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氧水
icon
搜索文档
江西世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证券日报· 2025-07-12 06:47
业绩预告 - 业绩预告期间为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预计经营业绩同向上升 [2] - 业绩预告数据由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未经审计机构审计 [2] 业绩变动原因 - 烧碱销售价格同比上涨,但AC发泡剂、氯化亚砜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双氧水产品销售价格同比大幅下滑 [2] - 公司及子公司江西世龙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主要产品AC发泡剂、氯化亚砜、烧碱、双氧水及丙酸等产销量均实现同比增长 [2] - 公司整体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 [2] - 煤、盐、尿素等大宗原材料采购成本较上年同期显著下降,产品综合毛利率同比上升 [2] - 公司经营业绩实现大幅增长 [2]
中石化,两大关键产品突破!
DT新材料· 2025-07-09 22:48
己内酰胺成套技术突破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鉴定石科院开发的"变革性己内酰胺成套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全球最大60万吨/年装置 [1] - 技术突破三大行业痛点: - 原料生产:首创环己烯酯化加氢制备环己酮新技术,碳原子利用率从80%提升至95%以上,三废排放减少90% [2] - 技术封锁:攻克负载型苯选择加氢催化剂难题,开发催化精馏环己烯酯化工艺,实现环己烷与环己烯高效分离 [2] - 环保升级:全流程降碳减排技术使CO2排放下降43%,三废排放减少73%,解决高毒性废水处理难题 [3] - 产业化效果:装置能耗降低300千克标油/吨,生产成本下降3000元/吨,CO2和污染物排放分别减少56%和74% [4] 流化床双氧水生产技术突破 - 中国双氧水产能占全球50%(2400万吨/年),但固定床技术效率仅为国外流化床的1/4 [5] - 石科院团队开发流化床双氧水绿色生产技术,集成3种催化剂和2个新反应,实现装置大型化,技术已许可至欧美市场 [6][7] - 湖南石化装置2024年产量58.5万吨,2024年1-5月产量34.5万吨,综合能耗114.09千克标油/吨(同比下降2.43千克标油/吨) [8] 高分子产业年会信息 - 2025年9月10-12日将在合肥举办高分子产业年会,涵盖政策发展、市场分析、投融资等主题 [10][11] - 设置七大专题论坛:包括工程塑料、新能源材料、航空航天材料、AI消费电子等方向 [12][13] - 配套活动包括科技成果路演、CEO战略研讨会及"新塑奖"评选 [13][14]
中石化关键生产技术突破国外封锁 在欧美实施技术许可!
央视网· 2025-07-09 08:38
技术突破 - 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流化床双氧水生产成套技术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打破国外同类技术的长期垄断局面 [1] - 该技术为国内双氧水生产技术的迭代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 [1] - 技术集成多项创新点,包括3种催化剂、3项过程强化和2个新反应,实现全流程生产技术创新 [3] - 技术已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72件和PCT国际专利1项 [3] 行业现状 - 2022年我国双氧水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50%,年产能达到2400万吨 [3] - 国内生产工艺主要采用较为落后的固定床技术,单装置产能和生产效率不足国外流化床技术的1/4 [3] - 双氧水是生产过程最复杂和安全性要求最高的基础化学品之一 [3] 技术应用 - 湖南石化2018年采用该技术建成国内首套7.2万吨/年工业生产装置,投运以来运行平稳,各项指标远优于国内技术水平 [4] - 2021年湖南石化年产60万吨己内酰胺搬迁升级项目继续采用该技术建设两套双氧水大型生产装置 [4] - 该技术已完成向国外企业的许可转让,欧美地区技术许可业务由欧洲一家大型工程公司负责代理推广 [3] 生产表现 - 2024年湖南石化两套双氧水装置累计生产双氧水58.5万吨,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值 [4] - 2024年上半年装置累计生产双氧水31.86万吨,装置综合能耗同比大幅下降 [4] 技术优势 - 流化床工艺易于实现装置大型化,可以满足己内酰胺、环氧丙烷等生产项目的需求 [3] - 专家认为该技术能有效解决双氧水生产的本质安全问题,具有行业推广价值 [4]
