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研一体化
icon
搜索文档
王小青 官宣离任董事长
中国基金报· 2025-09-23 22:58
【导读】王小青正式离任招商基金董事长,钟文岳代任 又有公募巨头出现高管变更。 继上月请辞招商银行副行长后,王小青正式官宣离任招商基金董事长,由公司总经理钟文岳代任。目前,王小青已在招商局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招商 金控)出任总经理一职。 王小青正式离任招商基金董事长 钟文岳代任 9月23日晚,招商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称,王小青因工作安排自9月24日起离任董事长,不再转任公司其他岗位,由公司总经理钟文岳代任招商 基金董事长一职。 | 基金管理人名称 | 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 | --- | --- | | 公告依据 | 《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证券基金经营 | | | 机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 | | 高管变更类型 | 离任基金管理人董事长、代任基金管理人董事长 | | 离任高级管理人员职务 | 董事长 | | --- | --- | | 离任高级管理人员姓名 | 王小青 | | 离任原因 | 工作安排 | | 离任日期 | 2025年9月24日 | | 是否转任本公司其他工作岗位 否 | | 招商基金表示,公司对于王小青先生在公司任职期间发挥的重要引 ...
中加基金: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打造“专精特新第一基金”
新浪基金· 2025-09-18 11:27
行业政策与活动 - 中国证监会于2025年5月7日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为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转型指明方向 [1] - 北京证监局指导北京证券业协会于2025年9月8日启动"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 主题为"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 旨在打造北京金融高质量发展新名片 [1]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坚守金融为民初心 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秉承"忠您所托、信赖有加"经营理念 [1] - 公司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积极实现特色化经营 坚持与投资者共成长 争做"专精特新第一基金" 提供"伴您一生的基金服务" [1] 产品布局与业绩表现 - 公司已成立77只公募基金 覆盖主动管理、被动指数、量化策略、FOF配置等领域 [2] - 截至2025年6月末 近三年公司正收益基金数量占比超83% 居行业前列 [2] - 成立以来公募基金累计为持有人分红超200亿元 累计服务投资者数量超百万 [2] 投资管理能力 - 公司形成"客户至上"投资文化氛围 加强投研一体化建设 持续提升投研核心竞争力 [2] - 截至2024年6月末 公司近十年纯债类基金业绩排名市场前列 [3] 金融五篇大文章实践 - 科技金融领域聚焦新质生产力 丰富专精特新、科技创新等科技主题公募产品矩阵 [3] - 绿色金融领域围绕低碳、新能源主题丰富权益产品线 研究布局绿色债券主题基金 [3] - 普惠金融领域坚持绝对收益理念 以稳健纯债基金和固收+基金满足中低风险偏好投资者需求 [3] - 养老金融领域发挥组合与养老投资团队专业能力 布局债券FOF和混合FOF [4] - 数字金融领域构建人工智能持续创新能力 推动科技赋能全流程业务场景 重点推进投研、营销、运营一体化 [4] 风险管理体系 - 公司坚持合规为先、审慎经营理念 不断提升全面风险管控质效 基金投资多年来保持"零踩雷"成绩 [6] - 以数字赋能事前、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 重点推进"冒烟指数"预警系统及业绩归因分析系统优化升级 [6]
三度蝉联“优秀资管示范机构”,财通资管以专业实力践行长期价值
中国基金报· 2025-09-17 19:59
