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重复使用
icon
搜索文档
往太空送“快递”,星河动力刘百奇:商业航天这条路走对了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5 18:53
公司背景与商业模式 - 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刘百奇创立,响应国家"双创"号召 [1][3] - 公司商业模式为自主研发火箭并提供卫星发射服务,收取发射服务费和运费,定位为太空"快递"公司,主要面向低轨卫星和互联网市场 [1][3] - 公司已布局谷神星和智神星两个系列、四个型号的运载火箭,运载能力覆盖几百公斤到几十吨,未来将实现火箭重复使用以降低成本 [3] 市场前景与行业机遇 - 未来10年预计有几万颗卫星需要进入太空,为火箭运输工具创造巨大市场需求 [3] - 2023年6月证监会推出新政,在科创板设立科创成长层并将商业航天纳入第五套标准,为行业带来政策利好 [4] - 国家政策环境持续优化,为民营航天企业创造广阔发展空间 [4] 技术研发与业务进展 - 公司已完成19次火箭发射任务,成功将81颗卫星送入太空,成为国内发射次数最多、成功率最高的民营火箭公司 [3] - 2020年11月7日,公司自主研发的谷神星一号火箭首飞成功,实现中国民营企业首次将商业卫星送入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 [3] - 正在研发智神星2号大型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基本型运载能力20吨,捆绑构型达60吨,采用模块化设计适应多种发射任务 [4] 未来发展规划 - 持续完善可重复使用技术,推动火箭向智能化和航班化方向发展 [4] - 以火箭技术为基础拓展新业务领域,包括在轨服务、在轨试验以及联合开展太空旅游业务 [4]
塑料之外:中国“无废城市”里的可重复未来
无废城市政策发展 - 中国自2018年启动"无废城市"试点,覆盖11个城市和5个特例区域,至"十四五"期间扩展至113个城市和8个特殊地区,目标2035年实现全国全覆盖 [3] - "无废"概念强调固体废物源头减量与资源化利用,而非绝对零废物,但政策更侧重工业固废、农业废弃物治理,对一次性塑料污染治理较薄弱 [3][7] - 深圳、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率先探索塑料污染治理,如深圳2020年发布《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提出可降解替代品和回收体系 [4][18] 行业治理差异 - 快递行业是减塑"优等生",2000年起八大部门联合推动绿色包装标准,菜鸟、顺丰、京东等头部企业已推出循环箱、可循环生鲜保温箱等产品,初步建立回收系统 [10] - 外卖行业减塑进展滞后,政策以"鼓励""倡导"为主,缺乏强制性规范,平台多采用免餐具勾选、绿色积分等形式化措施,循环容器系统探索不足 [13][14] 可重用模式实践 - 可重复使用模式是源头减量的高效路径,如循环使用50次的外卖餐盒可减少50个一次性塑料盒的全生命周期影响 [17] - 深圳、上海等城市已试点可重用系统:深圳推广循环餐箱,上海将自带杯优惠写入法规,天津生态城推出"租我计划"提供环保容器租赁服务 [18] - 全球案例显示德国、法国采用押金退还制度(DRS),北美建立重复杯共享网络,亚洲地区推动便利店统一容器体系 [19][21] 城市试点与行业潜力 - 一线城市凭借物流系统、平台协同能力成为可重用模式"种子选手",天津生态城、雄安新区等政策特区承担制度试验角色 [24] - 外卖行业"高频+短链"特征更利于可重用容器部署,同城配送可实现24小时内"借-用-还"闭环,CBD、社区等场景已验证归还便捷性 [24][25]
