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

搜索文档
上半年涨幅最高的题材基金:创新药、北交所
搜狐财经· 2025-08-12 12:28
基金表现 - 今年上半年涨幅超61%的基金产品主要聚焦创新药领域 其中汇添富音港优势精选A以86 48%的收益率位居榜首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和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分别以83 15%和82 79%紧随其后 [1] - 涨幅前16的基金中有3只非创新药主题产品 包括北交所基金和主动管理型产品 [1] 创新药投资机会 - 创新药板块在大盘回调后仍具备追涨潜力 [2]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分析 - 该基金重仓股以新消费概念为主 包括泡泡玛特(持仓市值1530万元 占比12 57%)和老铺黄金(持仓市值1002万元 占比8 23%) [3] - 前十大重仓股合计占比达74 22% 显示集中度较高 [3] 基金经理表现 - 吴远怡管理的多只产品任职回报表现突出 如广发科技创新A(41 89%)和广发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65 76%) [4][5] - 其管理的广发创新升级(与刘格菘共同管理)任职回报为-34 05% 表现相对较弱 [5] - 广发科技创新历史最大回撤达-53% 显示较高波动性 [5] 产品特性 - 该类型基金具有高波动、大回撤特征 适合市场低位时逢跌买入 不适合低风险偏好投资者 [7]
年内诞生12只业绩“翻倍基”港股配置成制胜关键
证券日报· 2025-08-01 00:16
公募基金市场表现 - 截至7月31日公募基金市场涌现12只年内净值增长率超过100%的"翻倍基" [1] - 业绩亮眼产品多数聚焦创新药、医药生物、医疗保健等主题 [1]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以143.24%的年内净值增长率暂居榜首 [2]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中银港股通医药A等6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年内净值增长率超100% [2] -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等5只指数基金跻身"翻倍基"行列 [2] - 另有18只基金年内净值增长率超过90%且多数布局港股或创新药领域 [2] 港股创新药板块驱动因素 - 跨国药企"专利悬崖"带来合作需求激增与中国创新药企收获期形成供需匹配 [3] - 生物科技公司未来三到五年内有望迎来盈亏平衡拐点 [3] - 从研发到支付端的全方位政策支持为行业发展注入动力 [3] - 2025年以来中国创新药企"出海"步伐加快多笔大额海外授权交易落地 [3] - 港股头部创新药企业盈利改善预期增强叠加市场认可度提升 [3]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恒生指数上半年涨幅超20%显著跑赢全球主要市场 [4] - 南下资金净流入超7000亿元创同期新高 [4] - 港股上市企业自由现金流持续改善回购规模不断扩大 [4] - 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年内净值增长率为99.28% [4] - 港股相较A股折价优势明显且整体估值处于历史较低位置 [4]
年内诞生12只业绩“翻倍基” 港股配置成制胜关键
证券日报· 2025-08-01 00:12
