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格合一
icon
搜索文档
网格吹哨协调各方,怎么回应的?(干部状态新观察·走进一线探作风)
人民日报· 2025-08-18 06:01
城市基层治理创新 - 上海市长宁区华阳路街道陶安小区通过"多格合一"机制解决悬空线缆问题,涉及电力、通信、公安、广电等多部门协作 [1][2] - "多格合一"机制由网格站站长发起会议通知,各部门需强制响应并派负责人参与,区房管局、公安分局、供电公司、三大通信运营商等均到场 [2] - 改造方案通过线缆走向图、照片等可视化工具现场讨论,明确责任归属和施工细节,3月初启动会议后3月末即施工,5月完成收尾 [4][5] 协作模式优化 - 传统碎片化治理需基层干部逐个协调部门,耗时耗力且难以达成一致,而新机制通过制度性会议实现"高位推动"和当场决策 [1][4] - 会议采用"双周例会"形式集中"会诊"跨部门问题,明确责任人、解决方案和时间表,避免层层上报和重复解释 [6] - 网格站站长角色从被动处理投诉转为主动巡查发现问题,每日巡查0.67平方公里网格并直接对接责任部门 [5] 基层工作效率提升 - 基层干部从"疲于奔命"转为"游刃有余",工作重心回归居民服务,激发干事热情 [6] - 沿街商铺共享单车乱停、居民楼落水管漏水等问题可通过拍照直接发送至责任部门处理,无需层层传递 [5] - 历史风貌街区、产业园区和居民区等复杂场景的问题通过网格机制实现快速响应 [5]
浦东“多格合一”全面整合街镇力量 为“三不管”区域找到“管事的人” 网格长“组队”解城市治理难题
解放日报· 2025-08-06 09:42
城市治理模式创新 - 上海推行多格合一治理模式 整合城运网格 警务网格 综治网格等管理资源 在不改变原有权责前提下全面整合街镇力量 [1] - 浦东新区划分163个综合网格并配齐力量 通过网格长牵头协调跨部门问题 例如金桥镇网格长召集生态环境局下属公司 金桥集团 医院等单位召开联席会议解决绿化带失管问题 [2] - 建立有形的综合网格工作站和无形的格事会制度 网格长可名正言顺牵头调度跨条线事务 例如花木街道网格长协调餐饮企业外摆改造涉及的多部门会商 [4] 政企协同治理机制 - 属地政府承担托底养护职能弥补管理疏漏 但明确非无限责任 周边单位参与共治并将绿化补种纳入预算 例如金桥镇主动处置144平方米绿化带后周边单位承诺后续养护 [2] - 通过商户自管小组制定自治公约和责任清单 建立分级收费方案 例如高行镇21家商户成立小组并筹集上半年污水管疏通费 [3] - 引入市场化机制替代传统管制 例如泥城镇计划引入有资质餐饮供应商开设正规餐车 通过公平竞争满足产业工人餐饮需求 [5] 治理效率提升成效 - 跨部门协同显著缩短问题处置周期 金桥镇绿化带从垃圾清理到补种绿化仅用3天时间完成 [2] - 企业参与治理形成正向循环 花木街道餐饮企业投资十多万元改造沿街绿化并带动周边商铺提升形象 [4] - 历史遗留问题获得系统性解决方案 高行镇秋岚路十余年无物业管理路段通过网格会诊找到油污倒灌症结并建立自治体系 [2][3]
嘉定区新成路街道探索“多格合一”融汇多元力量赋能基层治理 “吹哨”即到 “不兜圈子”解民忧
解放日报· 2025-07-18 09:43
电动车飞线充电安全隐患治理 - 嘉定区新成路街道嘉乐社区出现新能源汽车飞线充电现象,租户因无法安装充电桩私拉电线,影响居民正常通行[1] - 综合网格通过"吹哨报到"机制协调消防、公安、城管等多部门联合处置,采取上门劝导和安装物理隔离装置等措施消除隐患[1] - 街道将实践经验细化为实施方案,推动条线力量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作为[1] 老旧社区电梯加装难题破解 - 迎园社区建于20世纪90年代,老年人加梯需求强烈但遭遇第三方电梯公司资金管理问题导致施工停滞[2] - 综合网格召集房管、社区管理办等部门与施工方、代建方等多方协商,加快进度款支付并明确施工计划[2] - 目前迎园五坊5栋楼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迎园八坊、十一坊5部电梯预计8月底竣工[2] 商业区充电桩噪音扰民解决 - 嘉乐广场充电停车区与居民楼过近,夜间充电噪音严重影响居民休息[3] - 街区网格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协调广场业主方停用原充电区域并支付设备搬迁费用[3] - 城管中队协助重新选址安装充电设备,实现"小事不出网格"的快速处置[3] 