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
icon
搜索文档
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现代化人民城市这样建·韧性)
人民日报· 2025-09-19 05:45
江苏徐州市提升房屋安全保障水平 旧屋修缮"又快又好" "之前房子外墙风化、墙体脱落,阳台构件钢筋裸露,看着就心慌。"家住江苏徐州市云龙区和平路114 号楼的李新华,指着刚完成加固修缮的房屋说道,"现在好了,借助老旧房屋安全保险,修得又好又 快,心里踏实多了。" 李新华所在小区因建设年份较早,没有专项维修资金,长期面临资金难题。此次修缮,经费是如何解决 的? "多亏了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充实了既有房屋安全管理公共资金。"徐州市房屋征收和房产保障管理 中心党总支副书记张鑫说。 走进安徽合肥市青阳路雨污水管道提升改造现场,巡查人员使用撬棍灵巧一掀,笨重的井盖被撬起。一 个金属"听筒"紧紧地贴在管道外壁上,和其相连的是一根线缆,线缆另一端是安装在井口附近、巴掌大 小的黑色主机。 除去房屋修缮,李新华还发现了小区的种种可喜变化:每个房屋单元均安装了房屋信息二维码,业主能 及时了解房屋的安全状况;保险公司聘请第三方机构定期巡检房屋,对危险构件进行预防性处置等。 李新华眼中的变化,也是徐州市试点探索的一项重要议题。老旧房屋不仅需要修缮,更需要全生命周期 安全管理,尤其是预防性保障。试点过程中,徐州使用既有房屋安全管理公共 ...
测绘股份: 关于公司可转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延期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12 00:16
核心观点 - 公司决定将两个可转债募投项目的预计可使用状态日期从原计划延期至2027年12月31日 仅调整时间进度 不改变项目实施主体 资金用途及规模 [1][4][6] - 项目延期主要由于宏观经济形势承压 下游城市基建等行业投资规模放缓 导致公司暂缓房屋购置及装修投入 并基于成本效益和市场需求谨慎调整实施节奏 [6][8][9]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于2023年3月2日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3.9848亿元 已于2023年3月8日全部到账 [1] 募投项目进展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两个募投项目累计投入金额3848.06万元 投资进度仅为9.66% [3][5] - 募投项目包括"面向市政基础设施的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控平台建设项目"和"面向数字孪生的算力中心及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原计划投资总额4.0668亿元 调整后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3.9848亿元 [3] 募投项目延期原因 - 房屋购置与装修计划投入8420万元尚未实施 占两个项目计划投资总额的26.17% 主要因下游行业投资放缓 公司通过优化办公场所统筹使用现有资源 [6] - 城市生命线项目具有"即投即用"特征 投入进度与客户招投标规划及资金安排紧密相关 市场需求阶段性放缓导致实际进度滞后 [7][8] - 算力中心项目初始投入成本高 需业务体量突破规模效应拐点才能降低成本 当前下游需求放缓使公司无法按原计划达到预期数据处理需求规模 [8][9] 项目内容与业务模式 - 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控平台项目通过建设智慧监管系统及支撑系统 整合政府和企业监管系统 运用物联网 云计算 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动态监测 [7] - 城市生命线业务以项目制为主 涵盖供水排水 燃气 交通 桥梁等细分场景 客户主要为市政管理部门及企事业单位 [7] - 算力中心项目旨在增加算力节点 优化成本结构和保护数据安全 虽不直接产生收益 但可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数据处理单位成本 [8] 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 - 截至2025年7月31日 募集资金余额为3.8200亿元 存放于苏州银行和广发银行的相关账户 [5][6] - 公司严格规范管理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 以最低投资成本和最大产出效益为原则 把握投资时机和进度 [9] 后续计划与保障措施 - 尚未投入的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设备购置和研发投入 公司分阶段投入并积极挖掘潜在市场需求 [10] - 公司优化资源配置 统筹资金使用 密切关注建设进度及市场环境变化 采取措施保障项目按期完成 [10] 审议程序与监管合规 - 项目延期事项经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通过 保荐机构认为决策程序合法有效 符合监管规定 [11][12][13] - 延期仅调整时间进度 不改变资金投向 不存在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形 符合公司长期发展规划 [10][13]
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
经济日报· 2025-08-02 05:53