公募基金市场表现 - 截至7月31日公募基金市场涌现12只年内净值增长率超过100%的"翻倍基" [1] - 这些产品多数聚焦创新药、医药生物、医疗保健等主题 [1]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以143.24%的年内净值增长率暂居榜首 [2]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中银港股通医药A等6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年内净值增长率均超100% [2] -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等5只指数基金也跻身业绩"翻倍基"行列 [2] - 另有18只基金年内净值增长率超过90%多数布局港股或创新药领域 [2] 港股创新药板块驱动因素 - 跨国药企面临"专利悬崖"带来合作需求激增与中国创新药企进入收获期形成供需匹配 [3] - 诸多生物科技公司未来三年到五年内有望迎来盈亏平衡拐点 [3] - 从研发到支付端的全方位政策支持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3] - 2025年以来我国创新药企"出海"步伐明显加快多笔大额海外授权交易落地 [3] - 港股头部创新药企业盈利改善预期增强市场认可度提升资金持续流入 [3] 投资布局方向 - 产品具有全球竞争力和成长空间的创新药企包括大型制药公司和生物科技企业 [3] - 进口替代率低技术壁垒高的优质医疗设备耗材龙头企业 [3] -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精准捕捉医药板块中最具科技属性的创新药产业链投资机会 [3]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恒生指数上半年超20%的涨幅显著跑赢全球主要市场 [4] - 南下资金超7000亿元的净流入创下同期新高 [4] - 港股上市企业自由现金流持续改善回购规模不断扩大 [4] - 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年内净值增长率为99.28% [4] - 港股相较A股的折价优势明显整体估值处于历史较低位置 [4]
全市场“翻倍基”从4只增至13只!5只港股创新药ETF跻身其中,还能追涨吗
华夏时报· 2025-07-31 23:48
医药基金表现 - 全市场"翻倍基"数量从4只增至13只,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以143.24%的涨幅领跑,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中银港股通医药A收益率均超110% [1] - 5只港股创新药ETF集体跻身"翻倍基"阵营,净值增幅均超100%,与主动管理的医药主题基金共同构成主力军 [2] - 13只"翻倍基"中名称直接包含"医药""创新药"的基金多达11只,主要配置港股通医药标的 [3] 创新药行业动态 - 2025年1—5月中国药品领域发生57笔对外授权交易,同比增长23.9%,首付款金额约27.4亿美元(同比增长383%),总金额高达486.9亿美元(同比增长121%) [3] - A股、H股及A+H股创新药公司营收持续攀升,归母净利润高速增长,部分头部企业已扭亏为盈,2025年中报预告显示盈利企业数量有望进一步扩大 [3] - 港股创新药相较A股同类资产具有质地更优、估值更低的双重优势,风险收益比更具吸引力 [4] 被动指数型产品 - 5只被动指数型基金跻身"翻倍基",均跟踪港股创新药指数,凭借低费率优势在行业普涨行情中展现竞争力 [5] - 华宝基金发布港股通创新药ETF溢价风险预警,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明显高于基金份额参考净值,存在较大幅度溢价 [5] - 易方达全球医药行业美元A与人民币A份额同时入围,凸显QDII基金的全球化配置优势 [5] 市场趋势与风险 - 创新药板块高波动属性显著,2022年部分创新药基金曾经历超40%的回撤,当前涨幅已积累一定风险 [7] - 专业机构认为创新药长期仍具空间,但交易层面或存在波动风险,短期行情持续性降低 [7] - 建议对港股创新药恐高的投资者可布局A股创新药、医疗器械、CXO等涨幅滞后的细分方向 [8]
公募业绩回暖难阻资金撤离,投资者“落袋为安”情绪加剧赎回
第一财经· 2025-07-28 19:48
