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金经理共管模式
icon
搜索文档
年内逾710只基金增聘经理,增聘潮涌究竟是“离职前兆”还是“团队优化”?​
第一财经· 2025-07-08 00:04
2025.07. 08 本文字数:2678,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曹璐 从"造星"到"造团队",公募行业的转型已进入深水区。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产品增聘基金经理动作密集。第一财经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7月7日,年内 至少有逾710只公募产品增聘基金经理,涉及包括葛兰、冯波、刘格菘等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产 品,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市场一度将增聘视为"原经理离职前兆",但业内人士指出,这一现象本质是基金团队动态优化的常规 操作,而非风险信号。基金经理"以老带新"、原基金经理的工作"减负"、基金经理之间优势互补等, 也都是增聘基金经理的重要因素。 随着单一经理的"明星效应"逐渐弱化,"双管一""多管一"的基金经理共管模式渐成常态,公募行业正 加速向"团队平台化"转型。目前,超四分之一基金已采用"共管"模式。值得关注的是,在团队化转型 中,新生代基金经理的数量与影响力显著提升。 尤其是在近年来的震荡行情下,业绩表现印证了行业新生力量在崛起,例如在年内排名前10位的主 动权益类基金中,有半数产品的基金经理"上岗时间"不足3年。不过有业内人士提醒道,新生代经理 普遍存在持仓行业集中度较高、历史业绩 ...
年内逾710只基金增聘经理,新生代基金经理加速接棒
第一财经· 2025-07-07 20:52
增聘潮涌:究竟是"离职前兆"还是"团队优化"? 从"造星"到"造团队",公募行业的转型已进入深水区。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产品增聘基金经理动作密集。第一财经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7月7日,年内至 少有逾710只公募产品增聘基金经理,涉及包括葛兰、冯波、刘格菘等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 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市场一度将增聘视为"原经理离职前兆",但业内人士指出,这一现象本质是基金团队动态优化的常规操 作,而非风险信号。基金经理"以老带新"、原基金经理的工作"减负"、基金经理之间优势互补等,也都 是增聘基金经理的重要因素。 随着单一经理的"明星效应"逐渐弱化,"双管一""多管一"的基金经理共管模式渐成常态,公募行业正加 速向"团队平台化"转型。目前,超四分之一基金已采用"共管"模式。值得关注的是,在团队化转型中, 新生代基金经理的数量与影响力显著提升。 尤其是在近年来的震荡行情下,业绩表现印证了行业新生力量在崛起,例如在年内排名前10位的主动权 益类基金中,有半数产品的基金经理"上岗时间"不足3年。不过有业内人士提醒道,新生代经理普遍存 在持仓行业集中度较高、历史业绩周期验证不足等问题,业绩可持续性亦需更长时 ...
千亿公募,官宣!
中国基金报· 2025-07-04 20:05
【导读】中欧医疗健康增聘赵磊为基金经理 中国基金报记者 曹雯璟 " 多基金经理共管 " 的风吹到了医药基金。 7 月 4 日晚间,中欧医疗健康发布公告称,增聘赵磊为基金经理,与葛兰共同管理旗下中欧 医疗健康混合。而原有的中欧医疗创新等产品则继续由葛兰单独管理。 中欧医疗健康增聘基金经理 据了解, 此次中欧医疗健康增配的基金经理赵磊是中欧基金医疗投研团队核心成员之一,拥 有超过 8 年的医药生物行业研究经验。 根据简历,赵磊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生物工程硕士 专业,历任中泰证券医药生物行业研究员、联席首席分析师。 赵磊于 2021 年 5 月加入中欧 基金,担任权益研究部医药组研究员, 2023 年初开始担任医药研究组组长。 Wind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葛兰在管的三只基金产品规模合计为 404.47 亿元。其 中,中欧医疗健康属于医药主题基金。今年上半年,中欧医疗健康单位净值增长率为 8.30% ,同期中证医药指数收益率为 2.27% ,组合相对指数实现超额收益 6.03% ;近一年来,中 欧医疗健康单位净值增长率为 16.01% ,同期中证医药指数收益率为 10.32% ,组合相对指 数实现超额收益 ...
基金经理“团队制”如何搞?这些有益探索已先行!