中石化双氧水生产技术突破国外封锁 在欧美实施技术许可
央视网· 2025-07-04 09:22
2023年12月27日,在工信部组织召开的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及长江经济带化工 企业搬改关工作交流推进会上,与会专家认为中国石化开发的双氧水技术能有效解决双氧水生产的本质 安全问题,具有行业推广价值。 依托石科院等单位的支持指导,湖南石化己内酰胺部持续优化双氧水装置运行组织团队加强攻关,整体 提升装置经济技术水平。2024年,该公司两套双氧水累计生产双氧水58.5万吨,标定结果显示经济技术 指标均到达设计值。今年上半年,装置累计生产双氧水31.86万吨,装置综合能耗同比大幅下降。(文/ 彭展) 据中石化科技开发公司披露的信息显示,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流化床双氧水生产成套技术实现关键技术 突破,打破了国外同类技术的长期垄断局面,为国内双氧水生产技术的迭代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 双氧水是生产过程最复杂和安全性要求最高的基础化学品之一。2022年我国双氧水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 超过50%,年产能达到2400万吨,但生产工艺主要采用较为落后的固定床技术,单装置产能和生产效率 不足国外流化床技术的1/4,关键核心技术亟待突破。 由中国石化石科院牵头、湖南石化等单位参与组建的双氧水研发团队,历经15年自主研 ...
案件发回重审!264公斤铂网归属或有变 货值超8500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01 21:56
案件背景 - 柳化股份涉及拍卖合同纠纷案被广西高院发回重审 原一审判决驳回原告华信蓝海要求移交264 17公斤铂网的诉讼请求 [1] - 广西高院认为一审法院存在变更合议庭成员未通知当事人等程序问题 裁定撤销南宁中院判决并发回重审 [1] - 纠纷源于2021年华信蓝海通过拍卖竞得柳化股份资产包一 但认为包含在中海油贵金属保管的264168 6克铂网应归其所有 [1][2] 争议焦点 - 华信蓝海主张铂网是资产包一中硝酸7系统设备不可分割部分 且已取得资产包一所有权 要求移交铂网 [2] - 铂网按2021年5月价格计算价值6604 22万元(250元/克) 当前市场价格已超8500万元(324 09元/克) [3] - 华信蓝海母公司华创蓝海控股集团注册资本5亿元 主营工业拆除和再生资源回收 [2] 公司影响 - 柳化股份表示重审结果对利润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4] - 公司2024年营收1 65亿元 净利润3017 53万元 主营双氧水生产销售 [4] - 铂网属于贵金属制品 由铂铑钯等原料加工而成 主要用于工业催化 [2]
上海市:构建海洋氢能产业基地,着力发展海上风电制氢装置,尿素、氯化钾价格上涨
天风证券· 2025-06-30 20:4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中性(维持评级)[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此轮周期已行至尾声,静待需求修复,需求端24年基建、出口坚挺,地产周期边际企稳,消费连续两年完成修复依然坚挺;供给端全球化工资本2024年增速转负,国内上市公司在建工程增速快速下行并在2024Q2接近见底,固定资产保持超15%增长速度,国内供给压力大但节奏放缓,资本开支接近尾声,国内行业库存自23年Q3同比增速出现拐点,24Q3增速转正,经历去库后进入补库阶段,但受2022 - 2023年国内资本开支规模提升影响,24年化工行业价格及利润水平二季度阶段性反弹,全年整体承压[68] - 周期相对底部或已至,寻找供需边际变化行业,包括需求稳定找供给逻辑主导行业、供给稳定找需求逻辑主导行业、供需双重边际改善行业[5][69][73] - 成长内循环重视突破堵点,外循环重视全球化,推荐相关公司并建议关注部分公司[5][71][7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重点新闻跟踪 - 6月24日上海市海洋局征求《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 - 2035)(征求意见稿)》意见,支持新能源船舶研发应用与传统船舶低碳化转型,发展海洋新能源,探索海洋综合开发利用模式[1][13] - 