街区网格实体化运作成效 - 街道将辖区划分为4个街区网格,配置42名专职网格员并邀请商铺业主担任"小微网格长"[4] - 运作两年后街面12345投诉量降低16%,重复投诉率下降17%,群众满意率提升18%[5] - 方舟街区通过日常走访发现涉嫌诈骗的保健品店铺并联动公安部门取缔[5] 商业综合体共建共治模式 - 方舟时代广场集聚百联嘉定购物中心、大润发等近300家商铺,成为网格服务重点[5] - 街区党支部建立"共建圈",落地24小时便民服务的"红石榴驿站"和90平方米聚邻共享空间[6] - 商户逐渐从治理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成为综合网格中的"治理前哨"[7]
多走一米 多听一事 多出一力 静安寺街道“多格合一”破解社区治理难题
解放日报· 2025-06-23 09:45
静安寺商圈治理优化 - 静安寺街道通过"多格合一"机制解决九百食品城门前非机动车停车线导致的人行道拥挤问题 人行道仅五六米宽且毗邻公交站 客流与非机动车停放区叠加影响临街商户生意 [1] - 新愚万综合网格联动7个部门实地调研后调整停车线规划 同步发现商场后门外卖骑手与居民混行隐患 通过"半开放铁门+减速提示"方案实现人车分流 [2] 系统性治理模式创新 - 巨富长综合网格解决陆苑饭店污水管道异味问题时发现该管道为周边多家商户共用 组织多方联席会议后实施封闭施工并建立商户分摊维护费用的长效机制 [4][5] - 针对跨街道垃圾清运问题 网格联合毗邻街道开展专项行动 优化垃圾桶布设并加强《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执行 同时协调城发集团确保清运时效 [6][7] 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 静安寺街道推动治理从碎片化转向系统化 通过网格机制实现问题源头解决 典型案例包括停车线调整 污水管道改造 垃圾清运协同等 [3][4][6] - "多格合一"机制整合平安办 管理办 城管等多部门资源 形成联勤联动模式 有效处理"三跨"(跨部门 跨领域 跨行业)复杂问题 [5][6][7]
“阿大葱油饼”焕新记(干部状态新观察·走进一线探作风)
人民日报· 2025-06-05 05:56
阿大葱油饼品牌重启 - 拥有30年历史的上海知名小吃"阿大葱油饼"在歇业3年后由创始人儿子吴志勇重启,新店选址上海市静安区石门二路[1] - 吴志勇放弃外企工作继承父业,目标是将家族品牌和传统手艺传承下去[1] - 新店开业后因网络传播迅速走红,顾客排队导致限购5只/人,生意异常火爆[1] 经营环境挑战 - 开业不久即收到周边商户和居民投诉,主要问题为油烟排放影响生活和排队阻碍交通[1] - 油烟问题源于传统制作工艺需要烤炸,尽管已安装净化设备但排烟管高度不足导致油烟扩散[5] - 交通拥堵问题包括顾客排队占道和非机动车乱停放双重因素[5] 政府协同解决方案 - 石门二路街道启动"多格合一"机制,联合生态环境执法大队、市场监管等多部门集体会诊[5] - 制定针对性方案:加高排烟管至屋顶并增设检测口,同时组织力量疏导顾客秩序和规范单车停放[5][6] - 通过建立微信群实现装修方案实时审批,从投诉到整改完成仅用一周时间[6] 上海网格化管理创新 - 上海市已形成865个综合网格,整合城运、警务、综治等多类网格资源[7][8] - 通过党建联席会议机制解决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问题,已配备1.7万余名网格工作人员[8][9] - 典型案例包括协调地铁站周边盲道贯通工程,一个月内解决多方权属复杂问题[9][10] 品牌发展现状 - 整改后店铺经营环境显著改善,油烟味减少且门前交通畅通[6] - 创始人"阿大"对政府支持表示满意,明确将继续坚持经营[7] - 该案例成为上海基层治理创新中解决"三跨"问题的示范样本[7][10]
从连通盲道断点到定制就医公交专线 长宁区“多格合一”为民服务 从一个案例到解决一批问题
解放日报· 2025-06-03 09:40
