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团队制

搜索文档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最新动态:增聘赵磊为基金经理,和葛兰共管
搜狐财经· 2025-07-04 21:20
基金经理增聘动态 -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增聘赵磊为基金经理,与葛兰共同管理 [1][2] - 赵磊历任中泰证券医药生物行业研究员、联席首席分析师,2021年加入中欧基金,现任权益研究组组长 [2] - 中欧价值成长混合增聘金旭炜为基金经理,与王健共管 [2][3] - 中欧国证2000指数增强和中欧中证1000指数增强均增聘宋婷为基金经理,与钱亚婷共管 [3][4] 行业模式转变 - 近一年中欧基金旗下共有29只产品实行"共管式增聘",团队化管理模式明显 [5] - 广发成长动力三年持有期混合增聘苏文杰为基金经理,与郑澄然共管 [5][6] - 刘格菘、李晓星、赵蓓、冯波等百亿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此前也有增聘动作 [6] - 易方达研究精选股票增聘彭珂为基金经理,与冯波共管;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混合增聘郭杰、何崇恺为基金经理,与冯波共管 [6] 政策与行业趋势 - 2022年4月证监会提出构建团队化、平台化、一体化的投研体系 [7] - 2024年5月《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调支持基金经理团队制管理模式 [7] - 2024年上半年共计1927只产品出现基金经理新任职变动,其中666只产品为"共管式增聘",涉及122家基金公司 [7]
百亿基金经理突发!易方达冯波在管两只基金全部增聘,团队管理模式兴起
搜狐财经· 2025-06-24 09:50
基金经理变动 - 易方达基金增聘郭杰、何崇恺、彭珂为基金经理,冯波不再单独管理任何基金 [1] - 冯波在管规模为124.72亿元,4月12日卸任易方达行业领先、易方达中盘成长两只产品 [2] - 冯波目前仍担任易方达基金副总经理、权益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 [2] 冯波管理业绩 - 冯波管理易方达行业领先15年,期间回报率为131.18% [3] - 易方达中盘成长在冯波任职期间回报率为28.82% [7] - 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成立至今回报率为-53.92%,单位净值仅剩0.46元 [9] 基金表现与资金流动 - 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首发规模150亿元,截至一季度末缩水至66.55亿元 [10] - 该基金2021年重仓腾讯控股、阿里巴巴等港股互联网龙头,期间恒生科技指数下跌超60% [9] - 长期超配消费和医药板块,受消费降级与医药集采政策冲击,业绩持续亏损 [9] 基金经理团队制管理趋势 - 我国25%的开放式公募基金由两位及以上基金经理共同管理 [11] - 证监会推动基金经理团队制管理模式,强调投研能力建设与优势互补 [11] - 团队制管理需基金经理具备互补优势,如宏观分析、产业趋势、个股筛选等 [12] 增聘基金经理原因分析 - 增聘基金经理可能出于以老带新、优势互补、分担工作负荷等原因 [10] - 若冯波无离任计划,增聘或为分工协作,提升组合管理能力 [10] - 团队制管理可提高业绩稳定性,减少人员流动对投资者的影响 [11]
基金经理“团队制”如何搞?这些有益探索已先行!
券商中国· 2025-05-26 16:45
从券商中国记者多方采访来看,"团队制"设想目前已得到基金业内相关人士高度认可。受访人士对记者表示, 近年出现的投研一体化和基金经理共管模式(下称"共管制"),有望成为"团队制"的有益探索,但这与真正意 义上的团队制还有不少距离。"团队制"模式的真正实施,既要着手于基金经理间的优势分工,更要从"自上而 下"的投研机制变革抓起。 已有实践探索 近日,中国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根据《行动方案》 布局,基金经理团队制管理模式是强化公募基金核心投研能力建设的重要部分。《行动方案》指出,要建立基 金公司投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基金公司持续强化人力、系统等资源投入,加快"平台式、一体化、多策 略"投研体系建设,支持基金经理团队制管理模式,做大做强投研团队。 在这之前,已有基金公司逐步着手进行投研一体化实践探索,其中以中欧基金的工业化、数智化投研平台建 设,诺安基金的科技投研团队一体化建设等实践为业内熟知。同时,也有基金公司通过基金经理"多人共管"模 式,来扭转大规模基金的单一策略和能力圈制约弊端。 北京一位公募投研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分析称,在基金业过往发展过程中,一只基金由 ...