券商中国· 2025-05-26 16:45
从券商中国记者多方采访来看,"团队制"设想目前已得到基金业内相关人士高度认可。受访人士对记者表示, 近年出现的投研一体化和基金经理共管模式(下称"共管制"),有望成为"团队制"的有益探索,但这与真正意 义上的团队制还有不少距离。"团队制"模式的真正实施,既要着手于基金经理间的优势分工,更要从"自上而 下"的投研机制变革抓起。 已有实践探索 近日,中国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根据《行动方案》 布局,基金经理团队制管理模式是强化公募基金核心投研能力建设的重要部分。《行动方案》指出,要建立基 金公司投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基金公司持续强化人力、系统等资源投入,加快"平台式、一体化、多策 略"投研体系建设,支持基金经理团队制管理模式,做大做强投研团队。 在这之前,已有基金公司逐步着手进行投研一体化实践探索,其中以中欧基金的工业化、数智化投研平台建 设,诺安基金的科技投研团队一体化建设等实践为业内熟知。同时,也有基金公司通过基金经理"多人共管"模 式,来扭转大规模基金的单一策略和能力圈制约弊端。 北京一位公募投研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分析称,在基金业过往发展过程中,一只基金由 ...
对话王庆:个人明星还是团队合力?一期讲透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
重阳投资· 2025-05-13 16:24
5月7日,证监会下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第14条是关于强化核心投研能力建 设,提到要建立基金公司投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基金公司持续强化人力、系统等资源投入,加 快"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支持基金经理团队制管理模式,做大做强投研团队。 中外资产管理的长期历史表明,突出个人明星基金经理的做法并不是行业健康发展的良药,由于流量 的反噬效应,反而可能助长投资者的追涨杀跌行为,加剧"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痛点。 在私募行业内,重阳是最早开始探索"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的机构之一。我们将之命名为"重阳S4"。 具体来讲,是在多位基金经理共管模式下,由投资决策委员会把握大局,同一只基金通过分仓的方式 交由多位基金经理共同参与管理,每位基金经理在自己的分仓范围内进行相对独立操作。 那么,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的由来是什么?它具有哪些特点?重阳为何在业内率先推行这一模式?在 下面的这篇访谈中,重阳投资董事长王庆进行了系统的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如果对此话题感兴趣,欢迎移步"小宇宙"APP,订阅"重阳Talk",您将听到本期节目的完整版,精彩内容,沉浸式收听,不容错过 哦! 文字精华 主持人 ...
目标是持续超额!对话星石江晖:机制驱动,用18年做成一件事
聪明投资者· 2025-04-14 14:12
江晖的状态很好。 他说这是做星石投资 18 年来比较舒服的时候,这么多年打造的多基金经理团队制终于成熟运行起来 了。 公司成立近 18 年的最早产品,截至 2025 年3 月20 日,年化收益超过** % (费后)。尤其是 2015 年"多核心"基金经理制探索成功以来,超额夏普比率超过 1 ,意味着扣除风险后的超额回报相 当好 。 (点此认证合格投资者后查看完整业绩)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第一代基金经理之一,江晖 1998 年参与华夏基金筹备,先后担任兴和基金、兴华基 金、华夏回报基金基金经理,在 2007 年 6 月投身私募创办星石投资之前,担任工银瑞信基金投资总 监。 在很多人仍围绕 "个人英雄主义"叙事私募时,他选择了另一条路径:用系统替代单打独斗,用组织机 制赋能长期,从一开始便探索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 2015 年后逐步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多核心"转型:决策权不再集中于少数人,而是依照长期业绩与科学 规则动态分配。 如今参与共管的 6 位基金经理平均司龄超过 16 年,过去十年这几位基金经理没有发生任何变动,这 在中国资管行业非常罕见。 业内都说星石的多基金经理制是最彻底的,真正做到了 Capital G ...
