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

搜索文档
坚持创新引领实体为本服务赋能全力打造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广州日报· 2025-06-11 06:14
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 广州将加快建设海洋创新发展之都,打造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优化海洋经济发展总体布局,构建以珠江为纽带的海洋创新发展带[2] - 计划高水平打造临港经济区,深化区域海洋经济合作,形成点上开发、适度集聚、优近拓远的发展格局[2] - 对标先进城市和地区,深入挖掘发展潜能、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塑造海洋经济新动能新优势[3] 海洋产业布局 - 加快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巩固远洋运输、航运交易、海洋旅游等产业优势[2] - 大力发展法律服务、金融服务、船舶认证检测等专业服务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2] - 聚焦港、船、能、药、游等赛道,推动船舶和海洋工程、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邮轮游艇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3] 科技创新与平台建设 - 建好用好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梦想"号大洋钻探船等创新平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 - 高水平建设极地考察国内基地(广东)、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深耕深海极地、水下无人系统等关键领域[3] - 提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水平,推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深海空天融合发展[3] 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 - 全面提升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支持中船集团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2] - 推动船舶制造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船舶制造基地[2] - 完善本地配套,激发中小企业活力,加强强链补链延链靶向招商和企业培育[2][3] 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 - 提升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开展海洋能、海洋油气、天然气水合物等资源综合开发利用[2] - 严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探索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2]
面向世界“五港联动” 塑造湾区全新引擎
广州日报· 2025-05-26 03:02
省南沙工委机制坚强保障 《南沙方案》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潮起南沙,风正帆悬!2025年是《南沙方案》第一阶段发展目标检验之年。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南沙 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谢伟表示,近3年来,国家顶层设计为南沙锚 定全新坐标,省市坚毅托举让"全省全市之力"照亮南沙改革深水区的每一寸征途。肩负着"打造重大战 略性平台"的历史使命,南沙持续激发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系统推进海港、空港、数港、金融 港、人才港"五港联动"发展策略,全力冲刺《南沙方案》目标任务,努力完成"六张优异答卷",让南沙 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鲲鹏图南,湾心擎炬!这是属于南沙的黄金时代,南沙正 携港澳之翼,乘时代之风,在'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坐标系中,绘就开发开放新画卷!" "锚定《南沙方案》'五大任务',聚力五大领域全面突破,南沙发展热潮奔涌不息。"科创产业合作全面 展开,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开工建设,第三代半导体全产业链成型成势;青年创业就业环境优渥,首 创"青出于南"计划重金引才,全国大学生"图南筑梦";高水平对外开放步履铿锵,南沙港区年吞吐量跻 身国内单一港区前三,中国企业" ...
我国打造“冷泉宫”,探秘海底生命绿洲
齐鲁晚报· 2025-05-24 05:24
深海冷泉生态系统 - 深海冷泉位于2000米海底,压力相当于200头大象踩在指尖,温度低至2℃,形成独特的生命绿洲[3] - 冷泉生态系统不依赖光合作用,依靠化能合成支持600多种生物生存,包括3米长的管状蠕虫、贻贝、铠甲虾等[3] - 冷泉喷涌甲烷和硫化氢气体,这些气体来自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或地质活动释放[4] - 冷泉形成"黑色食物链":微生物转化甲烷供养贻贝等生物,再被鱼类、章鱼捕食[4] - 冷泉生物生长缓慢,部分管状蠕虫寿命超过200年,堪称"深海活化石"[4] 中国深海研究设施 - 中国正在建设全球首个2000米级深海载人驻留实验室"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总投资26.6亿元,计划2030年建成[5] - 该实验室由水面保障母船、海底实验室和保真模拟系统组成,可支持6人在深海开展30天原位实验[5] - 海底实验室长33米、宽7米、高8米,由5个耐压球体串联,容积相当于3个中国空间站核心舱[5] - 实验室配备AUV和ROV等设备拓展探测范围,水面母船排水量9380吨,配备600吨级深海升降平台[5] - 保真模拟舱能模拟2000米水深压力,温度可调范围-2℃至30℃,用于养殖冷泉生物验证实验结果[6] 冷泉研究价值 - 冷泉甲烷渗漏量相当于全球年碳排放量的10%,但90%被微生物吸收形成天然碳汇[10] - 冷泉区储藏全球70%的可燃冰,中国南海预测资源量达744亿吨油当量[10] - 冷泉微生物中20%-30%菌株可产生抗菌、抗病毒活性化合物,具有药物开发潜力[10] - 冷泉可能与热液系统共同孕育地球最早生命形式,为外星生命探测提供参考[10] 中国冷泉发现 - 中国已探明近海7个冷泉区,其中南海6个,东海1个[11] - 2015年"海马号"在南海发现"海马冷泉",浅表层富含可燃冰[4][11] - 近期"蛟龙号"在南海1500米海底发现两处新冷泉喷口,面积超4万平方米[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