基金经理团队制受关注 公募探索投研一体化改革
证券时报· 2025-05-26 02:03
在高质量发展大背景下,基金经理团队制管理模式(以下简称"团队制")成为提升公募基金投研能力建设 的重要抓手。 从证券时报记者多方采访来看,团队制设想目前已得到基金业内相关人士的高度认可。受访人士对记者 表示,近年出现的投研一体化和基金经理共管模式有望成为团队制的有益探索,但这与真正意义上的团 队制还有不少距离。团队制模式的真正实施,既要着手于基金经理间的优势分工,更要从自上而下的投 研机制变革抓起。 已有实践探索 5月7日,证监会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到,要建立基金公司投研能力评价指标 体系,引导基金公司持续强化人力、系统等资源投入,加快"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 支持基金经理团队制管理模式,做大做强投研团队。 在此之前,已有基金公司逐步着手进行投研一体化实践探索。同时,也有基金公司通过基金经理多人共 管模式,来扭转大规模基金的单一策略和能力圈制约的弊端。 北京一位公募投研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在基金行业过往发展过程中,一只基金由两名以上基金经 理共同管理的情况并不少见,特别是"固收+"和公募REITs等产品。但有意识通过共管形式来提升投研能 力建设,实际上是近几年来才出现 ...
张坤卸任高管、鲍无可离职,公募告别明星时代,基金经理团队制或成主流
搜狐财经· 2025-05-20 15:54
出品|搜狐财经 作者|汪梦婷 "现在监管鼓励基金经理团队制,相当于大家比较公开透明,相互之间策略能够分享。"业内人士表示,"其实这样也好,只要基金公司能保证团队架构的基 本稳定,走一两个人没事。" 公募行业"去明星化"加速。 近期,百亿基金经理鲍无可正式离职,"公募一哥"张坤官宣卸任易方达副总,过去基金行业"投而优则仕"的潮流出现逆转。 据统计,截至5月19日,今年已有141位基金经理离任,超过去年同期。过去的2024年,基金经理离任数量续创新高,全年共有361位基金经理离任,包括中 庚基金丘栋荣等知名基金经理。 知名基金经理离职传闻落地 5月17日,景顺长城基金连发8条公告,宣布基金经理鲍无可因个人原因于离职,其管理的8只基金产品也同时卸任。 公告还透露,鲍无可不会转任公司其他工作岗位,并已按规定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办理注销手续。此前的4月12日起,鲍无可旗下8只基金产品接连增聘基金经 理,已引起业内人士以及投资者的猜测。 公开资料显示,鲍无可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具有 17 年证券、基金行业从业经验,曾担任平安证券行业研究员,2009 年 12 月加入景顺长城基金,历任研 究部研究员、高级研究员,2014 年 ...
【寻访金长江之十年十人】星石投资江晖:内需空间广阔,消费是未来10年大趋势
券商中国· 2025-05-14 15:36
编者按: 十载春华秋实,鉴往知来;十年星河璀璨,与光同行。自破茧初啼至引领风潮,"金长江"评选始终以专业为炬、以公正为尺,丈量中国私募基金行业的奔腾浪潮。值此华章 再启之际,证券时报·券商中国倾情推出"金长江风华录·十年十人",特邀十位穿越牛熊周期的行业翘楚,以躬身力行的灼见为经纬,以栉风沐雨的征程为注脚,共同镌刻一 部激荡人心的奋进诗篇。此间星霜,既见群峰竞秀,亦显大江奔流。 本期是"寻访金长江之十年十人"第3期。券商中国记者走进百亿私募机构——星石投资。星石投资董事长江晖具有32年投资研究经验,中国第一代基金经理,曾担任 华夏基金总经理助理、工银瑞信投资总监等。2007年创立星石投资,对标国际先进投研模式,创建"多基金经理团队制"。 星石投资董事长江晖 精彩观点: 未来双宽松政策仍在继续出台,通过一系列内需政策对冲,直到经济扭转。 参考1999年的"5·19行情",这一轮行情也不会例外。 DeepSeek只是"东升西降"叙事认同的开始。未来,科技突破与政策支持的共振,也会形成正向反馈循环,不断强化中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这种长期趋势不会因 短期的外部扰动因素而改变。 未来A股投资聚焦"内需为王,聚焦消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