
新浪财经· 2025-10-09 09:19
公司股价与融资融券交易 - 9月30日公司股价上涨0.24%,成交额为2.19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2235.80万元,融资偿还4527.56万元,融资净卖出2291.76万元 [1] - 截至9月30日,融资融券余额合计10.15亿元,其中融资余额10.13亿元,占流通市值的2.82%,处于近一年90%分位的高位水平 [1] - 9月30日融券卖出500股,金额1.28万元,融券余量7.80万股,余额199.29万元,处于近一年60%分位的较高水平 [1] 公司基本情况与主营业务 - 公司成立于1997年9月1日,于2001年2月6日上市 [2] - 主营业务涵盖医药制造与销售、大健康产品及医疗服务等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大商业69.32%,大健康16.79%,大南药12.53%(中成药7.76%,化学药4.77%),其他1.07%,其他(补充)0.30%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股东户数为8.55万,较上期减少8.54% [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418.35亿元,同比增长1.93% [2] - 2025年1-6月归母净利润为25.16亿元,同比减少1.31%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09.06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43.59亿元 [3] 机构持仓变动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4044.81万股,较上期增加936.01万股 [3]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为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1263.59万股,较上期增加107.81万股 [3] - 易方达沪深300医药ETF为第八大流通股东,持股1152.43万股,较上期减少92.48万股 [3] - 易方达沪深300ETF为新进第九大流通股东,持股893.66万股 [3]
白云山9月26日获融资买入2029.30万元,融资余额10.49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29 09:21
股价与融资融券交易 - 9月26日白云山股价微涨0.04% 成交额1.52亿元[1] - 当日融资买入2029.30万元 融资偿还2096.20万元 融资净流出66.89万元[1] - 融资余额10.49亿元 占流通市值2.94% 处于近90%分位高位水平[1] - 融券卖出2.00万股 金额50.76万元 融券余量10.45万股 余额265.22万元 同样处于近90%分位高位[1] - 融资融券总余额10.52亿元[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1997年9月1日 2001年2月6日上市[2] - 主营业务涵盖中西成药 化学原料药 生物医药研发制造 医药商业流通 大健康产品及医疗服务[2] - 收入构成:大商业69.32% 大健康16.79% 大南药12.53%(中成药7.76% 化学药4.77%)其他业务1.37%[2] 股东结构与财务表现 - 股东户数8.55万户 较上期减少8.54% 人均流通股16443股[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18.35亿元 同比增长1.93%[2] - 归母净利润25.16亿元 同比减少1.31%[2] 分红与机构持仓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09.06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43.59亿元[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4044.81万股 较上期增加936.01万股 位列第五大股东[3]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持股1263.59万股 增加107.81万股 位列第七大股东[3] - 易方达沪深300医药ETF持股1152.43万股 减少92.48万股 位列第八大股东[3] - 易方达沪深300ETF新进持股893.66万股 位列第九大股东[3]
国药科技股份(08156)公布年度业绩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90万港元 同比大幅减少约95%
智通财经网· 2025-09-26 22:59
财务业绩表现 - 收入约6130万港元 同比增长48%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90万港元 同比大幅减少95% [1] - 每股亏损0.19港仙 [1] - 毛利同比增长约920万港元或184% [1] 业绩改善驱动因素 - 大健康产品市场需求增加推动收入增长 [1] - 供应链服务营运效率提高 [1] - 加强行政及营运开支的成本控制 [1] - 贷款资本化收益约390万港元 [1] - 融资成本因贷款资本化而减少 [1] 战略重点成效 - 核心业务领域战略重点显现有效性 [1] - 业务改善带动财务业绩显著提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