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神星一号
搜索文档
“四项第一”!商业航天独角兽要IPO了,估值超150亿!
IPO日报· 2025-10-30 08:32
金龙新材IPO辅导备案 - 公司于10月20日启动上市辅导,长江证券担任辅导机构,注册资本为10090万元 [4] - 控股股东饶金才合计控制公司68.31%的股份,公司专注于军用帐篷、铁路篷布等军民融合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4] - 公司具备年产捆绑加固器1000万套、各型号篷布20万张、军/民用帐篷10万顶的生产能力,隶属于湖北金龙集团公司 [4][5] - 公司占地面积200余亩,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固定资产5亿元,员工1500余人,是民政部、中铁总公司等部门的定点生产企业 [5] 赛克赛斯生物科技IPO历程与财务表现 - 公司于10月20日提交上市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光大证券,曾于2020年及2022年两次谋求A股上市但均主动撤回 [7][9] - 2024年9月因现场检查发现业务推广内控薄弱等多项违规行为,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被深交所采取书面警示监管措施 [9] - 公司主营植介入生物材料,2021年至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37亿元、4.36亿元和3.79亿元,呈现下滑趋势,但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至1.5亿元 [10] 国电电缆北交所上市计划与经营状况 - 公司于10月20日提交北交所上市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招商证券,注册资本1.84亿元 [12][13] - 公司专注于电线电缆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工、新能源、冶金等领域,2024年营业收入达20.55亿元 [14][15] - 2023年及2024年公司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净利润从9404.57万元下降至7791.7万元 [15] 欧尚元智能装备创业板IPO意向 - 公司于10月23日进行IPO辅导备案,拟创业板上市,辅导机构为国泰海通,控股股东持股49.24% [17][18] - 公司专注于有机酸生产工艺技术设计及核心设备供应,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天津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18][19] 星河动力航天科技上市背景与市场地位 - 公司于2025年10月提交IPO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共同实际控制人合计控制公司32.36%的股份 [22] - 公司已为27家客户发射85颗商业卫星,创下国内民营火箭企业发射次数、服务客户数、发射卫星数、成功率四项第一 [26] - 公司累计完成10轮融资,金额超53亿元,2025年9月完成24亿元D轮融资后投后估值达150亿-158亿元 [27] - 全球商业航天市场规模预计在2030年突破1.2万亿美元,中国计划2027年前发射1.3万颗低轨卫星 [24] 邦盛科技再次闯关A股市场 - 公司于10月24日完成IPO辅导备案,拟登陆A股,辅导机构为银河证券和湘财证券,实际控制人合计控制公司22.0606%的股份 [29][30] - 公司曾于2023年申报科创板但主动撤回,主营大数据实时智能平台软件,2020年至2022年营业收入从1.01亿元增长至2.7亿元,但持续亏损 [30][31] - 公司实际控制人王新宇为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31] 康佰家医药集团上市计划与业务规模 - 公司于10月21日启动IPO辅导,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控股股东直接持有公司21.29%的股份 [33][34] - 公司旗下坐拥2000多家门店,集中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其中福建省是其主要市场 [35] - 2024年5月公司以1亿元收购维康药业旗下零售业务,再增超百家药房门店 [35]
一个螺丝钉不合格导致火箭发射失败,这家企业今年再融24亿元重新出发
36氪· 2025-10-29 17:59
