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际金融秩序
icon
搜索文档
欧盟拿俄资产作抵押,启用2100亿欧元,帮乌克兰再打5年仗
搜狐财经· 2025-10-03 07:44
当地时间10月1日,当乌克兰东部的炮火仍在轰鸣,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在布鲁塞尔宣布了一项更为深远的计划:把自2022年起冻结的俄罗斯 央行资产转化为乌克兰的"战争基金"。 这笔高达2100亿欧元的巨款,原本静静躺在比利时欧洲清算银行的账户里,如今可能成为未来五年乌克兰的"生命线"。 步步为营的金融策略 战事进入2024年后,乌克兰财政濒临枯竭,而美国大选带来的政治不确定性让援助资金时常断档。 欧洲的压力越来越大。 欧盟开始考虑更激进的方案:不 再只是动用"利息",是以资产本金为抵押,从资本市场撬动更大规模的贷款。 贷款如何运作? 欧盟设计的这套方案,试图在"合法"与"有效"之间走钢丝。 其核心操作分几步走:首先,以被冻结的2100亿欧元俄罗斯资产作为信用担保;接着,由欧盟 或七国集团以此向国际资本市场发行债券,筹集高达1400亿欧元的长期贷款;这笔钱将分期拨付给乌克兰,专项用于军事采购、基础设施修复及政府运转。 最关键的环节在于"还款"设计。 欧盟强调,这笔贷款并非无偿赠予,而是一笔"赔偿贷款"。 乌克兰只有在"俄罗斯未来支付战争赔偿"后,才需要偿还这笔 债务。 换句话说,还款责任被巧妙地转移给了 ...
德国终于“松口”!欧盟欲冻结俄资产,乌克兰还能等到救命钱吗?
搜狐财经· 2025-09-21 19:23
欧盟对俄罗斯冻结资产处置的立场分歧 - 德国财政部长克林贝尔表示愿意认真讨论冻结俄罗斯资产的新用途 表明德国立场从拘谨转向开放 [1][3] - 欧盟内部存在严重分歧 中东欧国家主张快速动用本金援助乌克兰 而德国 法国和意大利等国担忧国际金融界反应及欧元长期稳定性 [3] - 德国试图推动各方协商寻求折中方案 为僵局提供缓和空间 [3] 资产处置方案的法律与风险考量 - 欧盟目前仅动用冻结资产的利息 直接挪用本金可能面临国际法律和信誉风险 [3][8] - 资产处置需平衡乌克兰援助需求与避免欧盟自身陷入金融或法律困境 例如通过分批动用或设立专门机制 [8][10] - 决策需考虑国际金融秩序影响 法律红线是核心限制因素 [8] 地缘政治与外部因素影响 - 俄罗斯威胁采取报复措施 包括针对在俄欧洲企业及能源供应 影响依赖俄罗斯能源的欧盟成员国立场 [5] - 美国对乌克兰援助不确定性加剧欧盟压力 若美国减少支持 欧盟需独自承担更多责任 [5][7] - 美国援助若恢复 可能改变冻结资产使用的紧迫性 导致新一轮博弈 [7] 欧盟决策压力与未来展望 - 欧盟面临时间窗口缩小压力 需在资金信誉与援乌国际责任间取得平衡 [8][10] - 决策结果将测试欧盟在国际金融和地缘政治博弈中的立场 成功方案可能提升欧盟影响力 [10] - 若分歧持续 冻结资产可能长期僵持 反映欧盟决策力不足 [10]
“广场协议”四十载辛酸未解
经济日报· 2025-09-21 06:13
广场协议背景与目标 - 1985年9月五国(美国、法国、联邦德国、日本、英国)财政部长与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签署联合声明,旨在推动美元贬值[1] - 协议文本不足10页且无直接法律约束力,但通过政治意志引发市场连锁反应[1] - 美国因巨额贸易逆差和制造业失业压力(汽车厂裁员、钢铁厂停产)急需提升出口竞争力[2] 汇率干预机制与影响 - 五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促使日元和德国马克升值,美元贬值[2] - 协议为全球金融体系引入人为干预机制,打破此前"自动驾驶"状态[2] - 协议签署后美元急剧贬值,日元飙升,德国马克和法国法郎大幅走强[3] 日本经济影响 - 日元升值沉重打击日本出口竞争力,政府采取大规模宽松货币政策[3] - 大量资金涌入股市房地产,东京地价飙升形成资产泡沫[3] - 1990年代初泡沫破裂,导致日本经济陷入"失去的10年"甚至"失去的30年"[3] 德国与欧洲应对 - 德国虽签署协议但保持警惕,未出现类似日本的经济失控[4] - 1990年德国统一后采用"大政府"模式调控经济,严控投机行为[5] - 协议促使欧洲思考货币独立,10多年后欧元问世[5] 美国战略成果 - 美元贬值使美国出口产业重获竞争力,就业压力缓解[5] - 金融资本全球布局加强,华尔街成为全球资本聚集地[5] - 协议将经济压力转嫁给盟友,美国赢得战略主动权[5] 协议后续发展 - 1987年2月签署卢浮宫协议,阻止美元过度贬值并稳定汇率[5] - 广场协议被视为全球金融拐点,象征大国经济博弈与妥协[6] - 历史经验表明缺乏独立金融体系的国家将付出长期代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