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重复使用火箭

搜索文档
中金公司 瞰星链02 - 商业航天进入发展快车道
中金· 2025-07-03 23:2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国内商业航天发展向好,政策、人事、技术和资本等要素积极变化,下半年将进入快车道,关键环节有积极进展,建议投资者关注产业动态和投资机会 [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国内商业航天产业近期变化 - 政策上,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提及商业航天,预计后续出台更多支持政策 [2][9] - 技术上,卫星制造和组网取得进展,火箭发射技术有进步但与 SpaceX 有差距 [1][7] - 资本上,国资设产业基金,科创板扩大适用范围,头部企业预计启动 IPO [8] 星网集团下半年计划 - 保障一代系统组网,推进一代增强系统招标落地,开展二代系统建设,总发射规模接近 13,000 颗 [1][4] 对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影响 - 一代及一代增强系统建设牵引产业链打磨供应链,实现科研生产模式转型,验证关键技术 [1][5] - 新领导班子到位提升管理效率,促进技术进步,推动重点工程实施,加速市场拓展 [1][5] 卫星制造和组网技术进展 - 上海垣信约 90 颗卫星在轨,早期技术问题解决 [6] - 新旺集团一代星发射并在轨测试,上半年发射四颗二代系统试验星完成关键技术验证 [6] 国内火箭发射技术发展情况 - 与国际领先水平有差距,可重复使用火箭未成熟,SpaceX 关键技术储备领先 [7] - 国内有显著进步,如航天六院、建元科技、蓝箭等企业的相关实验和计划 [7] 资本市场支持情况 - 北京等国资设产业投资基金,科创板扩大适用范围支持商业航天企业 [8] - 头部企业预计启动 IPO 计划,可能考虑其他资本运作方式 [8] 下半年国内卫星互联网工程预期目标 - 体制内长征系列火箭保障一代系统组网,下半年密集组网 [10] - 上海垣信 G60 项目组网受运载工具影响推迟,体制内型号和商业火箭将用于组网 [10] 星座招标情况 - 新旺集团一代系统实施,一代增强系统核准,二代系统处于早期验证阶段,核准立项推进 [11] 下半年卫星互联网行业进展和变化 - 一代增强组网计划提上日程,第三季度招标落地 [12] - 朱雀二号改进型火箭成本下降 40%,运力满足初步组网需求,朱雀三号有望成主力火箭 [12] - 其他头部火箭制造商重点型号火箭有标志性进展,运力大且发射成本降低 [12] 海外市场卫星互联网应用动态 - Starlink 2025 年收入预计超 150 亿美金,用户超 500 万 [13] - 开普勒启动组网计划,已发射两组共 54 颗卫星,与亚马逊云生态结合 [13] 国内卫星互联网应用领域趋势 - 华为下一代手机支持卫星互联网直连,民用领域有标志性变化 [14] - 上海垣信和中国信网终端招标有积极变化,特种领域需求释放节奏可能更快 [14] 投资者关注环节和企业 - 空间段建设核心配套企业和新切入潜在玩家 [15] - 商业火箭发射环节相关企业 [15] - 运营和应用环节潜在供应商 [15]
甲烷革命:价值向上游转移,重塑太空发射投资版图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6-27 17:2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全球航天发射市场处于由成本结构革命催生的结构性扩张周期,正从国家预算主导转向商业资本驱动,未来十年发射需求由商业宽带星座部署、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战略需求、科学与深空探索任务复兴支撑 [1][7][10] - 当前发射市场竞争本质是底层推进技术竞争,行业技术路径收敛于“甲烷液氧 + 可重复使用 + 增材制造”黄金组合 [2][13] - 发动机技术变革沿供应链向上游传导,重塑行业价值链,附加值向“微笑曲线”两端集中,投资应聚焦上游供应商 [3][34][3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行业背景与市场驱动力 - 全球航天发射市场处于结构性扩张周期,从国家预算主导转向商业资本驱动,2024 年全球完成创纪录 259 次轨道级发射,预计 2025 年突破 300 次 [7] - SpaceX 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实现颠覆性成本削减,2024 年独立完成 138 次发射,为市场设立新基准,影响参与者战略决策 [7] - 未来十年发射需求由商业宽带星座部署、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战略需求、科学与深空探索任务复兴支撑 [10] 二、核心技术路径深度分析 - 发射市场竞争本质是底层推进技术竞争,行业围绕液体燃料“甲烷革命”、固体燃料战略性聚焦、增材制造演进 [13] - 液体燃料领域,甲烷液氧崛起,其在性能、成本和可操作性间达“甜蜜点”,结合先进发动机循环技术解决可重复使用火箭核心痛点 [15][19][20] - 固体火箭发动机在国家战略威慑力量和大型运载火箭助推阶段不可或缺,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有新增长曲线 [21][22] - 增材制造从根本上改变发动机“实现方式”,能力从“外包选项”转变为“内生能力”,投资机会在高端金属粉末原材料和核心增材制造工艺头部企业 [23][25] 三、产业链、供应链影响与价值链分析 - 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中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发动机总成、下游运载工具与发射服务,上游原材料为技术基石,中上游核心零部件技术壁垒与价值集中 [29][30] - 发动机技术变革使价值链核心向上游高精尖零部件转移,先进材料、关键动态部件、传感器与电子控制系统有机会,传统铸造和锻造企业有风险 [34][35] - 行业附加值呈“微笑曲线”形态,上游供应商是高利润“技术赋能者”,中游发动机总成是“价值洼地” [36][37][38] - 终端客户需求决定产业链形态,商业、政府国家安全、科学探索三类客户需求不同,共同构成健康分层市场结构 [40][43][45] 四、竞争格局 - 上游原材料与核心零部件呈寡头格局,竞争体现在技术“护城河”,参与者地位稳固 [46] - 中游发动机总成是新旧势力正面战场,传统军工巨头面临适应新规则挑战,新兴阵营以“甲烷 + 可复用”颠覆成本曲线 [47][48] - 下游发射服务是垂直整合与专业分工终极对决,垂直整合阵营有成本和效率优势,传统专业分工阵营依赖上游供应商 [49] 五、投资结论与建议关注 - 行业技术路径收敛于“甲烷液氧 + 可重复使用 + 增材制造”,投资应聚焦上游供应商 [50] - 建议关注 Howmet Aerospace、HEICO、Safran、Rolls - Royce、BAE Systems、LOAR、VSE Corporation [52] - 投资者应关注 SpaceX 星舰商业运营节奏、ULA“火神”火箭发射成功率和量产爬坡情况、NASA 的 DRACO 核热推进演示任务和旋转爆震发动机技术突破 [52]
北京启动创新和高技术产业新动能项目申报
快讯· 2025-05-26 10:25
人形机器人、可重复使用火箭、激光雷达这些领域的产业项目,有望获得资金支持。记者从北京市发改 委获悉,北京市已启动申报2025年创新和高技术产业新动能项目,聚焦25个细分方向遴选一批示范带动 性强的重点产业项目予以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此次项目申报聚焦人工智能、商业航天、智能网联汽车等 重点产业关键环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重点支持产业能级提升和示范应用、产业要素 保障。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此举是为了促进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提升优势产业发展能级,积极 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北京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