公募基金业绩与赎回现象 - 近一个月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和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均上涨超过8%,年内回报率修复至14%以上,超九成主动权益类产品年内回报为正 [1] - 主动权益基金二季度净赎回超1070亿份,环比增加56%,部分绩优基金也遭遇净赎回甚至面临清盘风险 [1] - 医药等深跌反弹板块基民"见好就收"心态强烈,业绩回暖反而加剧阶段性赎回 [1][6] 创新药及医疗赛道基金表现 - 创新药指数年初至7月25日累计涨幅达74.21%,相关产品数只年内业绩翻倍,但部分绩优基金规模濒临清盘 [2] - 鹏华创新医药A年内累计上涨49.12%,但上半年连续两季度净赎回(1690万份、8148万份),规模从成立时3.56亿元缩水至0.3亿元 [2] - 景顺长城医疗产业A成立至今累计上涨超56%,但二季度仅净申购1684万份,规模仅0.36亿元 [3] ETF及次新基金规模困境 - 嘉实上证科创板工业机械ETF年内回报13.65%,但二季度净赎回2.36亿份,规模从2.51亿元缩水至1569万元 [3] - 新华中证A50ETF二季度90%资金赎回,规模从2.59亿元降至1347万元,7月末仅余758.33万元 [3]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因业绩112.98%吸引资金涌入,规模从0.36亿元暴增至11.32亿元,单季度增长超30倍 [3] 市场反弹与投资者行为分析 - 部分赎回者可能错过市场反弹,如嘉实上证科创板工业机械ETF和鹏华创新医药7月分别上涨7.03%、11.31% [4][5] - 中等盈利水平产品成赎回首选,亏损产品因"套牢惜售"心态规模相对稳定,反映投资者理性止盈倾向 [6] - 主动基金尚未形成业绩与资金的正向循环,良好业绩带来回本反而加大赎回压力 [6] 市场趋势与板块轮动展望 - A股或从资金市逐步转向基本面行情,短期大盘或震荡走强但热点轮动速度加快 [1][7] - 创新药、AI硬件、稀土涨价等热点层出,但市场交易风格偏向大容量、强逻辑标的 [7] - 银行回调后配置性价比增长,券商、保险是指数突破的关注方向,需注意短期波动 [7] - 低位半导体、医疗器械涨幅较高,建议关注AI应用、半导体及调整后的大金融板块 [7][8]
主动权益基金多元化策略优势凸显
中国证券报· 2025-07-28 05:07
行业主题基金表现 - 今年以来A股热点板块持续轮动 部分行业主题基金或押注单一赛道的基金取得不错业绩 回报率排名居前 [1] - 一季度鹏华碳中和主题A重仓人形机器人概念股 回报率达60.26% 成为一季度回报率最高的主动权益类基金 [1] - 二季度医药板块异军突起 医药主题基金实现反超 上半年回报率排名前十的基金中有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等多只医药主题基金 [2] - 非医药主题基金如平安核心优势A和诺安精选价值A也重仓医药股 前十大重仓股中均以医药股为主 [2] 均衡分散投资策略 - 广发成长领航A坚持均衡分散投资 上半年回报率排名前十 前十大重仓股涵盖新消费 汽车 医药等多个行业 [2] - 恒越匠心优选一年持有A 诺安多策略A等上半年回报率超过40% 未押注单一行业 投资组合覆盖农业 医药 化工 机械 服装等多个行业 [3] -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一季度回报率39.48% 上半年回报率68.29% 展现出较好的稳定性 [3] 集中持仓与分散投资对比 - 持仓高度集中的基金往往有更高波动性和更显著的投资者回报差 收益爆发力强但市场风格切换时容易大幅下挫 [4] - 行业主题基金在短期市场热度驱动下易吸引跟风资金 行业步入逆风期时会出现剧烈回撤 [4] - 合理的资产配置和分散投资能提高获取收益的胜率 而非押中某个风口行业 [4]
长城基金谭小兵:潜心深研 捕捉医药产业投资机遇
新浪基金· 2025-07-26 10:09
长城基金医药投资表现 - 长城基金旗下医药产品线丰富完善且各具特色,截至6月30日年内平均涨幅达36.95% [1]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上半年业绩表现突出,涨幅达75.18%,远超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6.08% [2] - 长城大健康A、长城医药科技A、长城医疗保健A、长城健康生活A上半年涨幅分别为42.94%、41.40%、32.19%、20.33%,均大幅跑赢基准 [2][3] - 