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市热岛效应
icon
搜索文档
一下班就下大雨,是我的错觉吗?
36氪· 2025-08-19 18:36
城市降雨时间分布特征 - 中国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强度最高的时间段为17点到20点,尤其是持续1-3小时的短时降雨 [6] - 四川盆地的夏季降水集中在午夜0点到3点,与其他地区形成鲜明对比 [6] - 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夏季日降水强度在16-19时达到峰值 [12] 城市热岛效应与降雨关系 - 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傍晚成为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段,加剧强降雨发生概率 [10] - 城市建筑物密度和高度与热岛效应强度正相关,20层以上高层建筑数量越多热岛效应越强 [14] - 长三角北部城市带在极端降雨前常经历由热岛效应带来的极端高热,如2018年7月26日上海暴雨前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11] 城市化对降雨影响 - 城市化程度与夏季降水强度正相关,城市化水平越高降水强度越高 [13] - 珠三角地区1994年后快速城市化导致极端小时降雨量增长率是之前的两倍 [13] - 北京城市化后城区极端降雨频率超过郊区,成为极端降雨最多区域 [13] 工作日与降雨关联 - 工作日暴雨概率高于周末,因人类活动更频繁加剧热岛效应 [15] - 上海周四平均气温最高,反映热岛效应累积 [15] - 周三、周四PM10污染物浓度达到高峰,与工作日空气污染加剧相关 [19] 空气污染对降雨机制影响 - 空气污染微小颗粒使云中水滴更难合并,导致更强雷暴和降雨 [16] - 中国东南部平原地区雷暴发生率随空气污染加剧而明显增加 [15] - 污染物通过影响云物理过程增强降雨强度,形成更多冰雹或冰粒 [16]
新闻分析:为何同等数值的降雨,大家感受不同?
新华网· 2025-08-16 06:32
同等量级的雨落在不同地方,各地居民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新华社北京8月15日电 题:新闻分析:为何同等数值的降雨,大家感受不同? 新华社记者黄垚 汛期以来,我国多地出现连续降雨甚至极端降雨,一些国家气象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在天气预报中,我们看到气象部门通常用毫米来衡量一场雨的大小。但当几个地方出现同样毫米数的降 雨时,有的地方暴雨如注,有的却只是细雨绵绵。为什么同等数值的雨,会给大家造成不同的观感? 根据国家标准,降水量是指某一时段内未经蒸发、渗透、流失的降水,在水平面上积累的深度以毫米为 单位,反映的是水层的深度。以70毫米降水量为例,它相当于在一平方米的面积上落了70升雨水,总量 接近140瓶500毫升的矿泉水。 国家气象中心流域水文气象预报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狄靖月表示,一场雨的实际影响和它落下的速度 紧密相关。"当70毫米的降水在一小时内集中落在城区,若遇排水不畅,城市低洼路段积水会以肉眼可 见的速度迅速上涨;若在24小时内均匀落下,雨势必然没那么急,但根据气象标准已经达到暴雨量级 (24小时内累计降水量50至99.9毫米为暴雨)。" 因此,用小时雨量来判断降雨大小更具参考性。此前,中国气象局对 ...
全球多地遭遇高温“烤”验(国际视点)
人民日报· 2025-07-14 06:00
全球高温现象 - 全球6月气温创1940年以来第三高纪录,北极海冰范围较平均值低6%,南极海冰范围较平均值低9% [1] - 欧洲多地6月出现创纪录高温,法国局部地区达41摄氏度,西班牙南部达46摄氏度,葡萄牙6月高温纪录达46.6摄氏度 [2] - 中东和北非地区5月最高气温达51.6摄氏度,科威特6月持续50摄氏度左右,伊拉克南部5月达49摄氏度 [3] - 韩国西部7月气温突破40摄氏度,首尔7月上旬达37.7摄氏度,创1908年以来最高纪录 [3] 高温影响 - 极端高温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增加空气污染和野火风险,希腊等多国爆发野火 [4] - 电力供应压力增大,意大利多地供电中断,英国铁路线路停运,科威特实施计划停电 [5] - 高温引发多起死亡事件,居民日常生活受严重影响 [5] 应对措施 - 