行业融资概况 - 2025年第三季度国内低空经济赛道共发生96笔融资交易,融资总额估算达100.81亿元人民币 [1] - 有14家创业公司获得单笔1亿元人民币以上融资,成为赛道内的融资主力军 [1] - 商业航天领域企业成为融资王者,榜单前两名均为该领域公司,其业务聚焦低轨卫星与可复用运载火箭等关键基础设施 [2] 商业航天领域重点公司 - 星河动力在2025年9月完成24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为Q3融资规模最大的企业,资金用于加速智神星系列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和谷神星二号中型固体运载火箭的研制 [3][5] - 星河动力于2025年10月23日同华泰联合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正式启动A股IPO进程 [5] - 星际荣耀在2025年9月完成D+轮融资的首批7亿元人民币资金交割,由成都先进资本领投,资金将用于双曲线三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研发及生产基地建设 [5] - 星际荣耀早在2020年12月已启动IPO辅导,拟科创板上市,截至目前辅导期已超四年半 [6] 飞行汽车与eVTOL领域 - 小鹏汇天在2025年第三季度完成B轮2.5亿美元总额中的剩余1亿美元融资,其旗舰产品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预计2026年量产交付 [6] - 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智造基地于2024年10月在广州动工,规划年产能1万台,国内市场优先在广东、海南、湖南等低空开放试点区域落地,海外市场已获中东地区600台订单 [8] - 沃兰特航空在2025年10月完成数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其复合翼eVTOL产品VE25-100天行设计航程200-400公里,巡航速度235公里/小时,并于2025年7月获得泰国等地500架采购订单,总金额17.5亿美元 [9] - 亿维特航空在2025年8月完成数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其ET9型eVTOL于2024年3月完成首飞,2025年重点推进政策适配场景落地,并于10月与阿联酋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开发中东市场机型 [9][10] 新兴技术路线与上游供应链 - 追梦空天公司在2025年9月完成Pre-A轮1亿元人民币融资,专注于智能电动倾转旋翼飞机,其吨级混动倾转eVTOL于2024年8月完成第一阶段试飞 [10] - 上游供应链多家关键零部件与核心技术企业在Q3获得资本加持,包括研发低空固态锂电池的欣界能源、设计高精度定位传感器的导远科技、主攻模拟与混合信号芯片的聚芯微电子,均获数亿元人民币融资 [11] - 提供无人系统综合保障服务的飞鸿测试获得2.91亿元人民币融资,研发空中机器人大脑的微分智飞获得2亿元人民币融资 [11]
IPO周报 | 聚水潭正式登陆港交所;星河动力航天启动A股IPO
IPO早知道· 2025-10-26 20:27
聚水潭港股IPO - 公司于2025年10月21日以股票代码"6687"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2][3] - 本次IPO总计发行68,166,200股股份 香港公开发售获1,952.95倍认购 国际发售获22.89倍认购[3] - IPO引入13家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1.3亿美元 涵盖红杉中国、蓝湖资本等新老股东[3][4] -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电商SaaS ERP提供商 以2024年相关收入计算占据24.4%的市场份额[4] - 公司是中国第二大电商SaaS提供商 以2024年相关收入计算占有7.1%的市场份额[4]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从5.23亿元增长至9.10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为31.9%[4] - 2024年上半年营收从去年同期4.21亿元增加24.4%至5.24亿元[4] - 毛利率从2022年的52.3%提升至2024年的68.5% 并在2024年上半年达到71.8%[5] - 公司在2024年实现全面盈利 经调整净利润为4899万元 2024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为4696万元[5] 星河动力A股IPO - 公司于2025年10月同华泰联合证券签署辅导协议 