甲烷革命:价值向上游转移,重塑太空发射投资版图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6-27 17:2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全球航天发射市场处于由成本结构革命催生的结构性扩张周期,正从国家预算主导转向商业资本驱动,未来十年发射需求由商业宽带星座部署、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战略需求、科学与深空探索任务复兴支撑 [1][7][10] - 当前发射市场竞争本质是底层推进技术竞争,行业技术路径收敛于“甲烷液氧 + 可重复使用 + 增材制造”黄金组合 [2][13] - 发动机技术变革沿供应链向上游传导,重塑行业价值链,附加值向“微笑曲线”两端集中,投资应聚焦上游供应商 [3][34][3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行业背景与市场驱动力 - 全球航天发射市场处于结构性扩张周期,从国家预算主导转向商业资本驱动,2024 年全球完成创纪录 259 次轨道级发射,预计 2025 年突破 300 次 [7] - SpaceX 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实现颠覆性成本削减,2024 年独立完成 138 次发射,为市场设立新基准,影响参与者战略决策 [7] - 未来十年发射需求由商业宽带星座部署、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战略需求、科学与深空探索任务复兴支撑 [10] 二、核心技术路径深度分析 - 发射市场竞争本质是底层推进技术竞争,行业围绕液体燃料“甲烷革命”、固体燃料战略性聚焦、增材制造演进 [13] - 液体燃料领域,甲烷液氧崛起,其在性能、成本和可操作性间达“甜蜜点”,结合先进发动机循环技术解决可重复使用火箭核心痛点 [15][19][20] - 固体火箭发动机在国家战略威慑力量和大型运载火箭助推阶段不可或缺,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有新增长曲线 [21][22] - 增材制造从根本上改变发动机“实现方式”,能力从“外包选项”转变为“内生能力”,投资机会在高端金属粉末原材料和核心增材制造工艺头部企业 [23][25] 三、产业链、供应链影响与价值链分析 - 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中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发动机总成、下游运载工具与发射服务,上游原材料为技术基石,中上游核心零部件技术壁垒与价值集中 [29][30] - 发动机技术变革使价值链核心向上游高精尖零部件转移,先进材料、关键动态部件、传感器与电子控制系统有机会,传统铸造和锻造企业有风险 [34][35] - 行业附加值呈“微笑曲线”形态,上游供应商是高利润“技术赋能者”,中游发动机总成是“价值洼地” [36][37][38] - 终端客户需求决定产业链形态,商业、政府国家安全、科学探索三类客户需求不同,共同构成健康分层市场结构 [40][43][45] 四、竞争格局 - 上游原材料与核心零部件呈寡头格局,竞争体现在技术“护城河”,参与者地位稳固 [46] - 中游发动机总成是新旧势力正面战场,传统军工巨头面临适应新规则挑战,新兴阵营以“甲烷 + 可复用”颠覆成本曲线 [47][48] - 下游发射服务是垂直整合与专业分工终极对决,垂直整合阵营有成本和效率优势,传统专业分工阵营依赖上游供应商 [49] 五、投资结论与建议关注 - 行业技术路径收敛于“甲烷液氧 + 可重复使用 + 增材制造”,投资应聚焦上游供应商 [50] - 建议关注 Howmet Aerospace、HEICO、Safran、Rolls - Royce、BAE Systems、LOAR、VSE Corporation [52] - 投资者应关注 SpaceX 星舰商业运营节奏、ULA“火神”火箭发射成功率和量产爬坡情况、NASA 的 DRACO 核热推进演示任务和旋转爆震发动机技术突破 [52]
我国首次完成液体火箭发动机“九机并联”试车 如何支撑未来大型星座组网等多样化商业场景?