长城医疗保健A自2014年成立以来收益率达199.77%,区间净值超越基准170个百分点 [3] 基金经理业绩与策略 - 梁福睿管理的长城医药产业精选自2024年10月成立以来展现出强劲爆发力 [2] - 谭小兵作为"医药+"投资资深舵手,旗下产品今年上半年均表现不俗,注重回撤控制 [2][3] - 谭小兵采用自上而下把握产业趋势和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相结合的投资框架 [3] - 龙宇飞重点布局"AI+医疗"方向,管理的长城消费增值A上半年涨幅9.67%,同期基准仅0.29% [4] 团队专业背景与投研框架 - 医药投资团队核心成员均具备深厚医药基因:谭小兵拥有制药工程与会计学背景,龙宇飞是生物制药学士、细胞生物学博士,梁福睿是海洋生物学硕士、博士 [5] - 团队投研理念强调"宏观-中观-微观"三层逻辑:宏观寻找有贝塔动能的子行业,中观筛选技术领先细分方向,微观深挖个股阿尔法 [5] - 团队能抓住创新药出海、医保优化等行业机会,避开"好药不等于好股票"的陷阱 [5] 公司布局与行业前瞻 - 长城基金早在2014年之前就已布局医药行业,2014年2月成立第一只医药主题基金,现已形成多元化医药产品矩阵 [4] - 在AI技术重塑医疗产业浪潮中,公司提前进入"AI+医疗"新兴领域 [4] - AI技术正从药物研发、诊疗模式等维度重构医疗产业,"AI+医疗"有望成为大消费与大健康领域新增长极 [4] 投研文化与长期发展 - 公司倡导"投研不是单兵作战,而是让每个人的专业优势成为团队共同财富"的文化 [6] - 团队保持专业深度同时拥有跨界视野,在复杂市场中灵活而前瞻 [6] - 公司医药投资团队建设与布局已超过10年,几经市场起伏仍耐心坚守 [4]
长城基金谭小兵:医药投资中的长期主义
新浪基金· 2025-07-26 10:09
行业表现与投资机会 - 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指数年内上涨27.63%,反映创新药行业强劲表现 [1] - 创新药出海加速及企业盈利改善推动医药投资机会,行业受老龄化、医保控费、产业链转移等多因素驱动 [1][3]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基金年内收益率达104.26%,大幅跑赢业绩比较基准(10.03%) [1] 基金经理投资风格 - 谭小兵具备跨行业研究背景(建筑、建材、电力等),强调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的大局观,管理长城医疗保健A近10年同类排名第1(1/12) [2][3] - 其持仓特征显示多元化配置,除医药外覆盖消费、科技、制造、周期、金融地产等板块 [2] - 龙宇飞(中科院细胞生物学博士)擅长消费与医药跨界研究,注重挖掘商业模式和竞争壁垒 [3] 投研框架与团队协作 - 长城基金医药团队采用三层逻辑:宏观子行业轮动、中观产业趋势筛选、微观个股阿尔法挖掘 [3] - 梁福睿(中山大学海洋生物学博士)独创"三周期"选股框架(产业周期、公司成长周期、资本市场周期),聚焦创新领域强需求弱供给标的 [4][5] - 团队通过高强度调研和多元视野前瞻性布局国产创新药,如谭小兵2024年下半年增持两类创新药标的(成熟业务转型创新药与纯创新药公司) [5] 基金产品业绩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C成立至2025年6月30日收益率达67.26%/66.66%,远超基准(2.58%) [6] - 长城创新驱动A类2024年收益率15.87%,跑赢基准(9.03%) [9] - 长城医疗保健A类近五年业绩波动较大,2020年涨幅73.98%,但2024年下跌19.11% [7] 行业发展趋势 - 医药细分领域差异显著,需横向对比挖掘潜力方向,团队协作与长期主义为投资核心 [3][5] - 创新药成为关键布局方向,国产创新药行情受产业链研究和全球竞争格局分析驱动 [5][6]
长城基金医药投资团队:在市场跌宕中潜心深研 精准捕捉医药产业投资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7-20 09:46
