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芯片进口替代
搜索文档
第一创业晨会纪要-20251020
第一创业· 2025-10-20 13:18
核心观点 - 报告基于2025年1-9月财政收支数据及近期市场事件进行分析,指出财政收入增速持续回升但仍低于支出增速,反映积极财政政策[5] 同时,中美贸易关系出现缓和迹象,有利于资本市场企稳[10] 多个行业展现出结构性机会与挑战[9][11][13][14][17][19] 财政收支概况 - 1-9月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长0.5%,连续三个月回升,较1-8月回升0.2个百分点[5] 其中中央收入同比增长-1.2%,地方收入同比增长1.8%[5] - 1-9月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支出同比增长3.1%,与1-8月持平[5] 其中中央支出同比增长7.3%,地方支出同比增长2.4%[5] - 财政收入增速显著低于财政支出增速2.6个百分点[5] - 1-9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增长-0.5%,较1-8月回升0.9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增长-4.2%,较1-8月回升0.5个百分点[5] - 1-9月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增长23.9%,较1-8月回落6.1个百分点[5] 税收收入分析 - 1-9月全国税收收入同比增长0.7%,较1-8月回升0.7个百分点[6] - 证券印花税收入增速最高,达103.4%,较1-8月大幅回升21.7个百分点[6] - 个人所得税收入增速为9.7%,排名第二,较1-8月回升0.8个百分点[6] - 国内增值税增速为3.6%,排名第三,较1-8月回升0.4个百分点[6] - 消费税增速为2.2%,排名第四,较1-8月回升0.2个百分点[6] - 企业所得税增速为0.8%,排名第五,较1-8月回升0.5个百分点[6] -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收入增速为-8.6%,车辆购置税增速为-16.2%,土地增值税增速为-17.6%,均较1-8月有所回升[6] - 1-9月非税收入同比增速为-11.4%,较1-8月大幅回落7.6个百分点,反映企业经营环境改善[7] 产业综合组观点 - 中美经贸牵头人举行视频通话并同意下周会谈,特朗普表示对中国加征100%关税不可持续,中美贸易争端进入缓和期,有利于国内资本市场企稳回升[10] - 思特威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61-65亿元,同比增长45%-54%[10] 按中值计算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5.1亿元,同比增长43.6%[10] 预计前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6.46-7.26亿元,同比增长112%-138%[10] 国产CIS芯片性能已与索尼三星看齐,行业将进入快速进口替代周期[10] - 思源电气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138.27亿元,同比上升32.86%,归母净利润21.91亿元,同比上升46.94%[11] 第三季度营业总收入53.3亿元,同比上升25.68%,归母净利润8.99亿元,同比上升48.73%[11] 1-8月全国电网工程完成投资3796亿元,同比增长14.0%,AI数据中心建设将拉动全球电网设备需求[11] 先进制造组观点 - 石大胜华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4900万元至7500万元,同比骤降534.97%至765.77%[13] Q3归母净利为-1866万元至734万元,亏损改善幅度为30.34%至127.39%[13] 业绩下滑主因市场竞争激烈及期间费用增加,预计2025年底至2026年行业将完成产能出清[13] - 华友钴业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7.44亿元,同比增长40.85%,归母净利润15.05亿元,同比增长11.53%[14] 盈利能力增强得益于产业一体化优势及钴价回升,硫酸钴价格从53500元/吨上涨至86500元/吨[14] 预计Q4业绩仍可保持高位[15] 消费组观点 - 双节期间白酒市场消费降级趋势凸显,高端酒(100元以上)销售额同比下降约27%,低端酒(100元以下)降幅控制在10%以内[17] 茅台与剑南春展现较强抗风险能力,次高端品牌普遍遭遇25%-40%下滑[17] - 2025年第三季度食品、酒水、日化品类线下销售额同比下降12.3%,订单数同比下滑4.5%,客单价同比下降8.2%[17] 消费预算缩减与价格下行是核心拖累因素[17] 债券研究组观点 - 上周债市迎来修复,收益率普遍下行,曲线牛平[19] 权益市场回调及央行资金呵护使得超长端领涨债市[19] - 中美贸易战缓和推动风险偏好走强,可能带动国内股市回升,债券价格下跌[19]
士兰微: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3 00:36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实现扭亏为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14%至63.3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5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改善[3][6] - 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IDM企业,聚焦汽车、新能源、工业等高门槛市场,产品结构持续优化,IPM模块、IGBT、SiC功率器件等高端产品增长显著[5][6][9] - 全球半导体行业保持较快增长,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7280亿美元,增长15.50%,国产替代进程加速为公司带来发展机遇[5][13][15]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63.36亿元,同比增长20.14%,主要因销售规模扩大[3][3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5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0.25亿元[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32亿元,同比增长194.19%[3] - 总资产255.09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87%[3] - 研发费用4.78亿元,同比小幅下降1.84%[33] 产品业务 - 集成电路收入25.58亿元,同比增长25.65%,主要因IPM模块、MEMS产品、32位MCU等出货量加快[7][36] - 分立器件产品收入33.54亿元,同比增长18.50%,其中汽车、光伏IGBT和SiC产品收入增长80%以上[9] - 发光二极管产品收入4.20亿元,同比下降30.00%,但通过产品结构优化保持基本稳定[12] - IPM模块在白电市场应用广泛,2025年上半年国内主流厂商使用超过1.23亿颗[8] - MEMS传感器加速器在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保持领先,出货量增长2倍以上[9] - SiC功率器件累计出货量达2万颗,第Ⅳ代产品已送客户评测[9] 产能建设 - 士兰集科12吋线产出33.18万片,同比增长33%,营业收入14.81亿元[12] - 士兰集昕8吋线产出33.18万片,同比增长19%,营业收入7.18亿元[12] - 士兰集成5/6吋线产出135.34万片,同比增长29%[12] - 士兰明镓已形成月产10000片6吋SiC-MOSFET芯片能力[9] - 厦门士兰集宏8吋SiC功率器件芯片生产线预计2025年四季度通线[9][24] 行业趋势 - 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达7280亿美元,增长15.50%,逻辑半导体以37%增速领跑[5][13] -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由2014年3015亿元增至2024年14313亿元,复合增长率16.85%[14] -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建设[16][17][19] - 国产芯片进口替代进程加快,公司超过80%收入来自高门槛市场[6][15] 发展战略 - 坚持IDM模式,聚焦汽车、新能源、算力和通讯等高增长市场[5][23] - 持续投入模拟电路、功率半导体、MEMS传感器、化合物半导体等技术研发[24][26] - 加快12吋线IGBT芯片产能提升和8吋SiC生产线建设[9][24] - 推动车规级产品开发,包括功率器件、模拟电路、MEMS传感器等[24][26] - 加强产业链协同,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