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存量房翻新
icon
搜索文档
定制家居企业上半年业绩承压,索菲亚营利双降,多数企业出海、发力存量房业务
华夏时报· 2025-09-03 22:06
行业整体表现 - 定制家居行业处于房地产下行带来的影响周期中 等待修复 [2] - 多数企业营收下滑 价格战持续 行业竞争加剧 [2][5][6][7] - 家装以旧换新和国补政策有促进作用但未能带动业绩回升 [3] - 行业面临流量分散 获客及转化难度增加的问题 [5][6] 公司财务数据 - 索菲亚上半年营业收入45.51亿元同比下降7.68% 归母净利润3.19亿元同比下降43.43% [3] - 索菲亚品牌营业收入41.28亿元同比下降7.09% 工厂端平均客单价22340元/单 [3] - 米兰纳品牌营业收入1.76亿元同比下降26.53% 工厂端平均客单价17285元/单 [3] - 志邦家居营业收入18.99亿元同比下降14.14% 归母净利润1.38亿元同比下降7.21% [5] - 尚品宅配营业收入15.52亿元同比下降9.24% 归母净利润亏损8066.94万元 [6] - 顾家家居营业收入98.01亿元同比增长10.02% 归母净利润10.21亿元同比增长13.89% [6] 海外业务发展 - 索菲亚出口业务营业收入3430.37万元同比增长39.49% [3] - 索菲亚拥有26家海外经销商覆盖23个国家和地区 为31个国家219个工程项目提供解决方案 [4] - 顾家家居计划投资11.24亿元建设印尼自建基地项目以扩大生产规模和全球竞争力 [6] 行业竞争态势 - 行业存在通过降低产品与服务质量恶意压低价格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7] - 定制家居价格已跌至不足1000元/平米 部分低至几百元/平米 [7] - 企业采取价值战策略 通过空间设计和产品组合优化强化消费端采购意愿 [7] 未来增长方向 - 出海 存量房改造翻新 适老化改造被视为新的增长点 [2][8] - 旧改 局改及出海将成为家居企业新一轮增长引擎 [8] - 索菲亚布局1+N+X战略生态 通过中介物业老客户会员等进行全域引流 [6]
消费建材行业研究框架培训
2025-08-12 23:05
行业概述 - 消费建材行业在经历2021年高峰后回调,但受益于存量房翻新需求增长,未来十年将迎来增长,住宅翻新比例已提升至50%,市场潜力巨大[1] - 与传统建材(水泥、玻璃等)不同,消费建材具有周期成长特性,业绩改善时估值同步提升,形成双击效应[2] - 行业CR3(前三大企业市场份额)较十年前显著提高,未来十年将兼具增长和份额提升[2] 房地产政策影响 - 房地产政策通过销售、新开工和竣工直接影响消费建材需求,政策出台后板块短期上涨但会因基本面未改善回调[3] - 2025年新房销售、竣工和新开工预计均下滑10%,新开工下滑幅度更大(因库存过高),判断新开工应优先参考房产销售数据而非拿地数据[1][5] - 房地产销售、新开工和竣工传导关系:新开工传导需1个季度,竣工传导需1-2个季度[3] 存量市场与翻新需求 - 中国存量住宅面积超300亿平米,若翻新周期从40年缩短至20年,年均翻新面积可达25亿平米[6] - 2005-2015年住宅高峰期后的5-10年将是住宅翻新黄金阶段,翻新比例从20%-30%提升至50%[6][7] - 翻新市场中,外墙涂料、外墙防水、保温材料及管道建设等品类受影响较大,工装市场翻新比例可达30%[10] 需求结构 - 建筑材料需求中住宅占比50%-60%(含商品房7-8亿平米、保障房1-2亿平米、旧房翻新8-9亿平米及农村新建5亿平米),公共装修占比相对较小[7] - 公共装修市场潜力大,老旧小区改造面积已达10亿平米/年,政策支持(如专项债)推动城市更新项目[9] 品类与竞争格局 - 消费建材市占率提升由消费属性(市场总量及离散度)和功能属性(产品差异)决定,涂料、零售五金、马桶等品类发展前景良好[4][12] - 行业下行期表现突出公司:三棵树(净利率7%-8%)、汉高集团、兔宝宝、伟星、北新等[4][20] - 推荐龙头企业:北新建材(石膏板)、三棵树(涂料)、箭牌家居(卫浴)、兔宝宝(板材)、汉高集团(五金)[11] 供给与盈利 - 工程占比高、资产较重品类(瓷砖、防水、涂料、五金)供给退出明显,需求较顶峰下滑25%-30%,市场萎缩30%-40%[19] - 零售业务占比提升带动毛利率上升,但大幅修复需需求回升,计提较高公司(雨虹、科顺、三棵树)未来表观业绩弹性更大[4][21] - 中期利润展望:涂料市场或从1,000亿增至1,300-1,400亿,东方雨虹利润或从15亿回升至45亿,三棵树潜力达五倍,汉高集团或从5亿增至30亿[22] ROE与跟踪指标 - 行业ROE有望回到20%(净利润率10%左右),重点关注三棵树、汉高集团、兔宝宝、伟星、北新等[23][24] - 需高频跟踪单月数据,研究供给变化及企业转型反应程度[25] 海外经验借鉴 - 美日经验显示存量市场潜力大(日本新开工降60%但存量增长),中国应关注市占率提升与格局优化[17] - 美国商业模式护城河优势显著,中国可参考其规模经济与品牌壁垒[18] 功能属性与规模经济 - 建材功能属性源于犯错成本高(如100平米房子建材更换成本低但频次低),消费者倾向品牌产品[13] - 规模经济依赖固定成本摊薄(如运输半径),需平衡生产基地数量与运输成本[14][15] 需求结构变化 - 翻新面积或从8亿平米增至20亿平米,C端(消费者)需求占比或从35%升至50%,小B端从45%降至35%,大B端从20%降至15%[16]