央广网· 2025-06-21 00:22
朱雀三号火箭试车成果 - 成功完成我国规模最大、自动化水平最高的九台液氧甲烷发动机并联地面热试车试验,总推力达7542kN,9台发动机稳定工作40秒并完成伺服摆动测试,点火段持续45秒 [1][3] - 试验采用与首飞任务相同的一子级箭体技术状态,覆盖推进、结构、测控、航电等全系统协同流程,高度还原实战推演 [3][5] - 首次实现液氧9台并联系统级试车验证,突破多机同步起动、推进剂分配与燃烧稳定性等关键技术 [3][5] 火箭技术参数与设计 - 朱雀三号为我国首型不锈钢箭体结构可重复使用大型液氧甲烷火箭,起飞重量约570吨,全长66米,配备9台天鹊-12A发动机及辅助动力系统 [3] - 采用专用工装和高强螺栓固定箭体,部署自动氮气消防系统与主动水冷导流槽,确保高推力环境下的结构安全 [5][7] - 发射工位改造新增喷水冷却系统,导流槽设计可耐受9台发动机高温燃气冲刷 [7] 商业化应用规划 - 2024年下半年计划进行三次飞行试验,目标成为国内首款实现一子级回收的火箭 [9] - 2025年转入可重复使用火箭发射运营阶段,通过二⼿火箭复用大幅降低发射成本 [9] - 技术验证将支撑低轨互联网星座高密度组网发射需求 [9]
祝贺!朱雀三号可复用火箭一级动力系统试车成功
环球网资讯· 2025-06-20 14:14
朱雀三号火箭动力系统试车成功 - 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一级动力系统试车于6月20日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顺利完成,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1] - 此次试车为我国迄今规模最大、自动化水平最高的九机并联地面热试车试验,试验复杂程度和对飞行状态的还原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3] - 试车采用与首飞任务技术状态相同的箭体,全面覆盖箭地测发流程,验证全系统匹配性与流程合理性[3] 技术突破与工程意义 - 试车采用蓝箭航天自研天鹊-12A液氧甲烷发动机,9机并联总推力达7542kN,各系统工作正常,发动机起动时序准确[5] - 试验实现多机同步起动、多级推进剂分配与燃烧稳定性等关键技术突破[5] - 为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火箭首飞及我国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工程化落地奠定基础[5] 朱雀三号火箭技术参数 - 我国首型采用不锈钢箭体结构、具备一级重复使用能力的大型液氧甲烷火箭[6] - 起飞重量约570吨,全箭长度约66米[6] - 一级配置九台天鹊-12A发动机并联工作,配备辅助动力系统与可展开栅格舵,具备可控回收着陆能力[6]
整理:每日科技要闻速递(6月20日)
快讯· 2025-06-20 07:35
人工智能与芯片技术 - 苹果拟采用生成式AI优化定制芯片设计流程以提升效率 [1] - 德州仪器计划在美国投资超600亿美元建设半导体工厂 [5] - 苹果评估iPhone新LTPO OLED技术 通过增加氧化物材料比例降低屏幕功耗 [10] 航天与火箭技术 - SpaceX星舰36号火箭在静态点火测试中突发爆炸 [2] - 中科宇航力擎一号可重复使用发动机完成180秒整机试车 [9] 新能源汽车与自动驾驶 - 百度萝卜快跑在香港东涌指定路段和时段获批开展自动驾驶测试 [7] - 三部门会议强调新能源汽车行业应避免"内卷式"竞争 禁止牺牲产品性能实现短期降本 [12] 融资与战略投资 - 宇树科技完成始于去年底的C轮融资交割 [3] - 蔚来回应芯片业务引入战略投资者传闻称属于猜测性信息 [6] 社交媒体与超级应用 - 马斯克计划将X平台打造为包含投资、交易等功能的"超级应用" [8] 企业动态与争议 - xAI被曝每月亏损10亿美元 马斯克驳斥彭博社报道为"胡说八道" [4] - 美国多家科技巨头推动十年联邦禁令 阻止各州自行制定AI监管法规 [11]
“星舰”又炸了
券商中国· 2025-06-19 20:16
SpaceX星舰火箭测试故障 - 公司旗下"星舰"火箭在静态点火测试中发生爆炸 事故被描述为"灾难性故障"和"重大异常" [1][3] - 测试地点位于得克萨斯州星际基地 当地消防部门已介入处置 [1][3] - 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目前未收到人员伤亡报告 [2][3] 星舰火箭技术参数 - 火箭总长度达120米 直径9米 采用两级可重复使用设计 [4] - 第一级助推器长约70米 第二级为"星舰"飞船本体 [4] - 设计目标包括地球轨道运输 以及月球和火星载人/货运任务 [4] 测试背景 - 此次为第十次飞行测试前的例行静态点火测试 [3] - 故障涉及编号36号的星舰原型机 [3] - 公司通过社交媒体平台X官方通报事故情况 [3]
蓝箭航天:研制并发射全球首枚液氧甲烷火箭