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 加快老旧管线改造升级 保障城市生命线安全已成为守护城市命脉的基础性任务 [1] - 城市发展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 创新 宜居 美丽 韧性 文明 智慧成为重要目标 燃气 供水 排水 桥梁等关键基础设施需构建覆盖全系统的综合运行体系 [1] - 安徽已建成"1+16+N"省市县三级监测运行体系 构建覆盖17万公里地下管网的"数据底座" 实现对主城区重大风险的精准管控 [1] 科技 资金与信息协同发力 - 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整合产学研优势资源 构建高效协同科研平台 加速成果转化与应用落地 安徽合肥依托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获得科技支撑 [2] - 完善投融资机制 设立专项基金 运用财政贴息 风险补偿等政策工具降低社会资本准入门槛 设计特许经营等合理收益与风险分担模式 吸引多元资本长期投入 [2] - 破除数据壁垒 建立智能管理"神经中枢" 深度集成管网空间信息 实时运行状态 权属关系等核心要素 打造统一综合管理平台 [2] 地方实践与系统化改造 - 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等新型基础设施被视为打造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抓手 [1] - 系统化改造需构建覆盖全系统 融合高效率 高安全 智能化和强韧支撑能力的综合运行体系 [1] - 需实现信息共享互通 为跨部门协同决策 精准调度及老旧管线改造提供数据底座与智慧化支撑 [2]
助力智能社会发展与治理
人民日报· 2025-06-16 05:52
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 - 合肥市依托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启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手段搭建安全屏障 [1] - 工程构建了"全域感知—智能研判—协同处置"的全链条智能化防控体系,预警事件响应时间平均7分钟,联合处置时间由24小时以上缩短到1小时 [2] - 目前合肥已布设8.5万套前端监测设备,实时监测137座桥梁和7316公里地下管网 [2] 技术成果与应用 - 清华合肥院攻克城市生命线安全新技术,建立智能化研发平台和超大型桥梁安全研发平台 [3] - 研发灵敏度0.1%的燃气探测器,地下空间使用寿命突破5年;25公里范围内泄漏定位精度1米的水管网检测智能球 [3] - 提出"全域感知—精准管控—主动防御"网络安全方案,建立"云网端芯"物联网数据闭环安全服务平台 [3] 运营成效 - 监测中心每天处理数据超百亿条,累计处置燃气管网泄漏、供水管网泄漏等各类险情1098起 [2][3] - 系统实现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城市安全运行的"韧性指数"持续攀升 [1][3] - 探索成果已在70多个城市落地推广 [4] 未来发展 - 清华合肥院将继续推动公共安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4] - 致力于助力智能社会发展与治理迈上新台阶 [4]
南京累计建成502条幸福河湖 水环境监测质量连续六年稳居全省第一
新华日报· 2025-03-31 08:27
幸福河湖建设成果 - 全市已累计建成502条幸福河湖,并计划今年再打造40条,届时建成区河道将基本建成幸福河湖 [4] - 全市42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28条入江支流水质达标率、26条国省考黑臭水体监测达标率均保持100%,水环境监测质量已连续六年稳居全省第一 [1] - 通过开辟健康步道、设置健康知识普及区、建设运动场所等强化滨水空间与城市绿道的串联贯通,拓展滨水休闲载体 [4] 历史水系生态治理 - 宝船厂遗址公园采用在湖底种植水草的生态净化方式改善水质,避免了因可能存在文物而无法清淤的难题 [2] - 水草净化系统可净化水质、减少水波动、固着底泥、释放氧气并为其他水生生物提供生长条件 [2] - 古作塘长约400米,可同时建造5艘船,历史上13个作塘可同时建造超过60艘船只 [2] 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 南京市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目标包括完成700个片区雨污分流改造,新建80公里污水管网,改造修复239公里存量管网 [5] - 计划还涉及实施60处截流设施改造,扩建10座共55万吨/日污水处理厂,新建6座共8万立方米调蓄池,实施10处暗涵整治和800公里雨水管网清疏排查整治 [5][6] - 自2020年起对主城区地下排水管网累计排查总里程达1200多公里,发现280公里管网存在严重病害,截至去年底已完成220公里改造,剩余60公里将于今年完工 [6] 智慧水务与城市生命线安全 - 智慧水务二期——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试点建设城市内涝专项已建成投用,项目累计布设积水报警器、液位计、流量计等物联感知设备544套,并接入外部单位传感设备逾千套 [9][10] - 系统对主城区6000多个排口进行三色标记(全淹没、半淹没、未淹没)实现24小时监控,具备自动识别、智能派单、快速处置功能 [11] - 在防汛备汛工作中利用无人机对汛情险情盲区和死角进行巡航,实时回传现场画面 [11] 再生水利用与节水效能 - 2024年南京万元GDP用水量降至20立方米,较2020年下降18%,用水效能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12] - 全市7座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日供应能力约达到60万立方米,用于厂内自用、河道湿地补水及道路喷洒,计划今年全市再生水利用率提升至25% [13] - 江心洲污水处理厂内生态湿地日设计处理水量达1200立方米,再生水用于绿化、道路保洁及河道生态补水 [12][13] 再生水供冷供热应用 - 江北新区研创园220万平方米范围内利用浦口区珠江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通过中水源热泵设备实现夏季供冷、冬季供暖 [13][14] - 该技术利用中水全年流量大、温度稳定的特性,经测算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0.9万吨,减排约2.4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植树128万棵 [15] - 经建筑冷热能利用后的再生水会回流至再生水管网,用于道路清扫、绿化浇洒及河道补水等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