医药行业趋势 - 2025年医药行业迎来突破性发展,受老龄化加速、政策支持、技术迭代、全球化布局及资本聚焦等多重因素推动 [1] - 截至7月11日,万得医药大类指数年初以来上涨31.38%,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涨幅达69.99% [1][14] - 医药板块上半年呈现阶段性特征:1月回调,2-3月创新药领涨,4-5月业绩承压回调,6月创新药带动化学制剂等扩散上涨 [14] 长城基金医药投资表现 - 长城基金医药产品线年内平均涨幅达36.95%,旗下多只基金表现突出 [4]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上半年收益率75.18%,远超业绩比较基准(6.08%)和偏股混合基金平均收益(7.79%) [5] - 长城大健康A、长城医药科技A上半年分别上涨42.94%和41.40%,长城医疗保健A、长城健康生活A涨幅分别为32.19%和20.33% [5][6] - 长城医疗保健A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达199.77%,超越基准170个百分点 [6] 投资策略与团队优势 - 长城基金医药团队采用"宏观-中观-微观"框架,聚焦创新药出海、医保优化等行业机会 [10] - 团队核心成员具备医药专业背景:谭小兵(制药工程+会计学)、龙宇飞(生物制药博士)、梁福睿(海洋生物学博士) [10] - 投研协作高效扁平化,形成"反馈-迭代"闭环,注重老带新传承与差异化互补 [11][12] - 梁福睿通过高集中度持仓(二季报前十大重仓占比79.37%)捕捉创新药出海机遇 [5] 细分领域布局 - 创新药产业链为核心,海外BD(商业授权)成为2025年行情关键驱动力,收入将在未来3年持续释放 [15][16][17] - AI医疗领域布局前瞻,龙宇飞管理的长城消费增值A上半年上涨9.67%,聚焦AI在药物研发和诊疗模式的应用 [7] - 谭小兵采用"医药+"策略,以医药为核心向全市场拓展,兼顾回撤控制与跨领域平衡 [5][6] 长期行业展望 - 医药行业"长坡厚雪"属性不变,老龄化与健康意识升级支撑创新药需求 [17] - 创新药估值仍处理性区间,港股市场修复空间显著 [17] - AI医疗作为生产力工具赛道,结合估值与成长性具备长期坚守价值 [17]
长城基金医药投资团队:在市场跌宕中潜心深研 精准捕捉医药产业投资机遇
中国基金报· 2025-07-20 09:31
医药行业投资前景 - 2025年医药行业迎来突破性发展,受老龄化加速、政策支持、技术迭代、全球化布局及资本聚焦等多重因素推动 [1] - 截至7月11日,万得医药大类指数年初以来上涨30%,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涨幅近70% [1][14] - 创新药和AI技术成为行业新动能,全球化浪潮和临床数据兑现驱动板块复苏 [1][15] 长城基金医药投资表现 - 旗下医药主题基金年内平均涨幅达36.95%,其中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上半年收益率75.18%,大幅跑赢基准(6.08%)[3][4] - 产品矩阵多点开花:长城大健康A(42.94%)、长城医药科技A(41.40%)、长城医疗保健A(32.19%)等均表现优异 [4][5] - 长期业绩突出,长城医疗保健A成立以来累计收益199.77%,超越基准170个百分点 [5] 投资策略与团队优势 - 采用"宏观-中观-微观"框架:宏观把握子行业轮动、中观筛选技术方向、微观挖掘个股Alpha [11] - 团队专业背景深厚,成员覆盖制药工程、生物制药、细胞生物学等领域,形成差异化能力互补 [10][12] - 扁平化协作机制实现高效信息共享,研究员实时跟踪个股与市场情绪变化 [11][12] 细分赛道布局 - 创新药:聚焦海外BD(商业授权)落地,2025年新签约订单收入将在未来3年持续释放 [15][16] - AI+医疗:布局药物研发靶点发现、智能辅助诊断等方向,长城消费增值A上半年收益9.67% [6][16] - 港股创新药估值修复空间显著,低位布局价值凸显 [16] 行业趋势展望 - 医药板块经历2021-2024年调整后进入新周期,政策支持与需求增长驱动估值修复 [14][16] - 创新药产业链海外市场打开是关键,国内销售放量依赖医保谈判和季报验证 [15] - AI医疗作为生产力工具赛道,产业进展积极且估值具备坚守价值 [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