正式启动A股IPO进程[7] - 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实现火箭量产、高密度发射并商业化的民营商业火箭企业[7] - 公司已为27家客户将85颗商业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火箭成功发射次数占国内民营火箭行业总成功发射的51.3%[7] - 公司开创多个民营商业航天"首次" 包括率先将组网卫星送入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等[7] - "谷神星一号"火箭已成为国内首型进入批量化、商业化发展阶段的民营火箭[8] - "谷神星二号"与"智神星一号"两款中大型火箭首飞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 计划于年内首飞[8]
星河动力冲刺上市 “火箭”股集体蹿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13:00
商业航天板块市场表现 - 10月24日商业航天概念股高开,航天长峰和航天科技涨停,航天智装高开15%,富士达、航天环宇、西测测试、超捷股份等高开超5% [1] 星河动力IPO与融资动态 - 星河动力于10月22日向北京证监局提交IPO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 [1] - 公司于今年9月完成24亿元D轮融资,投后估值达150-158亿元,创下民营火箭企业单笔融资纪录 [4] - 累计融资已超53亿元,投资方包括北京市商业航天基金、深创投、梅花创投等 [4] - D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智神星系列、谷神星二号火箭的研制及相关能力建设 [4] 星河动力技术与产品进展 - 核心产品涵盖“谷神星”系列固体火箭与“智神星”系列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运力覆盖300kg至58t [4] - “谷神星一号”成为国内首型从“试验型”迈入批量化、商业化阶段的民营火箭 [4] - “谷神星二号”与“智神星一号”首飞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计划于年内实现首飞 [4] - “智神星”系列液体火箭项目获国家“两重”工程支持,纳入国家互联网星座发射供应链,计划将发射成本降至传统模式的50%以下 [4] 民营火箭行业IPO竞争格局 - 国内已有过火箭入轨纪录的商业火箭公司中,除东方空间外,均已启动IPO冲刺 [1] - 目前共有5家民营火箭企业进行IPO辅导备案,包括星际荣耀、蓝箭航天、中科宇航、天兵科技、星河动力 [6] - 5家企业总估值超855亿元 [1] - 天兵科技估值225亿元,蓝箭航天估值220亿元,星河动力估值150亿元,星际荣耀估值150亿元,中科宇航估值110亿元 [2][6] - 东方空间估值为120亿元,已完成B+轮融资 [2] 行业资本化进程与政策支持 - 航天测控管理领域的星图测控作为“北交所商业航天第一股”成功上市,股价从发行价6.92元飙升至66.2元,涨幅超856% [5] - 资本市场为商业航天开通“绿色通道”,如科创板将商业航天纳入第五套上市标准 [5] - 作为商业航天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民营火箭领域尚未有上市标的,“民营火箭第一股”的归属备受关注 [5] 企业竞争力与行业动态 - 星河动力的优势在于发射次数最多、稳定成功率高,其火箭成功发射次数占据国内民营火箭行业总成功发射次数的51.3% [8] - 星河动力已为27家客户将85颗商业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创下国内民营火箭企业发射次数、服务客户数、发射卫星数、成功率四项第一 [8] - 8月,蓝箭航天、天兵科技和中科宇航入围垣信卫星大型星座组网招标候选人,这是民营火箭首次集体进入国家级星座供应商名单 [8] - 今年年底,包括星河动力、天兵科技、星际荣耀在内的多家企业将迎来可重复使用火箭首发,蓝箭航天的朱雀三号已于10月18日完成首次飞行试验任务第一阶段工作 [8] - 业内分析认为,争夺“民营火箭第一股”需同时满足技术、商业、产业链和治理四大闭环要求 [7]
星河动力,加入IPO梯队
上海证券报· 2025-10-23 16:45