新京报· 2025-06-18 20:23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于2015年6月正式成立,是国内唯一形成"研发、制造、测试、发射"全链条能力建设和布局的民商火箭公司 [1] - 2023年7月12日,"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成为全球首款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运载火箭 [2] - 2022年公司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是国内民商火箭公司首次在国家最高级别科技奖励中获奖 [6]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公司选择液氧甲烷作为推进剂,因其具有工业化大批量生产、价格便宜、燃烧产物洁净、无积炭等优势 [2] - 2017年将液氧甲烷确定为自研液体运载火箭"朱雀二号"的推进剂,这一选择被认为是大胆而理性的 [2] - 公司自主研发的"天鹊"80吨级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TQ-12)是国内首台民营企业研制的大推力液氧甲烷发动机,推力水平达世界第三、亚洲第一 [4] - TQ-12A发动机在TQ-12基础上改进,增强了卫星发射能力并为子级回收及可重复使用提供技术保障 [4] - 天鹊15A(TQ-15A)是国内推力最大的真空型液氧甲烷发动机,真空推力提高11.8%,真空比冲提高126m/s [5] 产品与未来规划 - "朱雀三号"火箭是中国首款不锈钢液体运载火箭,计划于2025年首飞 [6] - "朱雀三号"火箭一级发动机在回收后可不下箭检查,加注完成即可再次飞行,实现"航班化运营",发射成本可降低80%-90% [6] - 公司湖州热试中心创造了TQ-15A单台发动机一天六试的点火试车纪录,为发动机重复使用和批量生产提供支撑 [5]
星河动力:成功开展19次发射任务,81颗卫星被送达预定轨道
新京报· 2025-06-18 19:32
公司发展里程碑 - 谷神星一号火箭实现我国商业火箭"三最":发射次数最多、发射卫星数量最多、成功率最高 [3] - 公司已成功开展19次商业发射交付,将81颗商业卫星精确送达 [1] - 2020年11月首次发射成功,使中国民营商业火箭首次进入500km太阳同步轨道 [2] - 2022年自主研发的"苍穹"50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全系统试车成功 [3] - 2023年6月首次亮相巴黎航展,展示三款核心产品模型 [5] 技术突破 - 在国内民营商业火箭中率先迈入商业化发射交付阶段 [2] - 实现大推力针栓式液氧/煤油发动机关键技术重大突破 [3] - 研发可重复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进入工程研制阶段 [2][3] - 探索电磁弹射技术提升火箭运力 [4] 行业背景 - 北京拥有商业航天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超300家,占全国半数以上百强企业、上市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1] - 2018年为中国民营航天爆发元年,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完成两轮过亿元融资 [2] - 商业航天场景被纳入北京市2024年科技新场景工作要点 [6] - 行业正推动规模化、低成本发展,市场需求逐步显现 [3][4] 商业模式 - 专注于低成本商业航天发射业务 [2] - 通过高密度发射提高周转率降低发射成本 [4] - 采用技术改进方式降低运输成本,包括提升发动机性能、减轻箭体重量等 [4] - 产品迭代受市场需求驱动,包括星座组网等应用落地 [4]
箭元科技在琼布局“总装-测试-发射-回收一体化产业链”
海南日报· 2025-06-16 08:56
箭元科技技术突破与产业链布局 - 自主研发的"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成功完成首次飞行回收试验,标志着我国在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技术验证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 - 火箭海上回收试验成功为后续全尺寸可复用火箭研制奠定基础,提供低成本、高频次进入空间的新技术路径 [2] - 在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重点建设中大型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发射与回收中心,构建"总装-测试-发射-回收一体化产业链" [2] 自贸港基金投资策略与成果 - 海南和城航天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由自贸港基金参与出资,成功投资箭元科技等具备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航天企业 [2] - 自贸港基金通过市场化子基金布局前沿科技领域,支持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2] - 基金聚焦海南四大主导产业进行投资布局,发挥省级政府引导母基金作用 [3] 海南商业航天发展规划 - 箭元科技依托海南低纬度发射优势和自贸港政策发展商业航天 [2] - 自贸港基金将继续联合市场化投资机构设立专业化子基金,吸引培育优质产业项目落地海南 [3] - 基金致力于为自贸港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完善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