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极化国际货币体系

搜索文档
特别策划丨杨赫:国际货币体系重构的市场逻辑与演进路径
搜狐财经· 2025-07-16 13:54
美国国债市场的风险与未来 - 美国联邦政府债务突破36万亿美元,占GDP比重超过123%,2025年1-5月利息支出4680亿美元,同比上涨6.5%,占财政收入18% [4] - 美国国债信用基础动摇导致长期利率抬升,美元指数走弱,黄金储备占比升至20%成为全球第二大官方储备资产 [4] - 美国通过"大而美"法案放宽债务限制,采取"弱美元+关税"政策组合转嫁制造业融资成本 [5] 国际货币体系重构驱动因素 - 美国债务问题暴露"特里芬难题",贸易逆差与财政赤字矛盾削弱美元信用 [4] - 美欧滥用金融制裁及关税战加速全球治理碎片化,各国采用双边本币结算降低美元依赖 [5] - 区块链技术创造算法信用,提升支付效率并缓解流动性需求,稳定币成为美元信用重塑方向 [6] 多极化货币体系发展现状 - 欧亚经济联盟90%贸易使用本币结算,中国-东盟人民币结算量占比达28%且年增35% [8] - 美元储备份额降至57.8%创30年新低,SDR占比仅5.3%,黄金及其他货币构成替代组合 [9] - 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占比3.75%,日元占3.5%,SWIFT数据显示非美元货币份额持续提升 [8] 人民币国际化推进路径 - 建议扩大CIPS覆盖范围,推动与TIPS、BRICS Pay等区域支付系统互联互通 [15] - 深化国债市场开放,推出国债期权并放宽熊猫债发行,承接美债信用弱化外溢需求 [14] - 探索上海试点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发挥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中心功能 [15] 区域货币联盟发展趋势 - 美元、欧元、人民币或形成"三岛"格局,人民币有望成为亚洲汇率锚定货币 [16] - 推进清迈倡议多边化,扩大人民币在亚洲金融安全网占比,建设债券市场互联机制 [16] - 央行间本币互换协议覆盖"一带一路"国家,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16] 数字技术对货币体系影响 - 数字货币与稳定币融合推动跨境支付去中心化,SWIFT已测试CBDC区块链互操作性 [15] - 算法信用增强个体信用创造能力,降低基础货币需求,重构流动性供给模式 [6] - 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加速,香港离岸市场经验将向上海等金融中心复制 [15]
大摩邢自强:稳定币与人民币国际化?一场持久战
搜狐财经· 2025-06-25 10:07
中国对稳定币的新兴趣 - 中国对稳定币产生新兴趣源于对美国稳定币立法可能扩大美元主导地位的担忧[1] - 美国参议院通过《天才法案》要求稳定币完全由美元支持,若众议院通过将强化美元与全球支付网络的连接并提振美债需求[1] - 稳定币作为美元的新发行渠道,将其影响力扩展至加密货币、Web3和新兴市场,实现低成本即时结算[1] 中国人民银行的政策转向 - 中国人民银行从禁止加密货币交易转向探索数字人民币和稳定币作为跨境结算替代方案[2] - 数字技术暴露传统跨境支付系统效率低和地缘政治风险脆弱性的弱点[2] - 跨境数字人民币交易目前通过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结算,但参与央行有限且国际清算银行2024年10月退出可能阻碍扩展[2] 人民币稳定币的前景与制约 - 人民币稳定币具备去中心化、易获取和高效率特点,但发展受限于国内使用禁令、资本管制和美元挂钩稳定币的全球主导[2] - 香港作为试验场,将首先推广美元和港元挂钩稳定币,随后推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利用其1万亿元离岸人民币流动性池[3] - 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可验证跨境结算应用场景,同时避免违反内地资本管制或影响在岸金融稳定[3] 香港的战略性角色 - 香港是全球首个通过稳定币立法的地区,要求稳定币持有100%优质储备并建立1:1赎回机制[3] - 香港计划通过美元和港元稳定币建立技术信任,再推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以支持跨境结算[3] - 离岸人民币使用增加将提振对离岸人民币政府债券和中国人民银行票据的需求[3] 人民币国际化的挑战 - 人民币国际化受挫,全球储备份额从2022年初的2.8%降至2024年底的2.0%,因债务、通缩和人口结构问题削弱资本流动[4] - 提升人民币全球使用率需恢复全球对中国增长信心,通过消费转型、社会福利改革、债务重组和税收制度改革等结构性举措[4] - 人民币国际化道路漫长,需稳健实施结构性改革以打破通缩循环和重振经济潜力[4]
(经济观察)多极化货币体系提供更公平的“金融选择权”
搜狐财经· 2025-06-19 20:27
国际货币体系重塑背景 - 当前国际经贸秩序受冲击,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重塑多极化国际货币体系成为2025陆家嘴论坛热议话题 [1] - 美元体系下的金融全球化加剧全球经济脆弱性和外部失衡,单一储备货币国内政策与对外需求存在固有矛盾 [1] 多极化货币体系的意义 - 多极化体系可缓解全球金融体系结构性脆弱,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公平的"金融选择权" [1] - 分散国际流动性供应压力,无需单一国家承担全部责任,同时增强各国政策空间与货币主权 [2] - 能分散风险、提高抵御外部冲击能力,被视为缓解全球不确定性的潜在路径 [1][2] 重塑路径与措施 - 推动人民币等多元货币支付体系建设,加强区域金融合作与本币互换网络 [2] - 完善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强化宏观政策协调机制 [2] - 数字技术(如智能合约、去中心化金融)可重塑支付基础设施,打破传统跨境支付的单边制裁工具属性 [2] 未来演进方向 - 国际货币体系或向少数主权货币并存、竞争制衡的格局演进 [3] - 主权货币国需强化财政纪律、金融监管及经济结构性改革以承担国际责任 [3] - 多极化体系是对全球经济结构演变的积极回应,可提升金融体系抗压能力并促进新兴经济体平等发展 [2]
潘功胜谈国际货币体系变革
金融时报· 2025-06-18 11:07
国际货币体系演进趋势 - 国际货币体系演进反映国际格局变化和国家竞争力迭代,国际主导货币更替存在内在不稳定问题 [1] -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变革讨论更多来自地缘政治层面,而非经济金融层面 [1] - 讨论方向包括弱化对单一主权货币依赖形成少数强势货币竞争机制,以及探索超主权货币如SDR的可能性 [1] - 国际货币体系向多极化发展有助于提升体系韧性并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 [1] 国际货币体系现状 - 欧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约20%,仅次于美元 [2] - 人民币国际地位稳步上升,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和第三大支付货币,在SDR货币篮子中权重位列第三 [2] - 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可能向少数主权货币并存、竞争、制衡的格局演进 [2] 特别提款权(SDR)的潜力与挑战 - SDR理论上能克服单一主权货币问题,具有更强稳定性,但面临国际共识不足和市场流动性不足的挑战 [3] - 操作层面需优化SDR机制安排,包括增加常态化发行、扩大发行规模 [3] - 需推动私营部门参与,扩大SDR在国际贸易、投融资活动中的使用,发行SDR计价债券并建立结算机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