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元化折价
icon
搜索文档
软银集团ALL in AI,5年精简35%子公司
36氪· 2025-09-24 12:09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正式投身"AI革命",从追求业务多元化的综合投资公司转型为汇集AI精锐企业的组织体[2][7] - 公司实施"群战略",通过整合子公司以追求AI业务的乘积效应,子公司数量较2019财年1475家减少35%至965家,为7年来首次低于1000家[2] - 公司出售了在AI基础设施业务上难以产生乘积效应的美国堡垒投资集团,标志着战略调整[2][4] 投资组合聚焦 -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通过愿景基金1号和2号共投资了335家公司,其中大部分为AI相关企业[2][7] - 公司全面押注芯片领域,在2025年增持英伟达股票、买入台积电股票,并向美国英特尔出资20亿美元[7] - 公司历史上曾进行大规模多元化投资,包括以33亿美元收购堡垒投资集团以及向WeWork投入约2万亿日元,但基金业务收益不稳定[4] 财务业绩波动 - 公司财务业绩波动剧烈,2020财年合并净利润创历史最高的4.9879万亿日元,但随后的2021财年因股市震荡出现1.708万亿日元的史上最大亏损[4] 市场表现与估值 - 公司股价在2025年以来迅速增至2倍,刷新历史最高点,截至9月22日总市值在日本排名第4[9] - 坚挺的股价表现源于投资者对公司"All in AI"战略的高度期待[9] - 公司旗下拥有13家上市公司,存在复杂的母子公司结构,有投资者批评该结构可能损害子公司的中小股东权益[7] 行业对比 - 日本国内子公司较多的企业包括索尼集团(1546家)、NTT(992家)和三菱商事(843家)[9] - 有观点指出业务多元化可能导致企业估值出现"多元化折价"[9]
中信股份:“多元化”价值再发现
中国证券报· 2025-08-29 17:20
核心财务与估值指标 - 股息率超过5%,分红率将近30%,市盈率不到6倍,市净率仅0.4倍 [1] - 总资产124953.30亿元,普通股股东权益7646.8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和0.9% [1] - 上半年营业收入3687.60亿元,净利润312.28亿元,中期分红总额58.18亿元 [1] 业务板块表现 - 先进材料和综合金融服务两大板块贡献千亿级收入,其余三大板块收入均达百亿级 [1] - 各金融子公司实现利润全面增长,主要实业子公司业绩向上向好 [2] - 境外收入同比增长15%,占比提升2.6个百分点 [2] 全球化布局与技术优势 - 中信泰富特钢与瑞典斯凯孚、德国舍弗勒、日本精工及恩梯恩等国际顶级轴承制造商深度合作 [4] - 中信戴卡为全球最大铝车轮供应商,拥有30个生产基地和两家"灯塔工厂",年产能约1亿只,年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 [4][5] - 高端轴承钢产销量连续十五年稳居全球首位,特钢年产能力2000万吨 [5][6] 战略举措与创新能力 - 启动金融"强核"与实业"星链"两大工程,增强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并推动实业转型升级 [6] - 中信股权投资联盟管理基金规模超3200亿元,直接投资孵化科创企业超1100家,支持宇树科技、联影医疗等龙头企业 [6] - 推进科技创新"磐石"行动,持续加大科技投入 [10] 市值管理与投资者回报 - 港股通资金持股占比从2024年初1.29%升至最新4.45%,股价年初以来累计上涨约25%,2021年以来累计上涨约180% [9] - 2024年实际分红率提升至27.5%,超过规划预期,并计划2025年不低于28%、2026年不低于30% [8] - 实施中高级管理人员自费购股项目,购股总金额突破1亿港元 [9] 发展前景与市场评价 - 通过金融与实业深度融合发挥协同效应,形成独特发展路径 [9] - 较高的分红率和股息率提供投资安全边际,具备较强估值修复潜力 [11] - 多元化业务组合形成周期对冲,业务转型升级和估值修复提供上行空间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