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持续发展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茂化实华三年半亏4.24亿负债率69.18% 拟向控股股东定增募资5.32亿缓解压力
长江商报· 2025-09-02 08:09
定增募资方案 - 公司拟向控股股东茂名港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56亿股股票 发行价格为3.41元/股 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32亿元 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1][3] - 本次定增是公司自1998年配股后时隔27年首次募资 茂名港将通过包揽定增巩固控制权 发行后持股比例将超过30%触发要约收购义务[1][3][4] - 控股股东承诺发行完成后36个月内不减持股份 公司已提请股东大会批准控股股东免于履行要约收购义务[4][5] 财务表现与经营压力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8亿元 同比下降22.83% 净利润亏损8265.91万元 同比减亏12.15% 扣非净利润亏损8011.64万元 同比减亏14.33%[1][7]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连续下降 从60.59亿元降至37.55亿元 近三年半净利润累计亏损4.24亿元 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5.32亿元[7][8] - 截至2025年6月末资产总额21.79亿元 资产负债率达69.18% 较2024年末上升0.87个百分点[2][8] 业务转型与发展策略 - 受下游需求波动、产品价格下降及原材料成本上升影响 化工主业效益严峻 部分装置停产检修 产品产销量及毛利率同比下降[7] - 公司全面暂停铅酸蓄电池等非石化主业项目 推进存量装置盘活及高附加值产品开发 如超低熔指板材聚丙烯 双氧水提质改造项目已于2024年底试生产[8] - 控股股东协同第二大股东茂名石化公司寻求资源深度开发 推动可持续发展 确保石化主业健康稳定发展[8] 资金需求与流动性改善 - 本次募资将缓解公司资金需求压力 提升抗风险能力与财务安全水平 为经营规模扩大提供营运资金保障[2][8] - 公司同时拟向银行申请不超过1亿元综合授信额度 进一步补充业务发展所需资金[9] 控股股东背景 - 茂名港为茂名市国资委控制企业 注册资本21.766亿元 总资产超200亿元 年营业收入超45亿元 业务涵盖港口物流、石油化工等五大板块[3][4] - 2024年初茂名港通过司法拍卖以4.05亿元竞得公司29.15%股权成为控股股东 本次定增体现实际控制人对公司的信心与支持[3]
茂化实华拟定增募资不超5.32亿元,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证券时报网· 2025-08-31 18:18
融资计划 - 公司拟以每股3.41元价格向控股股东茂名港发行股票募资不超过5.32亿元 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1] - 发行完成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将从29.80%进一步提升 控制权得到巩固 [2] - 募集资金将缓解公司资金需求压力 提高抗风险能力和财务灵活性 [3] 财务状况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8亿元 净利润-8265.91万元 扣非净利润-8011.64万元 [1] - 聚丙烯和MTBE等主要产品受化工行业需求疲软影响 出现收入下滑和毛利率下降 [1] - 公司通过银行借款等间接融资方式满足业务发展资金需求 [3] 业务运营 - 主要产品包括液化石油气、聚丙烯、MTBE和燃料油等石油化工产品 [1] - 公司具备产能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 计划巩固和提升核心产品竞争优势 [3] - 全面暂停山东铅酸蓄电池、广西大修渣等非石化主业项目 [3] 战略发展 - 以茂名基地和湛江基地为中心 与粤西、粤东、珠三角及广西新建石化项目寻求合作 [1] - 积极推进双氧水提质升级改造项目 2024年底开始试生产 [3] - 致力于开发高附加值产品 实现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 [1] 控股股东背景 - 茂名港为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注册资本21.77亿元 总资产超200亿元 年营业收入超45亿元 [2] - 形成港口物流、供应链贸易、石油化工、资源循环、工程建设和咨询五大核心业务板块 [2] - 2024年4月完成实际控制人和控股股东变更 目前持有公司1.55亿股 [2] 行业环境 - 基础化工原料制造业属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 [2] - 受宏观经济、产业政策、原材料价格和新增产能等因素影响 [2] - 国家环境保护政策不断加强 环保标准提高 行业市场竞争加剧 [2]
“圳”好故事赢国际点赞 深圳塑造中国开放形象
环球网· 2025-07-23 16:50
国际传播合作 - 英文《深圳日报》和"爱深圳"九语种国际门户团队与亚洲、非洲、南美洲等地主流媒体开展合作 推动23篇高质量稿件在海外落地 传播语言覆盖英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 [1][6] - 合作媒体包括肯尼亚《旗帜报》、巴基斯坦《萨驰新闻》、津巴布韦《今日津巴》及苏丹《中国视野网》等主流外媒 [6][8][9] - 苏丹《中国视野网》在7月3日至15日期间转载17篇"爱深圳"报道 均以英语和阿拉伯语双语发布 [10] 企业技术曝光 - 外媒重点关注比亚迪先进制造实力与创新生态体系 称其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3][9] - 乐聚机器人AI人形机器人技术受肯尼亚《旗帜报》报道 预计两年内进入工厂 [5][9] - 深圳科技企业产品曝光为进入海外市场创造潜在商业机会 外媒评价"科技、共享、未来"成为报道高频词 [9][10] 内容传播机制 - 建立全球内容共创平台(EyeShenzhen UGC Creators) 吸引外媒记者进驻 实现内容互换与资源共享 [3][10] - 通过深企出海栏目"千帆远航 智连世界"等多元化主题报道 覆盖科技创新、城市治理及生态环境领域 [3][9][10] - 形成多语种"外媒鹏友圈"传播网络 促进深圳故事、湾区故事及中国故事在海外精准传播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