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南沙方案
icon
搜索文档
高标准谋篇“十五五”,擘画南沙新蓝图
人民网· 2025-10-20 11:52
文章核心观点 - 《南沙方案》第一阶段目标顺利收官 区域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7.8%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75.9% [3][4] - 南沙将在“十五五”期间聚焦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加快形成连片开发态势和集聚发展效应 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4] - 南沙将深入实施“五港联动”发展策略 着力打造“五大高地” 实现从立足湾区到引领湾区、从面向世界到融入世界的转变 [5] 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 - 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37.8%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75.9% [4] - 专家建议南沙加快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聚焦高端芯片、关键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等领域强化技术攻关 [6] - 建议构建“特色化、高端化、智能化”现代产业体系 做强做优造船等传统优势产业 大力发展深海深空、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 [6] - 南沙应主动顺应数字革命浪潮 聚焦数字技术原创创新 推动全域数字化进程 [7] - 建议南沙重点推进金融与科技结合 形成与产业相匹配的金融支持机制 把握Web3.0带来的经济范式变革机遇 [9] - 商务部专家建议依托本地汽车、造船业基础延长产业链 提升产供链韧性 同时创新发展服务贸易 [9] 区域合作与战略定位 - 南沙定位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 服务双循环作用显著增强 [3][4] - 专家建议携手港澳联合共建人工智能、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 [6] - 应推动协同创新 充分借助粤港澳资源 通过柔性引才等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6] - 南沙不应仅局限于自身资源 而应积极整合广州、深圳乃至全国的科创与产业资源 [8] - 需推动双向赋能机制 既善用港澳资源服务南沙发展 也以自身发展成果反哺港澳 [8] 城市发展与营商环境 - 专家建议强化综合环境建设 实现广州主城区与南沙半小时交通通达 推动软环境与国际规则对接 [6] - 城市建设要将市场化机制融入城市治理全过程 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 从公共服务设施市场化运营上先行探索 [7] - 需着力打造“创新、韧性、智慧”三大特质兼具的硬核城市 推动多层次、组团式、网络化发展格局 [7] - 应突出南沙营商环境、政策环境、居住环境的特色优势 树立“需求侧”思维倾听经营主体声音 [8]
未来之城擘画新卷 南沙奋力逐梦湾区
广州日报· 2025-06-11 03:04
南沙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 - 南沙被定位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总面积803平方公里,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1] - 2025年是关键节点,包括《南沙方案》第一阶段目标考核、自贸区建设十周年和建区二十周年 [1] - 实施"五港联动"发展策略,推进"五大攻坚战",目标实现"五大倍增",打造湾区重要增长极 [1] 法治保障与规则衔接 -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推动出台《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条例》,系统性解决管理体制、科技创新等问题 [2] -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落地南沙,收集上千条建议,33条被国家立法采纳 [2] - 推动14条意见被省级条例采纳,解决港澳专业人士跨境执业、药械通等堵点问题 [3] 产业发展与项目布局 - 南沙优先布局集成电路、高端医疗健康、智能网联汽车、船舶海工装备等产业 [4] - 2024年1-4月新增工业项目47个,计划投资额同比增长114.2% [5] - 南沙吸引超400家生物医药企业,跻身"2023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百强",新增3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5] 生态建设与绿色金融 - 南沙获评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6] - 粤港澳大湾区气候投融资平台上线,征集入库企业总投资需求超1530亿元 [7] - 落地全国首个"气候融担"贷款产品,获四大行超10亿元授信额度 [7] 交通枢纽与互联互通 - 地铁18号线实现南沙与中心城区30分钟直达,南中高速通车后南沙至中山、深圳行车时间缩短至15分钟、20分钟以内 [8] - 南沙站规划引入南沙港铁路、深江铁路、广珠(澳)高铁等国铁、城际线路 [9] - 南沙港区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箱,外贸占比达50%,船舶平均在港停时1.05天 [10] 对外开放与贸易创新 - 南沙自贸片区累计形成上千项创新成果,181项在国家和全省复制推广 [10] - 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值稳居全国榜首,2024年汽车出口量飙升43.2% [10] - 南沙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年规模超1200亿元,领跑全市 [10] 国资国企支持 - 近三年市属国企在南沙实现营收7663亿元,重点项目投资近400亿元 [11] - 推进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医药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南沙 [12] - 广州数据交易所落户南沙,吸引约200家企业入驻 [13] 青年发展与人才集聚 - "百企千人"港澳大学生实习计划提供7000个优质岗位,1730名港澳青年在广州实习 [14] - 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总部基地建设运营,服务湾区青年成长 [14] - 港澳居民在南沙申报个人所得税人数较《南沙方案》发布前增长近两倍 [16] 税收政策与创新 - 推出"湾区之心·税动力十六条"服务举措,10余项自贸区税收改革创新成果被复制推广 [16] - 26名港澳涉税专业人士在南沙登记执业,超200位港澳居民享受免参养老、失业保险 [16] - 境外人士"人不入境"使用数字人民币缴纳税费新通道在南沙率先推出 [16]
面向世界“五港联动” 塑造湾区全新引擎
广州日报· 2025-05-26 03:02
南沙方案政策体系与实施进展 - 国家层面出台《南沙方案》及配套政策文件,形成"1+3"政策支撑体系,涵盖12项重大政策、60项重大项目 [5] - 税收优惠政策累计减免税额超17亿元,三大先行启动区新增注册企业2877家(增长89%) [2] - 金融领域落地"南沙金融30条"专项政策,累计推出超90项金融创新成果,近40项入选国家及省级试点 [7] 产业与科技创新发展 - 科创产业形成第三代半导体全产业链,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00家,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等战略科技平台加快建设 [2][11] - 南沙港区年吞吐量跻身国内单一港区前三,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覆盖62个国家(地区) [2] - 广州期货交易所落户南沙,南沙期货产业园吸引摩根大通期货等12家机构入驻 [7] 金融开放与创新实践 - 跨境金融试点额度超300亿元(QFLP/QDLP),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结算金额达1292亿元 [7] - 落地全国首笔航运金融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首只公募碳中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等创新业务 [7] - 金融基础设施加速集聚,全国首个期货金融业全要素产业园主体结构封顶 [7] 教育与人才生态建设 -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汇聚全球顶尖学术人员300余人,首次参展日内瓦发明展获5项大奖 [9] - 首创港澳人才职称评价体系,设立18个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改革试点 [14][11] - 南沙区成为广州唯一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开设港澳子弟学校及班级 [10] 城市规划与区域协同 - 规划定位南沙为"未来发展核"和"狮子洋增长极",强化与中心城区及大湾区城市互联互通 [16] - 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吸引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落户 [16] - 优化15个重点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出台审批提速十条举措保障用地需求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