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三号

搜索文档
如果马斯克被驱逐,北京凉水河会飘来火箭图纸吗?
观察者网· 2025-07-03 08:38
SpaceX技术保护与人才流动 - SpaceX未主动披露产品详细设计 仅因法律和营销需求允许公开摄录讨论[7] - 公司倾向以商业秘密而非专利保护核心技术 避免设计上网被抄袭[7] - 美国出口管制条例严格限制火箭发动机等航天技术出口[7] - SpaceX若解散 员工可流向蓝色起源、火箭实验室等美国竞争对手[10] - 美国90年代航空航天业裁员60%但技术保留 孕育出SpaceX等新势力[12] - 美国体系内技术人才有充足去处 不太可能大规模跨境输出[12]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现状 - 蓝箭航天完成朱雀三号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 距首飞仅差实际验证[15] - 朱雀三号采用一子级9机并联构型 目标3次试飞内实现回收[17] - 航天科技、天兵科技等6家企业新型火箭均进入动力系统试车阶段[18] - 中国与全球最先进火箭技术差距仅剩数月到一年的完善时间[18] - 行业已突破关键技术障碍 无需依赖外部技术引进[18] 中美商业航天对比 - SpaceX总部位于洛杉矶 中国商业航天企业聚集北京亦庄新区[1][3] - 中国上世纪90年代引进前苏联技术 现技术差距已大幅缩小[14] - 美国政局动荡可能引发人才流动 但中国当前需求度较低[19] - 中国民营火箭公司研发进度密集 多型号采用可复用构型[18]
国防ETF(512670)最新规模创近1年新高,商业航天正迎来“技术突破”和“规模爆发”双重拐点
新浪财经· 2025-06-10 14:26
市场表现 - 中证国防指数下跌2.39%,成分股中科星图领跌,中简科技、中航成飞、中无人机、国博电子跟跌 [1] - 国防ETF最新报价0.71元,盘中换手4.52%,成交2.33亿元,近1周日均成交2.95亿元 [1] - 国防ETF最新规模达52.54亿元,创近1年新高,近5个交易日内有4日资金净流入,合计4.94亿元 [1] 行业动态 - 文昌筹划建设国家级商业航天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我国'千帆星座'计划加速推进,预计2025年发射大量卫星 [1] - 中国商业航天迎来"技术突破"和"规模爆发"双重拐点,2025年朱雀三号、天龙三号等新型号商业火箭将首发 [2] - 中国版"星链"计划千帆星座、GW星座持续升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进入常态化发射阶段并建设二期工程 [2] - 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今年将突破2.5万亿元 [2] - 低轨卫星发射进程加速推动商业航天产业链进入高景气周期 [2] 指数与ETF - 中证国防指数选取十大军工集团公司旗下上市公司及为军方提供装备的上市公司证券 [2] - 国防ETF管理费+托管费0.40%,为13只军工类ETF中最低且唯一 [2] - 中证国防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4.58%,包括中航沈飞、中航光电、航发动力等 [3]
中国商业航天迎技术+规模双拐点,航空航天ETF天弘(159241)近1周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首位
新浪财经· 2025-06-05 11:09
行业指数表现 - 国证航天航空行业指数(CN5082)下跌0.31%,成分股涨跌互现,上海瀚讯领涨3.45%,广联航空领跌2.30% [1] - 航空航天ETF天弘(159241)下跌0.49%,报价1.01元,盘中换手4.44%,成交898.75万元 [1] 商业航天技术进展 - 箭元科技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首次飞行回收试验成功,多款商业火箭(朱雀三号、双曲线三号、天龙三号)计划2025年首飞 [1] - 中国加速建设商业火箭发射场,海南文昌规划4个,酒泉新增4处,海东海阳新增液体火箭发射工位 [1] - 全球商业航天聚焦可回收火箭和低轨星座组网,中国处于"技术突破"和"规模爆发"双重拐点 [2] 航空航天ETF数据 - 近1周规模增长400.82万元,新增规模居可比基金前1/3 [2] - 成立以来周盈利百分比100.00%,最大回撤0.51%,回撤修复天数1天 [2] - 管理费率0.50%,托管费率0.10%,为可比基金最低,跟踪误差0.362%,精度最高 [2] 指数成分股结构 - 国证航天航空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2.51%,包括光启技术(1.13%)、航发动力(0.91%)等 [3] - 权重股当日表现分化,中航沈飞涨0.38%,中国卫星涨0.47%,光启技术跌1.18% [5]
瞭望 | 商业航天新坐标
新华社· 2025-05-12 19:17
行业发展概况 - 中国商业航天自2015年《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后迎来十年高速发展,2024年行业进入高光时刻,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列为新质生产力代表 [1] - 行业规模从2020年1万亿元增至2024年2.3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22.9%,预计2025年达2.8万亿元 [5] - 商业航天企业数量从最初不足10家增至2024年年中的546家,银河航天供应链合作伙伴从2018年100多家扩展至超1000家 [5] 技术突破 - 可回收火箭技术取得关键进展:蓝箭航天"朱雀三号"完成百米级和10公里级垂直起降回收验证,并实现国内首次空中二次点火,多款可回收火箭计划2025年首飞 [6] - 卫星制造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头部企业建立卫星流水线,银河航天中型卫星研制周期缩短80%,吉利卫星工厂量产速度提升10倍至28天/颗 [6][10] - 发射能力突破: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2024年11月投用,形成发射载具-场地-载荷的完整产业链三角结构 [6][7] 市场应用与资本动态 - 卫星互联网加速组网:千帆星座2024年4个月发射54颗卫星,2025年计划以"一箭十八星"模式发射数百颗 [9] - 国际化布局启动:银河航天推动卫星技术出海,助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 [11] - 资本持续加码:深蓝航天2025年3月完成近5亿元B4轮融资,重点投向可回收火箭商业化 [11] 未来发展方向 - 成本控制目标:东方空间计划通过火箭回收技术将发射成本降至1万元/公斤以下,远期目标5000元/公斤 [12] - 基础设施扩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二期2025年1月开工,新增两个液体火箭发射工位 [12] - 政策需求:行业呼吁开放更多关键资源给民营企业,建立包容监管机制以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 [13][14] 企业动态 - 云遥宇航2024年12月实现商业卫星数据首次进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获得国家订单认可 [4] - 蓝箭航天预计2026年实现"朱雀三号"火箭一子级重复使用,深蓝航天计划2025年完成"星云一号"二次回收验证 [11][12] - 东方空间"引力二号"火箭具备15吨运力,计划2025年底首飞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