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承诺
搜索文档
绿电专题一:136号文转变行业发展逻辑,利好因素累积绿电有望否极泰来
2025-10-14 22:44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绿色电力(绿电)行业,具体包括风电和太阳能发电[1][5][7] * 涉及的公司包括龙源电力、大唐新能源、京能清洁能源、华能电力、中广核新能源、中国电力、晋能清洁能源、新天绿色能源等港股风电运营商和全国性电力公司[2][3][4][11][14] 核心观点与论据 政策影响(136号文) * 136号文旨在推进新能源全面市场化,通过机制电量和机制电价保障存量项目收益,而增量项目需全部进入市场化交易并通过竞价产生价格[1][5] * 政策导致增量项目竞争加剧,例如山东9月份光伏竞价结果为每千瓦时0.22元,风电竞价结果为每千瓦时0.31元,促使绿电公司对增量项目投资更为谨慎[1][5][8] * 这一政策转变稳定了存量项目收益预期,同时促使增量项目发展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5][8][14] 财务状况改善 * 绿电公司现金流改善,主因增量项目投资审慎以及国家补贴加速回款[1][2] * 自2024年7月以来,国家补贴加速回款,部分公司如金能清洁能源和太阳能在7-8月份的补贴回款达到了去年全年的2-3倍[2][9] * 补贴加速发放显著改善绿电公司资产负债表,截至2024年底全国欠款约为5,500亿至7,000亿元[3][10] * 以大唐新能源为例,其在2025年中期应收账款余额约为220亿元,而其市值不到200亿元,补贴回款将极大改善其财务状况[11] 估值与市场表现 * 当前绿电板块估值已回落至2020年双碳承诺前的水平,主要公司如龙源、大唐新能源等处于破净状态[1][3][14] * 多重利好因素累积,包括136号文稳定存量收益、增量竞争加剧、国补回款提速,可能推动未来估值回升[1][3][4][14] 行业发展与目标 * 双碳承诺推动中国直接从煤炭发电转向以风能和太阳能为主的新型能源系统,为行业带来巨大增长空间[1][7] * 根据2035年装机目标测算,从2025年至2035年,中国年均新增新能源装机容量将维持在150至200吉瓦左右,较此前目标有所降低但仍保持大规模建设[1][6] * 未来绿电装机建设速度将明显低于过去五年(2020-2024年)的平均水平,发展更注重质量[8] * 截至2024年,中国风光装机占比已超过40%[5] 绿色消费体系 * 中国通过强制市场(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和自愿市场(绿证)推动绿色消费[3][12] * 2024年全国"绿证"交易规模达4,400亿千瓦时,占同期新能源发电量比重接近20%,同比增长360%,其中92%为跨省交易[3][12] * 2025年国家对钢铁、电解铝等高耗能行业提出了强制性的绿电消费比例要求,推动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13] 其他重要内容 * "绿证"收益有望弥补整体电价下滑带来的影响[14] * 绿电补贴主要来源于终端用户支付的可再生能源附加电价,但因收支不平衡导致过去出现严重补贴拖欠[9][10]
136号文转变行业发展逻辑,利好因素累积绿电有望否极泰来
2025-07-14 08:36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行业**:绿电行业、光伏行业、传统火电行业 - **公司**:龙源电力、大唐新能源、中广核新能源、中国电力、金能清洁能源、新亿能源、华润综合性优质资产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估值现状与性价比 - **核心观点**:绿电板块估值已基本回落到 2020 年双碳行情启动前水平,当前具有较高配置性价比 - **论据**:港股绿电运营商如龙源电力等市净率降至 0.7 - 0.8 倍,政策利好因素逐步累积 [1][2] 136 号文影响 - **核心观点**:对存量和增量项目均产生重要影响,稳定存量项目收益预期,改善竞争格局和现金流 - **论据**:存量项目通过差价结算机制获燃煤标杆电价收入;增量项目全面市场化交易竞争加剧,促使运营商投资谨慎 [1][3] 补贴问题影响 - **核心观点**:补贴问题若解决将为绿电运营商带来较大向上弹性 - **论据**:绿电运营商应收账款规模偏大,如中广核新能源等公司应收账款占净资产比例超一半,部分公司应收账款高于市值 [5] 绿色环境价值影响 - **核心观点**:绿电绿色价值是核心竞争力,丰富脱销场景,推荐配置绿电脱销板块 - **论据**:中国绿证体系逐步完善获国际认可,通过强制消费体系绑定,对高耗能行业提出最低消纳比例要求 [1][6] 绿电脱销行情阶段 - **核心观点**:近年来行情分为三个阶段 - **论据**:双碳承诺前市场表现弱;双碳承诺后行情壮阔,如龙源电力涨幅达 276%;收益率不确定性增加阶段港股脱销公司回落 [7][8] 新能源市场化交易规定 - **核心观点**:136 号文明确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市场化交易,存量和增量项目有不同规定 - **论据**:存量项目获差价补偿,增量项目机制电价由竞争形成且规模小 [9] 光伏行业内卷整治影响 - **核心观点**:推进增量项目有序建设,改善绿电公司现金流,提高分红和股东回报 - **论据**:运营商选择度电成本更低项目,资本开支趋于理性 [14] 国补回款问题及解决路径 - **核心观点**:国补欠款问题严重,今年可能安排专项资金解决,部分地区成立结算服务公司 - **论据**:2021 年底可再生能源缺口约 4000 亿元,北京和广州成立结算服务公司融资发放资金 [15][16] 未来绿电消费体系建设方向 - **核心观点**:推进大型风光基地和外送通道规划建设,确保公平有序竞争 - **论据**:高层政策基调及反内卷座谈会等措施 [17] 绿电与传统火电对比 - **核心观点**:绿电在时间和稳定性上无优势,最大价值是绿色价值 - **论据**:欧美绿电消费体系以绿证为溯源,分强制和自愿市场 [18] 中国绿证体系建设情况 - **核心观点**:中国绿证体系建设取得进展,获国际认可,交易规模增长 - **论据**:2025 年 5 月获全球主要气候组织认可,2024 年交易规模达 4460 多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364% [20] 中国跨省交易情况 - **核心观点**:中国 92%的绿电交易为跨省交易 - **论据**:甘肃等地售出,浙江等地购入以满足可再生能源消费需求 [21] 中国政府推动绿色能源措施 - **核心观点**:通过能耗双控和可再生能源消纳权重考核推动绿色能源发展 - **论据**:对各省和高耗能行业有明确考核要求 [22] 碳排放双控考核进展 - **核心观点**:碳排放双控考核机制未理清,正推动绿证纳入核算制度 - **论据**:地方碳市场和核算中购入绿证暂无法抵扣排放因子,报告提出推动纳入核算制度 [23] 未来中国绿色能源发展前景 - **核心观点**:双碳承诺带来广阔增长空间,板块配置性价比提升 - **论据**:136 号文稳定存量、增强增量竞争,运营商资本开支理性,新利好政策累积 [2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各地政策细则基本与 136 号文一致,山东省细则有代表性,部分省份衔接保障性小时并延续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时,有补贴项目仍按原规定享受补贴 [10] - 增量项目通过边际出清竞价形成机制电价,如山东省要求申报充足率不低于 125% [11] - 场外差价结算通过多退少补稳定存量项目收益预期,赋予新能源隐形碳价格 [13]
超35万亿元、5.5%……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巨大→
证券时报· 2025-07-09 13:28
经济总量与增长 - "十四五"期间经济增量预计将超过35万亿元 [2][8][9] - 2021年至2024年我国经济增速平均达到5.5% [2][11] - 到2024年末我国经济总量预计将达到140万亿元左右 [9] - 经济增量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或广东、江苏、山东三省经济总量总和 [10] - 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11] 研发与创新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 [2] -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持续多年快于整体投资增速 [13] -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21.9% [14] - 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11.2% [14] 制造业与工业 - 我国连续15年稳坐全球制造业首位 [2][16] - "十四五"以来每年制造业增加值都超过30万亿元 [16] - 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 [16] - 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比"十三五"末增长5倍多 [2] - 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已达到1281.8万台 [14] 内需与消费 - 2021年至2024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86.4% [2][12] - 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56.2% [13] - 消费贡献率比"十三五"期间提高8.6个百分点 [13] -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30.2% [13] 民营企业与外资 - 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较"十三五"末增长超40% [2][16] - 民营企业增加到5800多万户 [16] - 2021年以来外商累计对华直接投资额已超"十三五"期间总额 [2] - 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 [16] - 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缩减到29项 [16] 能源与环保 - 我国单位GDP能耗四年累计降低11.6% [2][16] - 相当于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16] - 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 [5] 就业与社会保障 - "十四五"以来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 [2][16] -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9岁 [2][16] - 402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2] 重大工程与技术突破 - 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 [3] - 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建成运营 [3] - 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全球领先 [3] - 第一座中国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运营 [4] - "嫦娥六号"实现全球第一次月球背面无人采样返回 [6] - 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业飞行 [7] 其他领域 - 2024年全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 [2] - 全球每5斤谷物就有1斤多产自中国 [2] - 累计开工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约780万套 [13] - 有效解决了2000多万人的住房问题 [13] - 核电项目民间资本参股比例达到20%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