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模型泡沫
icon
搜索文档
再回硅谷:落幕与重生
虎嗅· 2025-07-11 14:41
5年9个月前,我告别硅谷。 那时,中美科技脱钩严冬初露锋芒:海外据点在硅谷立足不稳,中资基金大幅撤退,301法案精准阻 击。硅谷依然是硅谷,孵化器灯火通明,投资人奔走如织。而我,也试图在东西之间找寻自己的坐标。 去年冬天,在北京寒冷而炽热的一间办公室,我突然又"听见了"硅谷——不是新闻、不是公告,是一种 被时间打磨的召唤,也是重新寻找的答案。 离开与归来,我写在了《5年9个月,再回硅谷:起初纪年》里。今天的这篇,是我回到硅谷后的记录, 是一个创投观察者的再定位,也是一位曾经的参与者,对时代叙事变迁的个人备忘。 于是再回硅谷,见证落幕与告别,看到重生与希望,感悟创新与未来。 是以为纪。 一、旧时代的终章:脱钩与解体 无需否认,中美科技跨境的叙事早就结束了。 6月的下午,我在盛名一时的硅谷中关村创新中心门口看着落寞的广告牌。7年前,那里车水马龙,人声 鼎沸。大领导到来时,中国背景的政府,央企,风投,机构,创业公司们将门厅挤得水泄不通。平时的 孵化器也是灯火通明。 如今那里门可罗雀,停车场空无一人,只剩待租招牌在风中孤单伫立。 几公里之外,是当年深圳花大价钱投入的硅谷创新中心,哪怕地处如日中天的英伟达斜对面,它也难 ...
OpenAI 再次给大模型 “泡沫” 续命
晚点LatePost· 2024-09-13 23:58
从大语言模型到推理模型。 文丨 贺乾明 但 OpenAI CEO 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的好心情很快就被打断。在他宣布 o1 全量上线的推文下, 排在第一的评论是:"到底什么时候能用上新的语音功能??" 他立刻反击:"能不能先花几个星期感谢感 谢这魔法般的智能,然后再要新玩具?" 这位用户追着阿尔特曼要的不是什么新玩具,是 OpenAI 在今年 5 月就允诺即将到来的 GPT-4o 端到端语 音功能。在当时的现场演示中,这个新的 AI 声音自然、反应极快,还知道什么时候插话,让旁人难辨真 假。按官方时间表,上千万 ChatGPT 付费用户本将在几周内用上这功能,但一直被跳票到现在。 过去一年里,OpenAI 的产品都是类似的 "期货":GPT-4 已上线一年多,OpenAI 的下一代模型 GPT-5 依 然没有发布迹象。OpenAI 今年初发布的视频模型 Sora 也没有大规模开放,到现在都只有少数被他们挑选 的行业人士实际用过。 行业第一的跳票一次次磨损着资本市场对 AI 大模型的耐心。一些中国科技巨头和大模型公司今年年中暂 缓训练基础模型,把更多资源投到应用开发,或把 GPU 算力租给外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