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重复使用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往太空送“快递”,星河动力刘百奇:商业航天这条路走对了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5 18:53
公司背景与商业模式 - 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刘百奇创立,响应国家"双创"号召 [1][3] - 公司商业模式为自主研发火箭并提供卫星发射服务,收取发射服务费和运费,定位为太空"快递"公司,主要面向低轨卫星和互联网市场 [1][3] - 公司已布局谷神星和智神星两个系列、四个型号的运载火箭,运载能力覆盖几百公斤到几十吨,未来将实现火箭重复使用以降低成本 [3] 市场前景与行业机遇 - 未来10年预计有几万颗卫星需要进入太空,为火箭运输工具创造巨大市场需求 [3] - 2023年6月证监会推出新政,在科创板设立科创成长层并将商业航天纳入第五套标准,为行业带来政策利好 [4] - 国家政策环境持续优化,为民营航天企业创造广阔发展空间 [4] 技术研发与业务进展 - 公司已完成19次火箭发射任务,成功将81颗卫星送入太空,成为国内发射次数最多、成功率最高的民营火箭公司 [3] - 2020年11月7日,公司自主研发的谷神星一号火箭首飞成功,实现中国民营企业首次将商业卫星送入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 [3] - 正在研发智神星2号大型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基本型运载能力20吨,捆绑构型达60吨,采用模块化设计适应多种发射任务 [4] 未来发展规划 - 持续完善可重复使用技术,推动火箭向智能化和航班化方向发展 [4] - 以火箭技术为基础拓展新业务领域,包括在轨服务、在轨试验以及联合开展太空旅游业务 [4]
甲烷革命:价值向上游转移,重塑太空发射投资版图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6-27 17:2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全球航天发射市场处于由成本结构革命催生的结构性扩张周期,正从国家预算主导转向商业资本驱动,未来十年发射需求由商业宽带星座部署、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战略需求、科学与深空探索任务复兴支撑 [1][7][10] - 当前发射市场竞争本质是底层推进技术竞争,行业技术路径收敛于“甲烷液氧 + 可重复使用 + 增材制造”黄金组合 [2][13] - 发动机技术变革沿供应链向上游传导,重塑行业价值链,附加值向“微笑曲线”两端集中,投资应聚焦上游供应商 [3][34][3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行业背景与市场驱动力 - 全球航天发射市场处于结构性扩张周期,从国家预算主导转向商业资本驱动,2024 年全球完成创纪录 259 次轨道级发射,预计 2025 年突破 300 次 [7] - SpaceX 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实现颠覆性成本削减,2024 年独立完成 138 次发射,为市场设立新基准,影响参与者战略决策 [7] - 未来十年发射需求由商业宽带星座部署、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战略需求、科学与深空探索任务复兴支撑 [10] 二、核心技术路径深度分析 - 发射市场竞争本质是底层推进技术竞争,行业围绕液体燃料“甲烷革命”、固体燃料战略性聚焦、增材制造演进 [13] - 液体燃料领域,甲烷液氧崛起,其在性能、成本和可操作性间达“甜蜜点”,结合先进发动机循环技术解决可重复使用火箭核心痛点 [15][19][20] - 固体火箭发动机在国家战略威慑力量和大型运载火箭助推阶段不可或缺,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有新增长曲线 [21][22] - 增材制造从根本上改变发动机“实现方式”,能力从“外包选项”转变为“内生能力”,投资机会在高端金属粉末原材料和核心增材制造工艺头部企业 [23][25] 三、产业链、供应链影响与价值链分析 - 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中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发动机总成、下游运载工具与发射服务,上游原材料为技术基石,中上游核心零部件技术壁垒与价值集中 [29][30] - 发动机技术变革使价值链核心向上游高精尖零部件转移,先进材料、关键动态部件、传感器与电子控制系统有机会,传统铸造和锻造企业有风险 [34][35] - 行业附加值呈“微笑曲线”形态,上游供应商是高利润“技术赋能者”,中游发动机总成是“价值洼地” [36][37][38] - 终端客户需求决定产业链形态,商业、政府国家安全、科学探索三类客户需求不同,共同构成健康分层市场结构 [40][43][45] 四、竞争格局 - 上游原材料与核心零部件呈寡头格局,竞争体现在技术“护城河”,参与者地位稳固 [46] - 中游发动机总成是新旧势力正面战场,传统军工巨头面临适应新规则挑战,新兴阵营以“甲烷 + 可复用”颠覆成本曲线 [47][48] - 下游发射服务是垂直整合与专业分工终极对决,垂直整合阵营有成本和效率优势,传统专业分工阵营依赖上游供应商 [49] 五、投资结论与建议关注 - 行业技术路径收敛于“甲烷液氧 + 可重复使用 + 增材制造”,投资应聚焦上游供应商 [50] - 建议关注 Howmet Aerospace、HEICO、Safran、Rolls - Royce、BAE Systems、LOAR、VSE Corporation [52] - 投资者应关注 SpaceX 星舰商业运营节奏、ULA“火神”火箭发射成功率和量产爬坡情况、NASA 的 DRACO 核热推进演示任务和旋转爆震发动机技术突破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