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

搜索文档
多走一米 多听一事 多出一力 静安寺街道“多格合一”破解社区治理难题
解放日报· 2025-06-23 09:45
静安寺商圈治理优化 - 静安寺街道通过"多格合一"机制解决九百食品城门前非机动车停车线导致的人行道拥挤问题 人行道仅五六米宽且毗邻公交站 客流与非机动车停放区叠加影响临街商户生意 [1] - 新愚万综合网格联动7个部门实地调研后调整停车线规划 同步发现商场后门外卖骑手与居民混行隐患 通过"半开放铁门+减速提示"方案实现人车分流 [2] 系统性治理模式创新 - 巨富长综合网格解决陆苑饭店污水管道异味问题时发现该管道为周边多家商户共用 组织多方联席会议后实施封闭施工并建立商户分摊维护费用的长效机制 [4][5] - 针对跨街道垃圾清运问题 网格联合毗邻街道开展专项行动 优化垃圾桶布设并加强《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执行 同时协调城发集团确保清运时效 [6][7] 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 静安寺街道推动治理从碎片化转向系统化 通过网格机制实现问题源头解决 典型案例包括停车线调整 污水管道改造 垃圾清运协同等 [3][4][6] - "多格合一"机制整合平安办 管理办 城管等多部门资源 形成联勤联动模式 有效处理"三跨"(跨部门 跨领域 跨行业)复杂问题 [5][6][7]
着力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效能丨如何解开矛盾纠纷的“结”
河南日报· 2025-04-30 07:52
城市治理效能提升 - 新乡市红旗区成立首家城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整合10个平台和24家单位(12家常驻+12家轮驻),形成一站式纠纷化解模式,2022年10月后有效化解矛盾纠纷5086件 [3] - 周口市淮阳区综治中心引入人大代表工作站和政协工作室,浚县聘请36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提供专业服务,强化纠纷调处能力 [3] - 清丰县成立全省首家县级人民调解员协会,组建由律师、心理咨询师和调解员构成的矛调联动小组,实现"事心双解"的专业化调解 [4] 矛盾纠纷调解创新 - 清丰县人民调解员通过核查票据发现物业纠纷根源(开发商承诺免交半年费用未落实),促成双方和解,体现专业调解价值 [4] - 开封市《宋都调解》栏目以"电视+调解+普法"形式公开真实案例,如校园撞伤纠纷调解过程,实现预防教育和依法调解双重效果 [5] - 林州市振林街道采用阳光议事厅"五步工作法"(问题收集至落实反馈),通过多方协商解决充电桩建设争议,并实行"红黄绿"三色督办管理 [6] 基层议事平台建设 - 鹤壁市鹤山区利用老旧小区改造后的长廊、凉亭作为议事场所,商城县赤城街道在党员中心户家中设立红色小院,推动居民就近参与社区事务协商 [6] - 林州市阳光议事会机制覆盖从邻里纠纷到电网改造等各类议题,通过"摊开揉碎"式讨论达成闲置空地建充电桩的共识 [6]
着力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效能丨看一刻钟如何圈出幸福生活
河南日报· 2025-04-28 07:32
便民生活圈建设进展 - 河南省鹤壁、商丘、洛阳、开封作为国家级试点城市,自2021年起探索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涵盖"一店一早"、"一菜一修"、"一老一幼"等服务[1] - 鹤壁市已在全国率先完成两县城区一刻钟生活圈全覆盖,157个社区建成九大功能圈(综合服务、全民健身、养老服务、健康医疗等),覆盖率100%[3] - 河南省提出到2025年试点县区生活圈居民满意度达85%以上的目标[8] 便民生活圈服务内容 - 鹤壁市奔六巷社区建成全市首家健康微诊室,提供自助血压、心电图检测及远程问诊服务[2] - 淇滨区设立"潮汐便民疏导点"2处共138个摊位,规范流动摊贩管理,便利居民采购新鲜蔬果[4] - 社区服务涵盖文化广场、超市、中医馆、养老服务中心等设施,满足居民15分钟内步行可达的日常需求[2][3] 社区治理创新模式 - 浦江社区推出"社区合伙人"机制,整合社会资源提供专业化服务[6] - 九州路街道搭建"码上办"平台,居民扫码即可反映问题,实现数智化社区治理[7] - 通过整合社区组织、志愿者等资源,形成"共治共享"的治理生态[7] 便民生活圈经济效应 - 社区消费连接居民生活质量和经营主体,促进城乡经济"微循环"[5] - 便民生活圈建设打造"新黄金地带",通过多元化服务吸引消费[5] - 科学设置服务点位既满足群众需求,又规范流动摊贩管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