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供应链切换
搜索文档
中芯国际CEO:存储涨价对逻辑代工有两大致命影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5 22:41
三季度业绩表现 - 三季度收入23.82亿美元,同比增长9.7%,环比增长7.8% [1] - 三季度净利润约1.92亿美元,同比增长28.9% [1] - 折合8英寸标准逻辑的月产能首次突破百万片,产能利用率升至95.8%,环比增长3.3个百分点,为2022年二季度以来新高 [1][7] - 三季度毛利率达到22.0%,环比提升1.6个百分点 [7]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增长核心驱动力来自客户向国产供应链的切换,三季度来自中国区客户的收入占比高达86.2%,较二季度的84.1%进一步提升 [4] - 来自中国区客户的收入绝对值环比增长11%,国内消费电子客户加速替代海外供应链 [4] - 客户补库存需求是另一大推动力,部分客户因应对关税预期导致国内备货不足,现需补充库存以争夺市场份额,尤其是模拟类、功率类、大电流类产品 [5] - 汽车和工业领域情绪反转,库存消耗完毕回归安全水位,并预计明年行业修复,均开始补库存 [6] - 产能利用率超预期高出公司预期3个百分点,高企的产能利用率直接对冲新产能折旧压力,成为毛利率超预期的主因 [7] 产品组合变化 - 来自消费电子的收入占比从二季度的41.0%大幅提升至43.4% [7] - 智能手机品类收入占比从25.2%下降至21.5% [7] - 公司在产能供不应求下主动调配,将部分总量和价格已确定的手机订单(如PMIC)推迟,优先支持模拟电路、存储等急单 [8] - 消费电子增长全面,包括智能音箱处理器、电动自行车Cat.1定位芯片、TWS耳机、Wi-Fi等产品,中国供应商份额全面增长 [8] 四季度及未来展望 - 公司预计四季度收入环比持平至增长2%,毛利率将下滑至18%至20%区间 [1][9] - 谨慎判断的核心变量指向由AI驱动的存储芯片超级周期 [9] - 存储涨价对逻辑代工有两大致命影响:供应链无法配套风险(若无法确保DRAM和NAND供应,终端厂商会减少PMIC、CIS、MCU等配套芯片采购)和成本挤压压力(存储芯片涨价挤压终端产品利润,客户希望其他芯片降价来平衡) [10] - 内部成本压力同步上升,三季度资本开支23.94亿美元,前三季度累计达57亿美元,全年资本开支预计与去年约73亿美元水平差不多或略高,新设备集中到货将在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带来巨额折旧 [11] - 2026年中国晶圆制造业产能扩充速度预计增高,行业竞争将永远存在 [11] - 公司未来重点在于提供有性能、有质量的技术和服务,开发定制化、有特色的产品平台,并在成本、反应速度、迭代速度上保持优势 [12]
中芯国际CEO:存储涨价对逻辑代工有两大致命影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5 22:34
文章核心观点 - 中芯国际三季度业绩表现强劲,收入达23.82亿美元,同比增长9.7%,环比增长7.8%,净利润约1.92亿美元,同比增长28.9%,产能利用率升至95.8% [1] - 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国产供应链切换和客户补库存需求,中国区客户收入占比提升至86.2% [4] - 尽管当前订单饱满,但公司对四季度及明年的业绩指引偏谨慎,预期收入环比持平至增长2%,毛利率下滑至18%-20%,主要担忧存储芯片超级周期带来的供应链无法配套和成本挤压风险 [9][10] 三季度业绩表现 - 收入23.82亿美元,同比增长9.7%,环比增长7.8%,净利润约1.92亿美元,同比增长28.9% [1] - 折合8英寸标准逻辑的月产能首次突破百万片,产能利用率高达95.8%,环比提升3.3个百分点,逼近满产 [1][5] - 毛利率达到22.0%,环比提升1.6个百分点,产能利用率超预期是毛利率提升的最大功臣 [6] 业绩增长驱动力 - 核心驱动力来自客户向国产供应链的切换,三季度来自中国区客户的收入占比达86.2%,环比提升,其收入绝对值环比增长11% [4] - 客户补库存需求是另一大推动力,包括此前因关税预期导致国内备货不足的客户,以及汽车和工业领域情绪反转后开始补库存 [4][5] - 产品组合显著调整,消费电子收入占比从41.0%提升至43.4%,智能手机品类占比从25.2%下降至21.5%,公司主动优先支持模拟电路、存储等急单 [6] 四季度及未来展望与挑战 - 四季度收入指引为环比持平至增长2%,毛利率预期下滑至18%-20%区间 [9] - 谨慎态度的核心变量是存储芯片超级周期,AI算力需求导致HBM产能虹吸效应,传统DRAM和NAND Flash产能受挤压,价格持续反弹,四季度合约价预计上调20%-30% [9] - 存储涨价对逻辑代工造成两大影响:供应链无法配套风险(终端厂商因存储供应问题减少配套芯片采购)和成本挤压压力(终端产品利润空间被挤压,压力传导至代工厂) [10] - 内部成本压力同步上升,三季度资本开支23.94亿美元,前三季度累计达57亿美元,新设备集中到货投入生产将带来巨额折旧 [11]
