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奥卡姆剃刀原则
icon
搜索文档
哈佛著名教授再发奇谈,他的论文都说了什么,真相究竟如何?
虎嗅· 2025-09-26 11:38
3I/ATLAS天体的发现与基本特征 - 2025年7月1日,小行星撞地预警系统(ATLAS)在智利的观测站发现一个视星等为18等的天体,后被命名为3I/ATLAS [3] - 发现时该天体距离地球3.50天文单位,距离太阳4.51天文单位,并以每秒61千米的速度进入太阳系内部 [4] - 后续检查证实,凌星系外行星巡天卫星(TESS)早在2025年5月7日就已探测到它,比正式发现早55天,兹威基暂现源设施(ZTF)也在6月多次拍摄到它 [5] - 天文学家确认3I/ATLAS是来自星际空间的星际天体,其轨道为双曲线,离心率达到6.14,进入太阳系时相对于太阳的速度为58千米/秒,轨道面与黄道面夹角达175度,几乎是逆行 [5][8][9][10] 关于外星飞船猜测的论据与反驳 - 哈佛大学教授勒布与合作者在论文中猜测该天体可能是外星飞船,理由包括:直径约20千米对星际小行星过大、缺乏可识别化学物质和彗星排气特征、轨道与黄道面夹角175度的巧合概率仅0.2%、沿途接近金星火星木星的概率仅0.005% [11][12] - 观测证据反驳了上述论据:7月2日多个望远镜已观测到其微弱彗发和可能长达3角秒的彗尾,后续观测显示其彗星特征越来越明显 [16] - 7月5日和14日,双子座南望远镜和NASA红外望远镜设施发现其含有水冰,甚大望远镜探测到镍与氰化物,雨燕天文台观测到水蒸气和羟基,韦布望远镜近红外光谱证实存在二氧化碳、水冰、水蒸气、一氧化碳等彗星常见物质 [18][19][22] - 哈勃望远镜7月21日图像推断其彗核直径在0.44到5.6千米之间,远小于哈雷彗星(15千米×8千米×8千米)和海尔-波普彗星(平均直径60千米),尺寸并不异常 [28] 天体的性质与起源分析 - 3I/ATLAS被确认为一颗天然的星际彗星,其轨道特征(高离心率、高速、高轨道倾角)在星际天体中并非异常,前两个被发现的星际天体也具有类似特征 [24] - 该天体预计在10月3日以0.19天文单位飞掠火星,11月3日以0.65天文单位飞掠金星,12月19日以1.80天文单位(2.69亿千米)飞掠地球,2026年3月16日以0.36天文单位飞掠木星,对地球不构成威胁 [6][30] - 根据模型研究,3I/ATLAS的年龄可能超过76亿年,比太阳系(46亿年)更古老,可能是迄今观测到最古老的彗星,它很可能来自其他类似太阳系的恒星系统,因引力扰动被抛入星际空间 [34][36] - 太阳系与其他恒星系统长期交换小天体,奥尔特云中的小天体常被甩入星际空间,彗星C/1980 E1和C/2024 L5(ATLAS)都因巨行星引力摄动变为永久双曲轨道并将离开太阳系 [38][39][40][41] 相关研究与发现背景 - 星际天体难以被发现,至今仅确认3颗,估计未来10年内强大的薇拉·C·鲁宾天文台可能发现的星际天体数量在5到50颗之间 [37][53] - 勒布教授有多次将天文现象与外星技术联系的前例,包括将快速射电暴解释为外星人光帆、认为首个星际天体奥陌陌可能是外星飞船、宣称在太平洋海底采集到星际流星残骸等 [43][44][46] - 勒布的观点受到同行批评,被指过于草率耸动、污染严肃科学研究、分散其他科学家注意力,有专家强调“非凡的主张需要非凡的证据”,而现有证据支持3I/ATLAS是普通星际彗星 [47][48][49]
如何理解李想说理想重新发明了增程?