6月18日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就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修改达成协议,引入新门槛使90%进口商免受规则约束,但主要碳密集型行业进口产品99%的排放量仍属CBAM范围[13] - 6月23日德国大陆集团汽车业务板块分拆进程中成立先进电子与半导体解决方案(AESS)公司,GlobalFoundries成为制造合作伙伴,预计到2032年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规模达约1100亿欧元[14] - 6月20日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在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投入使用,总投资12亿元,是国内首个覆盖氢能全产业链的一站式检测服务平台[14] - 6月20日多部门联合发布公告,将4 - 哌啶酮和1 - 叔丁氧羰基 - 4 - 哌啶酮列入《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附表管制,7月20日起施行[15] 板块表现 - 基础化工板块较上周上涨4.28%,跑赢沪深300指数2.32个百分点,涨幅居所有板块第12位,基础化工子行业周涨幅较大的有膜材料、其他塑料制品、锦纶等[4] 个股行情 - 本周基础化工涨幅居前十的个股有大东南、泰和科技、天晟新材等,跌幅居前十的个股有金牛化工、广康生化、恒光股份等[22][23][24] 板块估值 - 截至6月27日,本周基础化工板块PB为2.04倍,全部A股PB为1.51倍;基础化工板块PE为24.44倍,全部A股PE为15.56倍[25] 重点化工产品价格、价差监测 - 跟踪的345种化工产品中,本周63种产品环比上涨,110种产品环比下跌,171种产品环比持平;跟踪的65种价差中,本周36种产品价差环比上涨,22种产品价差环比下跌,7种产品价差环比持平[27] - 本周化工产品涨幅前10名包括天然气(Henry Hub)、双氧水、尿素(波罗的海,小粒散装)等,跌幅前10名包括液氧(山东杭氧)、原油(布伦特)、国际石脑油(新加坡)等[30][31] 重点个股跟踪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万华化学、华鲁恒升、新和成等公司有不同的营收和净利润表现,部分公司有项目落地或推进[65][66] 投资观点及建议 - 周期相对底部或已至,寻找供需边际变化行业,需求稳定找供给逻辑主导行业如制冷剂、磷矿及磷肥等,供给稳定找需求逻辑主导行业如MDI、民爆等,供需双重边际改善行业如有机硅[5][69][73] - 成长内循环重视突破堵点,外循环重视全球化,重点推荐莱特光电、瑞联新材等公司,建议关注奥来德、中触媒等公司[5][71][73]
中国石化流化床双氧水技术迭代升级
中国化工报· 2025-06-30 10:35
技术突破与创新 - 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流化床双氧水生产成套技术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支撑国内双氧水生产技术迭代升级,并已许可给国外公司,由欧洲最大工程公司代理在欧美的技术许可 [1] - 该技术由石科院牵头、湖南石化等单位参与研发,历时15年,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72件和PCT国际专利1项 [1] - 技术集成3种催化剂、3项过程强化和2个新反应,实现全流程生产技术创新,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且流化床工艺易于实现装置大型化 [1] 行业现状与需求 - 双氧水是生产过程最复杂和安全性要求最高的基础化学品之一,2022年中国双氧水全球市场占有率超50%,年产能达2400万吨 [1] - 国内生产工艺主要采用落后的固定床技术,单装置产能和生产效率不足国外流化床技术的1/4 [1] - 该技术可满足己内酰胺、环氧丙烷等生产项目的需求 [1] 应用成果与效益 - 湖南石化2018年采用该技术建成国内首套7.2万吨/年工业装置,运行指标远优于国内技术水平 [2] - 2021年湖南石化6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采用该技术建设两套大型双氧水装置,2024年累计生产58.5万吨双氧水,2024年1-5月累计生产34.5万吨 [2] - 2024年装置综合能耗114.09千克标油/吨,同比下降2.43千克标油/吨;氢气消耗231.37标准立方米/吨,同比下降2.647标准立方米/吨 [2] 技术认可与推广 - 工信部专家认为该技术能有效解决双氧水生产本质安全问题,具有行业推广价值 [2] - 湖南石化持续优化装置运行,提升经济技术水平,标定结果显示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值 [2]
