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港联动
搜索文档
多维赋能筑生态南沙争当大湾区科技金融创新排头兵
证券时报· 2025-11-24 07:01
南沙战略定位与发展态势 - 南沙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 承载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等多重国家战略使命 处于关键机遇期[1] - 2025年前三季度GDP增速跃居广州市第二 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1] -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7.8% 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5.48%[1] - 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300家 35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4家上榜2025全球独角兽榜单[1] 金融产业优势与创新成果 - 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超过11% 税收常年位居行业前五[2] - 累计落地近百项金融创新成果 近40项入选国家、省、市创新案例或试点[2] - 作为全国首批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和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 是华南地区最大飞机船舶租赁集聚地[2] 金融赋能科技的核心举措 - 融资服务方面 依托益企共赢计划和100亿粤科融专项额度 推动21家合作银行向583家科技企业授信超68亿元 高新技术企业贷款占比超60%[2] - QFLP和QDLP试点企业达15家 获批额度超310亿元 实现跨境资本双向流动[2] - 上市培育方面 已培育17家上市企业 总市值超2100亿元 融资规模突破350亿元 推出鲲鹏计划上市培育体系专项开展北交所培育攻坚[2] - 风投创投方面 南沙新区科创母基金入选全国区县级政府引导基金30强 撬动子基金规模超180亿元[2] - 千亿级产业基金群加速成型 2000亿元广州产创投母基金落地运作 多只专项基金密集布局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南沙[2] 综合服务与创新载体建设 - 推动金融机构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贷等产品 累计授信超100亿元 出台系列政策完善科技企业培育、成果转化、规模倍增等支持体系[3] - 99平方公里南沙科学城加速建设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扎根发展 19个粤港澳联合科技攻关项目立项[3] - 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入列 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启动建设 22家新型研发机构集聚[3] 未来发展重点 - 当前正值十五五即将开局和《南沙方案》第二阶段目标推进关键节点 南沙将全力推动五港联动[3] - 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创业生态 共享国家战略红利 实现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共赢[3]
“湾区之心”启新航
经济日报· 2025-09-28 06:08
重大平台与科技创新发展 - 南沙区锚定《南沙方案》五大任务,基本完成2025年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在重大平台建设、金融制度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 [1] - 南沙累计立项19个粤港澳联合科技攻关项目,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落地,南沙科学城加快建设,多个科研平台集聚 [3] - 南沙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均增长21.5%、总数突破13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达35家 [3] - 南沙人工智能创业团队实现9个月内从技术原型到产品落地,并获得百万元营收 [4] 金融创新与产业支持 - “南沙金融30条”政策印发,围绕7个方面提出88条落实举措,旨在完善创新创业金融服务、推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5] - 金融机构打造“跨境+科创”双轮驱动服务体系,为科技企业提供专属支持,探索知识产权质押、产业链金融等创新模式 [6] - 全国首个期货金融业全要素产业园区——南沙期货产业园即将开园,依托广州期货交易所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7] 跨境协作与规则衔接 - 广东省构建三级工作体系,152个成员单位扁平化联动,推动重大任务落地 [2] - 省南沙工委打通粤港政府部门公文交换渠道,率先推动解决港澳籍公职人员因公出境申报难题 [2] - 粤港澳合作通过搭建双向沟通“快车道”,在规则衔接、产业发展、民生融合等领域成果显著 [3] 民生服务与城市吸引力 - 港澳居民在南沙就医可享受直付结算、使用香港药械和国际化治疗方案,实现医疗质量同标同质 [8] -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累计获批“港澳药械通”药械18种,累计使用167人次,惠及患者101名 [8] - 该院港澳居民就诊量呈上升趋势,今年前8个月就诊3553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3.59% [9] - 南沙的城市规划与生活氛围,包括完善配套和丰富文体活动,增强了其对港澳青年的吸引力 [9]