公司荣誉与奖项 - 财通资管在第九届中国券商英华示范案例评选中摘得4项殊荣 [2] - 公司连续第三年荣膺优秀券商资管示范机构 [2] - 旗下权益类资管计划两度蝉联五年期权益券商资管优秀产品示范案例 [5] - 固收+资管计划获三年期固收+券商资管优秀产品示范案例 [5] - 权益私募投资部负责人陈李获评五年期权益券商资管优秀投资经理 [2] 公司规模与客户服务 - 截至2025年6月底资产管理总规模近3000亿元 [3] - 公募管理规模超过1100亿元 [3] - 非货公募管理规模超1000亿元 [3] - 累计服务客户2032万户 [3] - 旗下产品向客户分红超过686亿元 [3] 投资能力与策略 - 公司通过转债、股票资产及衍生品策略、海外优质资产布局丰富固收多策略工具箱 [5] - 已组建超百人投研团队覆盖权益、固收、指数量化、FOF、衍生品、海外投资等领域 [5] - 强调厚植长期价值投资土壤并强化投研一体化平台建设 [5] - 推动研究成果向投资实战能力高效转化 [5] 行业论坛与战略定位 - 2025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论坛以洞见价值 智创未来为主题 [3] - 论坛汇聚监管层、产业界、投资界近千位代表探讨服务实体经济、赋能科技创新及引领产业转型 [3] - 公司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并以多元化投融资业务拓展能力边界 [3] - 在新发展阶段夯实一主两翼多元化发展格局并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5]
三度蝉联“优秀资管示范机构”,财通资管以专业实力践行长期价值
中国基金报· 2025-09-17 19:48
公司荣誉与行业地位 - 财通资管在第九届中国券商英华示范案例评选中获得4项殊荣 包括连续第三年荣获优秀券商资管示范机构 [1] - 旗下两只资管产品分别入选五年期权益和三年期固收+券商资管优秀产品示范案例 [1] - 权益私募投资部负责人陈李获评券商资管优秀投资经理(五年期权益) [1] 资产管理规模与客户服务 -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资产管理总规模近3000亿元 其中公募管理规模超过1100亿元 非货公募管理规模超1000亿元 [1] - 累计服务客户2032万户 旗下产品向客户分红超过686亿元 [1] 产品与投资能力 - 获奖产品涵盖权益和固收两种类型 彰显公司多元化资产管理能力 [2] - 权益类资管计划两度蝉联五年期权益优秀产品示范案例 展现持久业绩韧性 [2] - 固收+产品通过引入衍生品策略和布局海外优质资产等方式丰富固收多策略工具箱 [2] 投研体系建设 - 公司已组建超百人投研团队 覆盖权益 固收 指数量化 FOF 衍生品和海外投资等领域 [2] - 强调厚植长期价值投资土壤 持续强化投研一体化平台建设 [2] - 推动研究成果向投资实战能力高效转化 [2] 发展战略与行业参与 - 公司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以多元化投融资业务拓展能力边界 [1] - 参与2025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论坛 论坛以洞见价值 智创未来为主题 近千位行业代表参与交流 [1] - 在新发展阶段将夯实一主两翼多元化发展格局 全面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2]
以专业投研与数智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公募基金的长期主义新实践
证券日报· 2025-09-13 00:12
行业规模与发展定位 - 中国公募基金总规模首次突破35万亿元 [1] - 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践行国家战略和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 - 多家公募机构强调长期主义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路径 [1][2] 长期主义理念与政策引导 - 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强化核心投研能力建设要求 [2] - 长期主义被视为公募基金行稳致远的必然选择和高质量发展核心动力 [2][3] - 金融需通过支持科技创新、绿色转型等领域践行长期主义 [2] 投研体系与考核机制 - 易方达基金将三年及五年中长期业绩考核占比提升至80% [3] - 考核指标涵盖风格稳定性、回撤水平和投资者盈利情况等多维度 [3] - 景顺长城基金要求基金经理坚持基本面投资,长期业绩考核占更高权重 [4][5] 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模式 - 南方基金以人才梯队建设为核心,构建分层培养和跨域协同的立体化模式 [4] - 工银瑞信基金通过金字塔式投研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素质专业队伍 [4] - 公司为基金经理提供较长观察期以保持投资风格稳定 [5] 金融科技与数智化应用 - 易方达基金率先组建金融科技团队,探索人工智能与资管业务深度融合 [6] - 南方基金通过数智化平台整合投研资源,提升协同效率和决策科学性 [6] - 工银瑞信基金建设新一代资产管理平台MIRRORS,推进智能投研等五大平台 [6]