乐山“以优促优”打造营商“绿环境”
中国环境报· 2025-06-30 09:57
优化营商环境措施 - 出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六条措施》明确六大任务:用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提升项目环评审批质效、强化污染物总量保障、加大环保项目资金支持、推行柔性执法审慎监管、深化环保技术帮扶服务 [2] - 深化"放管服"改革 为资源环境保护"划红线" 同时为市场主体发展"建通道" 创新政务服务方式 [3] - 构建非现场、无感式执法监管体系 整合生态环境监管平台数据资源 建立全链条闭环监管机制 [6] 环境准入与审批优化 - 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应用 动态更新分区管控 解决工业用地问题 为中氟泰华20万吨/年双氧水等项目落地创造条件 [3] - 将超长期国债项目、专项债项目纳入环评审批"绿色通道" 告知承诺制项目免技术评估 容缺审批推动项目落地 已审批70余个项目环评 涉及投资额超90亿元 办结时限平均提速60% 最快16个工作日办结 [4] - 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全市统筹管理 优先保障重点项目 县内调剂10个工作日完成审核 跨县调剂15个工作日完成审核 [5] 执法监管创新 - 建立智慧执法监管与服务平台 配备无人机、无人船等新装备 推动执法监管由"人防"向"技防"转变 105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管理 优先采用非现场检查方式 [6] - 推行渐进式执法模式 对首次发现且无环境危害的违法行为免罚 今年以来实施不予处罚或从轻处罚案件20余起 免罚或从轻减轻金额1300余万元 [7] - 深化行政处罚"三书同送"制度 指导企业信用修复 发出信用修复提示函80余份 帮助20余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 [7] 企业帮扶与服务 - 开展"四个一"执法监督帮扶活动 为5个工业基地、29家重点排污单位和重点建设项目"送法入企" 排查整治环境安全隐患30余个 [8] - 提供"三专"服务模式 深入40余家企业指导排污许可工作 完成排污许可证重新申请193家、新申请7家、变更141家 [8] - 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 争取社会金融机构融资贷款支持 指导企业争取资金超两亿元 [9]
被原控股股东占用资金,阳煤化工遭证监会立案调查,此前两年已亏损超20亿元
华夏时报· 2025-06-27 19:29
公司被立案调查 - 阳煤化工因涉嫌未按规定披露非经营性资金往来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2] - 公司表示不涉及财务造假问题,目前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一切正常 [2] - 立案调查事项与华阳集团2021年占用公司资金有关,涉及资金已全部归还 [3] 资金占用及信披问题 - 上交所曾发布监管工作函,要求公司说明是否存在未披露的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 [3] - 会计师专项意见显示公司与华阳集团发生经营性往来11.40亿元,期末余额130.03万元 [4] - 公司此前否认存在未披露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 [5] 控股股东情况 - 华阳集团前身为阳泉矿务局,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 [5] - 华阳集团持有华阳股份20.03亿股,其中2.76亿股处于质押状态,质押率13.76% [5] - 2024年12月华阳集团将持有的24.19%股份过户至潞安化工,后者成为新控股股东 [7] 公司经营状况 - 2023年和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36.21亿元和108.95亿元,同比下降20.05%和20.01% [6] - 2023年和2024年净利润分别亏损13.66亿元和6.81亿元,两年合计亏损20.47亿元 [6]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3.40亿元,同比下降15.11%,净利润亏损1.4亿元,同比下降273.54% [6] 业务转型 - 公司正在推进智能制造,拓展氢能等新能源领域 [7] - 潞安化工入主被解读为将加速公司产业转型 [7] - 氢能行业整体盈利情况不佳,2024年五大氢能上市公司合计亏损18.27亿元 [8] 行业环境 - 化工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受大宗原材料价格波动和下游需求不足影响 [6] - 氢能作为清洁能源被看好未来发展前景,市场规模潜力可观 [7]