理想TOP2· 2025-06-12 11:50
增程电动技术理念 - 公司采用大电池增程电动方案,将电池用于体验和性能需求,燃油用于续航需求,融合电池和燃油优点[1] - 技术架构整合功率、能耗、NVH、预测四个层面,算法复杂度远超传统增程式[1] - 研发历时四年,突破传统增程式仅用燃油"续命"的局限[1] 技术类比与创新 - 增程系统设计灵感源于苹果Fusion Drive技术,类比SSD与HDD的优势融合[1] - 区别于Fisker/宝马的小电池方案(类似小容量SSD缓存),采用大电池作为主工作区,增程作为后备[5] - 混合动力系统通过电池作为"能源蓄水池",使发动机持续保持最高效率区间[5] 行业技术对比 - 丰田THS结构简单但高速工况电机效率受限,本田i-MMD取消机械变速箱更先进[6][7] - 理想在i-MMD基础上取消高速直驱,扩大电池容量,优化系统架构[7] - 传统混动方案存在过度复杂化问题,违背奥卡姆剃刀原则[7] 用户技术讨论 - 用户反馈增程模式切换无感,类比计算机多级缓存机制[2] - 技术派用户指出存储系统与动力系统的设计哲学差异(缓存冗余vs资源整合)[3][4] - 行业爱好者分析发动机效率瓶颈,验证电池缓冲对热效率提升的关键作用[5]
国产人形机器人破全球纪录!连续空翻一镜到底,量产3.99w起售
量子位· 2025-03-14 19:22
文章核心观点 国产人形机器人取得进展,NOETIX Robotics松延动力的N2机器人实现连续空翻且价格亲民,其背后是硬件、算法和工程化的创新,清华创业团队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和产品化能力,推动行业发展 [1][7][33] 分组1:N2机器人亮点 - 全球首个在「室内外多场景」连续空翻一镜到底的机器人,动作稳定流畅,落地后能站稳 [1][2][3] - 身高1.2米,体重30公斤,小巧灵活,具备大步行走、奔跑、单双脚跳跃及舞蹈等多种运动能力,奔跑速度实测最快可达每秒3.5米 [3] - 全身有18个自由度,单腿各有5个自由度,单臂各有4个自由度,能完成高难度动作 [9] - 单脚跳跃稳健,抗干扰能力强,摔倒后能迅速恢复正常运行 [10][11][12] - 已将量产提上日程,3.99万起售,标配二次开发接口,有三种颜色可选 [13][14] - 机身集成多个外置硬件接口,方便开发者进行二次开发,可用于科研、安防巡检等领域 [15] 分组2:N2实现连续空翻的技术路径 - 硬件架构:采用自由度精简策略,主打轻量化和抗摔性能,减少非核心自由度,选用球轴承和高强铝合金 [19][21][23] - 算法融合:实现模型预测控制(MPC)与强化学习(RL)的协同,采用课程学习技术分阶段训练 [24] - 工程化实践:以抗摔设计驱动迭代效率,采用成本导向的可靠性设计,零部件高度国产化,结构易于生产装配 [25][26][28] 分组3:清华创业团队情况 - 准00后创业团队,核心成员来自清华、浙大、南加大等高校,创始人姜哲源本科清华电子系,研究方向为深度强化学习足式机器人运动控制 [30] - 成立一年多完成三大产品布局,包括运动员N2、通用型人形机器人E1、仿生机器人Hobbs,技术和应用场景各有侧重 [31] - 一年多收获5轮2亿融资,团队能力、技术水平和产品化能力获资本认可 [32] 分组4:行业发展情况 - 春节以来国产人形机器人持续有新动作,体现「硬件 - 算法 - 场景」三角闭环下的产业技术升级 [33] - 更多本土化年轻团队崭露头角,成为行业发展主力军 [34] - N2之后团队还将推出升级版新品E1系列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