南方基金茅炜:以投研一体化筑牢长期根基
中国证券报· 2025-09-11 04:18
核心观点 - 公募基金行业通过投研一体化、平台化和机制化建设践行长期主义 强化核心投研能力 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1][2][3][4][5] 投研团队建设 - 构建三级人才梯队架构 包括资深研究员、研究员和助理研究员 明确各层级能力标准与成长路径 [1] - 实施双轨培养机制 为新入职年轻研究员配备资深导师一对一指导 并提供系统化培训课程涵盖行业研究方法论、财务估值模型和AI应用 [2] - 组建跨行业产业链研究小组(如AI产业链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组)打破研究孤岛效应 通过跨行业研讨会强化全景式研究 [2] - 投研团队中从业3年以上人员占比达80% 形成老带新传帮带的良性生态 [2] 数智化平台建设 - 打造以欧拉资产管理系统为核心的投研一体化平台 基于云原生技术实现投前研究、投中管理和投后复盘全流程数字化覆盖 [3] - 投前环节建立全维度研究成果沉淀库 覆盖A股、港股、美股等多市场重点标的 实现研究成果长期复用 [3] - 投中环节通过智能化工具和风控阀值确保投资行为锚定长期价值 [3] - 投后环节采用自动化业绩归因帮助总结长期规律 [3] - 系统覆盖所有投研部门 实现数据共享、流程协同和经验沉淀 [3] 考核激励机制 - 研究员考核涵盖工作绩效、综合履职和合规风控三大维度 形成量化+定性+底线的立体评价框架 [4] - 工作绩效聚焦模拟组合业绩和深度报告质量 合规风控实行重大风险一票否决机制 [4] - 投研人员考核权重设置体现长期导向:一年期业绩权重20%、三年期30%、五年期50% 三年以上中长期考核权重不低于80% [4] - 通过价值认同、职业成长和组织关怀三个维度提升团队归属感 激发长期专注力 [3] 战略框架 - 投研一体化作为能力内核 平台化作为效率引擎 机制化作为方向保障 三者构成践行长期主义的铁三角 [5]
六成基金业绩超50%!平安基金“四真”投研机制如何赋能业绩提升?
第一财经· 2025-08-21 11:38
核心观点 - 平安基金通过"主题赛道+全市场选股"策略实现业绩爆发 近一年旗下主动权益基金中六成产品收益率超50% 八成产品收益率超30% [1][2][3] - 公司以"四真"投研一体化机制为核心支撑 构建"业绩可归因、策略可复制、人才可持续"的专业投研平台 [1][5][6] 主题赛道业绩表现 - 创新药赛道:周思聪管理的平安核心优势混合A、平安医药精选A、平安医疗健康A近一年收益率分别达109.98%、108.82%、97.09% [3][16][17][18] - 机器人赛道:张荫先管理的平安先进制造主题A近一年收益率达146.26% 回撤控制低于25% [3][13][20] - 人工智能赛道:翟森管理的平安科技创新A收益88.61% 林清源管理的平安鼎越收益66.14% [3][13][24][26] - 新消费与港股红利:丁琳管理的平安消费精选A收益52.03% 平安港股通红利精选A收益26.77% [4][14][22] 全市场选股业绩 - 均衡风格基金:王华管理的平安兴鑫回报收益80.22% 张淼管理的平安匠心优选A收益74.7% 张晓泉管理的平安研究优选A收益62.4% [4][15][28][34][37] - 成长风格基金:黄维管理的平安优势回报1年持有期A收益70.37% 神爱前管理的平安策略先锋收益59.53% 后者近五年收益达97.90% [4][15][31][41] 投研机制特点 - 真机制:打破资历鸿沟实行业绩导向考核 投研业绩数据全透明 建立研究员反向点评基金经理机制 [7][8] - 真团队:组建科技、消费、周期、先进制造四大研究小组 实行基金经理指导研究员的以老带新模式 [9] - 真人才:以α贡献为核心考核标准 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双循环机制实现人才多元化 [10] - 说真话:建立投研可视化系统实现业绩量化透明 鼓励投研人员发表不同意见 [11] 团队建设成果 - 主动权益投研团队超50人 覆盖成长、价值、均衡、主题等八大投研板块 [11] - 研究团队实行"守住主业、扩展分工"原则 使同一投资标的可获得多角度分析 [9]
六成基金业绩超50%!揭秘平安基金绩优背后的“四真”投研机制!