基础化工行业双周报(2025、6、13-2025、6、26):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将下达,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表决通过-20250627
东莞证券· 2025-06-27 17:2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超配(维持)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家7月将下达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家电、汽车等行业景气度有望维持;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表决通过,重视整治“内卷式”竞争;基础化工行业整体盈利处于低点,企业扩产意愿下降,供给有望趋于理性,应关注供需格局良好的细分领域 [4][3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回顾 - 截至2025年6月26日,中信基础化工行业近两周涨0.81%,跑输沪深300指数0.57个百分点,在中信30个行业中排第12;月初以来涨4.84%,跑赢沪深300指数2.09个百分点,排第11;年初至今涨6.92%,跑赢沪深300指数6.64个百分点,排第10 [11] - 中信基础化工行业三级子行业中,近两周涨跌幅前五板块依次是无机盐(12.84%)、锂电化学品(9.67%)、膜材料(7.76%)、有机硅(4.89%)、碳纤维(4.69%);后五板块依次是日用化学品(-8.45%)、农药(-6.57%)、涤纶(-5.99%)、食品及饲料添加剂(-3.66%)、聚氨酯(-2.36%) [15][16] - 近两周涨幅靠前个股中,兴业股份、泰和科技、湘潭电化表现最好,涨幅分别达59.42%、56.21%和55.27%;跌幅靠前个股中,华业香料、利民股份、贝斯美表现最差,跌幅分别达 -29.41%、-21.33%和 -21.02% [20][21] 本周化工产品价格情况 - 重点监控化工产品中,最近一周价格涨幅前五产品是丁酮(+11.77%)、一氯甲烷(+9.09%)、液氯(+7.35%)、苯胺(+5.65%)、双氧水(+5.56%);跌幅前五产品是气相白炭黑(-13.51%)、四氯乙烯(-8.66%)、PX(-5.90%)、纯苯(-5.88%)、聚醚胺(-5.77%) [4][24] 产业新闻 - 6月26日国家发改委表示7月下达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并制定国补资金使用计划保障政策有序实施;6月27日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表决通过,自2025年10月15日起施行 [32] 公司公告 - 建龙微纳筹划受让上海汉兴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少于51%股份;新洋丰拟与蚌埠市淮上区政府签协议建100万吨/年新型作物专用肥项目;三美股份“6.2万吨/年电解质及其配套工程项目”完成期限延期至2027年6月 [32] - 巨化股份控股子公司甘肃巨化对巨化新能源增资8亿元用于1GW风电场项目建设;康达新材拟现金收购成都中科华微电子有限公司不低于51%股权 [35] 本周观点 - 制冷剂方面,2025年二代制冷剂配额加速削减,三代制冷剂配额冻结,供给端约束不变;需求端空调排产和新能源车产销数据亮眼,消费品以旧换新利好制冷剂需求,主流制冷剂内外贸价格趋同利于企业业绩释放,建议关注三美股份(603379)和巨化股份(600160) [4][33] - 甜味剂方面,三氯蔗糖下游旺季将至,价格可能上涨,建议关注金禾实业(002597);阿洛酮糖在食品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国内若审批通过应用有望加速推开,建议关注百龙创园(605016) [4][34] - 润滑油添加剂方面,需求端交通和工业用润滑油随汽车、工程机械销量和保有量增长而增长,增速相对稳定;供给端我国每年进口20 - 30万吨,贸易摩擦下国产替代有望加速,内资厂商市场份额有望提升,建议关注瑞丰新材(300910)和利安隆(300596) [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