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南沙开发开放
icon
搜索文档
《南沙方案》中考之年作答:新逍遥游·何以图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18:05
南沙发展规划 - 2022年《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发布,规划803平方公里区域发展蓝图 [2] - 方案聚焦五大重点任务,围绕"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南沙所能"推进改革开放与创新驱动 [2] - 2025年为第一阶段目标节点,当前南沙创新动能增强、港澳合作深化,服务双循环作用显著提升 [4] 区域发展成果 - 三年来省市区联动推动标志性成果落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2][4] - 区域开发开放呈现蓬勃生机,从"潜鲲"到"化鹏"的转型体现发展势能跃升 [5][6] 发展驱动力 - 政策赋能(《南沙方案》)、湾区协同效应与本地奋斗者创新构成核心发展三角 [7] - 通过实干与创新推进新时代城市进化,典型案例包括中科宇航、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机构合作项目 [8][10]
《南沙方案》白皮书重磅发布,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南方都市报· 2025-08-04 23:27
南沙方案核心成果 - 《南沙方案》2025年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已基本完成 围绕"一基地、一平台、一门户、一高地、一标杆"五大任务取得标志性成果 [1][3] - 2024年南沙地区生产总值达2301.3亿元 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4.5%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37.8% [18] - 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5.48% 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300家 年均增长21.5%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增长近11倍至35家 [18] 科技创新产业进展 - 累计立项19个粤港澳联合科技攻关项目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扎根南沙 环港科大创新区加快建设 [12] - 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 第三代半导体形成全产业链生态 集聚超400家生物医药企业 [12] - 建成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 启动建设首个海陆结合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 [12] 对外开放与航运物流 - 广州港南沙港区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2048.9万标箱 位居全球单一港区前列 开辟174条国际班轮航线 [14] - 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协助211家企业完成291个境外投资项目备案 形成104项服务清单 [14] - 2025年上半年外贸进出口完成1479.3亿元 同比增长17.5% 2022年以来实际利用外资336亿元 [19] 金融与规则衔接 - 广州期货交易所累计成交额约25万亿元 落地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1.1万个 [15] - 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累计交易金额超500亿美元 发行全国首单"碳中和"绿色债券 [15] - 15%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累计减免税额16.2亿元 港澳居民个税优惠政策减免税额超1.2亿元 [18] 青年创业与港澳合作 - 建成15个青创基地 累计孵化港澳青创团队1178个 项目年产值30亿元 [13] - 港澳投资企业增加近1000家 新引进港澳青创团队超800个 港澳居民总数达1.1万人 [18] - 266名港澳居民免缴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623人次香港长者提供医疗券服务 [15] 城市发展与产业布局 - 南沙湾、庆盛枢纽、南沙枢纽3个先行启动区在营企业达5959家 [16] - 规划定位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明确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等4个核心功能 [16] - 深中通道南沙联络线加速建设 承办国际网球赛事和湾区马拉松 2025年灯会吸引71万游客 [16]
加快形成先行启动区集聚效应引领带动南沙高质量发展
广州日报· 2025-05-16 05:24
南沙区发展规划 - 广州市市长孙志洋调研南沙区重点片区规划建设及产业招商工作 强调加快发挥先行启动区连片开发态势和集聚发展效应 [1] - 南沙枢纽先行启动区的"源筑新城"产城融合示范项目和庆盛枢纽先行启动区的越秀iPARK粤港智谷项目为重点推进项目 [1] - 《南沙方案》即将迎来印发实施3周年 需强化区位优势、枢纽功能 尽快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 [1] 南沙区战略定位 - 对标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南沙开发开放战略部署 加快建设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 [2] - 充分利用"南沙意见"和"南沙金融30条"等国家政策叠加优势 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 [2] - 发挥省南沙工委工作机制作用 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2] 产业招商与发展 - 市区联动开展大招商、招大商 推进海洋经济、先进制造等重点产业集聚发展 [2] - 着眼产业上下游协同和集群培育 加快建设具有南沙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 - 发挥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作用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吸引全球创新资源 [2] 协同港澳与国际合作 - 以重点片区为牵引 提升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水平 促进大湾区"心联通" [2] - 搭建产业对接和国际合作桥梁 吸引更多全球创新资源汇聚广州 [2] 城市建设理念 - 贯彻"精明增长、精致城区、岭南特色、田园风格、中国气派"理念 提升城区品质和公共服务水平 [2] - 全力打造未来城市典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