国产供应链切换红利劲爆 中芯国际四季度指引谨慎乐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5 07:14
三季度业绩表现 - 三季度收入达23.82亿美元,同比增长9.7%,环比增长7.8% [1] - 三季度净利润约1.92亿美元,同比增长28.9% [1] - 折合8英寸标准逻辑的月产能首次突破百万片,产能利用率升至95.8%,环比增长3.3个百分点,逼近满产 [1][4] - 三季度毛利率达到22.0%,环比提升1.6个百分点 [4]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增长核心驱动力来自客户向国产供应链的切换,三季度来自中国区客户的收入占比高达86.2%,较二季度的84.1%进一步提升 [2] - 来自中国区客户的收入绝对值环比增长11%,国内消费电子客户加速替代海外供应链 [2] - 客户补库存需求是另一大推动力,包括为应对国内市场份额争夺的备货,以及汽车和工业领域库存消耗完毕后的回补 [3] - 高企的产能利用率直接对冲了新产能折旧压力,成为毛利率超预期的最大功臣 [4] 产品组合与产能调配 - 产品组合显著调整,来自消费电子的收入占比从二季度的41.0%大幅提升至43.4%,而智能手机品类则从25.2%下降至21.5% [4] - 公司在产能供不应求情况下主动调配,优先支持模拟电路、存储等急单,部分手机订单如PMIC被推迟 [5] - 消费电子增长全面,涵盖智能音箱处理器、Cat.1定位芯片、TWS耳机、Wi-Fi等产品,中国供应商份额全面增长 [6] 四季度及未来展望 - 公司对四季度指引保守,预计收入环比持平至增长2%,毛利率预期下调至18%~20%区间 [1][6] - 谨慎判断的核心变量指向全球存储芯片超级周期,其虹吸效应可能对逻辑代工业务产生负面影响 [6] - 存储涨价带来两大影响:供应链无法配套的风险导致终端厂商减少对PMIC、CIS、MCU等配套芯片的采购;成本挤压压力导致芯片设计公司面临降价压力 [7] - 内部成本压力同步上升,三季度资本开支为23.94亿美元,前三季度累计达57亿美元,新设备集中到货将带来巨额折旧 [8][9] - 公司计划通过提供有性能质量的技术服务、开发定制化产品平台、以及在成本反应和迭代速度上保持优势来应对竞争 [9]
国产供应链切换红利劲爆,中芯国际四季度指引谨慎乐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4 18:25
核心业绩表现 - 三季度收入23.82亿美元,同比增长9.7%,环比增长7.8% [1] - 三季度净利润约1.92亿美元,同比增长28.9% [1] - 折合8英寸标准逻辑的月产能首次突破百万片,产能利用率升至95.8%,环比增长3.3个百分点,逼近满产 [1][4] - 三季度毛利率达到22.0%,环比提升1.6个百分点 [4] 增长驱动因素 - 增长核心驱动力来自客户向国产供应链的切换,三季度来自中国区客户的收入占比高达86.2%,较二季度的84.1%进一步提升 [3] - 三季度来自中国区客户的收入绝对值环比增长11%,国内消费电子客户加速替代海外供应链 [3] - 客户补库存需求是另一大推动力,包括应对关税预期的提前备货,以及汽车和工业领域库存消耗完毕后的回补 [3][4] 产品组合与产能策略 - 产品组合显著调整,消费电子收入占比从二季度的41.0%大幅提升至43.4%,而智能手机品类则从25.2%下降至21.5% [4] - 公司在产能供不应求情况下主动调配,优先支持模拟电路、存储等急单,部分手机订单如PMIC被推迟 [5] - 消费电子增长全面,涵盖智能音箱处理器、Cat.1定位芯片、TWS耳机、Wi-Fi等产品,中国供应商份额全面增长 [5] 四季度及未来展望 - 公司对四季度指引保守,预计收入环比持平至增长2%,毛利率预期下调至18%~20%区间 [1][5] - 存储芯片超级周期成为关键变量,DRAM和NAND合约价预计上调20%至30%,可能对逻辑代工产生负面影响 [6] - 存储涨价带来两大风险:供应链无法配套导致终端厂商减少对其他配套芯片的采购;成本挤压压力导致芯片设计公司面临降价要求 [6][7] - 内部成本压力同步上升,三季度资本开支23.94亿美元,前三季度累计达57亿美元,新设备集中到货将带来巨额折旧 [8] - 2026年中国晶圆制造业产能扩充速度预计增高,行业竞争将永远存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