IPO进展与行业动态 - 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10月22日在北京证监局完成IPO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 [1] - 自今年7月以来,已有蓝箭航天、中科宇航、天兵科技3家商业火箭公司相继进行IPO辅导备案 [1] - 星河动力是上述4家公司中发射次数最多、稳定成功率最高的企业,被称为“发射王” [1] 公司市场地位与业绩 - 星河动力成立于2018年,是国内首家实现火箭量产、高密度发射并实现商业化的民营商业火箭企业 [1] - 公司“谷神星一号”火箭已完成20次成功发射,为27家客户将85颗商业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1] - 其火箭成功发射次数占到国内民营火箭行业总成功发射次数的51.3% [1] 产品管线与技术布局 - 公司设计研发了全管线产品矩阵,覆盖商业微小卫星、中小型组网发射、大型星座组网发射等多个场景 [2] - 已量产的“谷神星一号”瞄准微小卫星市场,“谷神星二号”计划年内首飞,“智神星”系列计划今年首飞并于明年量产 [2] - “智神星”系列液体火箭项目已获得国家“两重”工程支持,并进入国家互联网星座发射供应链,计划将发射成本降低至传统模式的50%以下 [2] 核心能力与融资情况 - 公司在核心技术创新上构建了从总体设计到动力、结构、电气、地面测发控系统的全链条技术能力,主要核心系统及零部件均为自主研发 [3] - 星河动力于9月底宣布完成D轮融资,融资总额共计24亿元 [3] - 该笔融资是我国商业航天领域金额第二高的单轮融资,仅次于2024年垣信卫星单轮67亿元的融资,同时也是国内民营火箭公司金额最高的单轮融资 [4] - 公司累计融资金额已超过50亿元 [4]
星河动力正式启动A股IPO:民营火箭「发射王」,商业化落地不断提速
搜狐财经· 2025-10-23 13:10
行业上市趋势 - 星河动力于2025年10月正式启动A股IPO进程,成为继蓝箭航天、微纳星空、天兵科技后又一家启动IPO的商业航天企业 [2] - 行业有望在明年迎来“商业航天上市潮”,主要驱动因素是证监会宣布科创板将重启并扩大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的范围,以支持商业航天等前沿科技领域企业 [2] 公司市场地位与成就 - 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实现火箭量产、高密度发射并商业化的民营商业火箭企业,已为27家客户将85颗商业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5] - 公司火箭成功发射次数占国内民营火箭行业总成功发射次数的51.3%,即民营火箭平均每两次成功发射就有一次由公司完成 [5] - 公司开创了民营商业航天多个“首次”,包括率先将组网卫星送入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国内首家掌握海/陆全发射能力等 [5] 公司技术与产品布局 - 公司构建了从总体设计到地面测发控系统设计的全链条自主研发技术能力 [6] - 公司产品矩阵全面覆盖商业微小卫星、中小型组网发射、大型星座组网发射等多个场景,包括已量产的“谷神星一号”、计划年内首飞的“谷神星二号”以及计划明年量产的可重复使用“智神星”系列火箭 [6][7] - “谷神星一号”已成为国内首型从“试验型”进入真正批量化、商业化发展阶段的民营火箭 [7] 行业发展路径 - 民营商业航天火箭公司的发展路径及盈利模式逐渐清晰:发射服务稳定可靠->商业化落地获得更多订单收入->技术创新迈向新高度 [7] - 公司已实现稳定可靠与商业化落地,其中大型火箭“谷神星二号”与“智神星一号”的首飞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计划于年内首飞 [7]
星河动力正式启动A股IPO:民营火箭「发射王」,商业化落地不断提速
IPO早知道· 2025-10-23 12:17
行业上市趋势 - 星河动力于2025年10月签署辅导协议,正式启动A股IPO进程,成为继蓝箭航天、微纳星空、天兵科技后又一家启动IPO的商业航天企业 [2] - 以辅导规划及政策利好推测,A股有望在2026年迎来“商业航天上市潮” [2] - 主要驱动因素是证监会主席在2025年陆家嘴论坛上宣布,科创板将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并扩大适用范围至商业航天等前沿科技领域 [2] 星河动力行业地位 - 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实现火箭量产、高密度发射并商业化的民营商业火箭企业 [4] - 截至目前已为27家客户将85颗商业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创下国内民营火箭企业发射次数、服务客户数、发射卫星数、稳定成功率等多项第一 [4] - 公司火箭成功发射次数占国内民营火箭行业总成功发射次数的51.3%,即民营火箭平均每两次成功发射就有一次由公司完成 [4] 星河动力技术创新与突破 - 公司开创了民营商业航天多个“首次”,包括率先将组网卫星送入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国内首家掌握海/陆全发射能力、率先突破针栓式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技术、首创火箭末级留轨商业应用服务 [4] - 公司构建了从总体设计到地面测发控系统设计的全链条技术能力,主要核心系统及零部件均为自主研发 [5] - 公司打造了贯穿研发、生产、测试、发射全流程的设施能力保障,具备充足的产能提升空间,并形成了完善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控体系 [5] 星河动力产品布局与商业化进展 - 公司设计研发了全管线产品矩阵,覆盖商业微小卫星、中小型组网发射、大型星座组网发射等多个航天发射服务场景 [5] - 产品包括量产的“谷神星一号”(瞄准微小卫星市场)、计划年内首飞的“谷神星二号”(适配中型组网/补网需求)、以及计划今年首飞并于2026年量产的“智神星”系列可重复使用中大型液体运载火箭(瞄准大型星座组网) [5] - “谷神星一号”已成为国内首型从“试验型”进入真正批量化、商业化发展阶段的民营火箭,公司已实现稳定可靠与商业化落地 [6] - “谷神星二号”与“智神星一号”两款中大型火箭首飞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计划于2025年内首飞 [6]
商业航天资本化进程再提速,星河动力完成IPO辅导备案
搜狐财经· 2025-10-23 09:17
公司IPO进展 - 公司于10月22日在北京证监局完成IPO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 [1] - 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国内第一家实现火箭量产、高密度发射并商业化的民营商业火箭企业 [1] - 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 公司市场地位与业绩 - 公司已为27家客户将85颗商业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1] - 公司创下国内民营火箭企业发射次数、服务客户数、发射卫星数、稳定成功率等多项第一 [1] - 公司火箭成功发射次数占国内民营火箭行业总成功发射次数的51.3% [1] 公司技术与产品布局 - 公司主要核心系统及零部件均为自主研发 [2] - 公司具备贯穿研发、生产、测试、发射全流程的设施能力保障和充足的产能提升空间 [2] - 公司形成了涵盖火箭设计、生产、试验、存储、运输和发射全流程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控体系 [2] - 公司产品矩阵全面覆盖商业微小卫星、中小型组网发射、大型星座组网发射等多个航天发射服务场景 [2] - 量产的“谷神星一号”瞄准微小卫星市场,“谷神星二号”计划年内首飞适配中型组网,“智神星”系列计划今年首飞并于明年量产瞄准大型星座组网 [2] 行业资本化进程 - 公司加入上市梯队表明政策赋能下的中国商业航天资本化进程再提速 [1]
商业航天IPO新进展!星河动力启动IPO辅导备案
中国证券报· 2025-10-23 09:13
公司IPO进展 - 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10月22日在北京证监局提交IPO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 [1] - 公司是国内发射次数最多、稳定成功率最高的民营商业火箭企业,其加入上市梯队标志着中国商业航天资本化进程再提速 [1] 公司市场地位与业绩 - 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实现火箭量产、高密度发射并实现商业化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火箭成功发射次数占国内民营火箭行业总成功发射次数的51.3% [2] - 公司已为27家客户将85颗商业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创下国内民营火箭企业发射次数、服务客户数、发射卫星数、成功率等四项第一 [2] - 公司的高成功率意味着其率先从单一突破走向常态交付,为客户提供了可预期的服务保障 [2] 公司技术与产品管线 - 公司已实现稳定可靠与商业化落地,其谷神星一号火箭已成为国内首型从试验型进入真正批量化、商业化发展阶段的民营火箭 [4] - 谷神星二号与智神星一号两款中大型火箭首飞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计划于年内首飞 [4] 行业政策与资本环境 - 证监会6月发布意见,提出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支持商业航天等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 [5] - 上交所副理事长透露,上交所已与多家商业航天企业开展预沟通,推动第五套标准扩围至相关行业领域 [5] - 资本市场多项政策落地提升了资本市场对商业航天科技创新的包容性和适应性,打通了商业航天企业进入二级市场的关键环节 [4] 行业前景与竞争格局 - 我国商业航天正加速迈入规模化发展期,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5万亿元 [4] - 除星河动力外,天兵科技、蓝箭航天、屹信航天等商业航天企业也均于年内启动上市辅导 [5] - 商业航天头部企业凭借核心技术优势和阶段性成果,可以绕过传统的盈利门槛提前进入资本市场 [4]