中国基金报· 2025-08-20 14:54
核心观点 - 平安基金通过"主题赛道+全市场选股"策略实现业绩爆发 旗下53只成立超1年的主动权益基金中 近一年收益率超50%的占比60%(32只) 超30%的占比80%(43只) [2][3] - 公司以"四真"投研一体化机制为核心支撑 构建"业绩可归因、策略可复制、人才可持续"的专业投研平台 [2][9] 主题赛道投资表现 - 创新药赛道:周思聪管理的平安核心优势混合A、平安医药精选A、平安医疗健康A近一年收益率分别达109.98%、108.82%、97.09% 重点布局医保政策和出海两大主线 [5] - 机器人赛道:张荫先管理的平安先进制造主题A近一年收益率达146.26% 回撤控制低于25% 聚焦机器人供应链高确定性公司及主业改善企业 [5] - 人工智能赛道:翟森管理的平安科技创新A收益88.61% 林清源管理的平安鼎越收益66.14% 重点把握AI算力与应用细分领域 [6] - 新消费与港股红利:丁琳管理的平安消费精选A收益52.03% 平安港股通红利精选A收益26.77% [6] 全市场选股表现 - 成长风格基金:黄维管理的平安优势回报1年持有期A收益70.37% 神爱前管理的平安策略先锋收益59.53% 后者近五年收益达97.90% 重点布局电子半导体、创新药、AI算力 [7] - 均衡风格基金:王华的平安兴鑫回报收益80.22% 张淼的平安匠心优选A收益74.7% 张晓泉的平安研究优选A收益62.4% 通过配置创新药、军工、周期等板块实现业绩兑现 [7] 投研机制特点 - 真机制:打破资历鸿沟 以业绩为考核标准 实行绩效透明与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 投研业绩数据全公开 [10] - 真团队:投研深度融合 研究员需接受基金经理实盘贡献考评 同时可反向点评基金经理持仓 形成双向反馈 [11] - 真人才:以α贡献为核心评价标准 结合市场风格与能力圈综合评估 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双循环机制建设多元人才梯队 [12][13] - 说真话:建立开放沟通文化 鼓励不同投资观点 独创投研可视化系统实现业绩量化与透明化 [13] 团队建设成果 - 主动权益投研团队超50人 覆盖成长、价值、均衡、主题、专户、指数增强、行业研究、宏观策略八大板块 [13] - 通过科技、消费、周期、先进制造四个研究小组实现"以老带新" 投资经验与研究能力相互传导 [11][12]
和聚投资安永平:聚焦产业链,深挖成长股 | 打卡100家小而美私募
私募排排网· 2025-07-22 19:43
行业概况 - 截至2025年6月底,管理规模在0-20亿区间的私募管理人有7000余家,占比超85%,是私募行业数量庞大的中坚力量 [2] 公司概况 - 北京和聚投资成立于2009年,专注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研究和投资,将顺势而为和逆向投资融入到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过程,形成了以基本面研究为核心,主动管理、稳中求进的投资风格 [5] - 自成立以来未发生违规风险事件,将风险控制内嵌于基金管理前、中、后的各个环节 [5] - 曾13次荣获私募金牛奖,2015年独获国际权威晨星奖,累计70余项大奖,几乎囊括业内所有中长期重量级奖项 [5] 发展历程 - 2009年公司成立,第一支产品成立运作 [6] - 2010年首获私募金牛奖 [6] - 2015年斩获独家晨星中国对冲基金奖,第一只(母子型)平台契约型基金成立 [6] - 2019年10年间实现私募基金业荣誉大满贯 [6] - 2023年公司初步完成平台化转型 [6] - 2024年持续引入新生代基金经理 [6] 核心团队 - 核心成员来自中信证券、申万宏源、方正证券等头部券商,曾担任行业首席分析师,平均近20年行业研究经验 [7] - 与外部多家私募建立同盟、与知名券商首席以及产业内资深人士保持紧密合作,形成多元化的视角、深入的产业洞察 [7] - 团队坚持投研一体化管理,基金经理集研究和投资于一身 [7] - 产品管理采用研究共享+投资经理负责制,同时要求大比例跟投所管理的基金产品 [7] 核心成员 - 于军:经济学博士,25年证券从业经验,曾任中信证券首席交通运输分析师、首席策略师,中信证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 [9][10] - 安永平:13年卖方+买方研究经验,经历三轮科技行情,核心能力圈为建立"产业链情报网",通过行业协会、专家网络、供应链数据交叉验证,比上市公司更早预判产业拐点 [11] - 