轨交淞虹路站无障碍设施改造 - 轨交2号线淞虹路站外的盲道通过"多格合一"工作机制实现贯通,解决了从无障碍电梯出站后到天山西路的盲道断点问题[1] - 改造工程于4月底完成,涉及长宁区新泾镇第五综合网格、轨交淞虹路站点、长宁Art Park大融城等多个单位协作[1] - 盲道缺失区域分布在站点1、2、3、4号出入口及无障碍电梯周围,缺失路段长短不一,长的达20米,短则四五米,且涉及地铁站内、市政道路及商场红线范围等多种权属[3][4] "多格合一"工作机制与跨部门协作 - 长宁区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首创"零号站长+兼职副网格长"双向任职机制,新泾镇副镇长徐盛任淞虹路站"零号站长",车站站长江志平任第五网格"兼职副网格长"[3] - 新泾镇第五综合网格党建联席会议机制召集地铁第二运营公司、长宁区建管委、区残联、大融城物业等多方,就盲道规划、施工可行性及项目工期进行讨论研究[4] - 各方明确职责分工:区建管委负责市政道路及2号口大融城地界盲道改造,地铁第二运营公司负责1、3、4号口地铁范围内改造,新泾镇负责3号口大融城地界改造[5] 项目成效与推广 - 从3月收到人民建议到4月底工程完工,解决问题用时仅1个多月,并同步改善了大融城区域电力检修井盖塌陷等问题[5] - 新泾镇第五网格与淞虹路站探索"互巡共治"合作模式,建立早晚高峰协管志愿者队伍以维护公共秩序[5] - 长宁区已对辖区内21个地铁站点、71个出入口盲道情况开展排摸,推动从解决"一站"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5] 定制公交服务创新 - 4月21日新泾镇开通长宁区首条就医定制专线公交DZ306路,由巴士三公司运营,途经新泾家苑、同仁医院、神州医院、西郊百联等站点[2][6][7] - 该专线每天上午从新泾家苑开出4班,贴合居民就医配药需求,首班车于早上7时发出且车厢坐满[7] - 定制公交专线从居民提出设想到落地用时不到1个月,通过"多格合一"机制有效协调巴士公司、区建管委、居民区等多方资源[7] 群众诉求响应机制 - 长宁区通过"四百"大走访、"社区云"、12345热线等渠道梳理形成《裉节难题攻坚行动(第一批)》,挖掘出"大树扰民"、"油烟扰民"、"'僵尸车'管理"等热点难点问题[6] - 人民建议征集平台"宁来说"议事坊涌现出"公交站点适老化改造"、"无障碍设施建设"等510余条人民建议[6] - "多格合一"机制为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三跨"难题提供了常态化、可复制的解决路径,实现高效合规响应群众诉求[2][4]
让每个群体都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前沿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5-20 06:01
上海市新兴领域党建创新实践 - 上海市静安区泰兴路苏河湾街区通过街区党支部解决餐厨油污堵塞问题,从"各人自扫门前雪"到"众筹疏通共用管道" [1] - 上海市自2024年起推进新兴领域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攻坚行动,重点覆盖"街面上""小个专""新就业群体" [1] - 徐汇区天平路街道有户籍人口8.6万余人,4000多家经营主体、2万余名从业人员 [3] - 天平路街道21个居民区均成立党组织,100余家单位组建区域党建联建平台,但1400多家沿街商铺与党组织关系不密切 [4] - 奉贤区金汇镇成立6个街区党支部,覆盖外来经商、务工的"小个专"群体 [5] - 上海市已新建街区党组织902个,覆盖经营主体42.74万家、各类人群282.05万人 [5] 街区党组织服务成效 - 闵行区颛桥镇街区党支部帮办店铺招牌审批、装修垃圾清运,解决光华创意街乱停车问题 [6] - 上海市遴选1000多名工作人员担任街区党支部班子成员,开展"一个支部一件实事"活动,确定实事1600余件 [7] - 天平路街道咖啡行业党支部帮助失业00后店员通过微信群求职成功 [9] - 普陀区长征镇街区党支部为企业提供临时办公点并联系抢修停电问题 [10] - 浦东新区金桥镇街区党组织推动开通地铁站到园区的短驳车线路 [10] - 上海市街区党支部已解决2.5万余个问题,对未解决问题做好解释说明 [10] "多格合一"治理模式 - 上海市通过《关于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多格合一"的意见》,整合城运网格、警务网格、综治网格等 [11] - 青浦区赵巷镇通过"多格合一"解决道路无证设摊问题,帮助部分摊主实现就业 [11] - 普陀区长征镇通过"多格合一"48小时内解决商户门牌号错误导致的营业执照续期问题 [12] - 上海市已形成800多个综合网格,下沉网格工作力量1.7万余人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