研判2025!中国商业运载火箭行业发展历程、行业政策、航空发射数量、火箭运力、企业格局及未来趋势分析:卫星组网催生爆发性需求,商业火箭市场长期增长锚定千亿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26 09:07
行业定义与分类 - 商业运载火箭采用市场化机制 以商业盈利为主要导向 为卫星和飞船等航天器提供发射服务 [1][2] - 按推进剂分为固体火箭和液体火箭 固体火箭发射准备时间短且维护简便但运力较小 液体火箭推力大且可关停重启 是实现回收与重复使用的主流方向 [3] - 按运载能力分为轻型 中型 大型和重型火箭 以满足从单颗微卫星到组网发射数十颗卫星及深空探测等不同层次需求 [3] 政策环境 - 国家密集出台《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 构建覆盖技术研发 生产制造及发射服务的全链条支撑体系 [1][7] - 北京 上海和广东等地推出差异化措施 形成中央统筹加地方竞合的政策协同模式 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1][8] - 上海市提出2027年实现产业规模千亿级突破 商业火箭年总装能力达100发 卫星年智造能力突破1000颗的量化目标 [8] 市场需求与供给 - 2025年商业卫星发射需求预计接近1000颗 较2024年增长十倍 但当前运力供给仍不足 [1][13] - 2024年全国共完成68次发射 仅将约250个飞行器送入太空 难以满足高密度组网需求 [1][13] - 按一箭10-20星配置 2025年需实施50-100次发射 行业正逐步朝向航班化发射模式演进 预计2030年年均发射量不低于200次 市场规模达千亿级 [13] 竞争格局 - 行业以高资质门槛为基础 呈现航天科技和科工集团等国家队主导 七家持证民营企业差异化互补的梯队化特征 [1][15] - 除国家队及国家衍生企业外 仅蓝箭航天 星河动力等七家民营火箭公司持有运载火箭总体技术科研生产许可牌照 [15] - 第一梯队由航天科技和科工集团主导 第二梯队为七家持牌民营企业 在中小型火箭和低轨星座发射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 [15] 技术发展 - 可回收火箭技术突破是行业核心驱动力 多款液氧甲烷可复用火箭计划2025年前后首飞 目标将发射成本大幅降低至每公斤2万元以下 [16] - 朱雀三号目标成本较朱雀二代降低90% 逼近国际领先水平 [16] - 液体火箭技术更复杂 但推力大且可关停重启的优势使其成为实现回收与重复使用的主流方向 [3] 基础设施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采用高效测发模式 单个工位年发射能力达16发 二期项目开工建设后年总发射能力有望突破60次 [17] - 海南发射场将与酒泉 太原等传统发射场及海阳东方航天港形成互补网络 缓解发射资源约束 [17] - 基础设施扩容支撑发射频率迈向航班化 以满足星网和千帆等星座未来上万颗卫星的部署需求 [16] 应用生态拓展 - 行业将向太空旅游 在轨服务和深空探测等多元化应用生态拓展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业航天新体系 [1][19] - 中科宇航研发力鸿系列可重复使用飞行器支持太空旅游 力箭二号火箭计划承担中国空间站货运任务 [19] - 产业从未来1-5年聚焦低轨星座组网 向5-10年的中高轨及深空探测拓展 [19] 产业链协同 - 产业链上中下游紧密协同 上游涵盖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和电子元器件等核心材料与组件 中游包括商业发射服务和卫星运营 下游面向通信导航遥感等传统场景及卫星互联网等新兴场景 [8] - 中游以卫星发射 地面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为核心 形成从发射到应用的完整闭环 [8] - 下游通过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驱动 持续拓宽商业航天应用边界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