法国教育部允许高温期间学生留家,意大利和希腊出台高风险职业临时停工方案 [5] - 欧洲多城市开放"气候避难所",沙特等海湾国家推出午间户外工作禁令 [5] - 阿联酋为配送员设立超1万个空调休息站 [5] - 尼泊尔通过预警系统减少洪灾伤亡,为13万人提供避险支持 [8] 气候变暖趋势 - 自1961年以来全球普遍升温,1991年后加速,亚洲、非洲和欧洲升温幅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7] - 极端高温频率和强度增加,早期预警系统和健康策略对保护弱势群体至关重要 [6][7] - 气候变化加剧天气模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缓解极端天气的关键 [7] 国际呼吁与行动 - 世界气象组织呼吁加快气候适应和减缓能力建设,推动早期预警系统普及 [8] - COP30将于2025年11月在巴西举行,联合国敦促各国加快提交气候行动计划 [8]
野火、中暑、供电故障……欧洲多国经受高温“烤”验
新华网· 2025-07-04 22:38
欧洲极端高温天气 - 欧洲多地正经历极端高温天气,导致空气污染激增、野火风险加大,居民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1] - 西班牙南部记录到46摄氏度高温,法国多地气温超过40摄氏度,奥地利、波黑、塞尔维亚和斯洛文尼亚发布高温红色警报 [2] - 6月欧洲多地出现创纪录高温,异常性体现在强度和时间上,极端高温通常出现在盛夏时节 [2] 野火事件 - 希腊首都雅典周边及克里特岛爆发严重野火,超过5000名游客、酒店员工及当地居民被迫紧急撤离 [3] - 德国戈里施海德地区林火过火面积约1000公顷,图林根州南部萨尔费尔德霍厄地区林火为1993年以来最大规模 [4][5] - 勃兰登堡州于特博格林火过火面积165公顷,火势已得到控制 [5] 高温对基础设施和交通的影响 - 德国不来梅附近高温导致部分高速公路路面软化,带来安全隐患 [6] - 意大利佛罗伦萨、贝加莫等多地供电中断,可能是用电高峰致负荷过重或电缆受热损坏 [9] - 意大利北部维琴察至维罗纳之间高速公路因高温导致沥青路面开裂,车辆拥堵绵延30公里 [9] 高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意大利全国18个城市进入"高温红色警报"状态,健康成年人也可能在户外活动中面临健康风险 [7] - 意大利发生多起与高温天气相关的死亡事件,包括建筑承包商中暑身亡、游客海滩猝死等 [9] 高温成因分析 - 本次热浪源自非洲大陆,高压系统形成"热穹顶"效应,将空气压缩至地表附近,导致气温升高 [10] - 稀薄或缺失的云层使太阳辐射直达地表,加剧高温现象,城市热岛效应使极端高温对人类健康影响更明显 [10] - 地中海海水升温是导致极端天气的关键因素,西地中海海水温度比正常年份显著升高 [12] 气候变化背景 - 受人类活动引发的气候变化影响,极端高温正变得越来越频繁和强烈 [12] - 地中海已成为全球升温最快区域之一,若不尽快采取减排措施,未来夏天可能更难过 [12] - 气候变化使热浪季节提前、频率升高且愈发普遍,未来几十年这种趋势将持续 [12]
中外合作研究发现:万家灯火或悄然改变城市植被生长季长度
环球网资讯· 2025-06-17 23:11
研究背景与核心发现 - 中外学者合作研究发现城市夜间灯光显著延长植被生长季长度 相比乡村地区可延长多达三周 其中夜间灯光影响超过城市热岛效应[1] - 研究由武汉大学夏军教授 佘敦先教授和美国范德堡大学孟林教授共同领导 成果发表于《自然-城市》期刊[1] - 过去10年城市夜间灯光强度平均增加10% 光照与温度共同调节植被生长周期[1] 研究方法与数据 - 研究分析2014-2020年北半球428个城市卫星数据 涵盖夜间灯光强度 近地表气温和植被生长季始末日期[3] - 从乡村到城市中心 夜间灯光呈指数级增长 对植被生长季始末时间的影响大于气温升高[3] 具体影响分析 - 城市植被生长季平均开始日期比乡村早12.6天 结束日期晚11.2天 合计延长约三周[3] - 夜间灯光对生长季结束日期的影响比对开始日期更明显[3] - 欧洲城市植被生长季开始最早 其次是亚洲 北美城市虽最亮但生长季开始晚于前两者[4] 区域差异与技术影响 - 夏季干燥温带气候带和无干季寒冷气候带中 夜间灯光对生长季开始影响更强[4] - 城市照明从高压钠灯转向LED可能增强植被反应 具体影响需进一步研究[4] 研究意义与建议 - 评估城市化对植被生态系统影响时 需同时考虑夜间灯光和城市热岛效应[4] - 全球城市化快速发展背景下 该研究为城市生态规划提供新视角[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