88项细则落地 广州南沙打出金融开放创新“组合拳”
证券时报网· 2025-08-13 21:36
政策发布与实施方案 - 《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推出88项举措,加大金融支持南沙建设力度 [1] - 《实施方案》围绕7个方面提出88条落实举措,包括完善创新创业金融服务、加强社会民生领域金融服务、发展特色金融服务等 [2] - 广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表示将按照88条举措挂图作战,推动政策落地见效,招引市场主体并形成案例 [2] 南沙特色金融港建设 - 南沙拟通过2025-2030年6年时间,聚焦改革措施、平台建设等五方面打造特色金融港 [2] - 南沙出台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从产业集聚、发展运营等七方面优化区域金融生态 [3] - 针对实体企业推出"鲲鹏计划"企业上市培育体系,构建企业上市全链条培育生态 [3] 重点项目与期货产业园 - 中非友好经贸发展基金会项目、中信金租船舶租赁项目等11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4] - 南沙期货产业园将于9月30日正式开园,占地面积约4.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5.1万平方米 [4] - 南沙期货产业园是全国首个期货金融业全要素产业园,定位为全国性大型期货金融业总部及国际性金融服务平台 [4] 产业园布局规划 - 南沙已形成"1+3+15"的产业园优化布局方案,包括中心城区、3个先行启动区和15个重点产业片区 [5] - 中心城区涵盖蕉门河中心区、明珠湾起步区两个产业区 [5] - 15个重点产业片区包括黄阁国际汽车城、大岗先进制造园区等 [5]
陈耀:把握四个目标定位与三大发展思路 将南沙打造为湾区新兴增长极
新华财经· 2025-08-05 20:28
南沙区发展战略定位 - 南沙区以建设国内国际要素高效流动的超级节点强化双循环战略枢纽定位 [1] - 通过科技创新从点状突破向系统集成转变巩固大湾区科创高地定位 [1] - 以多领域制度衔接优化增强粤港澳深度融合示范区定位 [1] - 以数字化治理、绿色低碳发展、共同富裕、产城融合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区域样板 [1] 发展核心思路 - 把握以开放促改革、以创新强动能、以融合增活力三大发展思路 [1] - 将制度协同与动能培育作为南沙向新跃进的双引擎 [1] - 立足几何中心区位与国家级平台优势重点扮演三大角色 [2] 区域功能角色 - 通过民生、制度、青年领域融合深化大湾区协同发展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融合实践者 [2] - 基于原始创新、产业创新、模式创新探索新发展模式成为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者 [2] - 通过海港+空港+数港联动成为大湾区国际航运物流枢纽核心承载区 [2] 五港联动战略实施 - 海港需实现从规模第一到智慧枢纽的转变 [2] - 空港需实现从区域枢纽到全球节点的转变 [2] - 数港需实现从数据集聚到价值释放的转变 [2] - 金融港需实现从功能集聚到生态赋能的转变 [2] - 人才港需实现从政策吸引到生态留人的转变 [2] 城市规划建设方向 - 城市建设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跃升 [3] - 打造职住平衡、生态健康的湾区新兴增长极 [3] - 围绕新质生产力和中国式现代化等核心方向进行突破 [3] - 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一流城市群提供支撑 [3]
未来之城擘画新卷 南沙奋力逐梦湾区
广州日报· 2025-06-11 03:04
南沙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 - 南沙被定位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总面积803平方公里,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1] - 2025年是关键节点,包括《南沙方案》第一阶段目标考核、自贸区建设十周年和建区二十周年 [1] - 实施"五港联动"发展策略,推进"五大攻坚战",目标实现"五大倍增",打造湾区重要增长极 [1] 法治保障与规则衔接 -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推动出台《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条例》,系统性解决管理体制、科技创新等问题 [2] -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落地南沙,收集上千条建议,33条被国家立法采纳 [2] - 推动14条意见被省级条例采纳,解决港澳专业人士跨境执业、药械通等堵点问题 [3] 产业发展与项目布局 - 