对话“时间长跑者”重阳投资:投资成功的第一要义是避免大亏,平庸和精彩交替的结果是惊人的长期复合收益率
聪明投资者· 2025-03-17 14:42
文章核心观点 - 重阳投资秉持价值投资、绝对回报、逆向投资理念,通过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取得长期稳健业绩,当前市场具备价值重估机会,投资可立足价值、眺望成长 [4][19][102] 重阳投资概况 - 成立于2001年,2008年发行首只阳光私募基金,管理规模逾300亿,投研人员30人左右,核心团队自主培养且工作超10年 [4][5] - “重阳1期”成立于2008年9月,16年多费后复合年化回报可观;“重阳3期”成立于2009年9月,15年多带来稳健回报,2021 - 2024年“熊市不熊”,今年以来净值创新高 [3] 投资理念与方法 价值投资不教条 - 看重确定性成长,涉足新经济领域、买成长股,基于深度价值研究并伴以逆向手法 [7] - 采用“接力法”,投资标的达预期收益后换安全边际更大的标的,赚上半场钱,降低波动率 [8] - 关键时间节点做仓位判断,如去年9月初加至9成仓位,大涨后灵活操作守住果实 [9] 逆向思维深入骨髓 - 投资上“买在无人问津处,卖在人声鼎沸时”,基于深度研究找市场短期失效机会 [11][30] - 公司管理经营中,2015年牛市关闭产品申购、提高对冲比例,2023年市场低迷时扩张投研人才 [12] - 对外沟通透明度高,可通过多渠道了解投研团队文化、理念和观点 [13] 时间长跑者的价值是复利 - 业绩上牛市跟上收益、熊市控制回撤,如“重阳1期”和“重阳3期” [14][15] - 认知和能力圈上,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搭建信任网,扩展团队“超级能力圈” [15] 价值投资与绝对收益 - 核心理念为价值投资、逆向投资、绝对收益,追求长期复合收益,战术“平庸”、战略精彩 [19] - 投资风格是基于深度价值研究的逆向投资,以合理价格买优秀公司,分享中长期成长价值 [20][21] - 看重确定性成长和业绩成长质量,关注股息收益率,投资目标以绝对收益为主,兼顾长周期相对收益 [22][24] - “价值投资接力法”与巴菲特长期持有策略不同,更符合A股市场特点,考虑收益率和风险 [28][29] 逆向投资实践 - 熊市抗跌是投资理念指导的结果,不追逐过热标的,基于深度研究找市场失效机会 [30] - “顺大势,逆小势”指顺应社会经济大趋势,与短期极端市场情绪相逆,把握市场情绪波动带来的投资机会 [32][33] - 逆向投资实施关键在于识别公司错误定价,多针对个股,如制造业企业低迷时投资,待周期好转获利 [35][36] - 投资考虑胜率和赔率,逆向投资可提高赔率,寻找胜率高、赔率合适的机会 [41][43] 共管模式 - 采用“投资决策委员会领导下的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即“重阳S4”,突破对单个基金经理依赖,带来稳定超额收益 [46][47] - 多基金经理共管使组合有多个相对独立的阿尔法来源,投决会确定仓位区间,控制整体风险敞口 [50][52] - 投决会季度评估决策,遇大拐点明确仓位变动,如2015年、2022年、去年9月等 [53][54] - 投决会确定仓位区间,基金经理依自身判断操作,超上下限会被警示并限期调整 [59][63] - 团队成员信任源于共事多年,分工明确,投决会把控宏观和市场风险,基金经理构建组合 [67] 能力圈拓展 - 个人能力圈需信息积累形成知识并能做正确判断,拓展不易,公司培养团队复制投资理念和方法 [68][70] - 团队成员各有专长,通过共管模式放大团队能力圈,持仓信息透明提升置信度和决策质量 [72][74] - 要求基金经理小组合高度集中,小组合加总保证持仓分散,解决阿尔法来源等矛盾 [79] 市场价值重估因素 短期因素 - DeepSeek技术突破叠加地缘政治有利变化,改变投资者对中国资产尤其是科技板块可投资性的判断 [87] 中期因素 - “9·24”政策转向类似“安倍三支箭”,消除市场对尾部风险的担心,托底经济和资本市场,化债政策打通经济循环堵点 [80][83][85] 长期因素 - 中国股票市场生态积极变化,加强股东回报,如分红和回购,类似日本和欧洲经验 [89][90] 市场行情分析 - 从长度、宽度、高度三个维度看,本次行情是过去三年最值得期待的 [92][93][94] - 行情长度上,底层经济逻辑逆转,政策呵护,股东回报加强,行情有望持续 [95][96] - 行情宽度上,工程师红利从AI和机器人扩散到更多领域,受益面将拓宽 [97][98] - 行情高度上,时间长、宽度宽会使高度较高,已有领先指标显示可能超预期 [99][100] 投资方向 - 2025年中国股市保持乐观但不冲动,投资选股立足价值、眺望成长 [101][102] - 价值方向关注高息股,成长方向看好泛科技、先进制造、创新药和消费领域被低估的龙头公司 [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