范晓辉: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13年证券行业从业经验,曾任职于海通证券、安信证券、方正证券分析师,2020-2024年任职南方基金权益投资研究副总裁 [12] - 田加强:18年证券行业从业经验,曾任职于香港交银国际研究部、东方证券研究部,具备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研究资源,擅长前瞻性布局,敏锐把握市场趋势热点 [13] 投资理念与策略 - 致力于寻找企业成长驱动的投资机会,始终相信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决定其股价的长期趋势 [13] - 通过深度的研究、知识的分享和资源的集中,主动寻找价值被低估的投资机会 [13] - 产业链研究:基于产业链的前瞻性判断和实时跟踪,而非单纯依赖上市公司信息,通过产业链研究,提前布局受益公司 [16] - 成长股投资为核心:笃定成长股投资,中国无论在高速增长还是中速增长阶段,都存在大量的成长机会 [16] - 重视风险控制:成长股波动较大,通过灵活仓位管理、止盈止损机制等方式,保护投资组合的合理性 [16] 投研体系 - 公司已完成多基金经理模式的平台化转型,通过"和而不同,聚能行远"的理念,每个基金经理在其专长领域内独立决策,同时通过资源共享和协作实现高效投决体系 [26] - 投研一体化:坚持投研一体化管理,基金经理集研究和投资于一身 [26] - 策略与选股合力:形成策略+选股投决体系,基于产业研究结合二级市场的趋势形成投资策略 [26] - 内外互补的投研同盟:与外部多家私募建立同盟、与知名券商首席以及产业内资深人士保持紧密合作,搭建内外互补的研究生态圈 [26] 下半年展望 - 若出现指数性行情,仍聚焦成长股,对成长股投入更多精力 [29] - 继续以"全球配置"、"聚焦AI"、"对冲策略"、"绝对收益"作为产品下半年投资的关键词 [29] - 在国内紧扣科技+制造的优势与宏观政策弹性,把握beta行业趋势 [29] - 对美股进一步聚焦AI算力基建与技术迭代,以个股的alpha机会为主 [29] - 政策层面:已出现政策向上变化的端倪,如反内卷、城市更新等,若利好政策落地,可能改变A股基本面预期,带来重大机会 [31] - 流动性层面:美联储自2024年9月首次降息,2025年预计7-9月会再次降息,全年可能降息两次 [31] - 特朗普上台后美元下行,资金会从美国向新兴市场流动,中国在AI、机器人、创新药等领域的优势,使资金回流新兴市场时,港股大概率会成为主要承载体 [31]
550亿上市券商,聘任“85后”副总
中国基金报· 2025-07-01 22:04
信达证券高管任命 - 信达证券于7月1日公告聘任程远为公司副总经理,任期自董事会审议通过至第六届董事会任期届满 [1][4] - 程远出生于1985年7月,属于券业高管中的"年轻派",拥有17年证券行业经验 [3][5] - 程远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硕士,兼具买方(公募基金)与卖方(券商研究所)双重背景 [5][7] 高管职业背景与行业趋势 - 程远职业路径:2008年进入东兴证券投行部→2009-2014年东兴证券/华泰证券卖方研究员(覆盖纺织服装等行业)→2015年转型买方任东兴基金研究总监/投资总监→2019年加入信达证券任研究开发中心负责人 [5][6] - 证券行业人才评价体系向"投研一体化"转型,程远同时具备公募投资总监与券商研究所所长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稀缺 [3][9] - 行业出现"研而优则仕"趋势,近年多名投研背景高管崛起,如中信建投武超则、申万宏源周海晨等,其中武超则等为"85后" [9] 信达证券战略与业务表现 - 程远在信达证券主导构建覆盖30余领域的"宏观-中观-微观"三级研究体系,2019-2022年公司研究佣金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行业佣金排名跃升21位 [7] - 信达证券计划打造市场化研究所,依托中国信达集团产业整合能力强化产业研究优势 [7] - 公司2023年2月登陆上交所主板,截至7月1日总市值549亿元(股价16 93元/股),控股股东变更为中央汇金 [8][9] 公司治理结构 - 信达证券现任高管多为"60后"和"70后",此次任命被视为推进高管团队专业化与年轻化的重要举措 [9] - 公司为中国信达旗下综合类券商,成立于2007年,2023年完成上市后成为"汇金系"券商成员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