南沙优先布局集成电路、高端医疗健康、智能网联汽车、船舶海工装备等产业 [4] - 2024年1-4月新增工业项目47个,计划投资额同比增长114.2% [5] - 南沙吸引超400家生物医药企业,跻身"2023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百强",新增3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5] 生态建设与绿色金融 - 南沙获评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6] - 粤港澳大湾区气候投融资平台上线,征集入库企业总投资需求超1530亿元 [7] - 落地全国首个"气候融担"贷款产品,获四大行超10亿元授信额度 [7] 交通枢纽与互联互通 - 地铁18号线实现南沙与中心城区30分钟直达,南中高速通车后南沙至中山、深圳行车时间缩短至15分钟、20分钟以内 [8] - 南沙站规划引入南沙港铁路、深江铁路、广珠(澳)高铁等国铁、城际线路 [9] - 南沙港区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箱,外贸占比达50%,船舶平均在港停时1.05天 [10] 对外开放与贸易创新 - 南沙自贸片区累计形成上千项创新成果,181项在国家和全省复制推广 [10] - 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值稳居全国榜首,2024年汽车出口量飙升43.2% [10] - 南沙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年规模超1200亿元,领跑全市 [10] 国资国企支持 - 近三年市属国企在南沙实现营收7663亿元,重点项目投资近400亿元 [11] - 推进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医药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南沙 [12] - 广州数据交易所落户南沙,吸引约200家企业入驻 [13] 青年发展与人才集聚 - "百企千人"港澳大学生实习计划提供7000个优质岗位,1730名港澳青年在广州实习 [14] - 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总部基地建设运营,服务湾区青年成长 [14] - 港澳居民在南沙申报个人所得税人数较《南沙方案》发布前增长近两倍 [16] 税收政策与创新 - 推出"湾区之心·税动力十六条"服务举措,10余项自贸区税收改革创新成果被复制推广 [16] - 26名港澳涉税专业人士在南沙登记执业,超200位港澳居民享受免参养老、失业保险 [16] - 境外人士"人不入境"使用数字人民币缴纳税费新通道在南沙率先推出 [16]
面向世界“五港联动” 塑造湾区全新引擎
广州日报· 2025-05-26 03:02
南沙方案政策体系与实施进展 - 国家层面出台《南沙方案》及配套政策文件,形成"1+3"政策支撑体系,涵盖12项重大政策、60项重大项目 [5] - 税收优惠政策累计减免税额超17亿元,三大先行启动区新增注册企业2877家(增长89%) [2] - 金融领域落地"南沙金融30条"专项政策,累计推出超90项金融创新成果,近40项入选国家及省级试点 [7] 产业与科技创新发展 - 科创产业形成第三代半导体全产业链,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00家,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等战略科技平台加快建设 [2][11] - 南沙港区年吞吐量跻身国内单一港区前三,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覆盖62个国家(地区) [2] - 广州期货交易所落户南沙,南沙期货产业园吸引摩根大通期货等12家机构入驻 [7] 金融开放与创新实践 - 跨境金融试点额度超300亿元(QFLP/QDLP),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结算金额达1292亿元 [7] - 落地全国首笔航运金融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首只公募碳中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等创新业务 [7] - 金融基础设施加速集聚,全国首个期货金融业全要素产业园主体结构封顶 [7] 教育与人才生态建设 -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汇聚全球顶尖学术人员300余人,首次参展日内瓦发明展获5项大奖 [9] - 首创港澳人才职称评价体系,设立18个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改革试点 [14][11] - 南沙区成为广州唯一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开设港澳子弟学校及班级 [10] 城市规划与区域协同 - 规划定位南沙为"未来发展核"和"狮子洋增长极",强化与中心城区及大湾区城市互联互通 [16] - 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吸引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落户 [16] - 优化15个重点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出台审批提速十条举措保障用地需求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